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40章 柏贵:为了大清,再苦一苦百姓……

第40章 柏贵:为了大清,再苦一苦百姓……

作者:听风煮雨夜 返回目录

……


听完罗大纲的建议,李奕微微颔首道。


“不错!”


然后又接着询问道。


“其余诸将呢?可有不同意见?”


众将闻言,都是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异议。


李奕沉吟一阵,然后开口安排道。


“王安,赵祥,你们二人率本部兵马,以及完成整编的清妖战俘,准备向广州城发动佯攻。”


“不求破城,只求牵制广州清妖不得轻举妄动。”


王安和赵祥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李盛,白远钦,李康你们三人率军于黄埔的龙头山,大田山一带布防,准备迎击北上之英夷。”


根据刚刚李梁的回报,英国人现如今正水陆并进,沿着珠江东岸向广州方向挺进。


黄埔便是他们前往广州的必经之地!


而李奕为了取得同英夷作战的胜利,甚至再次将自己的警卫部队给派了出去。


李盛三人闻言,纷纷抱拳应是。


语罢,李奕又将目光转向了方海洋,然后说道。


“水师这边也要做好同英夷进行水战的准备。”


“此战我军能否击败,甚至歼灭来犯英夷,我军的水师便是重中之重。”


“若我军水师不能击败英夷舰队,那么即便我光复军能取得广州之战的胜利,接下来的广东沿海也怕是要被英夷利用其水师之便,折腾的不得一夕安寝。”


“本督知道,英夷之坚船利炮,远在我光复军之上,但本督相信水师的弟兄一定不会令本督失望的。”


方海洋闻言,当即抱拳道。


“大都督放心,若不能击破英夷水师,末将愿提头来见。”


李奕闻言,满意的颔首。


一旁的罗大纲见李奕没给自己安排作战任务,也是开口请战道。


“大都督,卑职请战。”


李奕闻言,摇头道。


“罗旅长所部是此战的预备队,不可轻动。”


光复军中向来有这样的规矩,各部轮流担任主攻,佯攻,以及预备队的角色。


罗大纲所部刚刚才打完肇庆,虽然赢的比较轻松,但还是不免有一定伤亡。


所以,此次广州之战,李奕暂且不准备让罗大纲所部上场。


罗大纲闻言,只得抱拳道。


“卑职遵命。”


忽然,李奕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说道。


“对了,还有一事需要交给罗旅长去做。”


罗大纲闻言,当即眼睛一亮道。


“还请大都督吩咐。”


李奕颔首道。


“有劳罗旅长代我军宣扬一下,就说英夷又要来我广州烧杀劫掠了,尝试着邀请各路民团以及会党的英雄好汉前来助战,共抗英夷。”


清军利用民团守城的事情李奕是知道的。


正因为知道,李奕才会有如此安排。


他就不信了自己这边大肆宣扬英夷又要来广州烧杀劫掠了,守城的民团还能坐得住?


只要民团的军心一乱,那清军那边估计也得麻爪,到时候负责佯攻广州,承担牵制任务的光复军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


而李奕此举最重要的目的,说白了也就只是想让民团的军心乱掉,至于说是否真的能拉来点人来助战。


李奕其实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当然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广东老表们尿性的很,他们本来就对满清的统治很不满,再加上满清现在又和英夷勾结,buff实在是已经叠满了。


这种情况下,有老表实在忍不了,选择站出来相助光复军作战,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罗大纲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然后转身告退。


李奕将目光看向南方,看向英国人前来的方向,眼神中不免有些凝重。


他本来还想和英国人虚与委蛇一下,坑他们一波的。


不曾想,英国人连一个签不平等条约的机会都不给他……


……


城内,广州将军府!


“将军大人,好消息啊,英人发兵了。”


“其从香港出发,正水陆并进,沿着狮子洋,向珠江行来。”


“广州有救了啊!”


柏贵一脸喜色的来到穆特恩面前,开口汇报道。


穆特恩闻言,脸上的表情也是不免有些喜色。


但就在这时候,叶名琛也从外边走了进来。


“将军大人,那些英夷太过分了,他们从香港北上前来广州,几乎是一路抢掠过来的,所过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沿途百姓可谓是怨声载道。”


“这样下去广州人心必失,将军大人您得管管啊!”


叶名琛也是刚刚得到这则消息,便风风火火立即来向穆特恩汇报了。


穆特恩闻言,只是摇摇头,然后冷声说道。


“我大清能借来英夷之兵,助我守城平叛,已然是侥天之幸,哪里敢奢求太多。”


自从上次条约签订之时,叶名琛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署名之后,穆特恩对他就已经很不满了。


若非当前广州局势紧张,叛军大兵压境,容不得内讧发生,叶名琛可能已经被穆特恩给弹劾到革职下狱了。


一旁的柏贵见此,也是语带嘲讽的说道。


“叶总督若想做那为百姓做主的青天大老爷,那你就自己想办法让英夷约束军纪,别指望我们。”


“我们这些人现在只在乎能否守住广州,其他的皆无所谓。”


“至于那些死在英夷手上的百姓?呵呵,为了大清,再苦一苦他们吧。”


“大清会记得他们的!”


柏贵现在对叶名琛是一点好脸色也不愿意给他。


叶名琛闻言,一张脸瞬间青一阵白一阵,难看到了极点。


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说,拂袖离去了。


因为,他这个“青天大老爷”也就是动动嘴皮还行,但指望他真的着手去做?


呵呵。


叶名琛要是有这个做事的能力和魄力,就不会被人叫做“六不”总督了。


……


狮子洋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正在扬帆前进。


为首的是一条三级风帆战列舰,以及两条四级风帆战列舰。


高大的白色船帆和黑色的船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密密麻麻的火炮从船身侧舷的炮窗内伸出,让人看一眼便只觉得头皮发麻。


在这三条风帆战列舰后面,还跟着二三十条大小不一的武装商船。


现在英国人在香港保留的舰队规模并不大,英国皇家海军赖以为长城的风帆战列舰,更是只有三条。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的英国在远东的投送能力有限。


短时间内维持作战还好说。


真要是想长时间的维持一支舰队的存在,那便只能削减舰队规模。


等到战时,再临时召集武装商船作战,也是正常操作。


再者说了,现在能抵达香港的英国商人,大多也都和东印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懂的都懂。


面对港督的召集令,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自然没办法拒绝。


而这些跟随舰队的武装商船中,除去英国东印度公司自己的船只之外。


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国,荷兰,美国,葡萄牙,西班牙等不同国家。


在香港停泊装卸货物的他们,同样也接到了来自港督的召集令。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些各国商人纷纷选择进场掺和一手。


虽然此战打赢之后,英国人所能获得的利益最大。


但是,英国人吃肉,他们多少也能跟着喝点汤。


掺和一下不亏的!


然后,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就这么攒了起来。


“指挥官阁下,前方不远处就是清国的虎门炮台,过了虎门炮台,距离珠江就不远了。”


舰队的旗舰,那条三级风帆战列舰上,一名瞭望手来到香港舰队的指挥奥尔森面前汇报道。


奥尔森闻言,眼睛眯了眯说道。


“嗯,知道了。”


“让舰队升满帆,加快速度,我们尽快抵进至广州城。”


“此战之后,我大英的商人就能自由的进出广州,我大英的传教士就能自由的在广州传教了。”


奥尔森对于此战能否取胜,完全不做怀疑。


堂堂大英帝国的军队,难不成还能打不过落后的东方的一支叛军?


简直就是笑话!


怀着绝对的信心,奥尔森带队向着广州方向前进。


……


与此同时,由指挥官何伯所率的英军步兵则是正在一座沿岸的村庄中修整。


村庄内,随处可见倒伏着的尸体和燃烧着的木质房屋。


这些英军士兵在进入村子之后,便开始了烧杀抢掠。


他们抢走了百姓的家中财物,砍掉了敢于反抗的男人的脑袋,用刺刀将老人的身体扎穿,钉在祠堂的大门上。


然后将村子里的女人都集中在一起,集体淫乐。


百姓凄惨的叫喊声中,夹杂着侵略者野兽般的大笑。


这个时代英国军队的战斗力或许不差,但军纪这方面是真的很垃圾,和我大清也是不相上下。


英国的军队大部分是由一群地痞流氓,社会渣滓所组成的。


这些人在自己的家乡都不干人事,来到遥远的东方之后会做些什么,只能说是可想而知。


而印度的殖民地士兵就更别提了,给英国人当狗的他们,在面对其他人时,表现的甚至要比英国人更加凶狠残暴。


何伯坐在村口的一颗大树下,在他面前的篝火里正在烧着几块从祠堂拆出来的牌匾和灵位。


篝火上,烤着一只英国士兵从村子里抢来的用来下蛋的老母鸡。


鸡肉上刷着村民家里藏起来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蜂蜜和猪油,还洒满了各种香料。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黄色的油脂低落,诱人的肉香味在空气中弥漫。


“上校阁下,我军的舰队加速前进了。”


一名传令兵前来向何伯汇报道。


何伯闻言停下了手中准备撕鸡腿的动作,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传令给小伙子们和那些印度人,告诉他们都别玩儿了。”


“集合起来,准备继续行军,赶上我军舰队。”


“这么一个破村子的有什么好玩的?等进了广州城,我随他们随便玩。”


在何伯眼中,英军士兵对清国百姓的烧杀劫掠,不过是战前释放压力的小游戏而已,他并不在意。


传令兵闻言,当即领命而去,向诸军传达命令去了。


科内斯接到了指挥官让他们前去集合的命令,他伸手拗断了身下尚在惨叫的男童的脖子。


然后开口对几个正在围着一个女人轮流施暴的士兵说道。


“嘿,小伙子们抓紧过来集合,否则的话,我就要用刺刀狠狠的戳伱们的屁股了。”


几名士兵闻言,纷纷停下了动作,开始穿起了衣服。


只是,他们在结束施暴之后,却并没有放过这个已经被他们摧残的不成样子了的女人。


残忍的砍掉了这个女人的四肢,伤口也不做包扎,任由鲜血横流,就这么留在原地等死。


在何伯的命令下,他手底下的英军士兵迅速完成了集结,人人怀中揣着染血的金银,向广州方向开拔进发。


……


满清咸丰元年,十月初四。


溯流而上的英军推进至了广州城郊的黄埔一带。


离着老远,英军便注意到了在前方摆开阵势,准备迎敌的光复军。


“指挥官阁下,看起来叛军是准备要和我大英野战了。”


副官爱德森站在何伯身边开口道。


何伯闻言,只是撇撇嘴说道。


“这些该死的叛军以为他们要面对的谁?”


“和大英作战,真是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


爱德森也是开口附和道。


“敢和大英作战,这支叛军很快就会见识到自大的后果了。”


何伯点点头说道。


“派人去知会一下奥尔森指挥官,让舰队为我军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再传令给我军第十营,让他们在舰炮的掩护下,对叛军发起进攻。”


何伯口中的第十营是一个印度营,由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部队所组成。


虽然他口中很看不上光复军,但在打仗时却也不会盲目自大。


在正是开战前,派炮灰去试探一下光复军的深浅,自然也就是应有之意。


很快,随着何伯这个上校指挥官的命令下达,英军开始动了,一个一千人左右的印度营排出了一个严整的排队枪毙阵列,开始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珠江江面上的英军战舰也是将炮口推出炮窗,调整射击诸元,瞄准珠江岸边的光复军准备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