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四十三章 我是回答你好呢?还是不回答你好呢?

第四十三章 我是回答你好呢?还是不回答你好呢?

作者:大噢 返回目录

事实上……


赵昕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才三岁,就已经是明白这样的道理,这着实是不容易!


这证明了,他的书没白看。


但是知道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那样去做,又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说,当官家也要知兵。


可问题是……


本来朝堂上的事情就很多了,而你又只有一个人。


你管得了朝堂上的政事,就未必能有时间去管军政。


更别说……


赵祯还需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跟自己的妃嫔在后宫里玩。


就更不可能有时间去管军政了。


便只能是饶有深意地看了赵昕一眼,说道:“最兴来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可问题是,你爹爹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平日里上朝就已经够累了,还哪有时间去管军政。而且……要想让士兵都认识你,你就必须长期跟他们待在一起,说不定还要同吃同喝,爹爹又哪有那个时间?”


“便是犹如你的太宗文皇帝,在当了皇帝后,也不可能再去跟士兵亲自包扎伤口了吧。”


赵昕便道:“所以,这就是为何开国的皇帝都猛如虎,后面的皇帝都弱如虫的原因。这兵权都不在自己手里,做什么事情,都变得没了底气。”


“这开国皇帝,尚且还能凭借当年的余威镇压一下,然而后面的皇帝,甚至连皇宫以外的事,都不清楚了,完完全全就被宦官、臣子给蒙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祯便道:“那伱有何好的办法?”


赵昕便道:“我觉得当年太宗文皇帝,经常出去巡幸打猎,也不光是巡幸打猎,巡幸打猎,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亲近士兵的机会。”


“而且……爹爹。”


赵祯:“嗯?”


赵昕:“当年太宗文皇帝在渭水跟突厥签下渭水之盟后,以为是耻辱,然后便在显德殿亲自教士兵习射。下面的臣子劝他,说这样说不定会出祸患,他都不听。由此,士卒皆为精锐。唔……再看看爹爹你……不过也对!你可能根本都不会射箭!”


赵祯:“……”


赵昕道:“自打李元昊攻打我大宋以来,爹爹你有去看过我大宋的士卒一眼?有关心他们的训练?还是说……你只是把任务交给夏竦、范仲淹、韩琦,然后就算了?”


这连连的发问,说得赵祯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些,他确实都没有过多地去过问。


便又想打赵昕的屁股道:“可我没跟西夏签下耻辱的盟约!”


赵昕也是道:“那说不定快了。照此下去,肯定还是打不过。”


好吧!


赵祯不想说了,还是先打一顿再说。


“老是说你爹爹我不行!”


……


不过打过了以后。


也是不禁深吸了一口气,神色慢慢地认真了起来。


只能说……连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而自己居然都不明白。


他确实是有点枉为官家,枉为人父了。


当下便决定!


他也要去鼓励振奋一下士卒。


当然!


赵昕以为,他肯定去不了。


就拿那個富弼,自己坐一坐皇位,就弹劾自己,他爹爹要想出去,而且还说见一见士卒,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果不其然!


第二天。


他爹爹就一肚子苦水了回来,跟苗娘子,跟赵昕发牢骚道:“我不就是想要去亲自鼓励一下士卒,这怎么就不让去了?气死我了!”


赵昕跟苗娘子相视一笑。


苗娘子又瞪了赵昕一眼,好像在说,你笑什么,然后便开始发挥她女人的优势,去宽慰他爹爹。


赵昕一看,连出门鼓励士卒都不让,那他爹爹算是彻底废了。


这大宋的文官,权力真的有点大啊。


当然!


他爹爹要鼓励士卒,那就要离开开封,然后跑到陕西去,那确实,估计朝中没有一个人敢同意的。


可这开封府里,应该还有其他的士卒的吧?


那鼓励一下其他的士卒不行?


或者说……


文官们干脆就不想让他碰兵权。


毕竟……


有宋太宗在那里,谁还敢让大宋的官家碰兵权。


再说了,你连怎么打仗都不会,你去了,不也是给将士们添乱,反倒是妨碍了别人训练。


果然!


接下来赵昕就听到了他所猜到的这些内容,而此时的赵昕,已经看完了《隋书》,毕竟《隋书》也不多,正在攻读《汉书》。


见苗娘子在宽慰着对方,又是给对方倒茶的。


赵昕干脆也是拉着小蝶,回自己的屋子,让小蝶给自己念书。


刚准备走,就被他爹爹给喊住,问道:“最兴来你打算跑哪里去?”


赵昕便道:“我自己回去读书。”


赵祯便道:“就在这读吧。”


赵昕只好又留了下来。


这大冬天的,外面雪花飘飘,里面宫女念着《汉书》,父子一同读书,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最高兴的,那当然是莫过于苗娘子了。


而赵祯,也在不遗余力地,想要把赵昕给培养得更好。


有时候小蝶也不懂的,苗娘子也不懂的,他就可以插插嘴,顺便向赵昕展示一下,他作为爹爹的实力。


不说他对《汉书》有多深的研究吧,然而,起码比小蝶、小桃,甚至是苗娘子,都肯定是要好上不少的。


然后教着教着,他爹爹估计还是觉得憋屈!


便问赵昕道:“如今外面的臣子都不让爹爹去鼓舞士气,而且,士兵也远在陕西,也不好去鼓舞士气,那最兴来你觉得,爹爹接下来应该如何做?”


赵昕心想,我才三岁,你就问我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过分了点?


我是回答你好呢?还是不回答你好呢?


看了看他爹爹,便道:“爹爹你为何不学学汉武帝呢?”


赵祯:“汉武帝?”


赵昕便道:“对啊!提拔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此前打仗差不多都是输的,但是自从提拔了卫青,而且培养了霍去病以后,就开始可以打胜仗了。”


“而且……这自己提拔的人,自己对对方有恩,也就不怕对方会谋反了。”


赵祯也是回道:“这似乎不是提拔谁,不提拔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