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 第七十八章 相继报道(第五更,求首订)

第七十八章 相继报道(第五更,求首订)

作者:紫苏叶知道 返回目录

次日,清晨。


整个江城被大雪覆盖,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气温低的直教人发抖,一大清早,播音员曾云山兜里揣着一瓶点滴瓶装好热水放兜里取暖。


早上在粮道街吃了碗三鲜豆皮,喝了杯豆浆悠闲自得,哼着昨天新听的小芳,往单位走去。


走到单位门口,被警卫员拦住:“老曾有你们音乐电台的信,几大袋子呢!”


嗯?有我们的信,还几大袋子?


曾云山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新闻台,说书台的听众写信一写就是一大堆,他们音乐台的基本上可以用门口罗雀来形容了,最多就是某位听众寄信来点歌。


“对,就是你们音乐台的信,你看看吧,这么多!”


警卫员拉着两个大袋子出来。


“还真是!”


曾云山咽了咽唾沫,这两大袋子,保守估计得有好几百封信。


这是怎么回事?


“老曾你们昨天台里放的那首歌叫啥名儿?怪好听的。”


“哪首?一天下来放的歌可太多了。”


“就那个谢谢哩,给卧滴哎,今僧今似卧不忘怀。”


“你是说小芳是吧?”


“对对对!你不知道,我昨天下班路上。听到不少人都在唱这首歌呢!”


一句话让曾云山心里浮想联翩,没和警卫员多聊,拖着两大袋子信往办公室跑去了。


回到昏暗的办公室,曾云山迫不及待的打开袋子里的信,果不其然,一连拆了五六封,全是让他继续播小芳的,这时他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小芳这首歌真的火了!”


……


可真正将小芳这首歌引爆的却是长江日报的一则报道。


《长江日报》是一份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报纸,创刊于1949年5月23日,亲自题写刊名。


作为江城市委机关报,它是江城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也是中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城市综合性党报之一。


江城日报:《能歌善舞的人民艺术家——刘晓莉同志》


副标题《从纯洁无瑕的白天鹅,到质朴纯真的农村姑娘!》


“昨日,江城市第一届春节文艺联欢汇演于晚上十一点结束,今年的春节联会汇演,无论是从节目的编排、演员的表演,还是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效果,都体现了高水平的艺术追求和专业精神。


节目内容丰富多样,从小品戏剧,舞蹈,音乐再到话剧应有尽有!


特别是这位刘晓莉同志的所代表的天鹅之死舞蹈团,惊艳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一首歌曲小芳更是感动观众,在场观众无不落泪……”


报纸一经刊登,很快出现在街头的报刊亭,书店里,几乎随处可见。


作为江城本地报纸,《长江日报》在江城非常受欢迎的,发行量极大,最高时每日发行量可达四十万之巨。


如今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报纸作为当时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自然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报纸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文化生活的反映者。


《长江日报》不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还关注本地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活动,深受读者的喜爱。


许多单位,工厂,学校都会专门订购,因此这篇报道一经刊登,江城的市民,各大单位职工,各大工厂的工人看到新闻报纸后,纷纷在单位里讨论起来。


“听说了吗?江城歌舞剧院的刘晓莉登上《长江日报》了!高度赞扬她是优秀的人民艺术家。无论是芭蕾舞天鹅之死还是歌曲小芳都引导着大众审美,深受大众喜爱。”


“前几天我们去看了,人刘晓莉同志又漂亮又优秀!没想到小芳会火爆成这样,我们家小宝才几岁就会唱了!”


武钢车间。


几个女工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边聊着天一边工作。


像这样的情景发生在江城大大小小的角落里,人们惊异的发现电台上新播放的歌曲,居然是他们江城人原创的歌曲,而且还这么好听。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街小巷,书店里,马路上,电车里,水泥轮船上,大院儿里,几乎被这句“谢谢你,给我滴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所溢满。


大人们在劳作之余哼哼几句。


小孩儿们也跟着学几句,一边炸鞭,一边在街上唱唱跳跳。


彻底火了!


不仅仅是《长江日报》。


到了晚上,《江城晚报》也报道了一则评论:《返城知青抛弃爱人,痴情姑娘苦苦等待,令人心痛!》


《楚天都市报》:《一曲小芳引发热烈讨论,纯真感情牵动市民心弦!》


《湖北日报》也紧随其后,《省知青办:严厉批评知青群体中,道德败坏的不良行为!》


一众官方媒体争相报道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大家也越发期待《芳草》这部,期待它的刊登,期待它的故事情节,期待小芳与下乡知青之间的故事。


小芳这股浪潮,以江城为中心,缓缓朝着整个湖北扩散开来,甚至逐渐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


江城作为九省通衢,每天都有许多火车路过境内。


长江大桥上,一辆呼啸而过的火车中,满载着一群返城知青。


他们马上从遥远偏僻,贫穷的乡下就要回到干净舒适,美丽发达的大城市。


知青们心中期盼,激动,焦急,兴奋,百感交集。


车厢里,四个年轻的知青面对面坐着,眼里满是对回城的期待与激动。


其中其中一个穿着军大衣,内里一件红毛衣的男知青摆弄着手里头的收音机。


这时,正好调到湖北音乐广播电台,“在回城的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


“赵建军,你听什么呢?这首歌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对面一个扎着大辫子,二十来岁的女知青好奇的问。


“貌似讲的是一个男知青和农村女青年恋爱的故事,男知青在回城前将这位农村女青年残忍抛弃了……”


这个叫建军的男知青抬起头来,涩声道。


车厢里好几个知青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得青一阵白一阵,相当难看。


他们艰难的咽了咽嘴里的唾沫,只觉脸上都燥得发慌,硬着脖子嚷嚷道:“换换换换,换一首,什么破歌!这么难听!”


“就是!赶紧关了!”


在车厢里不少人的躁动下,这位叫建军的男同志关上了收音机。


但他却在心里暗暗记下这首歌的名字和歌词,决心一定要传播出去。


好了,江城卷快结束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今日已更新一万一,脑子嗡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