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07章 老师的召唤

第207章 老师的召唤

作者:好想吃薯片 返回目录

剧组在北影厂食堂搞了个聚餐,完事儿王好为又拉着几个主创小聚了一回,就在她家里。


朱琳、刘小庆两位女同志去给王好为打下手,一帮男同志盘腿坐在炕上吃花生米。


江弦问起他们之后的打算。


葛尤并不发愁,咧着小嘴:“承蒙谢晋导演照顾,要去出演《棋王》。”


朱时茂也不发愁,面带喜色,“我也接了个片子叫《飞行交响乐》”


陈佩斯不甘人后,“我在峨眉厂也有个片子,《法庭内外》,导演是田华同志。”


田华是《白毛女》中的喜儿,这是名震全国的名角儿,不过这会儿已经五十多岁了,转战幕后。


“我看出来了,你们个个都身怀绝技。”江弦笑着举起酒杯,“来,走一个。”


“这帮男的,真能闹腾。”刘小庆听着里面动静,在煤棚底下嘟囔一嘴。


朱琳笑笑,她没问刘小庆,都是一个厂的,她早听说刘小庆已经又接了好几部片子,《神秘的大佛》《原野》。


《原野》这片子是廖公提出要拍的,为了发展侨务外宣工作,在香港和内地两地播出。


后来传闻四起,说港版里面刘小庆有色情镜头。


当然是谣言,真拍了江弦早看过了。


“朱琳,你没什么打算?”王好为问了一嘴。


“厂里好几部电影找我试镜了,我觉得不太适合我就都推了,我还是想先在培训班提升提升自己。”朱琳平静的说。


王好为点点头,肯定道:“你多学习表演,肯定是有好处的,以后路子能走的更远。”


说话间就开饭。


王好为和丈夫李晨声没有子女,俩人一生只养了些猫猫狗狗。


江弦笑呵呵给王好为敬了杯酒,“王导,多有得罪。”


“没事、没事。”王好为客客气气的笑笑。


只要不拍电影,江弦就是位好同志,这人就能处。


一顿饭结束,《车水马龙》告一段落。


朱琳清闲下来。


于是久旱逢甘露,小别胜新婚。


事后。


“咱俩这段都有空了,把那侨汇券花一花吧。”江弦提议。


“买什么?”朱琳依偎着他的胳膊。


江弦琢磨一会儿,“买台电视机。”


“电视?”


“我琢磨着买台彩电,伱是从事表演行业的,肯定得多看看影视画面,不能闭目塞听,而且央视这会儿还有天气预报呢,咱也能提前听听天气。”


朱琳听他这么一讲,觉得还真是有这个需要,而且有个电视,到时候也能收看收看江弦写的那台电视剧。


翌日清早,俩人就上西单商场去了。


西单商场二层就是一家“华侨商店”,旁边儿还有一家中国银行设立的外汇兑换点。


“先生女士,欢迎光临。”


华侨商店档次虽然不如友谊商店那么高,不过营业员素质也是相当不错,一水儿的小制服,长得也漂亮,一看就是精挑细选过的。


江弦出示了一下手续。


华侨商店和友谊商店又不一样了,它允许中国人进入,但是你得有银行给开的“侨汇证明书”。


这不算完事,进去以后人家还要拉着你去办一个“华侨商店入场证”,等于说注册了vip,拿着这个证才能去买东西。


“您有什么需要?”营业员很积极的导购。


“我们自己看看吧。”


朱琳挽着江弦胳膊,俩人粗略的转了一圈儿,地方也够大的了,付食品区、日用品区、工艺品区、药品区、烟酒茶区.


外国的运动品牌华侨商店也有。


“这鞋不错。”溜溜达达,江弦看中一双“爱私克世”鞋。


爱私克世在后世一般都叫做亚瑟士。


“多少钱?”


“46块。”


“我先试试吧。”


“您多大的鞋码?”


营业员识货,一看江弦脚上穿着打对钩鞋,也就是奈克鞋,就知道这个男人不简单,属于他们高贵的客户。


“43的。”


很快取出一双,江弦踩在脚上试了试,日本鞋就是比美国鞋舒服,不知道是制作的好,还是因为适合黄种人体质。


“怎么样?”朱琳问他。


“挺好的,你也来一双吧。”


朱琳一穿,确实不错。


俩人整了两双,利索付钱。


先支付几张侨汇券,营业员把上面的购货券剪下来,江弦又掏了92块人民币。


侨汇券就是这样用的,只是购买凭证,还得额外付钱。


又去到交家电经营部,这儿主要是销售进口录像机和彩色电视机。


江弦一眼看中一台松下的彩色电视机,抬眼问道,“这个多大?”


“16英寸。”


咝。


朱琳扯了扯江弦的袖子,有点儿紧张。


这也太大了!


尺寸都快赶上你了!


“大一点儿看的才清楚嘛,小电视把眼睛都熬坏了。”江弦这会儿也不在乎这仨瓜俩枣。


“多少钱?”


“760块。”


江弦利索付钱。


就这么点儿钱,给蔺兴汉多写两集电视剧都挣回来了。


抱上电视,江弦又看中了一块儿瑞士进口的帝舵手表。


“这块手表多少钱?”朱琳问了一句。


“1500块。”营业员热情的回答。


咝。


朱琳吓了一跳。


这会儿一块儿上海精钢表,也就200多块啊,就别说表了,就他们刚买的那台松下大彩电也没这么贵啊。


“你觉得怎么样?”她小声问。


“我听你的。”江弦笑着回答。


朱琳脸一烫,“你既然喜欢,那就买一块吧。”


一块儿帝舵可不光花了1500块人民币,还花了快300张购货券。


京城商业局发行的一张侨汇券上有10张购货券,三百张也就是近30张侨汇券。


江弦把原来的精钢手表摘下来,让营业员帮他收好,再把这块儿帝舵往手腕儿上一戴。


“好看么?”


朱琳杏眸闪烁,攥着他手腕打量几眼,“当然好看了,这么贵呢,而且你那么喜欢。”


“媳妇给买的,我当然喜欢。”


一通消费,余额仍旧还剩四万多,满满的安全感。


本来都准备走了,在江弦的坚持下,夫妻俩又去药材柜台。


“有虎骨酒么?”江弦问了一嘴。


“有啊有啊。”营业员点点头,拿出几瓶藤筐装的,“这是咱们五十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同仁堂乐家老铺的虎骨酒,没多少存货了,您买一瓶就少一瓶。”


“喝这个有什么用啊?”朱琳小心的问了一句。


营业员面色红润的介绍,“咱们这个酒,那都是历代的王侯贵族喝的,您买回去每天喝上一点儿,壮筋骨、强腰肾、祛风寒。”


“强腰肾?!”朱琳瞳孔放大,惊恐的捂住小嘴。


江弦精神一振,大手一挥。


“全包起来!”


他不光听说过82年的拉菲,还听说过82年的同仁堂李时珍虎骨酒,后世酒圈里头几万一瓶,有价无市。


他这五十年代的同仁堂虎骨酒,放酒圈那得几十万一瓶了,关键是您有钱买不着,葡萄酒年年产,虎骨酒喝一瓶少一瓶。


“一瓶多少钱?”


“哎呀,这个不便宜呢,都是用的真老虎,一瓶400块。”


江弦皱了皱眉,“你们有多少库存。”


“就七八十瓶了。”


刚才还大言不惭要全包起来的江弦声音顿时变小许多。


“买十瓶怎么样?”他和朱琳商量。


“十瓶那也是四千块啊,四千块全买酒喝?”


“这不是图个健康嘛。”


俩人商量一会儿,决定买下十瓶。


营业员都乐疯了,平时哪有人买这玩意儿呐!


“你这是真虎骨酒吧?”江弦确认道。


“您就放心吧,绝对真。”


江弦也是多余这一问。


80年代的他还怀疑造假,50年代他就不怀疑了。


有调查统计,光1956年,全国收上来两千张虎皮。


再者又说,这可是华侨商店,坑谁也不能坑侨眷呐,国家外汇就靠这帮人往上顶呢。


4万块的余额又倒退到了3万多,俩人这波消费了有七千块,外带七十多张侨汇券的购物券。


三百张侨汇券,粮票够吃,购物券不太够花。


华侨商店负责运送,虎坊路15号同一幢楼的邻居们立马被这浩大阵仗吸引过来。


“哟,家里也买电视了?”楼下老吴过来打个招呼。


江弦淡淡瞥他一眼。


“嗯。”


“我家有啊,想看上我们家看不就得了.”


俩人正说着,电视就从箱子里取出来了,老吴脸上笑容逐渐消失。


“这怎么这么大啊?这得多少寸啊?”


“.也就十六寸。”


“多少?十六寸!”老吴眼睛瞬间瞪大。


周围邻居们一听,说道起来。


“小两口得会过日子啊,电视能放个画面不就得了。”


“买太大了,多糟蹋钱。”


老吴一听,又缓了口气,“是啊,弄个电视机放大屏不得了,我家9寸的当14寸的看呢。”


这边儿正说着,那边儿又传来一声惊呼。


“卧槽,彩电!”


刚才那帮邻居们全没话了,围着彩电,满眼兴奋,在什刹海里看见潜水艇似的激动。


老吴顿觉面子全无,旁边儿还有人给他提议:


“老吴,你去文化用品店买一电视彩膜,往电视上头一贴,你家黑白电视也成彩色电视了。”


晚上,俩人蹲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了《天气预报》,还没有《渔舟唱晚》,这会儿也只播放主要的8个大城市天气气象。


嗯,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水平不够,另一反面是因为气象属于机密。


这还是他老人家特意作出指示:“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


江弦取了个酒杯,小斟一杯。


朱琳目露担忧之色,“这还能不能喝了啊,都过去多少年了,你别给自己喝坏了。”


“不能,要能喝坏,这店早让人砸了。”


江弦端起杯子,酒香浓郁,一杯入喉,口感醇厚。


他砸吧几下,登时一股神秘东方力量充斥全身。


“关灯、关灯!”


一夜无话。


小两口又过了几天清闲日子。


朱琳愈发娇艳动人,江弦也终于收到了他那位指导老师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