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 第61章 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求追读,求月票)

第61章 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求追读,求月票)

作者:东山剑 返回目录

《像雾像雨又像风》播出后,周讯名气再上一层楼。


档期也很紧张,但看了剧本,她去找公司老板:


“晓婉姐,我要演唐导这部《隐入尘烟》。”


“你没档期。”


“唐导很快的。”


李晓婉无语:“再快也得一两个月吧?你最多有三周时间。这是文艺片,片酬又不高。”


“应该用不了两个月,我去问问。”


“唉、一个月也不行啊。”


周讯权当没听见,过了一会,又噔噔噔跑回来。


“一个月,晓婉姐,唐导说一个月。而且给我50万的。”周讯说到片酬数字很高兴。


“真的?”


“当然是真的,他说搭档有惊喜,绝对的实力派。让我抽空去签约。”


李晓婉犹豫了,档期确实不好协调。


得罪人不说,还要搭人情。


“唐导说这部戏会参加今年的金狮奖。”


“今年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李晓婉无奈道:“好吧,就一个月,你尽快去签约。”


蓝星娱乐。


周讯推门进来,一眼看见了正在喝茶的赵苯山老师,惊讶地扬起柳眉:“赵老师?”


“你好。”


两人打过招呼,周讯不敢置信地看向唐文:“你怎么把赵老师请来的?”


“机缘巧合。赵老师农村出身,很符合角色。演技方面,更是不弱于任何一位影帝。”唐文看出来,周讯惊是惊了,喜还没喜起来。


主要是赵苯山没怎么演过正剧。


“过了,老弟,这话我可担不起。”


喝了几杯茶。


唐文拿出剧本,开始说剧情问题:“剧中的故事,是个例,不是所有农村人都那么苦。”


两位主演点点头。


“剧尾,我增加了一句台词,男主在弥留之际,无意识地反问【不是说,人善、能吃苦,就能过上好日子吗?】”


赵苯山咂摸了一会,一拍大腿:“老弟、升华了!我就是苦过来的,人善更容易被人欺,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周讯也道:“有深意,不是单纯地表达两个人悲剧的一生。”


剧组要去西北农村拍,三人聊完,周讯回去准备。


唐文和赵苯山谈起片酬。


唐文要给50万。


赵苯山一口回绝:“分文不取!你来找我演电影,又给我写小品,老哥欠你的已经不少了,你要再给我钱,那我只能辞演。”


这话出口,唐文都没法劝,只好按赵苯山的意思签下合同。


送走两位。


唐文叫来孙超,如今蓝星娱乐的采购负责人,正是他:“租上几辆房车,我要进西北村里拍摄电影。”


村里条件艰苦,要是没钱就算了。


有钱唐文不想委屈自己。


再说,人家赵苯山片酬都没要,总得让人家休息好吧?


而房车进入国内时间很短。


现在一辆动辄大几十万,租比买划算。


中影。


韩总办公室外,一群人排队在等。


唐文刚到,看到这么多人,暗暗皱眉: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唐文导演,这边请。”


秘书直接来到他面前。


在等的众人,纷纷转头看过来。


等唐文进了里间。


有人质疑:“凭什么他先进?”


秘书平静道:“早就约好了,而且唐导来,谈的是好莱坞的事儿。”


气势汹汹的质疑者,立刻闭嘴。


他看不惯年轻的唐文,但对好莱坞,那是由衷的尊敬!


唐文进门,谈的是《隐入尘烟》的上映问题。


韩总夸了几句剧本:“能给中影20%的份额?”


“能。”


“上映问题不大,最后那句台词很深刻,我看是对人性的反思!”


“谢谢韩总。”


这是在定调子。


故事不是丑化农村,而是挖掘人性。


除了中影20%的投资,上影也有20%。


其余的份额,全是唐文的。


电影成本不高,总预三百万。


其中一百万,是唐文的导演酬劳。


毕竟,唐导总不能白干活吧?


蓝星娱乐,记者发布会。


《隐入尘烟》的项目公布出来。


没等圈内明星们想办法,蓝星娱乐就公布了男女主演。


赵苯山、周讯。


周讯拍电影不稀奇。


但搭档小品王赵苯山,却是引起了一阵热议。


两天后,剧组齐聚西北农村。


“嚯!这是房车?有我的嘛,导演?”周讯踮着脚往车上看。


“除了你都有。”


周讯才不信:“这辆是女司机,我要住这辆。”


赵苯山笑道:“我以为要过两天苦日子呢,老弟大气。”


“这有什么,老哥你没要片酬,我还能省这点钱?”


剧组人不多,但安排的车多。


除了本地雇佣来做杂活儿的老乡,其余人挤一挤,车上能住下。


当然,唐文和两位主演,每人一辆。


当地政府给了支持,协调了村民做群演。


01年,拍电影是件新鲜事儿。


开机以后。


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有事没事儿聚过来看热闹。


看过赵苯山几场戏,周讯心里那一点担心,也彻底消失。


“以前只看赵老师演小品,没想到演戏也那么厉害。”


监视器后面,唐文喝着AD钙奶:“赵老师不去演小品,八成能拿个影帝。”


“演了小品就不能了?”


“他小品演得太好,太深入人心。”


半个月过去。


一辆金杯大面包车,扬起一路尘土,从村外开过来。


陈昆、黄小明来探班。


两人也下乡拍过戏,估计这里条件艰苦,特意在附近市区,买了一车物资拉过来。


可一下车,正看见大师傅做饭,两人有些傻眼。


四位厨师四口大锅。


手抓羊肉、卷子鸡、酿皮、牛肉面,一水儿的本地美食。


黄小明:“不是,伙食标准那么高吗?”


陈昆:“不能吧,知道我们今天来,改善伙食是不是?”


周讯从车上拿了包零食,撕开袋子边吃边说:“羡慕吧,天天这么吃,我胖了两斤。”


正是因为后勤补给做得好。


在穷乡僻壤,工作人员也干劲儿十足。


剧组拍摄进展顺利。


估计能提前几天杀青。


“赵老师呢?”


“河塘里挖泥找感觉呢!”


赵苯山敬业精神,不输任何影视演员。


他认为,演农民,就要真正干农活。


不能装样子,真累和假累,观众是能看出来的。


就算观众看不出来,同行也能看出来。


而且干半个钟头,和干半天、一天,状态也不一样。


所以拍摄以来,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会真的干活。


黄小明、陈昆在村里蹲了两天。


没干别的,就是观察赵苯山演戏。


两人是开窍的演员,从老赵身上学了不少。


晚上吃饭,还频频敬酒,从老赵身上偷师。


两天后,黄小明先走了。


陈昆留下演了男主侄子。


拍摄来到尾声,又有人来探班。


这次,是专程来看唐文的——汤维。


她也带了不少物资,准备给唐文改善一下生活。


结果来到一看,好嘛,比自己在香江人的剧组吃得好多了。


“看,昆哥,这姑娘好像没见过。”周讯眯着眼看向汤维。


“注意点,别拆了唐导的台。”


“啧啧,这都第几个了?”


“别瞎说,说不定不是那种关系呢。”


两人正聊着,就见姑娘扑进了唐文怀里。


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