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164章 裁判在热身?裁判下场了!

第164章 裁判在热身?裁判下场了!

作者:巧克力罗刹 返回目录

给洋娃娃回了消息,陈晨靠在松软的枕头上放空,表情凝重。


齐莽则在桌子上噼里啪啦的操作电脑,偶尔回头看小老板一眼。


他老人家眉头皱得紧。


想来应该是在谋划什么军国大事吧。


别人不了解陈晨,齐莽自诩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表面上看起来嘻嘻哈哈,没一点正形,实则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白天看到了军区的项目,他心里指定有什么想法,搞不好这阵已经开始规划无人机行业的未来了。


“小老板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酒店为什么会配四个枕头?”


“撒子?”


“你看这玩意儿,都软塌塌的,配四个有什么意义?”


看陈晨一脸认真的样子,齐莽也认真了起来:“我在网上看过,人家说配四个是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睡眠需求。”


“我的需求他们就没满足,我喜欢荞麦皮的。”


“那我打电话跟前台要一个。”


齐莽动身前往床头的电话处,费劲巴拉一顿沟通,然后无奈摊手:“前台说他们没准备荞麦皮的。”


“什么狗几把五星级酒店,荞麦皮都没有。”


“你要是喜欢硬枕头的话,我这有几本书,你垫着试试。”


陈晨有些惊讶:“两个问题,第一,你见过谁家好人睡书的?”


“我老家那边多得是,执着于把孩子头睡扁,说这样好戴官帽。”


陈晨一想还真是,不愧是宇宙中心,于是继续问道:“第二个问题,你出来出差还带书?宇宙中心居委会没通知你已经5G时代吗?”


“我就喜欢看纸质书,你咬我?”


“不咬,嫌脏。你为啥不回你房间?”


一说起这个齐莽就烦:“我的房间在高朗隔壁。”


“所以呢?”


“高朗和程淼在一起,总喂我吃狗粮。”


听到这话,陈晨突然打起了精神:“啥时候的事儿?”


“他俩刚进公司就勾搭上了,你不知道?”


陈晨摇摇头,心说人比人得死,别看人高朗一天天闷的像个葫芦,下手可比谁都快。


就在这时。


陈晨的手机铃声响起,是卫筱打过来的视频。


“进度怎么样了?”


陈晨看了眼屏幕右上角的时间:“不是姐们儿,你刚问完没五分钟。”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打视频细致问一问……你房间为什么有人?


“齐莽。”


“哦……那也不对,他为什么在你房间?”


“他今晚吃撑了,搁这消食儿呢?”


“搞不懂你们男孩子,总之我打视频的意思是看看你在羊城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这狗逼酒店枕头太软。”


“你喜欢硬枕头?那你稍等,我让人买枕头给你送过来。”


“……”


齐莽听得直咬牙,心说还是和曹子华一起出差好一点,至少不用到处被人滋。


整个酒店走廊里,就他一条单身狗。


明天就要进行项目试验了,没一个人在乎流程什么的,都在执着于生产狗粮,只有他自己还在执着于完善明天的试飞流程。


有那么一瞬间。


齐莽感觉没了自己,这个公司得散。


第二天一早,晨盾的人在酒店大堂集合,一起坐上了前往空军机关的大巴。


其实末端和支线项目的难度是最小的。


不如之前的B22。


所以进度表要快一些。


B22首次试飞的时候,另外两端项目已经搞了好几次试飞实验了。


今天的流程,无非就是把两个项目结合起来,整体演练一遍,难度也并不大。


十几分钟后,大巴车来到机场。


空军那边的人早就到了,林枭带着几位大佬在机库旁围观,心里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昨天遇挫的梁翰和栾文远。


他俩昨天被滋了一脸,虽然虚心接受了批评,但心里不带情绪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俩早就准备好了批判性的眼神。


栾文远摩拳擦掌:“林司令员,这两年民营无人机有长足的进步,我们都很期待晨盾这次的新项目。”


“是滴,尤其是晨盾,在这一波产业崛起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梁翰顺着话头抬高。


林枭老眼一斜:“搁这玩捧杀是吧?晨盾是有东西,但毕竟是个民营企业,你们要客观的看,态度要端正。”


都是千年的狐狸,林枭看的清清楚楚。


他俩有情绪很正常,但是说到底,人家晨盾搞的是民用项目。


标准不用那么严苛。


这阵项目还没亮相,你俩就往天上抬。


待会儿万一有点啥问题,不得往死里踩?


出于这个角度,林枭准备提前保护一下陈晨,尽量的降低大家的期待。


他转头对所有跟来的人强调:“今天我们是以观察者的角度,学习民营企业的先进经验,都把姿态放低了。”


“看到优点,一定要虚心求教。”


“看到缺点,都给我忍着,人家毕竟是送快递的,不需要高标准严要求。”


“是!”


等到机库准备就绪,陈晨把现场的指挥权交给了几个年轻人。


自己迈步来到了领导们的身边。


“久等了司令员。”


林枭轻松道:“那倒没事,昨晚上我特地做了下功课,看了下网络上关于你们这个三段式网络计划的介绍。”


“那更好了,省得我多介绍了,您觉得怎么样?”


一时间林枭觉得很难评判。


不光是他,他身后的人也多少对三段式网络有点认识。


因为网络上披露的信息够多了。


顺风自己大力宣传,晨盾科技也在航展上做过介绍。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那边更是信息频出。


不管真假,反正信息量够大。


从网络披露的信息看,顺风简直是野心勃勃。


全国各地遍布末端网络,全部采用无人飞机送货。


大中型城市由大型无人机联络,形成全智能货运网点。


听着像是赛博物流,未来感十足。


但具体效果……


很难评判。


毕竟是ppt,一切要以承载这个网络的硬件设备为准。


“怎么说呢……我是觉得如果能实现计划的百分之五十,物流行业就要革命了。”


“互联网么,您懂得,七分假三分真。”陈晨很是谦虚。


“那倒是,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以实际项目为主,今天才亲自带人过来看看。”


林枭完全能理解现在的互联网环境。


一条信息出来,无数自媒体二创三创四创,恨不得把人创飞喽。


就拿昨天看到的几条离谱信息来说。


有财经圈的大V甚至开始说顺风布局机甲送快递了。


听着都不像话。


陈晨所谓的三七开,三分真应该是自家披露的信息,七分指的是网络谣言。


“苍龙项目回复。”


“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推出吧。”


随着陈晨在对讲机中一声令下,所有人的目光朝着远方机库看去。


停在哪里的一架飞机纹丝不动。


反而是机库后方的,一辆半挂车缓缓驶入场地。


这辆车明显是经过特殊改装的,车长达到了极限。


车身后方拖挂着一个大型挂架,看起来就像是导弹发射架一样。


发射架上依次摆放着三个灰色的物体。


没人能解释这玩意儿是什么。


直观感受上,就像是一架飞机被砍掉了翅膀。


只有林枭当时就联想到了具象化的形象,脱口而出:“这啥玩楞?你们晨盾开始搞火箭了?”


叮!叮!叮!


林枭一句话,让在场众人幡然醒悟。


对啊!


这不就是火箭吗?


比正常火箭粗一点,短一点!


摆在摆在发射车上,一次还三根!


“不是火箭,是飞机,这是负责我们支线项目大的中型运输机,工程代号苍龙。”


“哪儿特么有飞机嘛?你这不就是导弹发射车?还一次三连发!?”


林枭当时就愣了。


说实话,来之前他有心里准备。


晨盾出品,精品不精品不好说,但一定很吸睛。


大家都在哪儿左顾右盼等飞机,结果人家来一导弹发射车。


这谁受得了?


“正经八百的飞机,不过就是折叠翼的噻。”


“翼?翼在哪里?”林枭只看见一根筒子,根本没看见翼啊!


下一秒。


陈晨的对讲机内传来声音。


“小老板,车辆已就位,系统已连接。”


“收到,发射架起竖,机翼展开!”


你听听!


你听听!


谁家好人飞机起飞用起竖这个术语啊!?


紧接着。


大家清楚额的看到,半挂车上的发射架慢慢升起,目测有三十度角。


同时三枚导弹的中部开始缓缓伸出机翼。


将近一分钟的时间,机翼才完全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是震撼的。


原因无他。


这机翼长的不像话,目测有机身的八成。


这么长的机翼!


晨盾竟然完全隐藏在了机体本体当中。


“乖乖!别人的折叠翼向上翻,顶多节省一半空间,你这玩意……振出式啊!”


“振出式?乔参谋长也是钓鱼佬?”


听到乔叶林对机翼展开方式的描述,陈晨就能确定他的成分。


空军参谋长,人如其名。


振出式是鱼竿的一种类型,有无数短节组成,使用时只需要抽出即可。


用来形容苍龙折叠翼的形式,恰如其分。


陈晨点头道:“苍龙项目负责支线的运输,在这个模块,我们的设计初衷是要形成多基发射,陆基是其中一种。”


“想必经常搞飞机的诸位都明白。”


“多基发射,空间很重要。”


“所以我们就用了振出的模式,将飞机翅膀隐藏。”


“这样便于运输。”


啧——


绝!


别人的折叠式顶多是节省了一点空间。


晨盾的振出式直接隐藏空间。


所以人家的飞机拉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像个导弹。


一旁的栾文远和梁翰双目圆瞪,都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形容。


振出式的技术很简单,是个人都能想象得到。


但真正应用起来,难道姥姥家了。


那么老长的机翼,要设计成伸缩模式。


对材料的要求有多苛刻?


他们想都不敢想。


“陈总,你的飞机……什么材料的?”


“高碳”


“具体有多高?”


随着国内材料学的进步,尤其是齐鲁的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立。


全国范围内的碳纤维飞机如雨后春笋一般。


各家研究所都在争先恐后的提高自己方案的复合材料用料。


可从晨盾的这枚导弹飞机来看,一般的百分之二三十的碳纤纤维含量,恐怕都不足以支撑。


所以梁翰有些不可思议的刨根问底。


“机翼85%,机身65%,其他地方都挺高的,整体下来过半了吧。”


“那你这不能叫高碳,你这快是全碳了。”


“那不能,全碳快百分百了。”


陈晨摆摆手否认。


可话虽然这么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过半的碳纤维用量,已经很炸裂的。


因为飞机有些部件一定是要用金属的。


也就是说。


晨盾把这架飞机能用碳纤的地方全都用上了。


这不是全碳是什么?


栾文远有些怀疑人生:“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能做到这个水平?”


陈晨只从字面意思回答了他的问题:“因为我们自己有材料学产业链,自产自销啊,很便宜。”


林枭看着他风轻云淡的表情,心说味道出来了。


别人还在能增加百分之一碳纤用量想破头的时候。


你来一句因为便宜,所以全用上了。


这味道太正了。


片刻的思索之后,林枭想起了昨天陈晨说过的话,突然那灵光一闪。


“这就是你说的,适合无人机上舰的方案?”


“你虽然今天用车拉,但这个发射装置看着足够简单,同样也能上舰啊!”


“是不是这个道理?”


!!!


所有人恍然大悟。


不得不说,林枭军衔高是有理由的。


人家会举一反三。


这架飞机能够三联发射,是因为人家长得像导弹。


发射器并没有什么难的,看起来就像是常规的火箭发射架一样。


火箭炮能车载,也就能上舰。


甚至会更简单!


直接把舰船上的武器换成无人机不就行了?


陈晨点头:“理论上是这样,这枚……这架!”


“这架飞机我们的设计初衷就是多基发射。”


“同时配套有舰船版本,顺风那边有几艘老海运货船,正在改。”


“改造完成后,船在一次性可发射40架苍龙。”


听到这话。


所有人感觉到一阵窒息。


乖!


乖!


四十架,一次性!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梁翰当时就晕了,这不就是舰载机的最终形态吗?


什么鬼啊!


敢情昨天陈晨关于舰载机模式的讨论,不是设想,而是真相!


谁管管啊?


裁判亲自下场了。


反复发烧,难顶的很,今天也只挤出来一章,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