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四十五章 请罪,英雄末路!

第四十五章 请罪,英雄末路!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月上树稍。


今夜格外的圆。


朱棣早已不再垂钓,却仍在坐在湖中亭内。


看着月辉洒落湖面,鳞波荡漾,照映出一生清梦。


就在刚才,这水榭亭台上还十分热闹。


前来禀报消息的人进进出出,前一个刚走,后一个又至。


如今所有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亭子也随着夜色,一起恢复了宁静。


朱棣静坐了许久,终于开口道:“想不到,蓝玉竟如此忍让,倒是大大乎本王的意料之外。”


“和尚,此事你怎么看呢?”


旁边,一直闭目养神的姚广孝缓缓睁开双眸,目光凝聚中湖中倒映的圆月,缓缓道:“吴王那日在朝堂上的一记耳光,打醒了蓝玉。”


朱棣神色微微一滞,旋即点头道:“是了。我原以为今日的事,蓝玉必定会暴怒,继而奋起反抗,令我那侄儿无法收场。想不到啊,他竟然全程配合,仅有的反抗,也表现得恰到好处。”


姚广孝道:“蓝玉此人,有勇有谋,远超常人。唯独行事不谨,自视过高,此为大忌。”


“但瑕不掩瑜,再加上他与故太子的亲密关系,陛下素为视他为股肱之臣,作为将来辅助故太子最重要的人选。”


“然而,以他的行事作风,除非故太子仍在,否则,后世无论何人继承大统,都难以驾驭。”


“贫僧原以为,故太子薨后,陛下绝容不得他,迟早要除之而后快。”


“如今看来,吴王倒是真驯服他了。”


“恐怕陛下也会改弦更张。”


朱棣却是笑道:“本王看也未必吧,不过是因为父皇还在,才如此模样。”


“若是父皇龙驭宾天,他随时可能变样!”


“我那侄儿能让他服气,不敢反抗,终究不过是借父皇的势罢了。”


他与蓝玉素来不和,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姚广孝笑道:“这便是吴王到处嚷嚷无陛下旨意的缘故。”


“至少表面上,都是仅凭吴王自己一个人,就压服了蓝玉。”


“在陛下看来,这也够了!”


朱棣道:“且不管这些了。和尚,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他言语中有些担心之意。


在这件事中,朱棣做得太多,手伸得很长。


这里是金陵城,老朱的耳目很多,密探无孔不入。


他做的事情,很难瞒得过老朱。


当时只想着成功了,那便万事大吉。


纵然是老朱知晓,也无关紧要。


毕竟,老朱明显就是要考验朱允熥的能力,看他的本事高低。


无论是谁给朱允熥造成阻碍,都只会视为对朱允熥的考核。


朱允熥失败了,老朱自然也不会追究朱棣的责任。


故而,朱棣才如此胆大妄为,甚至敢直接派人去通知京中的勋贵武将。


但朱允熥成功过关,那事情就起了变化。


姚广孝的目光,从湖中圆月上移开,望向天际,道:“殿下今晚连夜写好请罪的折子,待明日上朝,老老实实向陛下请罪就是了。”


朱棣眉头一下子皱得老高,明显流露出不悦之色,道:“再没有其他办法了?”


姚广孝回头望向他,认真道:“这是最好的办法。”


朱棣站起身来,走了几步,道:“眼下蓝玉人虽然到了允熥手中,但本王可以让三法司出面去要人。”


“毕竟,将蓝玉关押到吴王府邸,于法理不合。”


“只要人要出来了,事情便可以再度回转。”


姚广孝却是轻轻摇头,道:“殿下乃是藩王,请朝中大臣办事,多有不便。”


“为了避嫌,人家多半都会避而不见。”


朱棣冷冷道:“若是私事,自然忌讳。但维护朝廷律法威严,防止蓝玉在吴王府出了什么意外,致使我那侄儿蒙受不白之冤,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公理,本王亲自出面,又有何不可?”


姚广孝道:“殿下不用急。此事不劳殿下费神,吴王的对手,可不是只有我们。我们不去做,自然有别人会做。”


朱棣顿时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前额,道:“本王一时心急,倒是将这一点给忘了。”


“那今日这场大戏,可就还没有唱完,今晚还得继续唱。”


秦王晋王,还有献王,哪一個又是省油的灯呢?


储君之位,谁不想争呢?


朱允熥公开站出来,早已是众矢之的。


姚广孝摇头道:“也没什么好看的了。”


朱棣不解道:“为何?”


姚广孝道:“吴王抓蓝玉这一关既然过了,接下来,陛下就该出手了,还有什么戏可看呢?”


“父皇出手?”朱棣一惊,脸色骤变。


姚广孝笑道:“金陵城内,又有什么事情能瞒得过陛下呢?”


“不论是咱们做的事,还是其他人做的,一举一动,陛下都看在眼中。”


“陛下只是静静看着,不做任何动作,是因为陛下想考验吴王,也想考验诸位皇子皇孙。”


“如今蓝玉已被抓,一切尘埃落定,陛下就该出手稳定局面了。”


“不过,殿下不用担心,依贫僧之见,陛下只是会帮着稳定今晚的局面,不会帮着处理后面的事情。”


“吴王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是得看明日在朝堂上的交锋。”


朱棣陷入沉思,半晌道:“那你还让本王写请罪的奏折,明日朝堂上,咱们就不斗了?”


“阿弥陀佛!”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明日在朝堂上,必是大争之局。”


“殿下前面已经多番出手,却还在陛下能允许的范围内。”


“可若再继续斗下去,就真要给陛下留一个极其不好的印象了。”


“不如请罪退出,坐山观虎斗。”


“若真有机会,再伺机下场。”


朱棣思索半晌,惋然叹道:“罢了,罢了,就听和尚你的吧。本王这便去写请罪的奏折。”


他走出亭外,向着岸边走去,忽然又驻步回头,问道:“和尚,你说这大位,我还能争得到吗?”


朱棣的声音很轻。


如清风拂过湖南,吹皱湖中圆月,吹动星星点点涟漪,然后消失于无形中。


姚广孝第一次见朱棣之时,便直言要送他一顶白帽。


王上加白,就是一个“皇”字。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


可朱棣虽然警告他不要胡说,却并没有降罪于姚广孝,反而将他带到身边。


从此,两人结下十分深厚的友谊,经常密谈,商议诸多事情。


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朱棣心里一直不服气。


都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自己就不能继承大明江山?


但若说要起兵造反,他还真不敢,更没有这个打算。


父皇在世时自然不用多说,就算是父皇龙驭宾天,太子继位,朱棣也没有任何想法。


朱标是他的大哥。


且不说朱标对他相当不错,兄弟两人感情深厚。


就是单纯以能力而论,朱标的能力,也绝不在他之下,甚至还要远远超过他。


造自己大哥的反,朱棣还不够格!


尽管他不甘心。


做梦的时候,朱棣无数次梦见自己成了皇帝,君临天下。


但那些都只能在梦里想想。


回到现实,他其实反而燃不起任何反心。


可如今朱标也死了,储君之位未定,那他朱棣就要好好争一争了。


然而,没想到刚一开始,就出师不利。


不禁令朱棣稍稍有些心灰意冷。


本来。


他的地位就十分尴尬。


毕竟是第四子。


无论怎么看,争得储君之位的概率都不大。


就算一切顺风顺水,也难于登天。


若不顺利,就更不用说了。


姚广孝朗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殿下若有天命在身,自然有登临大位的那一天。”


“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朱棣长长叹息,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萧瑟的背影,在明亮而清冷的月光下犹显单薄。


他明明还很年轻,正当壮年,却仿若在这一瞬间老去。


真正的英雄,从来没有末路。


可若看不到希望,那便是末路!


“阿弥陀佛!”姚广孝轻念佛号。


声音极轻,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