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60章 《戏谑、阴谋与复仇》:沉沦

第160章 《戏谑、阴谋与复仇》:沉沦

作者:好想吃薯片 返回目录

时间摆回到一天前的夜晚。


“终于写完了。”


江弦搁下笔,像是只四仰八叉的驴,躺倒在椅子上。


好一阵终于恢复力气,端起茶缸喝一口水,拍拍脸,强忍着内心强烈的压抑,将这篇文章再次通读一遍。


小会议室是日光灯,低头低得久了,猛抬起来,看出去的人脸都有些发黄,而且恍惚。


复再低下头去,纸面上就有了一圈圈的光影,过一会儿,才散去。


《米》,江弦。


[傍晚时分,从北方驶来的运煤火车摇摇晃晃地停靠在老货站。五龙在佯睡中感到了火车的颤动和反坐力,哐当一声巨响,身下的煤块也随之发出坍陷的声音。


五龙从煤堆上爬起来,货站月台上的白炽灯刺得他睁不开眼睛,有许多人在铁道周围跑来跑去的,蒸汽和暮色融合在一起,货站的景色显得影影绰绰,有的静止,有的却在飘动.]


【逃荒者】+【大米】=《米》


简介:作家苏童的一部长篇。


讲了一个名为五龙的逃荒农民,离开了故乡“枫杨树”,乘着运煤火车由北向南逃亡到城市,在米店安顿下来以后,逐步在欲望中走向沉沦。


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大鸿米店》,禁映7年。


“苏童,这份痛苦让我来替你承受吧。”江弦毫不客气的说。


《米》这篇讲的是极致的恶、极致的坏,整部里没有一个角色是好人,以至于江弦感觉,写的时候,他在和魔鬼对话。


写作过程痛苦到前所未有,一度让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干净了、脏了。


因为他不是纯粹的誊抄。


他认为前半部分写的比半部分好,所以对后半部分的内容改动了很多。


“这小子究竟是怎么写完这篇的?”江弦揣摩一阵。


简单浏览一遍,没有太大的问题,一眼能看到的错字先修改掉,看不到的回头再去改吧,“先把作业交了再说。”


收拾纸笔,关灯,离开小会议室。


室外的甬道边,有一棵槐树,枝条很粗,叶片很大,一层层的。


月光将影子铺在地上,江弦从树底下,深深浅浅的影子上面,走回宿舍去。


翌日。


“呀,这是谁家小孩儿啊?”资料室的小井老师惊呼一声。


蒋子龙拉着儿子的手呵呵笑笑,“小井老师,这是我家儿子,快叫阿姨。”


小井摸了摸小孩儿的脑袋,扭头回到一间大的资料室里。


“这是今年5月的《京城文艺》。”唐老师过来送了一趟。


“有咱们学员的作品么?”


“没有吧,这才多会儿,下个月发表的估计就多了,到时候让学员们互相多读读。”唐老师告辞。


小井坐在椅子上,打算先一睹为快,扫了眼5月刊封面,“怎么没有?这不是有江弦同志的么?”


王濛收到江弦提交上来的“意识流”作业,一份最厚的作业。


15万5千字!


这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大部分学员,都选择以短篇、散文的方式,来提交这份作业,而江弦居然选择了长篇。


“耗时一个月完成的长篇,我可真要好好看看了。”王濛马上被开篇的一小段吸引。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伱们的黑暗。——尼采”


一句话便让王濛品味了许久。


他通读外国名著,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快乐的科学》,序诗《戏谑、阴谋与复仇》:沉沦。


王濛先是为江弦的博学而震撼,《快乐的科学》并不是尼采最著名的著作,江弦所写的也不是这册书中最著名的格言“上帝死了!”


随后又觉得有点意思,题记是用来吸引读者、揭露的深刻主题,江弦用尼采的话作为寄语,更多的应该是深化主题,王濛呵呵一笑,“主题想表达什么呢?戏谑、阴谋、复仇,最后沉沦?”


他扫向第一行:


主角是个叫五龙的小伙子,从北方家乡“枫杨树”坐着火车逃荒到一座城市。


“枫杨树?没听说过这村子,是虚构的么?”王濛琢磨一阵子,端起水杯喝上一口,接着往下看。


五龙是一名正直善良的小伙子,他看着倚墙睡着的男人,善意提醒他醒醒,这么睡会着凉。


但江弦那略显阴暗的语言,让王濛觉得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睡着的男人一动不动,五龙想他大概太累了,所有离乡远行的人都像一条狗走到哪里睡到哪里,他们的表情也都像一条狗,倦怠、嗜睡或者凶相毕露。


五龙转过脸去,看墙上花花绿绿的广告画,肥皂、卷烟、仁丹和大力丸的广告上都画有一个嘴唇血红搔首弄姿的女人。挤在女人中间的还有各种告示和专治花柳病的私人门诊地址。


这就是乱七八糟千奇百怪的城市,所以人们像苍蝇一样汇集到这里,下蛆筑巢,没有谁赞美城市但他们最终都向这里迁徙而来。


天空已经很黑了,五龙从低垂的夜色中辨认出那种传奇化的烟雾,即使在夜里烟雾也在不断蒸腾,这印证了五龙从前对城市的想象,从前有人从城市回到枫杨树乡村,他们告诉五龙,城市就是一只巨大的烟囱。]


“意识流”!王濛后知后觉,完全发现这是段“意识流”的描写。


“从什么时候插入的?”编辑的老毛病犯了,这才反应过来不是在审稿,是在给学员批审“意识流”习作的作业。


上面的文字里已经插入了许许多多“意识流”的描写,但王濛看的就很舒服,甚至浑然不觉自己已掉入“意识流”的“陷阱”,完全沉浸于故事本身。


[五龙离开街角的时候看了看路灯下的男人,男人以不变的姿势侧卧在那里,他的蓬乱的头发上结了一层白色的霜粒。


五龙走过去推了推他的肩膀,别睡了,该上路啦。那个男人的身体像石头一样冰冷僵硬,一动不动,五龙将手伸到他的鼻孔下面,已经没有鼻息了——


死人。]


“死了?不是睡着了?”


“故事走向这么阴暗?!”


王濛皱起眉头,再次喝一口茶水,又想起那句题记。


戏谑、阴谋、复仇,最后沉沦.


(呼,今日五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