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祸绝诸天从东方不败开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第一百三十二章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作者:目水金 返回目录

霎时间,众人不由地闻声望去,就见不远处有一位模样极为俊俏的少年道士静静地望着云海。


“没听说最近青云门在举办真人扮演活动啊!”李导游一看到少年道士,不禁暗自嘀咕。


可就在这个时候,不知多少人发出一声惊呼,却见少年道士的身躯缓缓上升。


“世上最可悲的事,便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席正先清朗的声音传遍青云山。


“千年岁月,任风云变幻,青云依旧秉承门风,守正辟邪,护天下苍生安危。”


“今日得见青云永昌,正道永存,甚喜!”


此刻,不仅是青云众多弟子一见高悬的少年道士满脸震惊,游客更是如此,不过在难以置信的同时,纷纷拿出手机照相。


“是正先祖师!”一个老道士像是认出了少年道士,连忙行礼:


“弟子拜见祖师!”


青云众弟子一听,不禁回忆从小到大听的故事,再一看天空上的少年道士,不由地相继施礼:


“弟子拜见祖师!”


“未想有一日,贫道能成祖师。”席正先伸手轻抬,青云众弟子不受控制的站了起来。


“当今内家拳术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却是最适宜的修身之法,既是如此,贫道便为你等洗炼筋骨,望你等能再攀高峰,也算是不负这一声祖师。”


席正先指尖闪动莹白光芒,忽地飞越出数千根细丝,落在青云山所有弟子门人的天灵之处。


他们便在游客们震惊的表情下身上浮现一层白光,只见老道士们须发转黑,皮肤变的红润富有光泽,看着不过四五十岁。


中年道士们返老还童,皮肤细嫩光滑,瞧着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众多小道士则身形拔高三寸,双眼大放神芒。


当细丝消散,一个中年游客猛地跪下磕头:


“弟子拜见祖师,弟子敬仰青云祖庭多年,正准备先入俗世道馆,再一步一步进入祖庭,亦可以算是青云弟子。”


他这一动作,马上引发连锁反应,广场上的人统统跪下,高喊拜见祖师。


“相见即是有缘,既来青云,便证明有向道之心,贫道便予你们十载寿数。”


席正先袖袍一挥,整座青云山一下子被点点星芒笼罩,他爽朗的笑声也在青云山上回荡不止。


“腾空撒手乘风去,回首人间不再来。”


席正先的身影渐渐虚淡,声音也愈发缥缈空灵: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望我青云一如从前,鼎盛不衰。”


主世界,蜀山。


竹楼静室,席正先体内猛地出现庞然无匹的精纯能量洗练身躯,蕴养灵台阳神,由于阳神已与血脉神性相融,阳神壮大的同时,血脉神性也随之精炼纯化。


没过多久,无论是身躯,还是阳神都透出一股圆满如意之气韵,就连血脉神性也到了极限,体内已经化成红中带金的血液,身上的气机也变的厚重炙热。


呼吸之间,本能的展露出不同于凡人的与天合一的神威。


不过就算如此,庞然无匹的精纯能量依旧还留有大半。


席正先心念一动,便将这些精纯能量存入道劫钟内,他缓缓地睁开双眼,将气机收敛,当即把心神放在道劫钟的面板上。


【姓名:席正先】


【体质:荧惑劫体】


【修为:第五境·元胎境圆满(可引劫突破)】


【功法:《五恶正经》、《天书五卷》、《太极玄清道》、《青云四式真法剑诀》、《死灵咒》.】


【源能:758433】


【道劫钟:穿梭诸天(可开启)】


【气运:祸·白·平·波澜不惊】


【注一:可用源能将诸天世界所得法宝映照于主世界】


“此番获得五十万能源,倒是比以往要多得多。”席正先看着面板最后一排,心道:


“仔细想想,还真没有特别想要的法宝,剑胎与我心魂合一,穿梭诸天世界无须花费源能,那柄诛仙古剑更是被我拿来培育剑胎。”


“其他的法宝尽都不值一提,虽说尊魂幡颇合我心意,但太过显眼,如今要不是有道劫钟遮掩我的天机命数,神界的伏羲怕是早就发现了不对。”


“倘若无端的拿出尊魂幡,不免有些招摇过市,引来他的注意。”


“反正今后随时都能将诸天世界的法宝映照而出,也不急于一时。”


“至于突破一事,依旧不用急,不妨之后在诸天世界先体验一番。”


席正先略显慵懒的站起身,走出静室,漫无目的逛起了蜀山。


诸天世界与主世界乃是十比一的时间流速,如今主世界已过了一百多年。


当今蜀山之上修仙人数可谓是空前繁荣,有数千之多,又分成数百小门派,他们各自都有一套独特的修仙方法。


虽说各门派宗旨不同,但多数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联系。


门派多自然也就产生诸多矛盾,导致争端不断,于是,便在规模最大,斗法能力最强的仙剑派倡导之下,形成一个蜀山各门派的联盟的蜀山盟,并在蜀山绝顶建立驻地,修建三皇殿。


席正先身形虚幻不定的在蜀山之巅逛了一圈,便朝山下逛去。


就发现或许是灵气充沛的缘故,飞禽走兽颇具灵性,有些甚至化妖,开始吞噬生灵修行。


“啊!”


一处密林之地,突显一声惊慌失措的叫声。


只见一个背着背篓的十二三岁少年慌忙逃窜,身后七八丈外有一头斑斓恶虎,它露出人性化的戏谑表情,不紧不慢的追逐着少年。


少年忽然望见密林外站着的席正先,竟咬紧牙关,向另一边跑去。


恶虎见状,居然开始说起了人话:


“小小年纪,竟这般眼瞎,那边不就有一个小道士,为何不喊他来救伱?”


“妖怪,有本事就来吃我,牵连他人作甚。”少年转头怒道。


“有义气,有担当,像你这种骨头硬的少年郎,一定很有嚼劲。”


恶虎刚说完,身躯便被一道剑光洞穿,化作劫灰。


少年一愣,便见远处密林外的青年道士,已然出现在自己身边,他立马明白了什么,作揖道:


“多谢仙人救命之恩。”


“小小年纪就上山采药,怕是家境贫寒,或已是家中顶梁柱,你方才这般冒险,不怕命丧虎口,让家中弱小孤苦伶仃?”


少年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的道:“小子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牵连到其他人。”


“你倒是心善。”席正先展颜一笑:


“叫什么名字,家中都有些什么人?”


“姓张名角,父母早逝,留下我和两个弟弟,本来还有一个妹妹。”少年说到这,脸色有些黯然:


“两年前生病,家中无余钱,请不起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