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捞尸人 >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作者:纯洁滴小龙 返回目录

“真戒了?”


“嘿,本来就没真的抽上过。”


“没抽上,就别学了,对身体不好,我是被和工作绑起来了,想戒却戒不掉。”


“嗯。”


“要是以后心里烦了,闷了,就换个方式解压。”


“我现在觉得学习挺解压的。”


“注意劳逸结合。”


“我晓得,我也在注意锻炼身体,练身手了。”


“那改天和爸过几招?”


“改天不行,得改年。”


“非得等爸老了才敢动手是么?”


“这个可不是得等老了那么简单的事。”


“总不至于得等我死了吧?”


爸,您得死了再挺起来。


可这话,谭文彬是不敢对自己亲爹说的。


“哪能啊,儿子怎么都不敢和爹你动手的。”


“小远又拿奖了对吧?”


“嗯,省奥数竞赛一等奖。爸,连你都知道了?”


“能不知道么,你们中学特意租了几辆车,上头顶着个大喇叭,满镇开满镇通报。”


“爸,小远过阵子要去山城玩。”


“他是不用上学了对吧?”


“他上不上学其实都一样,平日里拿起笔不是为了写作业,而是给我出题。”


“呵呵,那你真算是捡了个皮夹子。”


谭云龙脑海中不由浮现出那天在镇上,接到录像厅举报电话,他下车后,目光看向远处少年的画面。


以及后来,少年主动来到派出所,推开自己办公室门的场景。


当时的自己只觉得有趣,现在想想,要是自己再严肃刻板点,那今天自己的儿子,就没这个运气了。


“我也想跟着小远去山城玩。”


“山城挺好玩的,那里火锅好吃,和我们家平日里你妈用‘山城火锅’做的火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你去了后可以尝尝。”


南通人冬天也吃火锅,这里商店很流行卖各种牌子的“山城火锅”底料,很多本地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山城火锅,而真正的山城人见到这个,只会满脸问号。


“咦,爸,怎么听起来,你同意我去?”


“你不是自己说想去的么?”


“你就不怕影响我学习?”


“儿子,其实,只要你不去做违法乱纪的事,人生的容错率还是很高的。


有些眼前看起来很了不得的事,以后回过头再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爸,你今天很不一样,搁以前,你现在就该骂我不懂事了。”


“你以前确实不懂事,只能说,懂事的孩子普遍学习都不会差,但懂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好。


我和你妈都有单位,以后也用不着靠你养老,你没什么负担的,想去做什么就去做吧。”


“我不会影响学习的,我会把书和作业带着去,我感觉自己现在坐教室学习,远没有跟在小远身边学习的效率高。”


“自己拿捏好分寸就行。”


“我会考上海河大学的,去找小远。爸,你知道么,明天那边学校的人就会到我们中学来,小远要被提前录取了。”


阳台上,安静了一会儿。


“爸,你怎么不说话了?”


“我在幻想我儿子被提前录取时的心情。”


“啥心情?”


“高兴得忘记说话了。”


“哈哈哈哈哈哈。”谭文彬用胳膊撞了一下自家老子,“那多没劲,还是高考后等录取通知书更有期待感。”


“我和你妈是不是还得谢谢你?”


“爸,跟你说个事儿,我觉得我们班班长看上我了。”


“建议姑娘她妈带她去市里医院看看眼睛。”


“爸,有你这么说你儿子的么,你儿子我也不差啊。”


“周云云是吧?”


“啊,你都知道人家名字?”


“托你的福,经常去你们班主任办公室,她经常来送作业和卷子。”


“那你觉得她怎么样?”


“有跟自家老子聊这个的么?想聊,去跟你妈聊去。”


“那不行,我妈肯定骂我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肯定不乐意听我聊这个。”


谭云龙目光落在阳台门后头的,父子俩走上阳台后,厨房里的动静就停了,然后就是悉悉索索低头埋腰挪步的小动静。


老警察了,自然知道自己妻子正隔着阳台门竖着耳朵认真听着。


儿子,你妈不是不乐意听你聊这个,她老爱听了。


“那你觉得人家怎么样嘛?”


“挺好的,长得挺好看的,以前觉得性格泼辣了点,但性格泼辣的女孩忽然温柔一下,还真有些扛不住,嘿嘿。”


谭文彬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自己笑了起来。


“已经处对象了?”


谭文彬摇摇头,脸上笑容逐渐敛去:


“没这个心思,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在上学,又没工作,也不晓得未来会去哪里,会干什么,而且还是高三这么紧要的时候,真处对象了,不是耽搁人家嘛。


爸,你会不会觉得我这样有点怂?”


“挺正常的,说明我儿子成熟了,知道什么叫责任。”谭云龙拍了拍儿子的胳膊,“自己有了明确的未来后,才能给予人家姑娘未来。”


“爸,我去做题了。”


“去吧。”


谭文彬离开阳台,走回自己房间。


谭云龙则又默默点起一根烟。


做孩子的,渴求自己早日长大;做父母的,也盼望孩子能早日成人。


可真等这一天到来时,双方都会感到一阵无所适从。


妻子从沙发后站起身,走了过来,没好气地看着他。


“怎么了?”谭云龙被妻子看得有些不自在。


“自己有了明确的未来后,才能给予人家姑娘未来。我记忆模糊了,你帮我提提醒,是哪个当初上学时就翻我家院墙找我,差点没被我爸打断腿的?”


谭云龙用力吸了一口嘴里的烟,烟头一下子亮了许多,对着远处吐出烟圈后,笑道:


“你怎么不想想,你那时候住校,是谁告诉我你晚上回家的?”


……


省奥数竞赛的获奖横幅已经挂起来了,但之前市竞赛的横幅也依旧没收起。


同时,似乎是为了工整,省奥数竞赛横幅也做了和先前一样的改动,“一等奖”涂抹成第一名,这涂抹的痕迹,不仅毫不遮掩,还生怕别人看不清楚。


让吴校长更感欣慰的是,不仅李追远获奖了,这次还有两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这就是头马的带头作用。


李追远刚来到教室,就被孙晴带着去了校长办公室。


几名本校领导都在办公室外抽着烟,见小远来了,大家纷纷掐掉烟头,走进办公室。


海河大学招生的人还没到,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提前为小远规划。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拿出了看家本领,为李追远拟定“讨价还价”的价目表。


李追远这个当事人,反而坐在沙发上,似乎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吴新涵端着茶杯走过来,把茶放在李追远面前。


李追远看着吴新涵,说道:“辛苦校长爷爷们了。”


“嗐。”吴新涵摆摆手,指了指那头还在继续列名目的那帮人,“辛苦个啥,他们那是乐在其中。”


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大家都是教育圈的人精,自然清楚一些规则和运作。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高考就是填好志愿考完等结果,被成功录取了就是喜极而泣。


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而言,上大学就是待价而沽,得看对方诚意。


以本省教育水平而言,能拿到省奥数竞赛第一名的,年底去全国比赛场上拿个奖项名次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


再者,此时和奥数热一同起来的,还有天才神童热。


总之,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不好好宰你一笔,都感觉对不起自己。


吴新涵笑眯眯地问道:“小远啊,虽然你已经做了决定了,但爷爷还是得多嘴问一句,真的不考虑其它大学了?”


“嗯,不考虑了。”


吴新涵点点头,然后指着那边正在商讨的众人喊道:“宰,给我狠狠地宰!”


这时,闫老师带着一位年轻戴着眼镜的男子走进了办公室。


李追远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主要是对方眼镜下的眼神里,像是跳动着某种兴奋的小火苗。


闫老师走过来,笑着介绍道:“小远,有人来找你沟通采访一下奥数竞赛的事,你和他聊聊,虽然是在金陵师范学院任职,却也是咱们南通人。”


“好。”


李追远站起身,看向对方,对方青涩中,带着些许腼腆,但深层底下的兴奋,却因距离拉近后,更加清晰。


“老师好,我叫李追远,老师您怎么称呼?”


“葛军。”


来人坐了下来,拿出卷子和题目,和李追远商讨起来。


很快,李追远就明白了对方的立场,他站的是出题人角度。


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但大概率以后也会成为自己做卷子时所“看见”的,数字符号后面发出阴惨惨笑容的人之一。


人性之中,是存在一种残忍的恶的,要不然古罗马角斗场和地下拳场就不会风靡。


而对于出题者而言,看着考生在自己设计的笼中哀嚎挣扎怒骂,是能带来一种类似“施暴者”的快感。


很巧合的是,在其他人做竞赛题时,往往是“被害者”视角,但李追远因为帮谭文彬出题的缘故,现在更能和“施暴者”共情。


总之,在海河大学的人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俩人聊得很愉快也很尽兴。


李追远用的是类似当初对黑猫提议的那种复仇方式。


这使得这位老师大受启发,引以为知己。


交流完后,在得知海河大学的人马上会来时,更是高兴得很,说以后既然李同学在金陵上大学,那自己肯定要多多过来交流。


原本就已经蓄燃的火,被男孩又添了几把柴火。


李追远觉得,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这团火终究会势大,成为焚烧几代学子的恐怖炼狱。


门卫室来报,海河大学的车到校门口了。


老师留下名片,又和李追远紧紧握手后,葛军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当他主动关上校长办公室大门的那一刻起,一扇新的地狱之门,已在他心底缓缓开启。


吴新涵举起手:“各就各位。”


办公室里的校领导们,各自找位置坐好,翘腿的翘腿,喝茶的喝茶,清嗓子的清嗓子。


至于,其它学校的联系方式名片以及招生简章与海报,则被刻意摆在了较显眼的位置。


门再度被打开。


领头进来的,是罗廷锐。


他的气场一开,当即压住了整个办公室。


刚还摩拳擦掌的诸位领导们,一个个地全部弹射起飞失败。


就连吴校长,也只能战术性拿起茶杯喝水。


教育圈到底还属于象牙塔的范畴,而罗廷锐虽然工作关系还在学校,可实际上已经不属于这个圈子了。


能指挥调动规划万人工程的人,放古代,那也是将军级别。


罗廷锐分发了自己的名片,还主动做了自我介绍,最后,还亲切地和李追远做了交谈。


他记得这孩子,但他当时怎么都不会想到,这孩子会有这么强的学习天赋。


菜市场的环境没有出现,大家都变得很斯文客气。


但本校领导们,还是将商议好的条件列表给出来。


罗廷锐拿起来扫了一下,就放下了,直接道:


“好,我代表我校同意。”


刹那间,以吴校长为代表的办公室一众领导们心底集体咯噔一声:不好,要少了!


随即,大家都看向坐在沙发上的李追远,纷纷露出愧疚歉意的神情,总觉得对不起孩子。


吴新涵悲痛地吃下去一大口茶叶,心里比嘴里更苦涩:这是吃了没经验的亏啊!


虽然程序还没走,但罗廷锐还是主动对李追远伸出手:“李追远同学,欢迎加入海河大学。”


李追远站起身,和他握手。


这件事,调子,就算这么定下了,也是从即刻起,李追远和薛亮亮,已经算是成为了校友。


“亮亮跟我说,你也想去山城?”


“嗯。”


“那就一起去吧,也算是提前积累未来的工作经验了,先走实践,理论往往会更好学。”


“谢谢院长。”


“叫老师吧。”


“好的,罗老师。”


这句话出来,办公室里的领导们心里好受了许多,都是人精了,自然能从罗廷锐的名片以及自我介绍中,知道对方在学校,不,是在行业内位于个什么地位。


大一大二能跟着老师进实验室参与研究,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优秀了,而小远这里是还没入学呢,就能跟导师出去做项目。


以大陆的人口基数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推行和普及力度,注定不会缺人才,甚至都不会缺天才,可再厉害的天才,要是没有平台支撑,未来发展往往会不如次一级的人才。


罗廷锐走了,李追远也回到了教室。


正是课间,谭文彬正在给周云云讲题,而女班长,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李追远停下脚步,没继续往教室里走,而是靠着过道围栏,看着下面风景。


他看见花圃里,正在栽种银杏树。


“喜欢么?”班主任孙晴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嗯,喜欢。”


已经有人进教室喊“老班”来了。


谭文彬面露迟疑。


周云云则催促道:“还没讲完呢,继续讲。”


在这方面,女孩比男孩要大方得多。


谭文彬笑着点点头,继续讲了起来,这题,他也是听小远讲过的。


孙晴则和李追远并排站着:“吴校长听很多考场里的人说,你喜欢交完卷后去看银杏树,就栽来了。”


“不过,我以后可能很少能看到了。”


男孩原本就不打算以后天天来学校了,何况今天又接受了罗廷锐提前实习的邀请。


孙晴笑道:“也可以是给我们看的呀?”


李追远看向孙晴。


孙晴继续道:“我们很多时候所努力所高兴的,并不是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而是给自己,增添一笔值得回味的美好回忆。”


不愧是语文老师。


孙晴伸手摸了摸李追远的头。


走进教室时,看见坐第一排的周云云和谭文彬正坐在一起,两个人头靠得很近,正在讲题。


周云云抬头,对班主任笑了笑。


谭文彬也看向孙晴,敬了个礼。    孙晴没说什么,自己走到讲台上,整理起下一堂课要讲的卷子。


收拾收拾着,年轻班主任嘴角也轻轻勾起弧度。


再抬起头,看向整个教室。


因为她的到来,班级里不再吵闹,但做作业的在做作业,吃零食的在吃零食,还有不少学生一边笑着讲着话一边眼角余光注意着班主任的眼睛。


孙晴心里不禁感慨:可能现在这些孩子们还不知道,这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的黑板墙壁,未来也会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珍藏的回忆。


其色泽就如同……


孙晴将卷子展开,里面夹着一片自己先前经过花圃时,随手捡起来的泛黄银杏叶。


……


“所以,亮亮哥,你这阵子都在南通?”


“嗯。”


“在江边么?”


“我在靠江边的一个小宾馆里开了个房间,晚上去江边散步,白天回去睡觉。”


谭文彬好奇地侧过头,加入李追远和薛亮亮的对话,好奇地问道:“看来,大学生活真的和我们老师说的一样,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薛亮亮说道:“其实,大学除了少数混得好的以及少数纯在混的,大部分中间档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不轻松。”


李追远问道:“亮亮哥你在江边待了这么多天,是一直没见到她么?”


薛亮亮继续对谭文彬说道:“所以,早点做规划才行,最好提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李追远:“还是说,天天见?”


薛亮亮:“听说你也要报海河大学,加油,考上后我学校里的那些店铺和工作室,可以由你来帮我管一下。”


李追远:“看来亮亮哥你是真的很想上地方志。”


“够了,小远!我这也是为了你的家乡安定,我很不容易。”


李追远没再继续问下去,转而看向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南通新闻。


这下,轮到薛亮亮不淡定了,伸手抓住李追远的肩膀轻轻摇了摇:“你回个‘嗯’呀?”


其实,真实情况是,要是那晚亮亮哥晚点和谈,那秦叔可能都要打穿整个白家镇了。


不过,这样也挺好,亮亮哥有个白家女婿身份在,以后天南地北搞水利,也能和那个层面说得上话。


真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儿,大不了女婿上门。


彬彬哥这块牌面已经镇不住大的了,还好,自己还能有亮亮哥可以抱。


李追远真心觉得,太爷可能在捞尸业务上不专业,但给自己提供方向,都是极好的。


“咦?”


润生发出了一声疑惑,看了看电视,又看了看薛亮亮。


电视里正播放着救人的画面,一个女人轻生去跳江,被见义勇为好青年救下了。


而且救人后,记者上去问对方姓名单位,青年做好事不留名,直接走了,留给摄像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背影。


薛亮亮皱眉道:“你们南通电视台是真的没新闻可拍了么,她压根就没想自杀。”


谭文彬好奇道:“怎么说?”


“她就站在江边上,水才没过脚踝,我上去问了,她不敢死,说不会那么傻,为了那个人不值得。”


“然后呢?”


“然后我就下水了。”


“啊?”


“她就被我吓到了,失足滑倒,差点被江水卷走,我只能回头出来,把她再抱回岸上。”


“那她怎么说你救了她……”


“她不好意思说明真相吧。”


润生:“你也不怕你家那口子误会。”


薛亮亮:“……”


李追远没说薛亮亮的事,是薛亮亮来了后自己打开话匣子说的。


接下来,谭文彬说出了自己的请求,他也想跟着一起去山城。


随即,怕李追远误会,他还指了指自己特意从家里带来的行李箱,说自己会把书本和题目随身携带,不耽搁学习。


薛亮亮直接同意了,带一个是带,带俩也是一样。


因此,润生和谭文彬都会一起去山城。


“小远,你来一下。”


“好的,柳奶奶。”


李追远走向柳玉梅。


柳玉梅正喝着茶,屋内,阿璃正在洗澡。


“要去山城了是么,什么时候去?”


“过两天。”


“要去多久?”


“不会多久,我会很快回来。”


“没事,尽情玩吧,不用着急。”柳玉梅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到了山城,打这上面电话。”


“奶奶,您这是……”


“巧了,有个老朋友走了,我正好带阿璃也要去山城看看,这些年,老朋友走得挺多的。”


“您要和我们一起么?”


“那可不行。”柳玉梅摇摇头,“你们是坐火车去是么?”


“嗯,对。”


“奶奶我这老胳膊老腿,可受不得那个罪,再说了,阿璃去人挤人的地方也不好,你们去吧,到了那儿再打电话来见奶奶和阿璃。”


“好的,奶奶。”


李追远离开后,柳玉梅就走进了屋。


屋里浴桶内,阿璃坐在里面,柳玉梅露出慈祥的笑容。


“来来来,让奶奶给你找找,哪几个山城的老东西最近是走了的。”


柳玉梅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叠厚厚的信封,里头装的都是讣告。


她把山城发来的收拾到一起,从中选了个月余前刚去阎王爷那儿报道的。


对着信封弹了弹,柳玉梅笑道:


“行了,就给你这个面子。”


虽然已经走了一个月,但还是能吊丧的,习俗这种东西,本就适应着其针对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于老江湖而言,一趟船动辄月余甚至半年,哪家死了人,哪可能急哄哄地跑去见最后一面,五七都难赶。


一般来说,按老规矩,人死一年,这唁烛都不能熄,保不齐哪家人就来上门吊唁了。


搁以前,这些讣告,柳玉梅只是收了丢那儿,就算不是为了给阿璃看病要留在这里,她也懒得去的。


收下这讣告已算是给了对方面子,能回个电报带个口信都属恩德,无他,辈分资格摆在这儿。


阿璃洗好澡了。


“来,奶奶来给咱阿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梳妆后,打开门,阿璃走了出去,李追远起身,离开伙伴,和阿璃去了楼上房间画画。


刘姨抱着一个箱子进了东屋,打开后,里面是一件件阿璃的新衣服。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甭管外头年轻人怎么追求头发烫染、西式风格,亦或者是年轻男女孩都留个长刘海遮住眼。


在老一辈人眼里,就跟孩子年轻不懂事在玩闹一样,那些有传承的裁缝铺,照样日子过得很好,不愁生意,毕竟,普通人也买不起他们的手艺。


“还是搁以前方便,这家里上下换季衣裳,都有家里自己铺子来制作,这用习惯了的针头确实好,提点几句也就知道意思了,哪用得着现在,每次都得我亲自画图样做设计。”


刘姨笑道:“这也不正是您的乐趣么?”


“呵呵。”


“再说了,您要是想养,现在又不是养不起。”


柳玉梅扭头看了一眼供桌上那一排排的牌位,叹气道:


“不是养不养得起的问题,而是没这么多人可以穿了。”


“我口拙了。”


“不打紧,把衣服理一下,再查一查针线,看看是否还需要改一改。”


“那这一件……好像不是阿璃的?”


刘姨从里面抽出一套展开,这件衣服上头绣着飞鱼,整体色彩偏暗彩,但格调上又很稳重。


“这是给小远的。”


“那可真是好福气,能让您来给他定衣服,看得出来,您还真花心思大改过。”


“好歹是我预定的柳家未来记名弟子,给套衣服而已,算不得什么。”


“您啊,就是口是心非。”


“我真没其它心思,招上门女婿怎么着也不能招过江龙,咱家里虽然败落了,但烂船还有三斤钉呢,可不能白白改了姓。”


“恕我再口拙一次,您别恼,这件事,您说得可不算,得看阿璃的意思,这俩孩子,可不就青梅竹马么。”


“要真是青梅竹马以后就能在一起,我就不会嫁给阿璃爷爷了。”


说着,柳玉梅忽然想起了自己那位青梅竹马。


那位对自己一直念念不忘,更是在自己这位柳家大小姐的生日宴上送了一笔重礼,有着提亲的意思。


然后当晚,就被阿璃的爷爷套黑袋绑了,丢进窑子粪池子里头。


这事儿,还是婚后,老东西喝醉酒了才说漏嘴的。


老东西很霸气地说,既然那家伙想屁吃,那就让他吃个够。


那时的自己呢,好像不仅没对青梅竹马的那种遭遇而生气,反而在旁边“咯咯咯”地笑着。


柳玉梅摆摆手:“衣服给那小子送去,让他试穿一下。”


“好嘞。”


刘姨看出来柳玉梅情绪忽然低落下去,带着衣服出了屋,将门关上。


柳玉梅缓步走到牌坊前,拿起那块属于自己男人的新牌位。


“老东西啊老东西,你当年不该对我那么好的,害得老娘我,一辈子困在回忆里出不去。”


……


明日,就是要出门的日子了。


午饭后,李三江将李追远喊进了屋,从抽屉里掏出一个蓝布包,打开,里面放着崭新的票子。


“这俗话说得好,穷家富路,这出远门啊,钱得带足了。”


“太爷,亮亮哥说他全包了,他有钱。”


“那能一样么,用别人的钱那就得看别人的眼色。”


“我这里还有钱呢。”


《追远密卷》在学校里卖得很好,而且在他省赛成绩出来后,市里其它学校也来采购了。


“你的钱是你的钱,也不一样。”


“谢谢太爷。”李追远把钱收下了。


“出去后注意安全,一切小心,世道是太平了,可路道上可不见得。”


“嗯,润生哥和彬彬哥和我一起的呢,不怕的。”


“润生倒是可以,壮壮就算了吧,除非他把他爸配枪偷来。”


“太爷……”


“哈哈,开个玩笑,哪能干这事儿呢,待会儿你爷奶也来一起吃晚饭。”


“嗯,我晓得。”


离开太爷房间后,李追远就把太爷给的钱,交给了谭文彬,连同习题集的分成,也都放在彬彬那里。


他不习惯自己带钱,有人帮忙打理他觉得很好。


谭文彬几次叹气:“小远哥,那就不怕我拿着钱跑路?”


二楼露台上,翠翠正在和阿璃下五子棋。


现在,一些关于较为亲近的人,阿璃已经能接受了,至少距离近时,她能够克制。


翠翠招手喊道:“远侯哥哥,阿璃姐姐下棋太厉害了,我下不过她。”


“那是当然,我也下不过阿璃。”


李追远走进自己房间,阿璃起身,也跟着进来。


要离家一段日子,李追远就把原本挂在墙上的画作,全都卷了起来。


他在做这些事情时,旁边的阿璃一直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等李追远把画卷全部收拾好后,说了声:


“走,放你的收藏箱里去。”


女孩的眼睛当即亮了起来。


来到东屋,阿璃的收藏箱已经开启第三个了,第一箱全是健力宝。


刚将东西摆好,外头就传来李三江的喊声:“小远侯,来拍照了。”


“来了。”


走出东屋,看见镇上照相馆的师傅被请家里来了,是太爷去请的,而李维汉和崔桂英,也换了体面的新衣服,显然早就被通知要拍照。


现在,照相师傅正在给他们拍单独的照片,要求很多,老人们也没丝毫不耐烦,跟着师傅的指示不停调整自己的姿势。


老人对这种照片很看重,保不齐就会用在自己遗像上。


而且,临死前照的相往往太难看,都希望自己在康健时,拍出点神采。


刘姨提醒道:“小远,去把你柳奶奶送你的那套衣服换上,咱们也拍一个。”


“好。”


李追远没有拒绝,重新跑回屋,将那套衣服穿上,衣服款式和阿璃常穿的很像,料子很细腻舒服。


唯一的缺点就是,穿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系扣的地方比较多。


等自己穿好下来,发现大家已经在等着自己了。


拍照的主角是李追远,先是他和李三江一起拍,再是和李维汉与崔桂英一起拍,然后李三江再进来,三个老人一个孩子拍了一张。


下一阶段,就是年轻人们的了。


李追远和阿璃靠在一起,润生、谭文彬以及薛亮亮则稍微和阿璃保持点距离,又加入了镜头。


翠翠在旁边开心地看着热闹。


李追远向她招手喊道:“翠翠,一起来拍。”


翠翠更开心了,虽然羞涩,却是半点没有推拒,马上靠了过来。


一张属于年轻人的大合影,就这般出炉。


柳玉梅也换了一身衣裳走出来,说了声:“来,给咱也拍一张。”


她坐在平时喝茶的椅子上,刘姨站她身后,阿璃站她身前左侧。


拍照师傅对李追远说道:“那里还空了一个位,快去呀。”


在他看来,柳玉梅和女孩身上的穿搭,和男孩身上的是一样的。


李追远有些迟疑,这毕竟是人家拍全家福,自己冒然加入不好。


柳玉梅对他点点头,示意过来。


李追远这才走过来,他和阿璃一左一右站在柳玉梅身前,柳玉梅双手各自搭在男孩女孩肩上。


她姿态端庄,神情雍容,眼眸里,更是流露出一种没有丝毫做作的淡淡倨傲。


拍照师傅的手都在颤抖,按下快门后,忍不住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冷汗,心里暗叫奇怪,自己给镇领导们拍照,都没这么紧张。


拍完了,李追远准备牵着阿璃的手离开。


可阿璃虽然依旧牵着自己的手,却没有动。


柳玉梅瞧出自己孙女的意思,笑道:“来,你们俩拍一张。”


她和刘姨避开。


拍照师傅做着指挥:“来,贴近点,再贴近点,头再靠近一点,哎,对对对,很好很好,俩孩子长得真漂亮,活这么久,除了在年画上第一次见到真的金童玉女了,呵呵。”


李追远和阿璃靠着站在一起。


“准备好,要拍了,三,二,一!”


“咔嚓!”


快门被按下的瞬间,


女孩的头一侧,靠在了男孩肩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