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秦时明月之政 > 第四百九十九章 瞬息万变

第四百九十九章 瞬息万变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返回目录

建信君厉声道:“太后可派出使臣去大秦,请求停战,愿意割城献地,暂且拖住秦国攻势。动静一定要大,要众人皆知。然后派人散布消息告诉各国,大赵欲仿韩国之事,内附降秦,以安家族富贵。”


“如此一来,秦国越发壮大,并且无甚损失,到那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诸国必然心急恐惧,必然出兵相助!”


建信君这话说完,即便是郭开和姚贾也不由得心中感慨,够狠。


这一招太狠了,别的不说,燕国魏国楚国这三国绝对不敢赌赵国会不会直接投。


毕竟赵国如果殊死抵抗,是绝对有死无生,既然如此,还不如在还有筹码的时候直接投降,如此尚不失家族富贵。


韩国的例子在那摆着呢。


而赵国这孤儿寡母顶不住秦国的压力也是很正常的呀,恰恰相反,真顶得住这压力才不正常。


赵悼倡后则是一愣,犹豫良久才回道:“这、真的事已至此了吗?”


郭开出声道:“太后怕是误会了,右相这是以迂为直之计。”


“并非是真的要投降秦国,只是逼迫燕魏楚三国出手。”


“右相这一计策妙极,无论三国有什么主意,只要他们不想立刻被秦国吞并,那就只能出兵相助,先帮我大赵度过这一难关再说。”


眼见郭开这么说,赵悼倡后这才把心放下。


说起来,秦国突然对赵国动手,赵悼倡后就已经后悔的不行。早知道,早就听从建信君和姚贾的建议,在秦国出手之前,就与秦国交好,厚礼贿赂秦国,让秦国把目光盯在魏国身上,哪像现在,即便想要割地谈和,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此时春平君也开口道:“右相所言甚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从事。”


“两步同时进行,派使臣去秦国谈和,哪怕是需要献地,尽可能先拖住时间。”


“同时散布大赵投秦的谣言,逼迫三国出兵相助,但是即便三国出兵相助,与秦国的谈和该进行还是要进行。”


“即便有三国出兵相助,最多也只是一时打退秦国,三国若退,秦国必然卷土重来,秦王绝不是吃亏的人。”


“打退秦国以后,赵国依旧应与秦国谈和,哪怕割让城池,也要暂时和秦国交好,让秦国把目光放在魏国楚国身上。”


这段时间赵悼倡后和春平君正是恋奸情热,爱屋及乌,为了赵悼倡后考虑,为了赵国考虑,春平君现在也绝不会再使绊子,哪怕他和建信君郭开是死仇。


不得不说,赵悼襄王最后一手权力制衡用的是真好,春平君为了赵国不会不卖力,但是又有建信君和郭开这两个绝对不可能和春平君和好的大臣制衡,保证了朝堂的稳定。


军权更是由宗室赵葱和燕国出身的乐乘以及李牧掌管,另外分散掌控军权的将军还有傅抵、颜聚、司马尚、庆舍、扈辙等人,牢牢的维持着军政平衡,哪怕是孤儿寡母,也能掌控朝局。


当然,他哥跟他老婆混在一起的事,他可是万万想不到了。


赵悼倡后听完春平君的话,彻底下定决心:“好,那就按照右相的意思办,具体割让哪些城池,就由两位相国和春平君决定吧,哀家和大王就把赵国交给你们了。”


建信君大礼拜下,肃然道:“臣定誓死报效大王!”


郭开起身说道:“此事议定以后臣亲身去秦国求和,事若不成臣绝不归来!”


赵悼倡后拱手一礼:“情势危急,有劳众卿了。”


赵王迁也有样学样,拱手一礼:“寡人有劳众卿了。”


众人连忙拜倒。


几人并没有讨论太久,很快就定下了割让城池土地的地区和数量,郭开匆匆赶往秦国。


秦王政十一年五月,郭开为赵国使臣到了咸阳城。


以郭开的面子,嬴政下令暂缓进攻,暂时谈着和谈的事情,做戏要做真嘛。


同时已经又起兵十五万,兵分三路,其中两路,由王贲和麃公率领,准备应对魏国和楚国的援助,另一路由李信率领准备随时支援。李信在王翦麾下又历练学习了一年,也该独当一面了。


成蟜这次也在麃公麾下任监军,他现在已经不小了,孩子都有两个了,也该历练历练为他王兄分忧了。


在郭开入秦谈和的同时,建信君派往各国散布消息的人也已经到了,诸国听闻赵国欲投秦,皆是大骇。


燕王喜原本看着秦国大举攻赵势如破竹,也是心痒难耐,早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当然不是为了赵国抵御秦国。


是为了趁机在赵国身上也咬下一口肉来,虽然秦国很强,但是燕王喜并不觉得秦国可以一战灭赵。


既然不能一战灭赵,那这个便宜不占可就白不占呀。


中山以东,那可原本都是燕国的城池啊,而且都是繁华之地,足足十五座城,若是可以夺回来,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对于赵国的求援,燕王喜本想直接拒绝,但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主义者。


他本能的并没有直接拒绝赵国的求援,而是选择了再观望一下。


当燕王喜听到赵国欲直接投秦的消息后,心中大骇!


燕王喜并不傻,赵国可以伤,可以残,但是唯独不可以亡!


亡了燕国也就完蛋了!


燕国赵国相爱相杀可以,无论是谁吞并谁,都是北方一霸。


但是唯独不能被其他国吞并,若被他国吞并,两国唇亡齿寒,赵国若亡,燕国必不长久。


这个道理燕王喜看的非常清楚。


他也非常清楚,赵国不至于如此简单就投降。赵国和韩国可不一样,韩国早就被秦国蚕食的差不多了,又在秦国眼皮子底下被团团包围,更是早就已经对秦国俯首称臣。


可是赵国还有着千里江山,如果拼命的话,还能拼的起三十万大军,现在不过被秦国稍微打了打,总不至于像韩国一样直接投降。


现在得到的这个消息,大概率是赵国为了逼迫诸国出手相助而散布的。


但是,燕王喜不敢赌。


如今的赵国主少国疑,只有孤儿寡母,群臣人心浮动也是正常,若真是抵抗不住在秦国的压力下,未必会拼命,也未尝不可能就直接投降。


但是现在让燕国出手相助对抗秦国,燕王喜也是不敢。


虽说心里也已经打消了趁机攻赵的想法,但是就这么直接和秦国对上,燕王喜也是真的下不了这个决心。


现在若是帮助赵国度过了危机,但是得罪死了秦国,若是秦国和赵国谈和,然后合作攻燕,赵国和秦国再做了交易,那时候燕国又该何去何从?


至于魏景湣王和楚幽王这边,他们的想法和燕王喜一样,他们也不相信赵国如此轻易就投降。


但是他们也不敢赌。


秦国已经够强了,占据了半壁天下,若是真的再简单吞并赵国,那其余诸国是真的半点儿希望也没了。


而这三国眼看着郭开入秦的消息传来,而秦国的攻势也确实停止,更是心中不安。


种种消息都在告诉他们,现在的情况极其危急,必须做出决断了。


魏景湣王咬着牙,起兵十万,令魏兆领兵攻往淇水一线,逼迫王翦回援。


楚幽王也是咬着牙派出了十五万大军,在项燕的带领下攻向上蔡,行攻秦救赵之举。


然后他们就和早就等着他们的王贲与麃公对上了。


楚魏两国毕竟没有燕王喜的顾虑,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上了。


至于燕王喜,还在观望。


在楚魏两国出兵以后,赵国上下也终于松了口气,但是,赵国也完全没有想着反攻。


现在若是反攻,岂不是还是不能和秦国交好?


郭开按照商定的主意,接着推进和秦国谈和,嬴政顺坡下驴,为了后续一系列考虑,都没要求赵国继续割地,只要赵国认可如今的局势就行,承认大秦对今年攻下城池的占领,大秦就可以暂时退兵。


郭开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大秦怎么不狠狠咬上一口,明明有自己相助的,但是自然也不会逆着嬴政的心思。


毕竟对赵国来说,这也是大功一件啊!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两面儿都有功劳啊!


郭开带着好消息回了赵国,赵国君臣皆是大喜。


真不愧是郭开啊!真是国士无双!事情交给他就从没有令人失望过。


赵悼倡后惊喜交加,大大的奖赏了郭开,心中感激至极。


真不愧是郭开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心中也有些后悔先前不听郭开的谏言,如果早早就和秦国打好关系,也就不至于有今天了。


先王临终前说的没错,有什么事下定不了决心,一定要听郭开的。赵悼倡后心中暗下决心,以后郭开的建议一定要听。


而郭开就给出了新的建议,那就是延缓通知魏楚两国,秦赵两国停战的消息。


给的理由是,既然想要祸水东引,把秦国的目标放在魏楚两国,那就必须让秦国觉得有利可得,如何有利可得?自然是两国极度虚弱,谁都知道柿子要挑软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