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八十三章 《后汉书》,太子编修不得(第三更)

第八十三章 《后汉书》,太子编修不得(第三更)

作者:太清妖道 返回目录

正月初二,温煦的阳光洒在由四匹黑色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之上,一片清澈。


李承乾坐在车内,透过晃动的车帘,他能清楚的看到车外护卫而行的东宫卫士。


行在最前是太子仆独孤大宝,和太子右卫率郎将戴至德。


两侧是无数小心退开,肃然躬身的长安百姓。


新年大节,宗室王族出行并不少见,这种事情他们已经习惯。


“殿下,今日不去南郊祭祀,真的好吗?”苏淑的声音在李承乾耳边响起。


李承乾转身过去,苏淑怀里抱着李象和李厥,脸上满是担忧。


“无妨的。”李承乾摇摇头,道:“祭祀南北天地,父皇从来只是一个人登上祭坛,其他人谁去都不重要,而且今日父皇连稚奴都没带,只是带了吴王和韩王,可见一切并无影响。”


吴王李恪,韩王李元嘉。


李恪是淑妃杨氏之子,杨广的外孙,他的身份想要登基,第一个过不去的就是长孙无忌,其他房玄龄和魏征,侯君集,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些人一样也不会赞同。


大家好不容易推翻了前隋,你现在却立杨广的外孙做太子,当年的那些功臣不会愿意,天下那些从前隋身上扒下无数既得利益的世家也不会愿意。


所以,皇帝或许会用李恪来维持一下平衡,但从来不会有用他来做太子的想法。


当然,皇帝是这么想,但李恪究竟会怎么想就不知道了,更别说还有李泰。


如果这俩先闹起来,反倒是有意思了。


……


马车缓缓的从金光门而出,然后逐渐的加速,朝武功县而去。


四面八方更多的太子左右卫率开始汇聚过来。


东宫诸卫率各领军府三至五府不等,东宫十率府中除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外,其他每个军府大概有一千人左右,东宫六率总数在二万人到三万人左右。


当然,如今在长安城轮替的东宫十率府中总共不过六千人罢了,其他更多的都在地方。


然而,即便是这六千人,除了轮流到东宫值守以外,其他人,多数时间都是在长安城外的军营中待着。


他们更多的是听从皇帝的命令,因为调动需要的虎符,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这六千人,基本也全部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对于这一点,李承乾并不在意。


因为这六千人,虽然挂着东宫的名号,但实际上,军饷、人事全部都在皇帝的手里。


除非某一天,李承乾能够拿到这六千人的调兵虎符,不然什么都没用。


而且即便是拿到了调兵虎符,他能动兵的时间也很短,一旦兵部和政事堂反应过来,拿不出调兵圣旨,就是他有虎符,恐怕也要被立刻拿下。


李承乾轻轻摇头,虽然知道这种方式不可取,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朝着那个方面去想。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了窗外的田野。


冬日的田野之间,一片枯黄,大年初二,更是看不见丝毫人影的痕迹。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皇帝才会允许李承乾去一趟武功苏氏。


大年初二,皇帝祭祀南北郊,整个长安所有的兵力都戒备了起来,全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加上苏淑身体有孕,这才得以让李承乾带着她去武功省亲一趟。


不然的话,恐怕就得去长安城的南昌公主府了。


……


不知不觉中,车队已经进入武功县。


车队开始转向,朝着县城西北方向而去。


李承乾神色郑重起来,武功苏氏,这里面的很多信息,都快速的涌入李承乾的脑海中。


前隋尚书左仆射苏威,其父西魏户部尚书苏绰,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以武功苏氏名门,娶了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的女儿新兴公主。


后来杨坚以隋代周,苏威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又被杨坚起用,并且最后做到了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一直到杨广死后。


之后,苏威在宇文化及,李密和王世充手中辗转,一直到了武德四年,才回归大唐,但武德六年就病逝了。


不过那个时候,苏威的长子苏勖开始崛起,成为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本来如此之下,整个武功苏氏会逐渐的崛起,苏勖甚至有做宰相之能。


但很快,皇帝即位,然后将南昌公主嫁给了苏勖,让他做了驸马都尉。


如此也好,只要外放,立刻就是一州刺史,甚至成为都督大都督的重臣也未可知。


但偏偏,皇帝让他做了李泰的魏王府司马,深深的参与进了夺嫡之争。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承乾娶了苏淑做太子妃。


苏淑的父亲苏亶,那个时候位置并不高,从五品上的秘书丞,一成为太子岳,立刻就被升任台州刺史。


李承乾,李泰。


苏亶,苏勖。


整个武功苏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分裂。


苏氏在长安城不是没有宅邸,但多数是亲近苏勖,甚至是亲近李泰的,李承乾才不会去那里触霉头。


就算是他有心算计什么,也不是现在皇帝紧盯的这个时候。


……


旌旗招展,长槊林立。


由四匹黑色的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缓缓的驶在苏坊镇的铺着红绸的大道上,一直到苏氏老宅门前停下。


两名身穿浅绯色长袍的中年男子,面色凝重站在大开的中门之前。


他们的身后跟着十几名穿青绿长袍的苏氏子弟,还有更多的人站在大门两侧排成,垂手恭立。


一条红毯直通内院深处。


车帘掀起,李承乾一个人小心的从马车上下来。


苏淑,还有李象李厥,都留在了马车上。


“臣太常丞苏澄,国子博士苏显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殿下。”身穿浅绯色长袍的苏澄和苏显,神色郑重的拱手行礼。


苏澄,苏勖和苏亶幼弟,太常丞,从五品下;苏显,苏澄的族兄,国子博士,正五品上。


后面的几人,李承乾认得的不多,苏勖的三个儿子,苏均、苏干和苏昱,苏澄的两个儿子苏辛,苏章,还有监察御史苏良嗣。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殿下。”苏均、苏干,苏昱和苏良嗣等一众人齐齐拱手。


“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李承乾温和的笑笑,目光轻轻的从苏良嗣的身上掠过。


苏家年轻一辈子弟中,官职最高的是苏均,南昌公主之子,如今已是从六品的秘书郎,相比于他的叔父苏澄,也不差多少了,


在几人更后面,还有其他许多官员,有任职地方长史,县令,雍州佐吏,还有朝中御史的,甚至武功县令也在。


整个苏家刺史一级的只有三人,其中包括李承乾的岳父台州刺史苏亶。


不过苏亶远在台州,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没有皇帝圣旨,回不来。


其他人也是类似的情况。


“多谢殿下。”众人这才一起起身,苏显和苏澄让开道路。


李承乾这才缓步进入苏氏祖宅当中,身后的黄篷马车缓缓跟随。


……


苏府中堂,李承乾和苏淑,带着李象和李厥,郑重的拜见岳母绛郡夫人冯氏。


因为苏淑嫁入了东宫,所以苏亶被封为绛郡公,所以岳母冯氏也被封为绛郡夫人。


但因为苏勖现在是魏王府司马,又是南昌公主的驸马,是李承乾的姑父,恰好南昌公主这几日感染风寒,所以也就没有回来。


实际上自从李承乾娶了苏淑之后,岳母冯氏常居武功县,苏勖和南昌公主基本也就不回武功县了。


两家避嫌的味道很重。


看着苏淑带着李象和李厥,还有弟弟苏瑰,以及一众苏家女眷进入后堂,众人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李承乾被请坐中堂之下,苏家众人这才各自坐于两侧。


独孤大宝坐在大堂左侧,苏澄、苏显坐在大堂右侧,戴至德站在李承乾左后。


堂中其他人要么身有官职,要么就是苏淑的血亲,武功县令甚至都进不了大堂。


“孤听闻今年族里有不少人参加今年科举?”李承乾放下手里的茶碗,然后好奇的看向众人。


“是的,殿下。”苏澄点点头,说道:“四郎今年年纪恰好,第一次参加科举,还有其他几名族人。”


苏昱赶紧站了起来,少年青涩的拱手道:“见过殿下。”


“不必多礼,表弟读书怎样?”李承乾温和的点点头,苏昱是苏勖和南昌公主的三子。


今日苏勖虽然不方便回来,倒是他的三个儿子都回来了。


南昌公主是皇帝的五妹,她的三个儿子,自然都是李承乾的表弟。


“今年先试一试。”苏昱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


“科举本就是累积之事,四郎还年少,倒也不必急,心态稳一些,说不定一次就中了。”李承乾一句话,苏昱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还不多谢殿下。”苏均站了起来,对着苏昱说了一句,然后才看向李承乾,和苏昱一起拱手道:“谢殿下。”


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不是什么大事,科举终究是吏部之事,东宫能为寥寥,可惜东宫如今在编《考工志》,不大方便四郎介入。


不过前些日子有人建议孤再编一本书……不不不,孤说错了,是简单的编修一本书。”


苏均呼吸不由得轻了下来,拱手道:“敢问殿下,是什么书?”


“《后汉书》。”李承乾笑着点头,苏均稍微松了口气,南朝宋范晔编撰的史书,编修无妨。


“不大妥当吧。”后侧,苏良嗣皱着眉头抬头,站起来看向李承乾,拱手道:“臣不知是何人建议殿下如此,但《后汉书》,编修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