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

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朱允熥的瞳孔猛然缩了缩。


脑海内无数念头闪过。


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蒋瓛那夜突然莫名其妙的投效试探极不正常。


在向老朱告发之后,老朱做出的惩罚,也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但朱允熥却没有想通,这其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意思。


毕竟。


玩政治斗争和阴谋算计,并非他的特长。


与老朱等高手中的高手相比,他还差得太远。


不过,朱允熥并不气妥。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他身为穿越者,自然有穿越者的优势。


与这群政治高手玩勾心斗角,那不妥妥的找虐吗?


现在有了杨士奇这个玩政治的高手,短板也就补齐了。


身为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善于驱使别人为自己所用。


思索了一会儿,仍没有想通,便道:“先生不妨明示。”


杨士奇笑了笑。


将手指伸入酒杯内,沾了一些水酒,在桌子上写下一个“莽”字。


朱允熥盯着这个字看了看,又抬头望向杨士奇,脑海念头飞闪,已然想到了许多。


“殿下在朝堂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请求陛下立自己为储君,靠的不就是这個‘莽’字吗?”


“既然已经莽了,为何面对凉国公之事的时候,殿下却又畏缩不前了呢?”


“殿下只要莽到底,进退两难的危局便会自解!”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柄锤子,轻轻敲碎了前方道路上阻拦的障碍。


朱允熥眼内骤然射出两道精芒。


他站起身来,深深一拜:“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本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


……


……


皇宫。


一处清净小院内。


朱元璋正与人下棋。


与他对弈的人,乃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虽然翰林学士只是五品官,但与后世不同,在洪武一朝,翰林学士的排位还在殿阁大学士的前面。


品级不高,但因为能经常与皇帝当面讨论国家政事,参与用人选将,制定国家诸多大政方针,权力和影响力非常大。


刘三吾有才华,性格却特别直爽,有话便直说,也因此而更得朱元璋的器重。


今日无事,老朱便召他来宫中对弈。


“不对,不对,这着棋,咱走错了,重新来过。”


老朱一边说,一边从棋盘上拿起了两颗棋子。


“陛下说过,一局只悔棋三次,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刘三吾提醒道。


“咱悔过棋吗?”


老朱回头望了望旁边侍候着的一众宫女太监,道:“你们来作证,朕刚才有悔过棋吗?”


他刚才还称“咱”,此刻却自称“朕”。


宫女太监们个个都将头垂得很低。


领头的太监小声道:“奴卑不曾见到陛下悔棋!”


老朱立即指着他道:“刘三吾,你听到没有,他说朕没有悔过棋,你搞错啦。”


刘三吾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不准他悔棋,自己却悔三次还嫌不够。


堂堂天子,怎么能如此耍无赖呢?


老朱将棋子重新落定。


“咱这就不能叫悔棋,咱只是一时眼花,看错了而已,怎么能叫悔棋呢?你这个人啊,太不懂事了!”


刘三吾没有接话,默默观棋落子。


双方又各自下了几步。


“各地上报朝廷的奏折,说今年风调雨顺,又是大丰收的一年啊。”


“眼下正是各地官府收税的季节,听说都很顺利,好啊好啊!”


老朱又下了几步,明显心情十分不错,说起了朝廷的事。


“全赖陛下天恩,圣明垂治,上天才会降下恩德。”


刘三吾这回倒是十分懂事的吹捧了一句。


“得了,这话咱可不爱听。”


老朱道:“上天要是真的降下恩德,又怎么会让咱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离咱而去,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说到这里,他怅然若失。


刚才的兴致勃勃,一扫全无。


刘三吾坐着拱手弯腰道:“生死有命,非人力可强。陛下莫要伤神,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早立储君,以安天下,以定人心。”


老朱的脸色骤然变得严肃起来。


“立储之事,关系国本。”


“朝堂上的大臣们,对此事一个个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也只有你,才敢在朕的面前,主动提起此事。”


刘三吾道:“臣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扰,份内之事,义不容辞。”


老朱手中拿着一颗棋子把玩,盯着棋盘,也不说话。


不知是在想棋局,还是在想其他的什么。


“陛下!”


刘三吾再度进言:“立储之事,可万万拖不得啊!”


“陛下让诸王皆留在京中,不令他们返回封地。”


“又分别封了献王、吴王。”


“如此安排,必将造成诸王夺嫡的局面。”


“朝政不稳,人心不定,天下不安。”


“陛下三思啊!”


老朱将手中棋子放下,道:“朕确实想再好好看看,看看他们究竟谁有能力执掌大明江山。”


他端起放在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道:“诸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该立谁为储君,朕仍举棋不定,还没有想好。”


刘三吾拱手深拜,道:“陛下天纵之才,深谋远虑,必有定夺。”


老朱见他仍抓着不放,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无奈的神情。


这个刘三吾,还真是不知进退!


不过,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有这般胆量了。


老朱笑问道:“那日在朝堂上,熥儿说立燕王为储君,将来继承大位,可安天下。”


“朕也是觉得,燕王英武似朕,立他为储君,你以为如何?”


若换一个人,听到老朱这番话,必定只会附和,或者沉默以对,再或者说一些听凭陛下决断之类的话。


但刘三吾却不一样。


此言一出,他立即出言反对:“皇孙年岁已经不小了,可以执掌江山。”


“自古立储,立嫡长子。”


“依照礼法,儿子没了,就该由孙子继承。”


“况且,陛下若是立燕王为储君,那秦王、晋王如何能服气?”


“他们凭什么不能立为储君?”


“陛下又为何要跳过二位长子,反而去立一个第四子呢?”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若是依德行和才华来立储君,只会众说纷纭。”


“每个人眼中的贤明都不一样,才华和德行也不一样。”


“大家的看法难以统一,只会造成更大的纷争,还会给后世树立不好的榜样。”


“大位之争,从此而起。”


“唯有立嫡立长,才能奠定大明万世之基。”


朱元璋听他说完,脸色更为凝重,隐约间有寒气爬上眉眼间,他冷冷问道:“那依伱之见,吴王和献王,朕又该立谁?”


刘三吾正待回答。


就在这时。


外面忽然有太监迈着极快的步子,一路飞奔而来。


“陛下,急报!急报!”


“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