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神话从宝莲灯开始 > 第0024章 黑水经

第0024章 黑水经

作者:吃酒去了1 返回目录

杨婵的声音顿了顿,然后接着往下说。


“法之后,便是经。”


“经,已经自成了一个体系,每一部经都包含了独有的术和法,当然,其核心自然还是以提升修为为主。”


“经者,三大丹田齐修,贮气,存精,养神,齐头并进。”


“此是成仙之道,可以让血脉跃迁,现出源头一二气象,如猫成虎,蟒化蛟,一日成就,立时便可长生久视,气吞万里。”


“便是在这天庭治下,也可以占据一山,奉养自身,只要不大逆不道,就算是有些胡作非为,天庭轻易也不会遣兵来伐,已经可以被称作妖王了。”


“至于诀……”


杨婵的声音停顿了下,越了过去,接着往下讲。


“术法经诀,四类功法,便如同高塔一般,层层递进,能多前进一层,前路便能更广阔无数。”


杨婵看向丁林。


“如你每夜修行吐纳所用的,就是妖族传承中最常见的吐纳术,便是不以最终的成就,只以妖气质量论,以此修炼出的妖气,十分也只抵得上法类功法的一分。”


“法尚且如此,就更遑论经类的典籍了。”


“经类典籍所修出来的妖气,与前两类有云泥之别,只需一丝就可以抵得过百缕法类功法修出的法力。”


“也幸好,这些功法虽然分了高下,却也可以有前后,只要还未曾凝结妖丹,相互之间便都可以转修。”


“你的吐纳术,如今已经是炼到头了,要想再有进益,便得更换一门更高级的修行功法了。”


杨婵看着丁林,掌心中灵光一闪,显出一枚雪白的玉简。


“我为你准备一门典籍,乃是上古年间,一头黑蟒化蛟登仙后所创,唤作《黑水经》。”


杨婵的声音停了停。


“谢谢。”


丁林开口,看着杨婵,认真道。


对于妖而言,资质便是血脉,是肉身,而经类典籍,听了这么久,丁林自然也知道是何等珍贵。


杨婵笑了笑。


“我再给你讲讲诀,方才跳过没说,是为了方便连贯,更好衔接些。”


杨婵岔开了话。


“诀离你如今还远,你现在听听,就权当是增广见闻。”


“其实在成仙之前,经和诀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的,二者的区别是在成仙之后。”


杨婵的面色转为严肃。


“诀者,包罗万象,已涉及天地之奥妙,指向宇宙之本源,可以为仙人指路,修行至大成,便能得一丝金性不朽,称为金仙。”


“于妖族而言,便是正本溯源,真正触及到血脉的终点,成就先天神魔之躯,例如龙属化龙,飞禽成凤,从此修行之路再不受肉身局限,可与天地同寿,日月齐辉。”


杨婵又停顿了下。


“登仙之后,若然能走出自己的路,那么所修的经自然便成了诀,若不能,寻一条相同路径的诀,也可再转修。”


丁林点了点。


“可有什么不清楚的?”


杨婵问道。


“你说的……龙……指的是像四海龙族那样的龙么?”


丁林道。


若是这样,这龙也未免太弱了些。


后面半句。


丁林没有说出口。


“不是,”杨婵摇了摇头,“便如之前的虚数,所谓四海龙族也只是个范称,如今龙族之内,成就金仙道果,真正得证龙身的,似乎只有四海龙王,嗯,有传闻西海大太子摩昂,也已修成了龙身,只是不知道真假。”


“那这些龙……”


丁林又问。


“不过是从塑龙池中过了一遭,徒具龙身龙形而已,如今早已不是远古洪荒之时,龙凤为天地霸主之时了,四海嫡脉对血脉还尚有些要求,至少还维持在了蛟脉。”


“那些在外的旁系,已大多都只在蟒这一流,甚至有一些井龙王之类的,血脉已沦落到只和蛇类相仿佛了。”


“原来如此。”


丁林点了点头。


杨婵手一挥,灵光过处,那一枚玉简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点在丁林额头绽放青芒。


璀璨了一阵,随即隐没。


“这便是《黑水经》了,你且体悟一二,今日先到这,明日清晨我再过来。”


“走了。”


杨婵转身离去。


丁林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小院,随即便一摆鱼尾潜入水底。不多时,注意便全数被脑中新多出的那篇典籍所吸引。


《黑水经》。


……


第二日清晨,杨婵如约而至。


丁林迫不及待的从水中浮起,


“怎么样,可参悟了几分?”


杨婵道。


丁林摇了摇头,眼眸通红,连精神都有些萎靡。


他研究了整整一日夜,却只觉的如看天书一般,半点都看不懂,就更不要说什么参悟了。


杨婵却似早有预料,笑了笑。


“可知道经类典籍修习的不易了。”


“你很聪明,理解参悟尚且还是你擅长的,都这般困难,就更遑论之后正式的修行了。”


“经类典籍极其重资质,如先前所说,你如今只是堪堪够到门槛,修行起来定不会顺遂,恐怕光是入门就得耗费几十年。”


“来日方长,如你今日的这般状态可不行。”


杨婵摇了摇头。


“你且再休息休息,等养好了精神,明日我从头开始帮你讲解经文。”


披着晨光。


杨婵再度离去。


被上课了呀。


池子里。


丁林吐出一串泡泡,摆了摆尾巴,然后潜入水底。


……


又过了一日夜。


终于,正式的修行课堂开始了。


丁林首先暴露了文盲的本质。


他学过的是现代的文字,而那典籍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类似甲骨文的字体,他连蒙带猜也不过能猜出来十之一二。


杨婵的表情有些惊诧。


于是,教学第一步,从识字开始。


……


半年之后。


丁林总算恶补完了。


也终于能看懂典籍上的字了。


是的只能看懂字。


每一个字都懂。


但组合起来,便重新变成了天书了。


从名词,到术语,再到典故。


丁林也全部都不懂。


于是,这一篇经文,便作为教材,开始被无限的发散引申。


杨婵每日只能讲一点,多的时候几句话,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个字,再加上有时还得温故知新。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这篇经文也才堪堪只讲解了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