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箭术开始修行 > 第213章 赐死白袍

第213章 赐死白袍

作者:豆浆油条热干面 返回目录

京城。


皇宫。


中觉殿。


监国皇子曹焕和内阁官员,最近几月来,基本上吃喝都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


西部战事事关重大,一旦出现差池。


大盛朝面临的……


就有可能是三面夹击,分崩离析!


从凉州请白袍,到如今也过去有数月之久。


上一次得到嘉州的消息,是白袍率全军渡河,前往云端府驰援,然后被迫出城大决战。


过程中,敌我双方有几次过招,但是没有分出胜负。


紧接着,就是十七万大军,和三十五万大军的正面对拼。


他们连续数日没有休息,无时无刻都在这里等候着消息。


“报——”


“嘉州急报——”


终于,等候已久的声音响起。


“怎么样?!”


曹焕猛地从座位上起身:“结果如何?”


所有人都投来紧张且期待的目光。


“殿下!”


将士双手呈上战报:“陈督师在云端府外和西齐大军展开正面对战,杀了几阵,双方互有损失,如今偃旗息鼓,我军重新退回到云端府坚守不出。”


“互有损失?”


包括曹焕在内,明青锋等人一一看过战报。


于是气氛变得更加沉重。


“陈三石,也没赢?!”


这还是头回。


即便是白袍出马,也没有立刻马到成功。


“不败,就了不得了。”


曹芝开口道:“十七万对三十五万,在平原打正面,对方又有‘兵仙’和武圣之上的武者,在这种情况下都能不败,换成其他人,谁能做到?”


兵部尚书明青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可眼下的问题是。


接下来怎么办?


“再这样拖下去,粮草可撑不住太久了。”


户部尚书拿着一堆册子,说道:“最近三年,西部本地许多州府都粮食歉收,绝大部分的粮草都是从其它地方运输过去的,路途遥远,崎岖难行,往往十石粮草,抵达前线之后,最多只剩下一石,粮草损耗达到九成之多!”


“不然……请和吧?”


吏部尚书尹鸣春小心翼翼地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就把邙山以西让给他们?”


“荒唐!”


闻言,监国皇子曹焕骤然发怒:“我大盛朝岂有割地赔土之先例?!”


“殿下息怒!”


户部尚书连忙说道:“老臣也只是从国库方面考虑,如果陈三石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取胜的话,必定会粮草断绝!


“粮草断绝之后。


“仅剩的十五万大军也会崩溃……


“到时候再想谈和,恐怕都没那么容易了。”


“殿下。”


兵部尚书明青锋开口道:“臣以为,事关重大,最好还是向陛下禀明情况,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和谈割地,也只有陛下能够圣断。”


“明大人。”


曹焕扶着额头:“你陪本王,去一趟万寿宫吧。”


他二人在侍卫的护送下,一路来到万寿宫,但是却被拦在门外。


“黄公公?”


明青锋不解道:“我等有重要情况和陛下商议,还请公公通报一声。”


“陛下正在面见贵客。”


太监的手臂好似钢铁横在门前:“殿下和明大人,先在此等候吧。”


……


万寿宫。


后院湖边,凉亭之内。


“多谢道友款待。”


一名中年修士心不在焉品着茶水,终于找到机会开口道:“不知道友何时能给我一个交代?”


“嗯。”


隆庆皇帝放下茶盏,不急不慢地说道:“你确定,不是碰巧同名同姓,而是同一个人?”


“我可以确定。”


李鹤笃定地说道:“两人都是武修,而且道友手下这个领兵的陈三石,又刚好是镇守使孙象宗的亲传弟子,还能有错不成?


“道友,不,在下称你一声皇帝陛下。


“陛下的臣子,在大泽坊市连杀我执事堂数名执法执事,其中还包括我李家一名上品灵根的小辈!


“你难道,不应该给我一个交代吗?”


“李鹤道友,不妨说说。”


隆庆皇帝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潭水般的平静:“想要什么样的交代?”


“很简单。”


李鹤沉声道:“陛下只需要把人交给我,让我带回大泽坊市当众处刑,以此来震慑各路劫修,维护我李家的威严。”


隆庆皇帝淡淡道:“李鹤道友莫非不知道,前方大战,朕不久前才调陈三石前往挂帅统兵?”


“那又如何?!”


李鹤强调道:“他杀的小辈,对外宣称天资平庸,但实际是上品异种灵根,我李家百年,只有这么一位,难不成还能就这么此放过他?”


“朕的臣子,生死轮不到外人定夺。这件事情朕暂且记下,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做打算。”


隆庆皇帝的语调没有波澜,但声音当中开始透出阵阵龙威:“李鹤道友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请自行回去吧。”


“你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


李鹤霍然起身,愠怒道:“道友不肯交人,那在下只好自己去取了!”


他正要御空而去,面前忽然出现一道剑锋,龙渊剑不知何时悄然出鞘,就悬浮在身前三寸之地,直逼面门,锋芒毕露。


“曹楷!”


李鹤雷霆大怒:“你要干什么?!”


一袭道袍的隆庆皇帝没有理睬,在萧瑟秋风中飘然离去,很快消失在视野当中。


湖边。


只剩下西厂修炼香火神道的太监们。


“李仙师。”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鸿上前,解释道:“嘉州大战,关乎到邙山祖脉,容不得半分闪失,这也是上宗升云宗的意思,有什么事情,不妨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再说。”


“怎么?”


李鹤眯起眼睛:“你们大盛朝上上下下这么多人,打个仗只能指望陈三石一个人?你这天残之人,再不滚开,休怪我不客气!”


“李仙师。”


面对辱骂,黄鸿也不恼怒,只是微微躬身,用客客气气的语气提醒道:“这里不是大泽坊市,陛下以礼相待,已经给足了李家面子,若是李仙师再不依不饶,就不要怪我等不留情面。至于陈三石之事,战事不论输赢,结束之后,陛下自会处理。”


“好啊,一个凡俗皇帝,竟然如此张狂!”


李鹤咬牙切齿。


如果不是封印限制,他李家抬手就能覆灭这里的皇室!


但眼下。


他看着始终悬浮在身前龙渊剑,也只能选择暂时忍气吞声。


“那我就等!”


“等到战事结束,看你们的老皇帝,还能有什么话可说!”


“……”


万寿宫内。


隆庆皇帝迈步跨入大殿。


老臣严良,就坐在板凳上。


“都听到了?”


隆庆皇帝拂袖,在龙椅之上坐下,眼角微微跳动,阵阵龙威怒意隐而不发。


“陈三石,确实是欺君之罪。”


严良苍老嘶哑的声音响起:“他应该早就通过孙象宗,找到进入修仙界的方法,如今也拿到‘景神果’,再加上《龙经》在手,只怕距离真力境界也不遥远了,一旦达到真力境界,按照他的武道造诣,普天之下除去陛下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


“朕真心对三石,三石何故欺朕?”


隆庆皇帝闭上眼睛,极力克制着语气:“朕对外,要维护江山社稷,应付那些‘仙人’,对内,还要提防臣子欺上瞒下!”


“陛下息怒。”


严良劝说道:“陛下乃是圣人之躯,万寿帝君,肩上担负着我大盛朝一京三十六州之地,如果不是陛下,这座天下早就垮了,陛下感觉到沉重也是在所难免。”


“行了,你和朕之间,就不用说这些恭维的话了。”


隆庆皇帝问道:“陈三石欺君,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比较妥当?”


“大敌当前,如果这个时候对统帅下手,恐怕会对前方的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再加上眼前战况焦灼,这件事情还是暂且按下不提比较好。”


严良思忖之后,说道:“为今之计,还是让陈三石继续在前线统兵,如果能够收复邙山,就把他召到京城面圣。如果兵败,正好拿他问责。”


“前方战况如何?”隆庆皇帝问道。


“今日一早传来消息。”


严良回答道:“西齐请来的‘兵仙’韩湘和陈三石旗鼓相当,云端府外的决战双方不胜不败,还在僵持当中。”


“旗鼓相当?”


隆庆皇帝的瞳孔幽深:“既不胜也不败,偏偏是旗鼓相当?”


“陛下的意思……”


严良恭恭敬敬地说道:“怀疑陈三石是故意不决出胜负,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洞开所有景神,突破到武圣之上?


“老臣也觉得古怪。


“照理来说,双方兵马在平原之上大战一场,怎么可能会都无大碍呢?


“当然,也有可能确实是两人‘棋逢敌手’,难分胜负。


“想要分辨出是哪种情况。


“臣以为,可以颁布一道军令状给他,让他尽快决出胜负,看他如何去做。”


“嗯。”


隆庆皇帝默许之后,又说道:“倘若真无法得胜,你就安排人和西齐背后的‘落叶谷’联系,朕不会受制于任何一个宗门,升云宗也不例外。”


“臣,领旨。”


……


云端府。


荒山之间。


陈三石舞动着龙胆亮银枪,火行呼吸法吸纳灵气,《龙经》加持之下,体内诸神在洗练当中一步步苏醒,直到他的皮肤表面,忽然间闪过灵光。


景神,皮肤神!


通众仲,字道连,长一寸一分,黄衣!


【功法:龙经(未入门)】


【进度:37/100】


自从退到云端府后,又过去月余,他日日夜夜都在操练,只希望能够再快一些突破到真力境界。


敌我双方。


后续还可能会增补武圣之上的战斗力。


只有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够得到更大的胜算。


荒原一战。


陈三石其实也暴露过储物袋和符箓,再加上大泽坊也可能把通缉令拿到东胜神洲来,不排除朝廷知道自己去过修仙界的可能性。


但有些事情。


本来就是瞒不住的。


因为他不会停止修炼。


有朝一日。


他突破到真力境界,甚至更高,该如何解释自己的天材地宝来自何处?


难不成全都是捡来的?


总会有解释不通的时候。


而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既然瞒不住,就不必再瞒。


这一切传承。


本来就是师父留下来的,又不是自己偷来的,之前隐忍,是因为实力不够,但真力境界后,就算是拥有自保的实力,何不坦荡一些。


“轰——”


也就在陈三石收枪之后。


旁边的树林传来巨响,然后树木接连倒塌一大片。


随后汪直便跳了出来,神色有些兴奋:“老子也算是个武圣了,咋样,你还要多久能练到武圣之上。”


“不确定。”


陈三石诉说感受:“凡胎肉体受到驳杂之气侵蚀太久,想要重新激活人体内秘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是么?”


汪直困惑道:“我可是听说,镇南王曹嵘,几个月前就通过《龙经》进入真力境界了。”


“这么快?”


陈三石的心思全在战场上,没有留意南方情况。


“可不是吗。”


汪直挠着头说道:“老四莫不是疯了,真把师父留下来的《龙经》给朝廷了?不过当时那种情况,要是不给的话,朝廷也不会让我们留下来守孝。


“说起来。


“一年的时间早就过去。


“这一仗打完之后,也不知道咱们该怎么办。


“还有老四尚且留在京城,我们要是不按照旨意照做的话,他会不会有麻烦。”


“啾——”


两人言谈间。


青鸟来到上空鸣叫。


“军营应该有急事。”


陈三石回到军营。


中军大帐内。


一名太监在此等候多时。


“北凉督师陈三石听令,后方粮草吃紧,敌情环伺,务必在入冬之前,与西齐决胜,收复两州之地。”


“入冬之前?”


陈三石问道:“是不是有些太急了?”


“陈大人。”


太监把军令放在他的手中,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在前方打仗辛苦不假,可朝廷为筹措军需,也是愁破脑袋啊,靖王殿下自从开战以来,头发都愁白了大半,内阁的大人们更是日夜不离开朝廷半步,大家压力都很大,陈大人要理解啊。”


“……”


陈三石开战之前,就知道粮草压力巨大。


他也清楚,再这样拖下去,早晚会支撑不住。


可粮草问题。


不光是他们有。


西齐军也要。


而且好不到哪去。


眼下最好的办法,仍旧是拖延下去,静观其表明。


先立己与不败之地,而后待彼之败。


这种情况下哪一方着急,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朝廷就算压力再大,也不能按照他们的策略来。


“军令我已经带到。”


太监操着尖细的声调说道:“朝廷是信任陈大人的能力,才把陈大人从千里迢迢之外调到西部来挂帅,希望大人不要让朝廷失望啊。”


“在下知道。”


陈三石只是接下军令,也没有和对方争论。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如同当初的狼居胥山。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判断,且不能轻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打发走太监之后。


陈三石来到城墙之上,俯瞰着数十里之外的敌军阵营,发问道:“最近几日,西齐都有什么动作么?”


“暂时没有。”


童晓初说道:“根据斥候传来的情报,他们就在军营中按兵不动,但越是不动,在下就越是觉得那韩湘有着更大的图谋,心里慌得厉害。”


陈三石抬手。


不需要说话,一直跟在身边的夏琮就立即把舆图在面前铺设开来。


敌我双方交手。


无非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他是韩湘,该如何行动,才能打破眼前的僵局。


“泗州府。”


陈三石的手指落在一座坚固的城池上方:“这里,是什么人在守?”


“守将倪时魁,三代都是朝中老臣,他自己是通脉大成,府里只有四千兵马,用来维护粮道安全,也是咱们最大的中转粮仓。”


童晓初说着说着,意识到不对劲:“督师,你的意思是倪时魁有可能反叛?”


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相信的,可有离石府和马臻的先例,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王竣。”


陈三石吩咐道:“你派一名炼气中期的修士过去查看,如果发现异常直接斩首。”


“好。”


王竣颔首:“其它地方呢,还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反叛?据我所知,嘉州境内零散的卫所可不少,他们兵力不多,但要是乱起来,搞不好也会有大麻烦。”


“肯定会有。”


陈三石缓缓道:“但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一盘查,只能等到哪里起火,再想办法救火,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撤了。”


“撤?”


滕乐怔住:“陈督师,你的意思是放弃云端府,退到洛水以东?如此以来的话,他们岂不是可以绕路过河,进入到嘉州腹地。”


“我理解督师的意思。”


童晓初接过话说道:“我们大军继续留在云端府的话,后方空虚容易发生乱象,只有退回去以后,才能走镇住乱臣贼子。”


“可……”


滕乐踌躇地说道:“今日宫里才来人,命令我们尽快决战,要是撤到后方,岂不是等于对抗命?”


“我是统帅,所有的军令都是我颁布的,与你们无关。”


陈三石双手扶在城墙的边缘上,凝视着远方的景象:“照做就是。”


“这……”


童晓初等人不敢抗命,但更担心后方发生乱象导致崩溃,也只能依命行事。


“……”


陈三石几乎已经能看到,不久之后嘉州境内的各种叛乱场景。


两国交战,谍探先行,其实才是常态。


对于异族情况会好些。


但东庆、大盛、南徐、西齐之间,一旦开战,就会有大量的墙头草,望风而动。


谁赢,他们帮谁。


尤其是是世家大族和宗门。


而在部分地区,世家大族和宗门的掌控力,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能够超过朝廷。


况且“仙师”们给出的诱惑,往往是普通朝廷所不能及的,就会让更多的人上钩。


陈三石可以肯定,要是把这些人和西齐来往的书信堆积起来,会有一座小山那么高。


夷陵之败前,世家大族对大盛忠心耿耿。


夷陵之败后,各地开始观望。


一溃千里之后,有人开始暗中联络。


荒原之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摇。


再败下去,只会彻底乱成一锅粥。


所以,就算是撤退,也绝对不能再损兵折将了。


当然。


大盛朝这边,也一直都在派人去暗中笼络西齐军中的武将,只是由于西齐“一路顺风”,回应的寥寥无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叛徒。


向来不是稀罕物。


“督师,最近有两个人回信了。”


童晓初说道:“无非是索要爵位、金银,还问他们的子女如果有灵根,能不能得到修行长生的机会,我会继续跟他们保持通信。”


……


西齐大军。


中军大帐。


“仙师。”


钟无心火急火燎地走入账内:“出事了,倪时魁藏在家里的密信,被盛朝的一名修士发现,他还没来得及破坏粮道就死了。”


“那就……”


韩湘交替黑白二棋,接连落下数子:“漫天开花吧。”


……


云端府内。


“督师,不好了!”


“追溪府七绝门举兵谋反!”


“文山府守将袭击粮道!”


“淨潭府正在朝着我们的方向杀来!”


“……”


仅仅半个月后。


一桩桩一件件的叛乱消息,就接连不断地传递到云端府内。


“楚仕雄,你领兵五千,去平叛追溪府。”


“汪直,你领兵八千,去文山府,务必在十日之内恢复粮道的正常运转。”


“王竣,你直接去淨潭府斩首叛将!”


“……”


陈三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补救。


这些地方,都是不痛不痒,而且叛乱的力量不强,往往只需要擒贼先擒王就能够平复。


但是。


叛乱倒戈也是一种大势。


不能任由继续发展下去了。


陈三石下定决心:“魏玄,宋桂芝,你二人留下来,率领两万督标军在云端府内垫后,其余人,全军撤退,放弃嘉州西部的六府之地,退守官渡地区的耕阳府。”


“放弃这么多?!”


听闻此言。


童晓初惊得汗毛倒竖:“这、这跟朝廷如何交代?”


“还退?!”


曲元象直接把怀中的酒坛子砸个粉碎:“姓陈的,你们皇帝把你调过来,是让你帮我们打到邙山,不是让你撤退的!


“你要是不行,就让我来挂帅!


“你自己撤退吧!”


“砰——”


汪直拍案而起:“姓曲的,你特娘想死就直说!”


“说的好!”


楚仕雄等人纷纷附和。


相比于整日鼻孔朝天的仙师,即便他们来自于京城,也自然更愿意站在督师这一边:“我们督师大人来之前,你就在了,还不是一溃千里?!”


“要不是我们洪泽营赶过来,你们早就死绝,全军覆没了!”


“曲元象。”


魏玄眯起眼睛:“行军打仗要听命行事,你屡次三番出言顶撞大帅,如果不是仗着修士的身份,都够砍你八次脑袋了。”


“放屁!现在是你们的抗命!”


曲元象辩驳道:“你们朝廷的军令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尽快分出胜,结果你们要往后撤?跟你们说没用,我去找你们的皇帝!”


语毕。


他直接御剑离去。


全军开始按照陈三石的命令,有序撤退。


……


西齐大军。


“仙师!”


宫郁骑着快马来到中军大帐,翻身下马大声道:“如你所料,陈三石率领大军撤退到洛水以东了!我们接下来如何?”


“敌退我进。”


韩湘不疾不徐地从棋盘上拿掉许多代表大盛的黑色棋子:“传我军令,全军绕路过河,防止敌军半渡而击之,然后直入嘉州境内腹地!”


“没问题,可是……”


钟无心郑重地说道:“仙师,我们后方粮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盛人撤退之后必定要坚壁清野,我们继续深入的话,粮草消耗会不断增加,持久战我们不占什么便宜。”


“压力再大,也要撑住,不需要歼灭敌军,只要能把他们逼出官渡,盛朝在西部地区就再也无力回天,邙山祖脉,我们就算是站稳了,至于粮草……”


韩湘早有准备,拿出一本写着密密麻麻数据的册子,悠悠道:“西齐三十二州之地,每一州一府有多少百姓,多少耕地,多少粮食,我已尽数核算清楚。朝廷粮仓里粮食不够的话,就去百姓手里征收,如果还是不够,就去征世家大族。”


“强征?”


钟无心担忧地说道:“最近几年,我大齐的光景也不是很好……此次四十万大军出征,再加上将近百万的民夫后勤,基本上到达征粮的极限,要是再继续征收的话,岂不是容易造成后方叛乱?”


“放心征粮就是。”


韩湘胸有成竹地说道:“每个地方,征收粮食的极限是多少,我写的清清楚楚,那些百姓只要不饿死,就不会出乱子的。”


“……”


钟无心翻看着册子上的数字,只感到不寒而栗。


他们大齐请来的这位“兵仙”,竟然是算计到这种程度,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一个成年人,每日最低多少粮食能够维持不饿死!


他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数目去征收,短时间内就不会发生叛乱,等到那些人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战事也已经平息。


“我这就把信送回大齐。”


钟无心领命离去。


在他走后不久,一名修士拿着密信走入:“韩师兄,盛国朝廷来信,想要和我落叶谷谈判。”


“哦?”


韩湘接过信封。


……


两军的形势再度发生变化。


大盛全军退守官渡。


西齐过河之后。


就在官渡一带安营扎寨。


数十万大军的部署安排,极其耗费时日。


一来一回,不知不觉间,就又是将近两个月过去。


陈三石也再度来到小瓶颈。


在昼夜不分的修炼之下,他的双目之中灵光流转,在黑暗之中熠熠生辉。


上部八景神之四。


目神,名灵监生,字道童,长三寸五分,青衣!


【功法:龙经(未入门)】


【进度:48/100】


……


京城。


中觉殿。


“报——”


“陈三石后退八百里!”


“……”


“你说什么?!”


晋王曹焕亲自冲上去夺过战报:“兵部不是才下过军令,让他务必在云端府决出胜负,想尽一切办法收复邙山吗?他怎么不进反退?!”


“大事不好啊。”


严茂兴指着沙盘:“官渡之后,再退就要放弃整个嘉州,嘉州丢掉之后,我大盛朝就会丢掉整个西部!”


“不能再退下去了!”


“陈三石怎么搞的?!”


“……”


“你们且不要慌乱。”


兵部尚书明青锋趴在舆图前,冷静地说道:“官渡一带的城池互为掎角之势,而且极为坚固,退到这里之后,防守的压力就会骤减许多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继续后退,只不过想要反攻……就难如登天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户部尚书跺着脚说道:“陈大人来这么一出,不是摆明要打持久战,多少粮草能供应他们?!”


……


同一时刻。


万寿宫。


黄鸿拿着战报,向皇帝汇报完毕。


幔帐之后。


沉寂许久。


最后还是内阁首辅严良打破沉默:“那就再传军令!”


……


官渡。


“督师!”


“京城军令!”


“……”


盘膝而坐的陈三石没有去接,问道:“京城方面,催促我出兵?”


“正是!”


夏琮如实说道:“粮草消耗太大,兵部下令,让我们十日内出城寻找突破口,否则的话就要问责督师。”


“告诉京城,战机未到。”


陈三石说道。


眨眼之间。


又是一月过去,来到寒冬腊月,整个中原绝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


嘉州境内,也陷入到一片平静当中。


……


中觉殿。


“报——”


“嘉州还在僵持!”


“最近两个月,敌我双方只有小股游骑兵遭遇,除去小打小闹几场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展。”


“……”


“这可如何是好?”


明青锋双手负后,在殿内焦灼地来回踱步,他看向身侧的绯袍官员:“田大人,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最多,五个月!”


户部尚书田光说道:“如今,东、南两边的大军,也都需要粮草,牵一发而动全身!五个月后,就不可能再有多余的粮草调往西部,到时候……


“陈大人就不得不彻底撤出嘉州。


“西部六州,就等于彻底丢了。”


“不能再拖下去了。”


明青锋指着负责书写军令的下属官吏说道:“再催,再催!”


……


万寿宫。


“……”


一身酒气的曲元象拎着酒葫芦,遭到阻拦不得入内。


他气冲冲地朝着里面喊道:“皇帝,我听说你们粮草要耗尽了?!你知不知道,邙山丢失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等到时机成熟,祖脉复苏之后。


“天地封印就会从内部瓦解!


“到时候,占据祖脉的‘落叶谷’就能够建立传送阵法,来到东胜神洲。


“西齐帮助落叶谷拿下祖脉,到时候灵寂洞就会帮着他们,灭掉你们,帮助那个西齐一统天下。


“你们大盛朝,要亡国了!


“还有你的筑基丹,也别想要了!废物,全都是废物!”


相比起外面的嘈杂,殿内一片静谧。


隆庆皇帝并不在此。


一张圆桌。


老态龙钟的内阁首辅严良和一名修士相对而坐。


落叶谷修士朱圭开口道:“你们的皇帝,不亲自出来跟我谈么,是不是有些太没诚意了?”


“陛下在闭关疗养。”


严良示意太监黄鸿给修士倒茶,苍老的声音悠然响起:“陛下指派老夫为使者,和贵宗谈判。”


“你~”


朱圭半信半疑地说道:“说话算数?”


“自然算数。”


严良抬起衣袖:“谈判地点选择陛下居住的万寿宫内,任何谈判结果就等于是陛下亲自同意的,绝对不会出现反悔。”


朱圭猜到对方的心思,旋即嘴角勾起一抹鄙夷的冷笑:“老头,你也挺可怜,一把年纪的凡俗之人,还要出来给你们的皇帝背黑锅,我听说你们以前有个什么‘云州十日’,应该也是你出面和蛮族以及古魔族谈的吧?


“啧啧。


“将来要是有什么意外,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老夫是陛下的臣子,为人臣子,本该为君主分忧。”


严良更换话题:“仙师与老夫,还是聊聊正事吧,贵宗只要拿一颗筑基丹出来,我大盛朝就主动撤军,拱手让出包括邙山在内的西部三州。”


“你们早该如此。”


朱圭冷冷道:“现在知道自己要打不过才想着谈判,是不是有些太晚了?就算我们不答应,你们最多几个月后粮草耗尽,也是要撤出嘉州的,何必还要白白浪费一颗筑基丹?即便是我们落叶谷,筑基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朱仙师此言差矣。”


严良微微摇头:“西部败局已定不假,但是……如果我们和南徐合作呢?”


闻言。


朱圭神色一凛。


严良继续说道:“仙师要知道,如今不光是贵宗落叶谷渴望祖脉,南徐身后的‘灵寂洞’也盯着这块肥肉呢,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大盛朝还可以把南徐放进来合兵一处。


“大盛朝诚然会损失重大,但到时候,局面也会更加混乱。


“贵宗稳稳占据灵脉的难度,恐怕会不减反增吧?”


“……”


朱圭沉默。


显然,这是事实。


“所以说……”


严良苍老的声音抓住对方的命脉:“所以说,是用一颗筑基丹来换取稳居祖脉,还是非要咄咄逼人导致两败俱伤,好处最后全归灵寂洞所有,贵宗应该懂得如何权衡吧?”


“够狠辣!”


朱圭思忖片刻后,拿出万里传音符,把原话全部转述给全权负责此次事宜的韩湘,不久之后,他答应道:


“韩师兄说,没问题。


“用一颗筑基丹换取祖脉,这笔生意我们做了。


“不过……


“还有个条件。”


“还有什么条件?”


严良沉声道:“仙师请讲。”


“我要十五万人的命。”


朱圭语出惊人。


“……”


听到这句话后,年老体衰的严良身子一僵,本就拿不稳茶盏直接砸在地上,“咔嚓”一声在地板上四分五裂,他追问道:“哪十五万?”


“自然是你们官渡的十五万大军。”


朱圭漠然道:“正如严大人所说,你们万一跟南徐背后的灵寂洞合作,又是一桩麻烦,所以韩师兄说,只好让你们彻底失去跟南徐合作的资格。


“十五万人,换一颗筑基丹,其实倒也是划算。


“毕竟你们的老皇帝天赋不错,将来说不定结成金丹了呢?到时候也算是一方大能。


“再说了。


“这种事情,你们也不是没有干过。


“云州十日上百万人都杀了,也不差这十五万人。”


“这是我大盛朝的军队!”


严良的情绪终于有了波动,他猛然起身,结果因为过度衰老险些仰面倒地,幸亏太监黄鸿及时上前扶住,深呼吸半晌后才得以重新气喘吁吁地开口说话:“而、而且那是十五万军队,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岂是说杀就能杀的?处理不当,万一把他们逼反,岂不是更麻烦?”


“简单,韩师兄已经替你们想出绝佳的妙计了。”


朱圭要来一张舆图:


“吴郡、斗南、广元这三座府城,位于官渡之后,只需要把它们占住,就能彻底扼杀官渡十五万大军的退路。不久之后粮草耗尽,十五万大军无路可退,自然会全军覆没。”


“这三座府城,是大盛中原腹地,没有外来敌军,谁去占领?”


严良咳嗽着说道:“难不成,我们还能派自己人打自己人?”


“这个也简单。”


朱圭说道:“到时候我们会派过去一些同门师兄弟,假装成你们的人造反投奔西齐,不就天衣无缝了么?也不会损伤你们朝廷的名誉。


“言尽于此。


“如果你们不答应的话,那就打到底吧。


“继续打下去是什么结果,你们也应该清楚。


“要不要答应,快点做决定吧。”


“……”


严良断断续续地喘着气。


他把目光投向万寿宫的深处,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咚——”


直到一道清脆的编钟声响起。


这一声钟响。


决定了前线十五万将士,包括那位白袍的命运!


赐死白袍!


连同十五万将士!


严良闭上眼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