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 第五章 心猿,意马,金公,木母,黄婆

第五章 心猿,意马,金公,木母,黄婆

作者:阿牛要吃菜 返回目录

祖师只道:“人者,生有三神随身,是以元神,识神,欲神,欲成大道,识神欲神为阻碍,识神教你思绪万千,辗转难眠,欲神教你心烦意乱,不宁不爽。”


“识神难消,欲神难灭,人者欲成大道,必先消识神,灭欲神,明元神。”


“南瞻部洲生人,识神欲神贪权,不修元神。”


“童儿,你需得请五人相助,方有机会成大道,否则,大道难成,早晚身死道消!”


祖师语气严厉,半是担忧半是肃穆。


姜缘闻说,毛骨悚然。


他从梦中,曾见过此说法。


人生来有三神,元神,识神,欲神。


元神便是真正的我,代表最纯正无邪之我,其无思无想,浑无杂念,住于元神之府。


识神乃心声,往往心中发声,思绪万千时,皆是识神作祟,识神最喜左右人之想法,令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欲神主掌万般欲望,如一人欲要发愤图强之时,欲神便会作祟,让其联想到各类娱乐,让其松懈,持戒者,最忌欲神,欲神最易令人破戒。


人之三神他知晓。


可这请五人相助,是何意?


姜缘问道:“师父,请得哪五人?”


祖师说道:“心猿,意马,金公,木母,黄婆!得五人护持,童儿你之元神,方可消识神,灭欲神,修习金丹正道!”


姜缘闻言,若有所思,又道:“师父,何处寻五人?”


祖师含笑不语,指了指姜缘。


姜缘疑惑。


祖师笑道:“童儿慢慢思虑,五人你若可得一人护持,便可入道也!”


“去罢,去罢!”


说罢,祖师拂袖,让其回去。


姜缘无法,只得离去祖师静室。


祖师望着姜缘离去,呢喃自语:“此为道秘,若童儿你能参悟,金丹之道,传你无妨。”


“若你无法参悟,再传你个旁门正果便是,不省心的童儿。”


祖师摇头一笑,假合双眼,定息存神。


……


回到静室中。


姜缘盘坐蒲团,静思冥想,思量祖师所说。


祖师令他寻五人护持,是以心猿,意马,金公,木母,黄婆。


这五人,真的是人?


非也。


祖师最后一指,在于他。


此五人,并非是真的人,五人可以是他,他也可以是五人。


姜缘悟性奇高,他能参悟其理。


然他无法明悟,此五人究竟为何。


以祖师所言,人生来有三神随身。


此五人自何而来。


又在何处。


他如何得五人护持。


元神与欲神,识神为敌对,五人相助元神,方可压倒欲神与识神。


心猿意马,常常所指,乃心神不定,宛如脱缰野马,山间猿猴,难以控制。


此又从何处寻得。


姜缘紧皱眉宇,思量良久,不得门道。


一枯坐,不知多久。


姜缘不动,苦心钻研,宛作泥塑像,不吃不喝,不喜不恼,只管坐此,悟个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


不知光阴何去从,只道八节四时浑不知。


姜缘是心神不宁,似水中捞月,眼前隐有灵机跳跃,他始终无法捕捉,不得进展。


他正是进退两难。


咚!!!


姜缘脑海钟鼓声起,似有巨力将他扯出。


他如梦初醒,睁开双眼,入目是静室,谁料室中真是个‘细尘到处迷人目,粗灰满谷滚芝麻’。


怎会个这般?


他日日扫灰祛尘,室里怎有这般脏垢。


姜缘自蒲团而起,衣袍抖擞间,尘埃落地,他往前踏步,隐闻室外有笑声,棋声,推门而出。


静室外,东方大亮,声响从洞府外而来。


姜缘转头见祖师静室门大开,料想祖师在外。


他快步朝洞府外过去。


待他走近,便见洞府外,有一石桌,祖师坐于东边,在对面亦有一老者所坐。


老者穿一紫衣,鹤发童颜,精神抖擞,相貌和蔼可亲。


二者于石桌前摆个‘象棋’,杀得正酣。


“童儿,参悟三年,可是醒了?”


祖师见姜缘走出,含笑问道。


姜缘闻说,心中大惊,不过一闭一睁间,竟有三年光阴,他吃惊得紧:“师父,弟子竟参悟三年?”


祖师颔首道:“不偏不差,今日正是三年。”


姜缘暗道,因果而断,果真是光阴如梭,他竟不觉时间流逝。


他于梦中曾知一志怪之事,乃说一樵夫山上伐木,坐观仙人走棋,不想一局之间,山下沧海桑田,楼起楼落,已是百年光阴,物是人非。


他一参悟间,与此志怪樵夫,何其之像也。


三年于他,恍如霎时。


“菩提,你这弟子倒是个有趣的。”


那鹤发童颜老者笑而出声,掌中握着二枚棋子,饶有兴趣。


姜缘望去,不识此老者,但瞧此与祖师相识,当是个老神仙,他见个礼。


祖师笑道:“此是我一友,你可称一声伯阳先生。”


姜缘心中再惊,伯阳此名号,他怎能不知,于大梦之中,他闻有奇人著《道德经》,流芳百世,奇人是为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春秋时期人。


此伯阳,当是老子。


可此时乃西周也。


除非……


此老子,乃是太上老君!


唯有太上老君方能得享长生。


此处乃是‘西游’,老子是太上老君,似乎不足为奇。


他师父是菩提祖师,会认识太上老君亦说得过去。


姜缘并未乱阵,他师父不见得弱了太上老君。


念及此处,姜缘再行个礼,说道:“广心见过伯阳先生。”


广心乃是他法号。


老子露笑说道:“且起,是个聪慧的,南瞻部洲生人,尚有这般灵秀的,真乃少见。”


祖师说道:“我此童儿,能入得你眼否?”


老子颔首说道:“自是入得,广心当是入道难时,菩提你怎地不为其点拨,任这识神蒙他心,欲神遮他眼。”


识神蒙我心,欲神遮我眼?


姜缘闻说恍然大悟,他参悟三年,不得门道,只觉心有灵光,似游鱼乱窜,窥见而不得,原是这般。


他欲悟得‘五人’在何处,好教相请,护持于他对付识神,欲神。


此二神当阻他,以防他窥见‘五人’。


原是这般,他料苦功无效,白白费他三年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