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 第七十六章 我防的就是同行

第七十六章 我防的就是同行

作者:胖又没吃你家大米 返回目录

疏忽了特殊服务的事,就不会去深究此地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风气。


正因如此。


他们不会怀疑同行有问题。


而且要在此地办案,他们一定会先去当地派出所了解情况。


并让派出所民警配合办案。


鞭长莫及,如果有突发情况,他们联系支队肯定来不及。


所以派出所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一想到有可能是被同行下黑手,于大章感到后背阵阵发凉。


应该不至于吧……他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此时的张森已经换了一套衣服,从侧面看已经很像一个老年人。


但他还在对着镜子化妆。


不知道他往脸上涂了什么,原本健康有光泽的肤色此刻也暗淡下来。


于大章扭头看了一眼,估摸着张森一时半会儿也结束不了。


这样也好,趁着还有点时间,正好将案情梳理一遍。


这一路下来,他也没有沉下心仔细分析过。


挪动了一下身体,于大章又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靠在床头上。


还是得从周子喆那里开始。


一个五岁的孩子一天一夜能走多远?


这个谁也说不准,因为变量太多。


所以只能估算出个大概。


先以成年人为例。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在六到八公里每小时,走得快些的话,可以到十公里每小时。


在这个基础上,将速度减半,而且还是以最低速度来减。


也就是三公里每小时。


考虑到长时间行走会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尤其对一个五岁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再减半。


这时候就是一点五公里每小时。


他们父子的供词有个相同处:周子喆当年在工地门口昏倒。


这说明周子喆中途没怎么休息,一直在透支身体。


还有,周子喆说的一天一夜其实并不是二十四小时。


他是半夜溜出去的,大概是凌晨一点左右。


然后在第二天下午工地要下工的时候昏倒在门口,那时候大约是下午六点。


这么算下来,他实际的行走时间大约是十七个小时。


两者相乘,二十五点五公里。


之前于大章一直在手机上看电子地图,他并不是在看导航,而是在测直线距离。


工业园区附近有三座山。


西边那座山,直线距离五十二公里,太远。


周子喆累死也走不了这么远。


南边那座山,直线距离八公里,太近。


这个距离周子喆不至于走十七小时,更不会昏倒。


排除法。


只有挨着奉林镇的这座山最符合,直线距离十九公里。


算上途中绕点路,以周子喆的步行速度,是可以走到工业园区的。


为什么要测直线距离?


很简单,因为十六年前两地还没通公路。


连工业园区都是一片工地,可想而知奉林镇是什么样子。


后来修建的公路也绕了很大一个圈,不然于大章他们也不会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才到镇上。


据周子喆回忆说,他是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走。


怕失去方向,他每走一段路就会找一个参照物来作为目标。


对一个五岁孩子来说,能想到这个办法已经算是智商在线了。


毫无疑问,那两名失联的警员也是这么测算的。


而且他们要更仔细,甚至用上了反向模拟。


所以,此时的于大章已经确定,那两名警员一定来过奉林镇。


接下来范围就小多了,导致他们失联的地方只剩两个。


1,奉林镇。


2,水手营子村。


而水手营子村是奉林镇的下辖村,范围要更小。


肯定又有小伙伴疑惑了。


既然范围都缩小到镇了,为什么不叫大队人马过来排查?


证据呢!


以上所有都是于大章的个人推断。


没证据说个毛!


如果分局的刑警都这么办案,凭推断就让局里出动警力,那还不乱套了。


人和枪,哪怕找到一样,分局都能立刻出动全部警力过来支援。


毛都没找到,光靠一张嘴说,谁会信?


所以接下来还得找证据,而且还得是重要证据。


这个案子太大了,任何一点纰漏都不是于大章能够承受起的。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短时间内收集证据。


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天,分局那边也快挺不住了。


如果还找不到,就得上报给市局。


逐级调查,逐级上报,最后上报到省厅。


如果真到了最后一步,从支队到市局都得被追究责任。


“好了。”张森的声音响起。


于大章回过神,看了过去。


原本的张森已经不见了,此时屋里除了自己,还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老奶奶头上梳了一个整齐的髻,脸上的皱纹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就连脖子和手的肌肤都经过了处理,冷不丁看过去,就像是风干的苹果皮。


“绝了,绝了啊,真的是太像了。”于大章忍不住夸赞道。


虽然以前见过好多次张森变装,但还真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距离观察过。


真的是细节满满,完全找不出任何瑕疵来。


走近后,他又仔细看了看:


“森哥,你做警察都屈才了。”


“别贫了。”张森瞪了他一眼:


“快办正事吧。”


这一眼给于大章弄得一愣,他居然在张森眼中看到了慈祥的味道。


就像是老奶奶在用眼神吓唬自己的孙子。


神了!


于大章之前还在担心会不会有破绽,现在他觉得自己真是多虑了。


不服高人有罪啊!


两人商量了一下,如果一起出旅店,肯定会引起门口的中年妇女怀疑。


进来的时候是两个大小伙子,出去的时候变成一男一女,一老一小了。


这么奇葩的组合让她不生疑都难。


所以最后两人决定,于大章先离开,间隔五分钟后,张森再从房间里走出去。


即使这样也引起了那个中年妇女的注意。


这老太太什么时候进来的,咋一点印象都没有。


还是自己一个人,这么大岁数没有家人跟着吗?


她盯着张森佝偻的背影,越看越懵。


见鬼了!


奉林镇派出所门口。


一个胖子搀扶着一个单手拄拐的老奶奶缓缓走来。


两人的行走速度很慢,时不时还停顿一下。


老奶奶看起来有些吃力,脸色也不太好,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


“有必要这样吗,你连同行都不信?”


“我说过了,无论遇到什么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不能完全信任。”


“那也不至于试探同行吧。”


于大章低下头,看起来是在担心张森扮演的老奶奶摔倒,实则是在躲避周围人的目光。


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能让那两名警员主动暴露身份的,恐怕也只有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