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高中毕业就出道 > 第122章 小小年纪就目中无人

第122章 小小年纪就目中无人

作者:陶良辰 返回目录

吕浩导演今年才27岁。


先后获得过燕京大学生最佳导演奖,还有港城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竞赛”金奖等等小奖,暂时还没有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在拍摄电影方面,显然是有天赋的。


《寂静之地》开拍5天之后。


范无眠和庄暮夕,正式迎来为期20天的寒假。


直到现在,吕浩依旧不明白,这位目前港城最火的明星高中生,究竟是为什么找到自己担任副导演。


只当可能从哪看过自己的实验性摄影作品,从中发现了一些闪光点。


反正明摆着机会难得。


毕业这么长时间以来,终于有机会赚钱、成名、入行接触到真正的商业电影,所以吕浩工作期间格外认真。


每天基本上只睡六七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忙着处理拍摄的事。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


他已经发现比起圈外人,范无眠更像是个业内老手。


开机之前本以为,自己这位副导演,需要主导这次的拍摄任务,没想到反而从这位高中生雇主身上学到很多。


有些吕浩自己觉得非常棘手的问题,比如画面效果不够好、演员找不到状态等等,范无眠总能想到办法搞定。


常常一边当导演、一边亲自给演员说戏,同时还自己担任主角,让拍摄变得有条不紊。


吕浩已经隐隐约约预感到,范无眠非常清楚想要的作品画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有时候才刚转场去拍一场戏,后面的场地和道具布景之类,早已经被提前安排好了,这让剧组的工作十分高效,显得那么丝滑流畅,整体的工作氛围也相对比较轻松。


不仅如此。


范无眠还画出想要的怪物设计稿,早早就剪出一些画面,交给新西兰维塔数码特效公司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忙制作特效。


这也明摆着是胸有成竹,好像压根不担心会影响到最终成片,白白在特效制作上了冤枉钱。


200万港币的总预算。


真正用来拍摄的只有100万港币左右,看看《寂静之地》就会发现,真没什么特别烧钱的大场面,全靠“故事设定”撑起科幻惊悚片的新样。


剩下的100万港币预算,都用来打造那短短几分钟的怪物特效镜头,力求效果逼真,增加观众们的代入感。


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


范无眠找的取景地大多数不要钱,甚至还让制片人和经纪人江士熙他们,在外面疯狂帮忙去接广告代言。


已经联络到的品牌方有百世可乐、班尼陆、太极止咳浆、海灰吸洗发水、老妈牛肉棒、乐世薯片等等。


得知可以在范无眠的电影里植入,奔弛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还真就免费赠送给他一辆g55-amg,在内地的市场价值超过220万人民币。


附加要求是只能自己使用,两年内不允许换车,而且在电影里出现的镜头时长,不能短于1分钟。


这点小要求都不叫事。


为了合理安插广告,范无眠还专门补拍一些镜头。


像班尼陆、老妈牛肉棒等品牌,总共赞助了240万港币,等于电影没拍完,他已经连本带利把投入的成本给赚了回来。


之所以如此顺利。


一方面是因为范无眠已经出名了,在两岸三地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粉丝数量众多。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这部《寂静之地》刚开始拍摄,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比起《那个女孩》专辑发布时候的一致赞扬声。


这次范无眠跨界转行,公开宣布自导自演这部电影,媒体和网络上的声音褒贬不一。


不少人评价说,他小小年纪就获得成功,还没经历过生活的毒打,把拍电影想得过于容易。


另外还有些名人、明星、导演蹭热度,纷纷发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再加上为了新闻热度考虑,部分媒体选择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成功将范无眠自导自演电影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都有不小的热度。


绝大部分人的评价还算正常。


比如华仔,接受采访时候说——


“年轻人热爱电影是件好事,能够为港城电影圈注入新鲜血液,免得又被人说我们后继无人。”


疯一点的则直接开喷,毫无形象可言。


比如2005年的1月21号这天。


范无眠沉迷于拍电影无法自拔,知道网上的反馈不太好听,为了避免影响到自己心情和状态,索性不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新闻。


每次打开电脑,只跟小女友左子妍发消息聊聊天,又或者看一看手机彩铃在热销榜上的排名。


几乎断网的同时,也拒绝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采访。


在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范无眠哪能不知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的道理,不仅自己避免接触复杂的网络,还让庄暮夕最近也别上网。


不用看就能猜到。


肯定有人说她毫无经验,只能在电影里当个漂亮的瓶,又或是怀疑她跟范无眠有一腿,所以才得到扮演女主角的机会之类。


现实当中面对面相处,人们说话做事还会稍微有点顾忌。


隔着一层网络,很多网民撕下平日里的伪装,到处都有喷子和杠精,热度越高越容易招黑。


不得不说。


庄暮夕有些表演的天赋。


扮起孕妇来像模像样,吃透剧本之后将自己代入进去,各种表情拿捏的也比较到位,大不了多ng几次,总能拍出范无眠想要的效果。


借用了嘉道里农场暨植物园进行拍摄。


屋子周围用不透光的油布遮挡,即使在白天也能拍出晚上的效果,这样不会耽误时间。早上11点多钟。


有记者混进嘉道里农场暨植物园,对正在跟吕浩商量事情的范无眠喊道:


“昨晚影帝接受采访,说你这样的门外汉痴线太多,所以才搞砸了港城电影,对此你怎么看?”


听到“影帝”两个字。


范无眠竖起耳朵问道:“谁?”


“黄邪秋!”


“.”


原本还有点担心。


一听到这个名字,范无眠立马把心放回肚子里,未来上了黑名单的港城演员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淡定回了句:


“我才第一次拍电影,之前搞砸了跟我有什么关系?话别说太早,小心我票房大卖,让他晚节不保。”


第二天早上。


这段回应就登上报纸,并且还是娱乐版面的头条。


一些记者们兴奋坏了,立马跑去采访黄邪秋,接着更多人跑来嘉道里农场暨植物园,等了很久才见到范无眠。


其中某位记者问道:


“黄邪秋说你不尊重前辈,小小年纪就目中无人,教养太差,应该叫做寒门对此伱打算怎么回应?”


范无眠正在头疼于这个季节,已经找不到合适的玉米田,后面的场景不太好安排。


明知道这帮记者们正在挑事。


不过。


既然已经开了头。


如果现在不回应,只会被当成怕事服软,到时候在这帮记者们的笔下,场面只会闹得更难看。


于是,范无眠又回了句:


“尊重前辈是一回事,倚老卖老又是另外一回事,像星爷、华仔、陈佰祥、杰克龙他们,都是我崇拜的偶像。”


“有人说我的开机仪式上没大佬捧场,那是因为我入行时间短,平时又在忙着读书,但他混了那么长时间,人缘还那么差,就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到处骂人谁不会?别拿嘴臭当个性.”


负责公关工作的纪巧,今天来给范无眠拍些素材,本打算把照片放在网上,用于维持贴吧、粉丝群的活跃度,顺便争取些新闻。


听到老板的这句话后。


让她脑袋有点痛,想着这回肯定不缺热门新闻了。


等范无眠走进屋里,纪巧对他说:


“这回事情一定会闹大,黄邪秋在港城影视圈有点地位,有点难收场了。”


“地位?”


范无眠恰好知道太多明星的黑料,笑了笑告诉说:


“他嘴臭,最喜欢到处骂人,在圈子里人缘奇差,要不然怎么顶着个影帝头衔,只能到处接配角和烂片。你去找找他以前接受采访、参加节目的素材,帮我砸掉他在内地的饭碗,最好让其他导演不敢用这个家伙。”


纪巧没干过这些事,但很清楚怎么泼脏水才能最奏效,点了点头爽快答应下来。


归根结底。


这次是黄邪秋主动跳出来先惹事,跟平时一样到处喷,上来就先扣一顶“毁掉港城电影”的大帽子。


平时有人选择忍让,范无眠可不惯着对方。


在港城办完正事。


下午回到深城,纪巧喊来原水军小队的几位成员,从网上疯狂查找关于黄邪秋的一切消息。


当天晚上。


纪巧就亲自写了篇小作文,标题为——《劣迹满满的港城影帝》。


发给范无眠看完。


他觉得过于温和,又把标题改成——《双面演员,黄皮白心,黄邪秋为何还能频频在内地疯狂捞金?》


光看标题就知道出手有多狠,一出手直接打在了三寸上。


得知网上合适的素材不多。


范无眠又让纪巧披上马甲,联络些港城的狗仔记者,请他们围绕标题,从认识黄邪秋的那些人身上挖些素材。


这年头社交网络还没那么发达,明星想要包装人设非常容易。


但哪怕在接受采访时候装得再好,日常生活当中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


以前开心吃瓜无所谓,自己稀里糊涂被圈内人踩一脚,这口气范无眠真的忍不了。


因为隔空骂战,外界传得沸沸扬扬。


趁着热度还在,纪巧总算重新写出一篇小作文,里面还被范无眠加上一句“没钱就去内地捞,很好赚的”。


不仅发到网上,也披上马甲装作热心小粉丝,投稿给无数报社和电视台。


没过两天。


《大宫报》就在港城刊登了黄邪秋劣迹,在内地引发广泛热议的新闻。


外界关注的人不一定多,但足够吓退许多想让电影,进入内地市场上圈钱的导演以及投资人,没人敢用一个会引起观众反感情绪的演员。


提前被范无眠扒了皮。


黄邪秋,凉了。


只是他自己似乎还没发现。


正忙着动用那点可怜的影响力,试图在港城封杀范无眠。


问了一圈,黄邪秋才发现,《寂静之地》真是范无眠一个人自掏腰包投资拍摄的,压根就无从下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