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69章 陈老师的新作

第69章 陈老师的新作

作者:好想吃薯片 返回目录

吃过晚饭,江弦出门消食儿。


“嘚儿~驾!”


这会儿的京城,晚上七点以后就允许马车进城了。


马车大部分从广安门、广渠门和永定门进来,沿路全是马粪,巨特么壮观。


赶车的稍微讲究点儿,还给马屁股底下拉一个粪兜子,碰上马粪也拾一拾,毕竟这会儿化肥还没大规模生产,粪是重要的生产原料,粪、尿还得凭票供应呢。


当然,七点以后允许,不代表人家就真等到七点以后进,法外狂徒贼多,常有打“游击战”的,闹出些“马车大闹双榆树”“马车大闹潘家园”的传奇。


京城的马车一直是个难治理的问题,谁也怕挨马夫一鞭子抽,哪怕真扣押了马车,给马喂草料又是个大问题,京城里的马车一直到奥运那会儿,才终于禁了個差不多。


“您这瓜保熟么?”江弦找了个沿路停着的板车,车上苫盖着没卖完的西瓜。


这会儿正是西瓜上市季节,老京开路上往城里送瓜的马车络绎不绝,能排成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熟,咱这都是大兴西瓜,皮儿薄,瓤儿鲜,您尝尝。”


江弦尝了块,是不错,又脆又沙。


大兴西瓜在京城算出名儿的,经常搞西瓜节和各种西瓜比赛,后来还出了个瓜王宋宝森,一个西瓜拍卖出1.32万的高价,当即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了“世界级瓜王”。


西瓜5分钱一斤,江弦提了俩,20多斤,拢共花一块多,又捡了点葡萄、苹果、梨、葫芦形的大枣...


回去把西瓜镇上,吃了颗梨,灵感【水果】毫无动静,看来这100的进度,和吃没太大关系。


不是吃又是什么呢?


他跟做实验似得,又试着卖颗梨给江珂,强买强卖以后,进度仍纹丝不动。


这够难的。


郁闷的洗漱睡觉。


......


次日一早,江弦拎着备好的果子,直奔关学曾家。


后世有说关晓彤是格格的,其实不算。


关学曾虽然是旗人,但是到了他爹那辈儿,家里头已经和许多八旗子弟一样陷入困顿,他爹拉车,他妈替人补衣服,一家四口穷的只剩两床被子。


而且他家是镶蓝旗的,在清朝,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镶蓝旗属于“下五旗”里地位最低的。


慈禧当上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娘家从镶蓝旗抬旗到了镶黄旗。


不过老爷子对艺术的贡献蛮大,还冒着风险亲赴志愿军战场慰问,在曲艺界这才有了一席之地。


还没停好车子,便隐隐听着院儿里咿咿呀呀、唱词道白、敲鼓打板的声音。


“山高涧深征途险,西天路上多磨难,师徒同心又登程,誓扫群妖取经还...”


他站门口儿柳树下,细细听了一阵儿。


鼓声一停,关学曾抬眼就瞅见这小子,“江作家?”


“关老,别来无恙呐!”江弦作个揖。


“站外边儿干啥?快进屋、快进屋。”


“老爷子家里有客人?”


“刚巧有个南方来的老朋友,我带你认识认识。”关学曾领他进到正屋,屋里坐着一老一少俩爷们儿,都有点瘦,还有点儿面熟。


关学曾笑呵呵的介绍,“这位是江弦作家。”


说罢又转过头,“这位是章宗义,绍剧演员,人称‘南派猴王’。


那是他小儿子,章金莱。”


嗯?


江弦瞅一眼章宗义,又瞅一眼他身后那矮瘦小孩儿,乐得不行。


这不六老师么!


六老师是“猴四代”,章家是猴王世家,出了四代猴王,他爹章宗义的艺名叫六龄童,是绍剧艺术家。


教员那首“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就是看了他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的。


章宗义有11个儿子,后来家喻户晓的这位六老师,是最小的。


鲜为人知的是,拍86《西游记》的时候,杨洁想要的孙悟空是章宗义门下弟子——“江南美猴王”刘建杨。


结果在章宗义的干涉下,杨洁连刘建杨人影都没见着,直接被章宗义带着儿子章金莱截了胡。


“难怪我刚才在院儿外听着唱词儿了,原来是您二位搁里边儿练着呢。”


“见笑、见笑。”章宗义客气的作个揖,他还年轻那会儿就倒嗓倒的厉害,唱的不行,专攻表演。


“这孩子今年多大了?”江弦望向六老师,一副老前辈姿态。


章金莱抬起头,有些腼腆的讪讪道:“刚20。”


他这会儿长得一本正经,身上没猴子那灵劲儿,后来拍《西游》才渐入佳境。


“在哪上班儿?”


“在杭州的昆剧团艺校学戏。”


关学曾笑着给章宗义介绍,“你别看江作家年轻,文代会都邀他。”


文代会邀我了?


江弦耳朵一动。


关学曾接着道:“文联就给了京城年轻作家就三个代表名额,江作家拿了一个,我认识他,讨论会上特意留神了的。”


“是么,我还没收到信儿呢。”江弦美滋滋的,放下了心。


章金莱也听着,佩服的不行,这人看着分明也没多大,顶多大他四五岁,就能参加文代会了?


而且这人往那儿一坐,气质就跟他爸那辈儿人似得,举手投足,自在悠闲,一点不拘着,章金莱特崇拜这类人。


“小毛头,把你的戏练精,争取下次也邀请上你。”章宗义道。


“是。”江弦也鼓励道:“听你爸的,好好学戏,我是写文章的,你是唱戏的,咱俩争取在不同的领域各自开花。”


“谢谢江作家。”


......


回到北影厂,江弦回屋改了会儿《芙蓉镇》,葛尤过来说礼堂今儿放港片,俩人便一起去看。


片子是李小龙演的《精武门》,72年上映,上映后第二年他人就没了,至今成谜。


不过这片子还是挺爽的,李小龙演陈真,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随后狂扁小日本。


电影里面儿有个镜头,小日本铃木宽被李小龙一脚踢出老远,其实被踢的是替身,替身演员叫成龙。


“多不合适,现在中日友好呢,咋能放这种电影。”电影结束,葛尤在旁边儿感叹。


“伱就说爽不爽吧?”


“真特么爽!”葛尤咧着嘴笑,“可惜最后陈真死了,我都看哭了。”


江弦没搭理他。


陈真、陈真...他师傅谁来着?


孤自走着。


忽然就想到陈奇老师该写篇什么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