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68章 强扭的瓜

第68章 强扭的瓜

作者:听风煮雨夜 返回目录

李奕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遮掩不住的笑容。


“此言当真?具体经过如何?”


李梁用力点头道。


“卑职岂敢欺瞒王上?”


“我们的人找到左宗棠时,左宗棠正赋闲在其湘阴老家务农办学,其好友郭嵩焘正在力劝他投至清妖新任的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幕下。”


“然后,我们的人便顺带手将左郭二人都给拿了,现如今正在向广州赶来。”


李奕闻言,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笑容。


原历史上,左宗棠应该是郭嵩焘的引见下,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聘为幕僚,然后入仕的。


但是,在李奕的蝴蝶下,长沙城被太平军攻陷,张亮基未曾来得及招募左宗棠便在长沙城破后殉城了。


自然,左宗棠现在也还赋闲在家。


这也是李奕为什么派人去寻访左宗棠的原因!


虽然左宗棠不一定乐意投贼,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强扭的瓜虽然不一定甜,但它解渴啊。


只要把人给弄过来了,李奕有把握说服左宗棠为自己所用。


还有就是,李奕原以为这次强扭的瓜能有一个左宗棠就不错了。


不成想,竟还买一送一,带来个郭嵩焘。


郭嵩焘的后世名声虽不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名臣,但却是湘军的灵魂人物之一。


历史上,曾国藩被任命团练大臣时,郭嵩焘便曾是他的幕僚,然后还将左宗棠引见给了曾国藩。


甚至湘军水师这个清廷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水师主力,也是在郭嵩焘的建议下建立的。


并且,郭嵩焘还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驻外使节,在外交方面颇有才能。


说一句这是个人才,是完全不为过的。


更重要的是,和左宗棠一样,现在的郭嵩焘同样没有官职在身,只是一个幕僚。


这样的身份,也就使得他们对满清朝廷不一定有多大的归属感。


他们和曾国藩这样已经考过科举,做了官,且深受皇帝信任的是不一样的。


要知道,曾国藩科举之时,原是第三探花,但被道光帝看重,亲自点拔为了第二榜眼。


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满清朝廷对他曾国藩的恩赏,可谓是恩重如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能背叛满清,但曾国藩不行。


曾国藩如果背叛满清,投靠大唐,那他就是叛徒,是贰臣,是要承担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谴责的。


但左宗棠和郭嵩焘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都属于那种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


他们并非官员,没受过官职,没领过俸禄,他们要投大唐的话,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再加上李奕打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很对传统文人的胃口。


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李奕足够尊重和看重他们,他们是有可能被感化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奕才会有把握去招揽两人。


李奕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不错,这次的事情军情处做的很好,孤很是满意。”


“等回来之后,让相关的经办人员领赏去,孤对他们重重有赏。”


李梁用力点头道。


“王上圣明。”


随后,李奕便带着李梁等人,马不停蹄的位于广州城外黄埔的讲武堂军校赶去……


按照计划,接下来他还得去参加讲武堂军校的建校大典,去为新晋一批的将官授衔,出席广州大学的开学典礼,视察铸币厂,以及参与科举阅卷等。


……


南阳城外,洪宣娇向着石达开抱拳一礼道。


“这段时间多谢翼王兄的照顾,宣娇要回天京了!”


“就此拜别,翼王兄多多保重。”


石达开还了一礼,然后开口说道。


“洪家姊妹保重,江湖路远,日后迟早有再相见之日。”


洪宣娇点点头,然后又试探着询问道。


“翼王兄真的决定不回天京了吗?”


想着杨秀清的交代,她还是想要尝试着挽回一下石达开。


石达开摇摇头说道。


“洪家姊妹不必再劝,我想东王也是不愿让我回天京的。”


“我也就不回去自讨没趣了!”


石达开没提洪秀全。


因为现在的洪秀全摆明了就是一个傀儡。


并没有多少的实权!


他石达开如果回天京的话,除去会被卷入东王和天王的纷争中,被天王当刀用于制衡东王之外,并不能得到什么实际上的支持。


所以,石达开不愿返回天京!


洪宣娇摇摇头道。


“翼王兄想错了,东王也给小妹来了书信,他老人家也是希望您能返回天京的。”


“现在天国所面临的局势非常危急,北王率军北伐,孤军深入至山东一带,被挡在了济南,不得寸进。”


“而且,天京外清妖的江南江北大营也是对天京虎视眈眈,威胁巨大。”


“如果翼王兄能在这时候率部返回天国,不管是对天王,还是东王,都是绝对的雪中送炭……”


洪宣娇说的是心里话,因为杨秀清那边确实是想要石达开重归天国,为他分担压力的。


但是,石达开最终还是摇头拒绝道。


“免了吧!”


“我和弟兄们已经商议好了去处,就不去天京凑热闹了。”


洪宣娇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敢问翼王兄接下来准备向何处进兵?”


石达开笑笑说道。


“西进!入川!”


“四川乃天府之国,人口稠密,物资丰茂,若能拿下,当也可为地上天国。”


洪宣娇见此,知道石达开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多说,免得平白惹的石达开不快。


只是开口说道。


“小妹在这里祝翼王兄心想事成,在川蜀建立地上天国……”


石达开闻言,抱了抱拳说道。


“如此,便借洪家姊妹吉言了。”


两人又聊了片刻,洪宣娇告辞离去,带兵向南,准备借道长江往天京方向而去。


石达开在目送洪宣娇离开之后,也是当即下令大军准备开拔,准备入川!


……


“曾大人,出事了。”


“湘阴那边传来消息,您的幕僚郭嵩焘郭先生和湘阴的那位左宗棠左先生被人掳走了……”


长沙知府蔡炳文慌慌张张的闯进了湖南团练大臣的府邸,求见曾国藩道。


正在批阅公文的曾国藩闻言,瞬间抬起头来,神情有些惊愕的开口询问道。


“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人做的?”


“掳本官幕僚做甚?”


蔡炳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然后摇头道。


“回大人的话,据湘阴那边的乡民说,来人操着一嘴带着广西口音的官话,应当是南边的唐贼。”


李奕在广州称王建制的事情并非什么秘密,所以,蔡炳文在称呼李奕时,也是改口成了唐贼。


曾国藩闻言忍不住蹙眉,一提起南边的唐贼来,他就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有了不好的预感。


原因无他,不同于闹得很大但根基虚浮的太平天国,他是真的从南边的唐贼身上看到了改朝换代的潜力。


太平天国现在虽然闹的很大,但曾国藩知道,太平天国实际上其实虚的很。


以西洋邪教立国,且还焚书毁庙,要断绝儒家道统,把文人士绅阶级往对面推,自绝于华夏。


再加上其高层的迅速腐化,数次分裂,以及内部矛盾重重,怎么看怎么不像有争夺天下的气象。


即便能嚣张一时,可迟早躲不过被大清剿灭清算的结局。


可南边的唐贼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不管是对民间还是对士绅,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曾国藩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满清是真的不得人心!


并且更重要的是,唐贼还在两广大规模的组织分田搞土改,借此拉拢普通小民之心。


然后又搞科举,并在科举中大放水,一下子要取中近千名,借此拉拢士绅之心。


并还在积极学习西夷国家的先进之处,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贸易,大力推动工商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不同于太平天国的高调,唐贼自始至终都很低调。


全程将太平天国顶在最前面,打下广州之后,便开始以珠三角为核心,稳扎稳打的一边修内政,一边稳步扩张。


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孤注一掷不留后路的去攻取例如江宁城之类的要地。


这摆明了就是在效仿明太祖,玩儿“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那一套。


如果唐贼真的按这种发展趋势下去,很明显就是奔着改朝换代去的。


若非是当初他离京时,皇帝给他的任务是组建湘勇,然后去配合朝廷的经制之兵平定太平天国之乱。


曾国藩在组建湘勇之后,他的第一个选择肯定是南下先讨唐贼。


在曾国藩眼中,南边那个稳步发展,日渐蚕食了大清一个半省的唐贼,威胁可要比主力困死江宁的太平军大的多了。


深吸一口气,曾国藩开口说道。


“立即派人去查,去追。”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将郭先生和左先生从唐贼手上解救回来。”


曾国藩不一定有多看重郭嵩焘和左宗棠。


但他初到湖南,若要组建团练湘勇,少不得需要湖南老乡们搭把手。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征募在湖南地方上素有名望的郭嵩焘和左宗棠为幕僚的原因。


若是郭左二人出了意外,有极大可能会影响到他曾国藩组建湘勇的计划。


蔡炳文闻言,当即打千儿应是。


“曾大人放心,下官亲自盯着这件事情去……”


但就在这时候,外边再次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信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从外边走了进来,满脸急色的开口说道。


“涤生兄,出事了。”


“湖北方面遣人来报,驻扎南阳府的长毛偏师正在南下,向湖南而来……”


洪宣娇所部南下,所打的注意是要借道长江前往天京。


但是,清廷这边肯定是不知道这一点的。


见洪宣娇所部南下,他们下意识的便想到了长毛贼是冲着湖南来的……


曾国藩原本就因为郭嵩焘和左宗棠被掳走而糟糕至极的心情,现在变得更为糟糕了。


倒不是曾国藩怕了洪宣娇这个女流之辈!


而是因为现在的湖南是真没多少兵力。


湖南绿营的主力被向荣带去江南大营堵太平天国去了,剩下的几乎都是闻敌而逃的下勇。


而湘勇团练却还在组建之中,现在只是刚刚搭起来个架子,没多少战斗力。


现在偌大的湖南,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有只有江忠源的那一支楚勇。


曾国藩相信,这样的事情南边的唐贼肯定是清楚的。


可即便如此,唐贼还是将他们的势力范围给控制在了两广,没有趁着湖南兵力空虚就进击湖南。


而这,也是真正让曾国藩意识到唐贼的可怕的事情之一。


太稳了。


实在是太稳了。


据说唐贼的伪王今年不过才二十出头,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年轻,竟然能按捺住不在湖南兵力空虚的时机冒然对湖南发兵,攻占湖南,而是稳扎稳打的在两广扎稳根基。


这是令曾国藩无法想象的!


令他一时间分不清楚,这究竟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还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其实吧,李奕不是不想对湖南动兵,而是条件不允许。


光复军在两广一直都在推进分田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有士绅组织民团,或是干脆就是一整个宗族集体叛乱。


光复军主力都特么被用来镇压叛乱了,自然没精力向外用兵。


否则的话,即便李奕自己能按捺的住,底下人怕也是要蠢蠢欲动的。


不过问题不大,李奕相信等这次大唐的科举结束之后。


大唐地方上的叛乱潮应该就可以被镇压下去了。


一是因为科举为大唐拉拢了一大批的士绅,对叛乱而言算是釜底抽薪。


二是因为随着时间流逝,敢于冒头的刺头差不多都快要被捋平了。


剩下的那些,自然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深吸一口气,曾国藩强迫自己恢复镇定,然后开口说道。


“立即派人去将江忠源,江忠济,塔齐布,曾国荃,曾国葆,杨岳斌,胡林翼,彭玉麟等人请来议事!”


“对了,救回郭先生和左先生的事情先交给下面人去做,蔡知府也留下一起议事吧!”


推基本朋友的书《反清不复明》《我的慈父朱元璋》《从安西走向大唐》,都是历史分类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