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35章 布密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第35章 布密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作者:神纹本神 返回目录

廖化离开后。


刘封擂鼓聚将。


自汉中跟随而来的牙门将李平,校尉寇安国,都尉田七,军侯方月、潘风、俞射、穆舜,皆是闻鼓而入。


虽然这群人中只有李平的姓名在《先主传》中出现过且只有个姓名没有任何的生平事迹记载,但史官惜墨如金,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被史载的。


在刘封眼中,不意味着史载无名,李平以及寇安国等人就是群没能力的校尉都尉军侯。


底层将卒想要晋升,除了本身的能力外,跟对人也是很重要的。


就好比糜竺糜芳兄弟,论能力比糜竺糜芳高的多了去了,可糜竺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糜芳是刘备在荆州最大一个郡的太守。


又如有万人敌之勇的关羽和张飞,若不是跟对了刘备,如袁绍曹操之流谁会瞧得起一个逃犯和一个屠夫?


周瑜在攻打南郡前也是对关羽张飞不屑一顾,攻打南郡后评价就变为了“熊虎之将”,一心想将关羽和张飞留在帐下。


虽说这群将校比不上关羽张飞这样身经百战而不亡的万人敌,但对刘封而言,眼前的这群将校那也是百里挑一挑选出来且又跟着刘封参与了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都是在艰苦奋战中存活下来的悍勇之徒。


能入帐的都是刘封的亲信,刘封自然也没顾忌,直言道:“前将军派人呼我出兵去樊城助阵,我虽然明面答应出兵但不会亲自前往。”


“故而我需要一人统领千人打着我的旗号去樊城。”


“牙门将李平,你带上本部二百军士,再从秭归兵中挑选八百人,替我走一趟樊城。”


“记住:到了樊城后,你的目的不是替前将军攻打樊城,而是保存军力,以护卫前将军为主。”


李平疑惑问道:“将军恕罪,末将愚钝。前将军拥兵数万,又骁勇当世,何须末将来护卫?”


“问得好。”刘封凝声道:“前将军虽然拥兵数万又骁勇当世,但再猛的虎豹也有大意之时。”


“我不愿亲往樊城,正是认为前将军如今大胜骄矜,恐会被小人暗算。”


“尔等都是我最亲信之人,故而我的判断和部署今日也要告知尔等。”


“我料孙权定会派兵偷袭前将军的后方重镇江陵城;江陵城一旦有失,前将军军中将吏妻小都会被控制,数万大军顷刻间就会溃散。”


“届时,你这一千人,就是护卫前将军逃生的关键。”


众人皆惊。


校尉寇安国忍不住问道:“将军既然能预料到孙权会偷袭江陵城,为何不提前派人通知前将军和南郡的糜太守?”


刘封轻轻摇头:“人在骄矜之时,是听不进良言的。”


“更何况我跟前将军和糜太守的关系,也还远远达不到我一个猜测他们就能听信的程度。”


“寇校尉,我现在给你一个军务,你挑选非荆州籍或家眷不在荆州的精锐百人,明日跟前将军主簿廖化同往江陵城。”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一旦江陵有失,务必要护送前将军家眷出城,撤退路线首选临沮,如若不能抵达临沮,自可临机应变。”


“你虽然只是寇氏一族的私生子不为寇氏所认,但在我眼中,你比你那不负责任的父兄叔弟更有先祖罗侯之风,能否越众子而再现罗侯寇氏之名,就看你在江陵的表现了。”


论血脉,寇安国是刘封的从弟。


但寇安国却只是寇氏某人一场风流事后的私生子,属于那种上门认亲都被撵走的“卑贱之人”,就连名字都不配取单字。


刘封久随刘备,三观没有受到摧残,不忍从弟流落在外故而将其带在身边,又常以霍去病的出身鼓励寇安国。


寇安国因此发愤图强,跟着刘封参与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每战必先,纯靠军功晋升为校尉。


刘封将保护关羽家眷的任务交给寇安国,除了想让寇安国立功外,也是看重寇安国的悍勇。


虽然不止一次听刘封说“越众子而再现罗侯寇氏之名”,但今日再次听到这句话,寇安国依旧激动不已。


寇氏子弟虽然不算多,但跟寇安国同辈的也有六十余人。


而在已经当了汉中王养子的刘封眼中,这六十余寇氏子弟中能再现罗侯寇氏之名的,竟只有寇安国这个寇氏没人在意的私生子。


这让寇安国如何能不激动?


刘封的肯定和信任,让寇安国当场就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寇安国不怕死。


寇安国怕的是毫无价值的死。


“末尉谨遵将军之命,即便我死了,也定会护住前将军的家眷。”


寇安国心中没有去想诸如刘封跟关羽关系差所以我不愿去护送之类的狗血矛盾,寇安国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刘封的军令,死也要完成!


刘封不吝赞赏,肯定了寇安国的死誓后,又对方月、潘风、俞射、穆舜四军侯道:


“尔等四人,即日起移兵荆山众据点,向李辅等人传我军令:偃旗息鼓,探敌备战。”


“若有荆山义兵前来借粮,可酌情与之。”


四军侯没有多言,抱拳应命。


随后。


刘封又看向都尉田七,道:“田都尉,你替我走一趟上庸,告诉申耽:筹备粮草,越多越好,今日与我同患难,来日我与他共富贵。”


刘封有条不紊的下达一个又一个的军令。


荆州倾覆在即,刘封必须得尽可能的准备充分。


最后。


刘封又亲笔书信一封,派人送往秭归交给孟达。


守住上庸和保住关羽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秭归。


虽然史载的孟达叛变了,但刘封并非迂腐之人,即便心中不喜也不能去用未发生的事来断罪。


孟达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且又在宜都郡有七八年的太守经验,是挡住陆逊入主宜都郡的最佳人选。


而刘封给孟达请的“令孟达暂代宜都太守,督宜都四县军政诸事,运粮入房陵”手令,也是在增加孟达的阵营荣辱感,避免陆逊这个擅长玩心术的对孟达用离间计。


虽说不一定会让孟达叛变,但也可能会让孟达摆烂。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摆烂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