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证道诸天从射雕开始 > 第九章 皇权至上

第九章 皇权至上

作者:番茄杂烩面 返回目录

方浩看着众人投射过来的目光,直接拍案而起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没有镇压一切不服的武力前,方浩必须苟住发育不能浪。


但这次庆帝试探诸位皇子、朝中大臣的举动,何尝不是方浩刷新人们对“二皇子”认知的一次机会呢?


因此,方浩站起来说要表演的内容,和庆帝早先为他备好的笔墨纸砚无关,他要表演的内容居然是——剑舞!


“父皇,我觉得这把剑就不错,可否暂借儿臣耍耍?”方浩指了指那把号称削铁如泥的“青釭剑”道。


庆帝沉吟片刻道:“可!”


方浩将青釭剑拿在手上,感受着这把前朝名剑的不凡。


忽听“噌”的一声,长剑出鞘,方浩顺势一甩,舞了个剑花。


只这一手,就看的庆帝眼前一亮。


虽然他之前已经从宫典口中,得知自家这个二儿子,突然转了性子,开始弃文练武。


但传言不如所见,亲眼目睹以后,庆帝豁然发现,自己那个温文尔雅的二儿子,和眼前这个御前舞剑二皇子,居然是同一个人。


“唰唰唰!”


方浩舞的这套,乃是前朝一位皇子自创的“龙飞凤舞剑法”。


按照方浩的看法,这套剑法只是一套花架子,但是胜在……好看!


尤其是在这样的庆典之上,方浩表演的效果,可比他大哥大皇子的,好看多了。


七十二路龙飞凤舞剑法舞完,方浩收剑入鞘。


庆帝不置可否,底下群臣更是鸦雀无声。


司南伯范建从小和庆帝一起长大,深知这位陛下看似温和,内里却是个极有掌控欲的人。


方浩今日的举动,偏离了庆帝早年对他的规划,恐怕这位陛下,要不高兴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庆帝看向方浩道:“想要练武,就要像你大哥那样,扎实一些,学了一身花架子,文不成武不就,成何体统?”


这番话说的委婉,但那些了解庆帝性格的大臣都知道,皇帝陛下这是不高兴了。


大臣们看向方浩的目光,难免轻视了一些。


“果然如此么?”读过部分原著的方浩却知,这是庆帝的帝王心术。


大皇子的武夫路线和二皇子的文人路线,都是他早就设定好的。


如此才能保证两人有能力磨砺太子,又不会给太子带来真正的威胁。


但是今天,方浩偏偏表演了一段剑舞,这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表演完毕,结果不言而喻。


太子首先挑选了那件金杯琉璃盏,大皇子则不假思索的要了那把青釭剑。


留给方浩的,只剩下那幅书法大师潘龄的《快哉贴》。


尽管过程中出了一些小插曲,但结果仍是庆帝安排的结局。


大皇子当真喜欢那把青釭剑么?太子就那么喜欢玩收藏?


当然不是!


这只是庆帝想要的结果罢了。而殿中的文武百官,很显然都很配合。


所谓的盛世,只是庆帝想要的盛世罢了!


“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么?怪不得原著时间线里的二皇子,会变成那样。”方浩回到宫中,叹了口气道。


怪不得原著时间线里的范闲,在看到了京都诸般众生相以后,得了个不愿做奸臣,也不想做铮臣,只想做权臣的结论。


那种生死祸福不能掌于己手的感觉,实在是太难过了!


雪中那场宴会的影响,还在持续,最明显的就是,淑贵妃宫中的木炭供应,比往年少了很多。


数九严寒,母子两人对坐在冰冷的宫殿之内,淑贵妃依旧手不释卷。


方浩则道:“娘亲,你不怪我吗?”


“为何要怪你?”淑贵妃反问道。


是啊,母子之间,何以言怪?


方浩越来越讨厌自己那个高高在上的父亲了。


过了几日,宫中传出了二皇子重新弃武修文的消息,只不过二皇子的喜好,由诗词歌赋,改成了绘画音律。


淑贵妃的宫室之外,常能听到二皇子殿下弹奏的乐曲。


不得不说,还挺好听的。


还有二皇子的书画作品,便是文渊阁里的那些大学士们,也赞不绝口,称二殿下乃文曲星下凡。


淑贵妃宫中的木炭供应,也重新恢复,甚至用上了太后、皇后才能使用的红萝炭。


看着炉中红色的炭火,方浩的眼中似乎也燃烧着一团火焰,择人而噬。


方浩似乎又变回了原先那个二皇子,但他在暗地里,却从未放弃过对修行的追求。


只是有庆帝在的缘故,方浩不好肆意吸纳天地元气,是以修为的进步速度,有些不如人意。


……


庆国纪年六十八年,方浩年满十六岁,按照庆国的规矩,需要离开皇宫,住进自己的皇子府里。


一般情况下,这也被视为皇子有了独立自主,参与朝政的能力。


皇子们也可以更加自由的搜罗门客,培植党羽,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对此,方浩并没有什么好操心的,相信不久以后,庆帝,长公主都会给他安排人手。


好让他有那个可以“磨砺”太子的资本。


淑贵妃宫中,身穿青色绸衫,面如冠玉,丰神俊朗的方浩,与淑贵妃在宫中的小园子里休憩。


自他在宫外开府以后,便要注意避嫌,一个月也就两三次回宫探视的机会。


“娘亲,父皇交给我的第一桩差事,这几日间就会下来,到时候我或许要出一趟远门。”方浩一口吞下一颗葡萄,同时说道。


“知道要去哪么?”淑贵妃道。


淑贵妃并不怀疑自己儿子的本事,皇子的身份,在朝中培植几个眼线,并非难事。


“以我李氏皇族的名义,前往大东山,负责监督那里的庆庙修缮之事。”方浩说道。


庆帝打算在庆国纪年六十九年,改元年号,届时还要登大东山庆庙,祭祀上苍。


这对庆国高层来说,并不算是什么秘密。


窝在大东山上修庙,看似是一件苦差,实则却是一件美差。


须知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祭祀和战争,对庆国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这样的事,一般都是由太子兼领,才算是名正言顺。


方浩普通皇子的身份,何德何能能代表李氏皇族?


很明显,这是庆帝的意思。


打算通过二皇子,给太子施加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