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五百一十五章调戏良家少女?

第五百一十五章调戏良家少女?

作者:不知未名 返回目录

“知州的官印还在吗?”林展稍微沉思了一下,问道。


“在在在。”章瑜连忙取出一块被烧黑的官印递给林展,“还好那些海寇不知道官印在哪,下官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林展心里一松,官印还在就好。


若是没有官印可就麻烦了。


官印都是由工部的工匠制作的,若是有官印丢失,想要补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没有官印,很多事都不方便处理。


林展接过官印看了看,虽然上面烧黑了,不过官印还是完整的,没有被损坏。


“纸笔!”林展对身边的丁路吩咐了一声。


丁路立即找来笔墨纸砚放在面前的方桌上。


林展一连书写了四道公文。


“大石,你立即带人去苏州府,请都司衙门、布政使司衙门协调调兵清剿海寇之事。”


丁路是丁秋的儿子,一直都跟着林展。


而鲁大石则是杨家的护卫,这次就是他带队跟随林展。


“喏!”鲁大石上前应道。


林展问道:“侯府的令牌带了吗?”


“带了!”鲁大石说道。


“若是有人怠慢,就用侯府的令牌!”林展吩咐道。


衙门办事的情况不用想就是知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他一个知州派人去都司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办事,怠慢都是轻的,很可能会遭到无视。


但靖安侯府就不一样了,杨正山还是左军都督府的右都督,还挂着少傅的虚衔。


而江南都司正好归左军都督府管辖,有这一层关系在,都司衙门应该不会忽视林展送去的公文。


“丁路你带人海州府尚武司,请尚武司调派人手过来清剿海寇!”林展又将一份公文交给丁路。


海州尚武司虽然没有太多的人手,但尚武司的官差都是武者,其实力不是一般士卒能比的。


哪怕是尚武司只派二三十人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李千户,麻烦你派人将这份公文给海州卫送去,让他们尽快调遣兵力来郁州清剿海寇!”


林展将最后一份公文递给李博然。


李博然看了看手中的公文,有些迟疑。


林展看出他的迟疑,“本官之前在兵部任职,你可以上报给你的上官!”


在兵部任职是林展的资历,代表着他在兵部有人脉关系,而兵部掌武官选授考课,卫所官员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兵部的官员。


李博然闻言,双眸一亮,“下官这就安排人送去!”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林展又在城内巡查了一番。


……


京都,靖安侯府。


杨正山正在指点太子、代王和安晨辉修炼。


安王于去年被封为太子,而杨正山也有一个太子太傅的官职。


太子太傅嘛,就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傅则是皇帝的老师,也是皇帝的辅佐大臣。


不过无论是太子太傅还是太傅,其实都是虚衔,并没有实权。


甚至都不一定是太子或皇帝老师,只是作为官职品级的一个提升而已。


当然,杨正山这个太子太傅是实打实的,他真的是太子的老师。


院子里,太子身穿一袭明黄色的劲装,手持一柄长剑唰唰的舞动着,剑招潇洒连贯,一招一式间都带着几分凌厉之势。


杨正山看着满意的点点头,等太子练完一套剑法,他开口道:“不错,太子剑法又精进了不少!”


“这都是师傅教导的好!”太子温润如玉的笑道。


这三年,他一直都跟着杨正山修炼,一开始他对武道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可是随着杨正山的教导,他的修为越来越高,对武道的理解也越来越多,这让他对武道兴趣也就变得越来越大。


三年时间,他的修为从锻体境换力层次提升至后天一层,提升不可谓不大。


杨正山笑了笑,上前拿起一柄长剑,说道:“剑法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在劲气上,太子还要差很多!”


“太子修炼的罡风劲,罡风劲讲究一个刚猛……”


杨正山一边讲述,一边挥动着长剑。


“刚猛不是迅疾,也不是狂暴,而是一种力大势沉!”


长剑劈下,明明速度不是很快,却给人一种难以抵挡的感觉。


夔牛劲讲究是的是爆发,那罡风劲讲究的就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输出。


后天劲气功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本质就是对劲气的运用。


这些功法没有好坏强弱之分,有的只是个人的理解和运用。


杨正山虽然没有修炼过罡风劲,但这不妨碍他运用罡风劲。


太子的性情偏向温和沉稳,所以在运用罡风劲上,他偏向于沉稳,但同样也有点柔弱。


沉稳是优点,柔弱是缺点,这是他性格带来的优缺点。


性格会影响运用劲气的方法,就好像一个性子火爆的人走路和一个性格懒散的人走路的动作是不一样的。


而对于劲气修炼来说,性格的优缺点对劲气的影响是很大的。


不过性格的优点不一定会成为劲气运用的优点。


就如沉稳,这对太子来说,无疑是个性格上的优点,但是如果运用在劲气运用上,沉稳过头了也是一个缺点。


同理,太过柔弱是太子的缺点,但在劲气上,柔弱却不一定是缺点。


关键在于一个度。


势大力沉,柔而不弱。


这应该比较符合太子对劲气的运用。


杨正山循循善诱的指点着太子,太子时不时会比划两下。


而不远处,代王挥舞着长枪传来阵阵雷鸣声。


与太子相比,代王的武道天赋更好,且他还是一个武痴,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武道上。


而他所修炼的功法就是夔牛劲,且在劲气的运用上与以前的杨正山非常相似。


可以说代王的武道修炼最像杨正山,比杨明诚三兄弟、林展和王明哲都要像杨正山。


至于安晨辉,那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安晨辉修炼的是善水劲,取自‘上善若水’之意,他使用的武器却是环首双手直刀,刀尖微弯,刀长四尺。


这刀明明是凌厉无比的兵器,但安晨辉修炼的却是善水劲。


看起来似乎不匹配,但实际上矛盾就是安晨辉的特点,因为矛盾代表着变化,意味着攻守兼备,讲究一个随机应变。


其实安晨辉的修炼更像安雨行,虽然这三年都是杨正山在教导他,但他的基础是安雨行给他打的,而杨正山并没有改变他的基础,而是在他的基础上取长补短。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厉害的功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功法。


两个时辰,杨正山将三人都指点了一遍。


临近傍晚,三个徒弟纷纷告辞离开,而杨家的小辈也都纷纷回来了。


如今杨承业、杨承茂、王明哲、姜宁和杨承贤都在城外的护卫营内训练,虽然杨承业已经接受三四年的训练了,但杨正山依然没有让他停下。


当然,他们也不是每天都去护卫营训练,而是训练三天休息三天,休息三天不是真的休息,而是要学其他的,比如杨承业、杨承茂的要学兵法,读书等,而王明哲则去找孙万真学医术和炼丹。


反正杨正山给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想偷懒,想都别想。


至于杨家的女孩也别想闲着,武道修炼是基础,其他的想学就学。


现在侯府内依然设有学堂,除了杨家的孩子外,杨家还有很多家生子也在其中学习。


就在杨正山回主院准备吃饭的时候,陆寿步履匆匆的来到了主院。


“侯爷,宫里送来的奏折。”陆寿将一份折子递给杨正山。


杨正山微愣,“谁送来的?”


“那人自称是御前太监李尚喜。他急着回去复命,老奴就给了他百两银子!”陆寿说道。


杨正山点点头,接过奏折来打开。


他很奇怪为何要把奏折送到他这里来,不过既然送来了那就看看吧。


当杨正山看完奏折的内容时,脸上露出了难看的神色,也明白延平帝让人把这份奏折送过来的。


这是一份弹劾他的奏折,话说朝堂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弹劾他的奏折了,好像自他展示出先天修为之后,就没有人再弹劾过他。


而弹劾他的问题则是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说有靖安侯子弟当街调戏良家少女。


奏折是京都巡查西城御史周宁伟提奏的,而被调戏的良家少女也是周宁伟的小女儿,一个十岁的小丫头。


按照周宁伟所说,就是他女儿昨日外出访友时,被一个十多岁登徒子给抱了,而这个登徒子是从一家书店中出来的,经过下人的询问得知是靖安侯府的人。


光天化日之下,当街调戏良家少女!


这特么是出在靖安侯府?


杨正山有些不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


这事毕竟事关女儿声誉,只要周宁伟脑子没进水,就不可能拿这事来说扯谎。


“去将承业、承茂、承贤、承佑叫来,还有姜宁、明哲、明昭。”


杨正山想了想,吩咐道。


杨家十多岁的少年也就这些。


“喏!”陆寿应了一声,便去喊人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七人全部来到了主院。


这里面承业最大,已经二十一岁了,明昭最小,才十一岁。


十多岁的少年的话,应该有承贤,承佑、姜宁和明昭最符合。其他的话就显得有些大了!


杨正山看着站成一排的小子,问道:“昨日你们谁在外面调戏良家少女了?”


几人先是一愣,接着一脸茫然,似乎不明白调戏良家妇女一样,但随即又是一脸好奇,纷纷扭头朝着承佑看去。


杨承佑瞬间满头大汗,“你们看我做什么,不是我,我没有!”


杨家子弟中,要说最调皮捣蛋的,那杨承佑绝对能排在第一。


从小到大,就这小子最为闹腾。


杨正山都有些怀疑杨承佑,他觉得杨承贤这小子最有可能变成一个纨绔子弟。


不过杨承佑虽然闹腾了一些,但本性不坏,并没有长歪。


至于其他人,承业、承茂、承贤、姜宁、明哲昨日应该都出城去护卫营训练了,只有承佑和明昭两人没有去。


他两个今年都是十一岁,还不是武者,所以不需要去护卫营训练。


“你昨天去哪了?”杨正山问道。


杨承佑有些紧张的说道:“爷爷,我,我昨天没有出门。”


“真没有出门?”


“真没有出门,孙儿昨日上午跟着伯父修炼,下午在学堂中读书,一直到晚上都没有出过门!”杨承佑解释道。


明昭开口说道:“爹,承佑没有撒谎,我们一直都在一起!”


杨正山点点头,倒是没有怀疑他们在撒谎。


承佑可能会撒谎,但明昭不会。


这小子从小就以小叔叔自居,在一众侄儿中颇有威严,肯定不会包庇承佑。


杨正山又看向承业他们,承业说道:“爷爷,我们都是在一起的,没人单独行动!”


他们要是去城外的护卫营训练的话,都是一起骑马出城,在一起骑马回来,昨日和今日他们都有去城外的护卫营。


杨正山想了想,也觉得杨家的孩子们不会干出这种当街调戏少女的事情来。


除了眼前这几个,家里其他的男孩都不到十岁。


他拿起奏折又看了看,说道:“你们先回去吧!”


“哦!”


一群小子闻言,纷纷离开。


“你们也太坏了,为何都怀疑是我?”杨承佑委屈的说道。


“平日里就你最爱胡闹,不怀疑你怀疑谁!”杨承贤嘿嘿笑道,旁边几人会然一笑。


杨承佑闻言,撇撇嘴,“还好有小叔叔给我作证,不然今天我要冤死了!”


“哈哈~~你这作孽太多,活该!”


几人打闹着离开了主院。


杨正山则拿着奏折去了书房,在奏折回复道:“臣已询问过,并非家中子孙所为。”


一件小事而已,杨正山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让人将奏折送还回去,他就将这事抛在脑后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第三天顺天府尹居然找上门来了。


这事说大不大,京都内的纨绔子弟不知有多少,当街调戏妇女的也不是没有,不过一般情况下,赔偿一些银子就了事了。


可是这次被调戏的是周宁伟的小女儿,周宁伟是京都的巡城御史,本来就负责纠察百官,而且被调戏的还是自己的女儿,周宁伟自然不能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