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155章 大唐皇帝和胡骑——绝配!

第155章 大唐皇帝和胡骑——绝配!

作者:听风煮雨夜 返回目录

李奕合上战报,将目光投向了赶回来报信的通信兵,开口询问道。


“怎么光见大旗?僧格林沁人呢?此战我军可曾斩获此贼首?”


通信兵闻言,只是摇摇头说道。


“回王上话,战后我军将士打扫战场时,并没有能够在战场上找到僧格林沁的尸体或甲衣,只是找到了这面大旗。”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僧格林沁的应当是逃离了战场。”


如果能找在战场上到甲衣,便说明僧格林沁可能是被炮弹或子弹打碎了身体。


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唐军每次战后打扫战场,完整的尸体并不多见,在火炮和火箭弹的狂轰滥炸下,尸体残损甚至尸骨无存才是常态。


但如果连甲衣都没找到,那只能说明僧格林沁应该是跑了。


李奕闻言点点头,没再继续纠结僧格林沁的死活,而是继续询问道。


“我军此战的具体斩获和俘虏各有多少?”


通信兵闻言,开口汇报道。


“回王上的话,此战我军共计歼灭清军骑兵三千一百余人,其中我军阵斩清军骑兵一千九百余,余者皆为俘虏。”


李奕听完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一千九百的阵斩之中,估计有不少是战后被补刀的。


但对此,李奕则是不怎么在意。


唐军这边虽不至于专门去做坑杀俘虏的事情,但对于那些身受重伤的战俘却也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


所以,干脆补刀结束对方的痛苦,也算是尽到人道主义了。


当然,如果重伤的是己方士兵,唐军则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尽力进行救治。


如此做虽然有可能浪费一定的医疗资源,但浪费的这部分资源,会在大军的士气和军心层面上还回来,铁定不亏的。


上了战场就是搏命,当兵的几乎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但是,没人想死,如果在战场上受伤后能得到妥善医治,无疑会使得军人在战场上少些顾虑。


也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来!


思索一阵,李奕将目光看向了跟在自己身旁的前清廷安徽巡抚福济,开口说道。


“福卿,由你代孤出面,去替我大唐招降此战俘虏的清军骑兵如何?”


福济既然投降了大唐,那李奕自然得给他找点事干,不能让他吃白饭不是?


而且,以福济满人的身份去招降那些蒙古骑兵,明显更有说服力。


李奕之所以想要招揽那些蒙古骑兵,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为了搞统战工作,分化满蒙关系,方便将来大唐北伐灭清。


二是为了大唐将来进军草原做准备。


要知道,历朝历代中原王朝鼎盛时期打草原最大的阻碍从来不在军事方面。


而是找不到路和不熟悉环境。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找些蒙奸带路党就是最简单省事的方法,甚至没有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李奕作为将来的大唐皇帝,想要给自己搞一批胡骑侍从。


嗯,大唐皇帝和胡骑,绝配!


福济闻言,当即满脸谄媚的应声道。


“主子放心,奴才明白!”


“一定办好您交代的任务。”


为了表达自己的恭顺,福济在见到李奕之后,第一时间便改了口。


开始称呼李奕主子,并自称奴才。


李奕闻言,只是笑笑说道。


“福卿家不必如此。”


“我大唐不是满清,这里只有君臣,没有主奴,你不是孤的奴才,而是孤的臣子。”


“肱股之臣!”


对于福济,李奕表现的很是亲和。


这很正常,因为福济当初投降时,可是劝降了庐州作为他的投名状的。


如果有别人能拿一座庐州同级别的城市来做投名状投降大唐,李奕同样可以对他很亲和。


要知道,庐州,也就是合肥,非但是现如今的安徽省府,还是孙十万的伤心地。


地位相当重要!


可得益于福济的贪生怕死,唐军却是兵不血刃的将其给拿了下来。


福济功莫大焉啊!


福济闻言,却依旧是一副狗腿子样的开口说道。


“不管其他人如何,王上就是奴才的主子。”


“能做王上的奴才,奴才心里高兴着呢!”


李奕闻言,笑骂的轻踹了一脚福济,开口说道。


“好你个福济,惯会拍马屁。”


“去做孤吩咐给你的事情吧,做好了,孤重重有赏!”


对于福济自称奴才的事情,李奕也就算是默认了下来。


怎么说呢,尊重他人自由吧!


虽然他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在他面前跪下称奴才叫主子,但是,别人硬要在他面前跪,叫他主子,那也是别人的自由不是?


福济闻言,下跪磕头道。


“奴才遵命!”


如此狗腿子的一幕,看的四周唐军众高层不断嘴角抽搐,有些无语。


这福济,还真尼玛没皮没脸。


只是可惜,他们要脸,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做不出来。


……


江宁内城,江宁将军府!


僧格林沁发辫散乱,失魂落魄的坐在一张椅子上,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精气神。


“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眨眼的功夫,几千骑便割草一样死了个干净。”


“本王,本王,对不起大清,对不起皇上啊!”


僧格林沁喃喃道,声音中是明显的悲哀和绝望。


现在的他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自己所率的蒙古骑兵被唐军如割草般屠杀的场景。


一旁的怡良,琦善,和春,陈金绶,张国梁等人也都是面色凝重。


“此战我大清到底是怎么败的?”


怡良神情凝重的询问道。


僧格林沁闻言,身体肉眼可见的颤抖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一旁,僧格林沁的一名亲兵开口说道。


“启禀总督大人,事情是这样的……”


其开始向怡良等汇报起了今日之战事的具体经过。


怡良闻言,脸色变得越发难看。


“我军士气本就不高。”


“如今,僧王再度兵败唐贼之手,接下来的江宁战事只怕是要不好打了!”


琦善,和春等也是纷纷沉默,心下都是无比凝重。


“总督大人,想必唐贼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将对江宁发起攻势,我军该早做准备。”


陈金绶开口说道。


张国梁神情复杂的提议道。


“总督大人,或许我军真该依那些洋人所言,弃守江宁,然后退守镇江或江阴,拉长唐贼战线,以待战机……”


如果抛开政治层面上的影响不谈,镇江的重要性甚至还要在江宁之上。


嗯,因为镇江乃是漕运的重要节点,关乎漕运安全,一但镇江被攻取,则关乎清廷命运的南北漕运就将被截断。


最起码,清廷再想从江南获取钱粮物资,失去了运河的转运之效,成本必然大增。


而这,也是鸦片战争时,为什么英军一打下镇江,清廷便要求和的原因所在。


在张国梁看来,既然江宁之战不好打,那退守镇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怡良闻言,却是坚定的摇头说道。


“本督知道江宁之战不好打,但即便这一仗再怎么不好打,也得打下去。”


“江宁,绝不能丢!”


现如今的怡良其实也陷入了僧格林沁悖论之中。


打打不过,不打还不行。


江宁的政治意义实在太过重大,怡良承担不起不战而逃,以至江宁沦陷的后果。


所以,不管如何,他也必须在江宁坚持下去!


众将闻言,都是忍不住叹气。


张国梁的脸色一阵阴晴不定,眼神中闪烁着晦暗的光,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就在这时候,和春开口说道。


“总督大人,要下官来说此次江宁之战我大清也未必会输。”


“唐贼之陆军固然强悍,但我大清得洋人相助,在水师方面却是有着极大优势。”


“若我大清水师能够重创唐贼的水师,那么,江宁之战便还有的打。”


唐军此次东征,后勤运输几乎全靠长江航道转运。


一但清军在水战中取得胜利,便可以溯流而上,威胁唐军粮道。


到时候,唐军的东征将很难再继续坚持下去。


清军可以借此机会翻盘也说不定!


怡良闻言,眼睛里不由得绽放出了希望。


这个时候的怡良下意识的忽略了唐军曾经在广州击败过洋人舰队的事情。


嗯,好不容易才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怡良即便是自欺欺人,也不愿放弃这个有些虚无缥缈的希望。


深吸一口气,按捺住有些振奋的情绪,怡良开口说道。


“立即派人去将阿礼国公使和泰勒上校请来议事,商议抗贼事宜……”


……


议事结束了,张国梁带着满怀心事离开了江宁将军府。


带着自己的亲兵踏上回营的路途。


在回到自己的大营之后,张国梁吩咐了一声自己的亲兵去取些酒肉来,他自己则是坐在桌案前,神色不定的思索着什么。


一张脸上满是纠结和挣扎!


就仿佛是在做着什么难以抉择的决定一般。


就在这时候,他的营帐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一名亲兵走了进来汇报道。


“启禀军门,上次在池州时前来营内求见您的那人又来了。”


“说是有要事要再次求见军门。”


张国梁闻言,瞬息间抬起头来,一阵咬牙之后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去将人请进来吧!”


……


PS:先更一章,第二章在码了,但得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