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3章 我也没要收音机呐

第23章 我也没要收音机呐

作者:好想吃薯片 返回目录

北影厂的文学部,一向被视作浪费生命的地方。


文学部老编辑们抓出的剧本个个声名显赫,但他们自己却一生寂寂无名。


话分两头说。


文学部出星妈星爸。


陈皑鸽和葛尤的娘,江珊的爹,均在此供职。


这位施文新,便是葛尤的母亲。


“北影厂文学部?”


江弦宕机好几秒钟,才想起要打个招呼,“施老师你好,我就是江弦。”


他心中隐隐揣测,北影厂上门,莫非是要将《棋王》翻拍成电影了?


这也太快了吧!


施文新扫他一眼。


这小伙子分明只和她儿子差不多年岁,怎么人家就能写出那么好的小说,她儿子就只会喂猪!


人比人这不得气死。


“你好,江弦。”


施文新和他握了握手,“你的《棋王》,我们北影厂很多老编辑、老编剧都看过,勾魂摄骨,写得太好了,颇有宋明小说的语境。”


江弦心里头敲锣打鼓的,根本听不进去这番褒奖,他开门见山直接问。


“您找我是?”


施文新笑笑,“北影厂前段时间和《京城文艺》接洽过了,我这次来呢,就是想征得你的同意,将你笔下的《棋王》拍成......


广播剧。”


“......”


真是酣畅淋漓的欧亨利式结尾呐。


前段时间,长萶电影制片厂,拍了部《伤痕》的广播剧,一时间火遍全国。


眼见长影厂这位老哥哥又创辉煌,北影厂身为小弟弟也眼红,也不甘落后。


立马盯上了江弦这本《棋王》。


听见是拍成广播剧,江弦没太大反应,甚至有些失落。


小打小闹,没意思。


饶月梅比他激动多了,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通知街坊们的心思都有了。


那可是北影厂呐!


北影厂要拍她儿子写的东西!


广播剧?那更好哇!


这年头收音机可比电视的普及率高多了。


江弦没有第一时间给施文新答复。


翌日,他跑回《京城文艺》,跟章德宁一打听。


长影厂的人已经在这守好几天了。


长影厂虽然坐落于东北,但在这会儿,东北仍散发着最后一抹余晖,长影亦是领跑全国电影的顶尖制片厂。


《白毛女》、《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开国大典》...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皆出自于长影之手。


章德宁告诉江弦,上影厂其实也想掺和广播剧的事儿,不过就只打了個电话,明显没人家北影厂和长影厂的诚意足。


江弦一哆嗦。


居然同时被上三家抢上了?


还挺有成就感的!


话说广播剧这玩意很早就开始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广播剧是《一万块夹板》,讲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


后面又陆陆续续出过《潘秀芝》、《小人书》以及《哈x滨之夜》,关于哈x滨的内容挺多的,后来还出过个《夜幕下的哈X滨》,评书版播讲,说书人是王刚。


嗡嗡嗡以后,广播剧开始走向繁荣,《二泉映月》、《窗口》、《伤痕》、《珊瑚岛上的死光》、《项链》...播出后反映都非常强烈,后来更是得到了戏剧家曹禺和戏剧家协会的鼎力支持。


没过几天,施文新就又找上了江弦。


她掐着饭点来的,比上回上道儿的多。


“小江老师,你看这都中午了,要不咱们一起吃个便饭,边吃边聊?”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挑了家普通国营馆子。


就两个人,也没必要铺张浪费,往什么东来顺、萃华楼整。


点了四盘菜,爆三样、拌蜇头、豌豆黄、菠菜鸡蛋汤。


施文新悄声给江弦透露,中X电台没办法制作《棋王》。


江弦也理解,毕竟带了中X俩字,这种尺度的作品明显触碰红线。


他夹一筷子腰花,咸淡适中,越嚼越香。


“施老师,北影厂现在厂长谁啊?”


“王洋厂长。”


“还是王厂长啊。”


在北影厂,有两个人是抹不去的:一个是王洋,一个是崔嵬。


前者是地地道道的电影制片家,后者是才华横溢的大导演。


顺嘴一提,接替王洋的是胡七明,他是第三任厂长,退休后练起了q功,据说还练到了一定段位,能发功为人治病。


施文新又把北影厂那些名导点了一遍,第三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谢铁力,《英雄儿女》导演武兆体,北影厂“地下厂长”陈怀凯...


之所以敬陈怀凯为地下厂长,是因为那时几乎所有导演的片子,都会请他看样片、到剪辑室对着毛片出主意。


“江老师,咱们这个项目虽然不大,但肯定不会敷衍,厂里还是很看重《棋王》的。”


扯皮半天,俩人终于聊到重点。


北影厂这边愿意支付200元的版税。


这是江弦未曾料想到的。


要知道,几年以后,某大电视台《平凡的世界》剧组,给路遥的著作权报酬,才只有680元。


他当即点了头。


“施老师,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还希望咱们这个剧拍出来,江老师伱能多提些意见和建议。”


“没意见、没意见。”江弦热情的和她握手,“我相信北影厂的实力,再说我家也没收音机...”


施文新眉头一皱。


这是嫌版权费给低了?


“江老师,要不北影厂给你再配台牡丹牌半导体收音机?”她试探着问。


牡丹牌收音机是京城无线电厂的产品,价格不等,半导体收音机便宜的也就30块出头,差不多工人一个月工资。


施文新无奈道:“我就这点权力,你也别难为我,实在不行我回去跟领导们再商量。”


“这...”江弦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他真不是那个意思!


不过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也不好抹了人家施老师的面子不是?


“施老师,我以水代酒,预祝你们北影厂拍摄顺利!”


两人又聊几句,才相互道别。


菜没吃完,江弦打包起来拎了回去。


他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白吃顿饭,多出200块收入,还赚了北影厂一台收音机。


“这就是文学作品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呐...”


江弦忍不住感叹,并开始心痒他那未合成的作品。


与此同时,《京城文艺》也给他带来一则新的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