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79章 龚雪

第179章 龚雪

作者:好想吃薯片 返回目录

江弦从巴金家里出来,细碎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落在他身上。


仰头长舒一口气。


这叫什么事儿.


他真想跟别人分享一下,他现在是巴金的上级领导!


凭心而论,江弦不是圣人,他想参与这件事,当然带着个人的私欲。


因为一位文人的地位高低,不单要看他文学作品的高度,更离不开他对文学所做出的贡献,这才值得人们为他塑像立传。


在他看来,建成“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件事情,便是一件贡献巨大的事业。


君子论迹不论心。


虽然他的目的不纯,但这项事业是伟大的。


至于捐献稿费这件事儿,这钱花的也算值。


花了一万块,就拿到这个核心组长的地位,等他们这个草台班子被认可,在筹办委员会的一帮大佬中间,他这个年轻人也算是一位元老,文坛地位随之拔高。


他现在不急需这一万,他还有好几笔稿酬没到账,香港那边的外汇券也没领到手。


“建馆工作算是进入准备阶段。”江弦沿着武康路行走。


嗯,接下来就是给筹备小组,给他这位筹备小组组长,吸收几名得力干将。


回到招待所,吃了个午饭,江弦稍微午休了一会儿,又下楼去打电话。


等没一会儿,一辆老上海汽车停在招待所门口。


传达室的同志人特么都傻了。


一会儿来辆乌龟车接,一会儿来辆老上海接,这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谢晋从后座钻出来,热情的和江弦握了握手,“怎么有空来到上海?”


“过来处理一些出版的事情。”江弦微笑解释,“《棋王》筹备怎么样了,能去你们上影厂看看么?”


“上车。”


两人坐上这辆SH760老上海轿车,最开始叫凤凰牌,后来改名成了上海牌,发动机仿制奔驰220,底盘借鉴奔驰112。


漕溪北路595号,大名鼎鼎的上影厂便坐落在这里。


下了车,谢晋领着江弦在院子里转一圈,参观一遍,随后又去见《棋王》主创。


“江编剧,你好、你好!”


剧组的人热情的上来握手。


谢晋面子给的很足,江弦感觉自己跟个大领导驾到似的,他这一番到访,剧组的草台班子就差举彩旗喊口号了,搞的他也挺激动。


“除了王一生以外,几个主要演员我都还没定下来。”谢晋道。


“那边怎么那么热闹?”江弦指了指一间屋子门口。


“那是新片子的看片会。”


“什么片子?”


“《庐山恋》。”


“噢,我知道,《大众电影》上宣传女主角换了四十多件衣服,还有‘新中国电影第一吻’。”


“对,‘新中国第一吻’。”谢晋笑了笑。


“他们不是第一吻吧。”江弦回忆了下:“我记得西影厂那部去年上映的《生活的颤音》,冷眉和史钟麒那一吻,才是银屏第一吻。”


和《庐山恋》的蜻蜓点水不一样,《生活的颤音》里面,俩人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吻。


谢晋惊讶于江弦涉猎电影的广泛。


“那个片子是更早一些,导演是滕文骥和吴天明。”


和滕文骥相比,吴天明名声好得多,他一手把西影厂打造成“养鸡厂”,发掘出陈皑鸽、张艺谋。


后来被赶出西影厂,在美国洗了几年盘子,回国后拍了《变脸》《百鸟朝凤》。


“谢导,我能过去看看《庐山恋》么?”


“这个好说。”


靠着谢晋打点,江弦在这场看片会上,提前欣赏了一遍这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庐山恋》。


剧情其实很平淡,惊世骇俗的蜻蜓一吻也抓不住江弦的眼球,不过在当年就很轰动。


“伱觉得怎么样?”谢晋问道。


此时还没上映,谁也不敢说《庐山恋》有多好,当初上影厂拿到这剧本后感觉并不理想,戏剧冲突薄弱,反映生活模糊,有点“为风光而风光”的味道。


“我觉得挺不错,这部电影有噱头,爱国情愫也和男女主的甜蜜爱情吻合,票房应该不会低,有希望冲击百花。”


“你这么看好?”谢晋意外,上影厂对这部片子的期待不算太高。


“我也算有过电影的制作经验,这点儿眼力还是有的。”


“.”谢晋有着自己的判断,不太相信他的说辞。


俩人聊着,刚从拐角过去,恰巧撞着个女演员匆匆过来,清丽脱俗,身材高挑,眼神深邃,嘴角也自带着甜甜的笑意。


“谢导好。”


“这位是?”江弦递出询问之色。


“同志你好,我叫龚雪。”她自我介绍说。


“你好。”


江弦敷衍一嘴,随后不屑的别过头去。


Tui,他的心只属于他家琳琳!


龚雪这会儿还不是上影厂的演员,在参演上影厂电影《好事多磨》。


她演员之路短暂,昙花一现,82年进入上影厂,84年终于大火,拿下金鸡百花,86年就息影退圈。


“原来是《棋王》的编剧”龚雪隐约感到这人不太友好,也不知道她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他。


再寒暄几句,带着一阵忐忑告辞。


看着她的背影,江弦隐约生出些想法。


要不回头拉龚雪和朱琳二人一块合作一部片子?双剑合璧,交相辉映。


翌日,江弦带着江琴往张乐平家去,买了一块儿奶油蛋糕,这是上海最时兴的送人礼物。


到地方,是一座里弄式花园洋房,假三层,二层便是张乐平的住所。


开门的是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


“你们二人是?”


江弦先道明身份,张慰军马上就说张乐平给他叮嘱过这件事情。


“张乐平先生不在家?”


“他今天去参加一个美术活动。”


张慰军把二人迎进门,热情的给他们冲了两杯国外的雀巢咖啡款待,“你那是画些什么?”


“我提前写下来了。”江弦递去一沓信纸,上面已写好所绘插图的描写。


张慰军扫了一眼:


五龙在街道上奔跑,死者发蓝的脸像只马蜂在后面飞。


堆闪过去许多黑漆漆的店铺、工厂和瓦砾。


麻石路面尽头是一片开阔地和浩浩荡荡的江水。


能看见林立的船桅和桅灯,黑压压的船只泊在江岸码头


只读完一页,他就抬起头,神色复杂的看向江弦一眼。


你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