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范仲淹、韩琦归来

第一百八十六章 范仲淹、韩琦归来

作者:大噢 返回目录

皇祐元年。


赵昕十一岁。


东京城里,还没有挂上豫王府的府邸正堂。


原先跟着他的四个锦衣卫,此时此刻,也已经是一个比一个壮。


“最近,我在外面的风评如何?”


赵昕问锦衣卫。


这里头最大的保哥便道:“回殿下,说实话,不太好。”


赵昕便道:“那都说我什么了?”


保哥便道:“富弼说,殿下你的权力太大了。可关键殿下你的年纪才这么小。应该要对殿下你的权力进行限制。”


“那他怎么不在朝会上说呢?”


保哥便道:“大概是那天喝酒喝多了,不小心把心里话给说了吧。可心里话,不一定要说出来。”


赵昕又问道:“那其他人怎么看?”


保哥:“东京城里大部分的人,都在看热闹,比如说,对于治理黄河,大部分的人听了,也就图一乐。”


“也有人表示,想要投靠殿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别说,殿下身边还有欧阳修等人。”


赵昕便道:“这确实是个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事?”


保哥便道:“范仲淹、韩琦回来了。不少士子一听说他俩回来了,连忙去拜访。然后开始给两人吹嘘,说这两三年来,他们在南方,兴修水利,至少活了数百万人。范仲淹则谦虚地表示,是官家活了数百万人。”


赵昕便道:“范仲淹还算是当个人。不过这分明是我的功劳!也罢,送给爹爹了……”


……


是的!


范仲淹、韩琦回来了。


而赵昕,也要开始下一步新的计划。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现在已经十一岁了,十五岁他就得出征,所以满打满算,一共留给他准备的时间,也就只剩下四年。


翌日。


朝廷对范仲淹、韩琦两人的职位进行了安排。


都将两人,任命为参知政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压不住了。


总不能让他们回来再去打杂吧?


到时候,天下士人,无不寒心。


赵昕昨天还听了保哥的别人不好投靠他。


这第二天,又得把范仲淹、韩琦两人,给收入自己的麾下。


在他的监视下,能更好地把握住大宋未来的走向。


在任命二人同为参知政事的同时,也将二人,任命为豫王友,要及时地对豫王的一些不好的地方,进行规劝。


范仲淹、韩琦一听这任命,脑袋上都九十九个问号。


说实话!


他们哪敢对豫王殿下规劝。


王拱辰至今都还没有回来,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第三天。


豫王便让他们去参加讲武殿的早朝。


不过说是早朝,有时候往往得推到午后。


因为早朝要在朝廷的早朝以后,才能开。


而朝廷的早朝,往往有时候因为三司要汇报的东西太多了。


结果导致了一上午都是三司在做汇报。


大宋对财权是掌握得最紧的,三司虽说看似不起眼,然而,其见到官家的时间,却比其他部门的都要多得多。


今年……


包拯也是很顺利地成为了三司副使。


不过包拯也提出了一个傻子才会提的建议。


他说,漳水一带的土地非常地肥沃,而当地的百姓无地可种,因为这些地全都被朝廷拿来养马了,所以他建议把这些养马的地全都分给百姓。


言下之意,就是这马特么地也别养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猪脑子?


到时候辽国打过来了,你站在城墙上喝退辽国?


所以……


这大宋的马政能不被荒废么?


当然!


赵昕以为,包拯还不至于这么肤浅,他可能是觉得,反正马政都那么烂了,还有那么多的人贪污腐败,干脆就拿这个当借口,把地给分了,也好过给那些贪腐的人赚钱的机会。


分给百姓耕种,百姓至少还能吃上两口热乎。


但也不能这么搞。


总之……


赵昕反对了包拯的提议。


正好范仲淹、韩琦回来了。


接下来……


赵昕打算把这事交给两人去处理。


于是……


下午的讲武殿内。


赵珣等十七将坐在东侧,欧阳修、杜衍等人则坐在西侧。


其实还有工匠等都没有来。


不过今天的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赵昕也就不麻烦他们跑来跑去了。


范仲淹、韩琦两人进来后,便感觉到了一股小朝堂的味道。


看来……


传言不假!


豫王殿下已经是大宋权力最大的人了。


据说连官家都不敢吭声。


赵昕看到范仲淹、韩琦来了,也是对欧阳修等人道:“欧阳修你们往后退退,让范仲淹、韩琦坐前面来,杜衍你年纪大,你就这样坐着吧,别动了。”


跟欧阳修等人说完,赵昕紧接着又对范仲淹、韩琦两人道:“都坐。”


其实韩琦对赵昕是心有芥蒂的,毕竟,他被赵昕骂过,不过看到赵昕这样,也只能是先乖乖地坐下。


赵昕也不扯其他的,直接对众人道:“我从三岁开始,就说过要打李元昊!”


“可惜,李元昊现在死了。”


“不过李元昊,只是一个符号,我要打的,其实是西夏,是西夏这个大宋真正的隐患。”


“这也是今天,把范仲淹、韩琦您二位,请来的原因。”


“你们俩对西夏熟。”


“我有意,四年后,由我,亲自带队,消灭西夏。”


“但是这打仗嘛,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不过从现在开始准备,也差不多了。”


“今日把你们叫来,就是想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建议,甚至,还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打仗,要钱,钱从哪里来,要粮,粮从哪里来?”


“你们都可以畅所欲言。”


赵昕话音落下。


全场安静得可怕。


其实赵珣等人跟赵昕是一条心的,赵昕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意思。


因此……


真正需要看的,也就是范仲淹、欧阳修这两批人的意见。


见众人都不说话,赵昕也是道:“范仲淹你年纪大,你先说。”


范仲淹:“……”


不过不说又不好。


范仲淹那只好说了,道:“臣听闻,如今河北一带灾荒非常地严重,陕西那边,也才刚刚恢复没几年,豫王殿下这又要打西夏,势必会让百姓再次陷入苦难之中,所以臣以为,这事是不是可以慎重考虑?更别说,臣记得,我们不是已经跟西夏签订了和约。这恐怕师出无名!”


说得一脸的义正言辞。


赵昕便道:“所以我才需要你们给我想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这些,都是战前所需要做的准备。总之……时间还有四年,先准备着,肯定是没有错的。”


说到这,赵昕也是站起了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殿中踱步道:“时代变了,我大宋,不能再一味地防守了。当然!其实也不一定就要打西夏,你们有其他的建议也行。比如说,打燕云十六州,也不错。”


范仲淹跟韩琦两人都无语至极。


连西夏都打不过,就更别说辽国了。


虽说个子不小了,但是,终归是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场面。


范仲淹、韩琦倒是听说了赵昕参与了平叛,可平叛跟真正的国与国之间打仗,那是两码事。


你见过总数五十万的西夏军队么?


那简直漫山遍野,整个峡谷都是。


跟那几千人,一万人的平叛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