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83章 要有决战声势,全明星登场(6K)

第183章 要有决战声势,全明星登场(6K)

作者:神纹本神 返回目录

用兵之法,以正合,以奇胜。


即是说:


正面战场上要采取常规战术,能结坚寨,能打呆仗,如洪流向前推进,步步为营;


侧面战场上要采取突袭战术,出其不意,直击要害,以奇兵一击制胜,打破僵局。


正与奇,是相辅相成的。


想以奇胜,正面战场就得打出令敌人胆寒的攻势来。


就如曹丕那声“刘备老兵子,这是要与朕决战吗?”的怒喝。


只有正面战场杀红了眼,才能给予侧面战场上出奇兵的机会。


同样。


刘备也存心要打出“决战的气势”来,借以掩饰真正的意图。


如此。


才有机会让刘封奇袭武关。


若不用奇,单一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曹丕,即便是刘备,以现在的条件也是办不到的。


若在汉水流域、刘备的主场,那么曹丕来再多人刘备也能将曹丕给撵回去,甚至还有机会如上次擒曹仁一般生擒曹丕。


可如今的宛城曹丕的主场,刘备的水军优势派不上用场,反而还得想办法遏制曹丕的骑兵优势。


刘备虽然有北伐的野望,但也没自大到可以横推一切。


守正用奇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穷!


穷有穷的打法。


富有富的计略。


若刘备足够富,直接就火力覆盖了,还跟曹丕玩什么战术穿插啊。


话虽如此,但刘备也从不会因为势弱于人就自怨自艾。


基业是打出来的,不是哭出来的。


刘备也有信心,只要能觅到出奇的机会,该哭的就会是曹丕了!


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和百折不挠都过去了,刘备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沉稳应对,方为道理。


关羽亦是如此。


独镇荆州有独镇荆州的打法,大将军有大将军的打法。


现在的关羽,亦如刘备一样,虽然执掌大局,但更侧重于培养小辈以及给小辈历练的机会。


这对君臣对小辈给予的厚望,也是刘封的北伐方略能被采纳的原因之一。


能不能成,看天命。


重点在于:小辈们有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思。


只要进取心不失,那就一定能觅得进取中原的机会。


战马驰骋,尘土飞扬。


刘备的调令,很快就传到了南乡城的张飞手中。


张飞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带上近卫悍卒以及南乡城的飞军五部,往宛城而走。


南乡城只留了少量县兵驻守。


为了安抚南乡及附近丹水、顺阳、析县的士民,“张郃暗降刘备”的流言也在诸县开始流传。


如虞翻预料,部分贪图走私暴利的南乡的豪族商人们,开始蠢蠢欲动。


在确认张飞率军离开南乡后,就有豪族商人率先带着蜀锦来到了武关。


对豪族商人而言:只要利润足够大,就值得铤而走险!


自古以来,钱权名利的获取,都是十字箴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除非天命眷顾,老实人是发不了财也获不了名的。


数日后。


武关外停驻了数十车的蜀锦。


一个面容“和蔼”的中年男人,跟武关的偏将王冲侃侃而谈,如逢旧友。


片刻后。


王冲返回关上,将详情报给武关主将张郃。


听到王冲的汇报,张郃不由蹙紧了眉头:“可有仔细试探,真不是细作?”


战乱年代,假冒豪族商人的细作亦或者甘愿当细作的豪族商人比比皆是。


昔日曹操在濮阳差点被吕布瓮中捉鳖一把火给烧死,就是因为濮阳城中巨贾联合吕布用诈降计引诱曹操入城。


这事在曹魏不是什么秘密。


曹操也将濮阳之战的教训列入了所著兵书中,用于警醒军中诸将。


故而。


张郃不敢对前来武关的豪族商人有丝毫大意。


去岁,张郃虽然斩杀了刘封的细作以及几个犯事的军侯用于震慑,但武关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收了刘封的钱财,张郃也不得而知。


张郃可以肯定的是,刘封对武关的渗透是一直都存在的。


攻城之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暗中收买武关的将士,同样也属于攻心法的一种。


王冲看向张郃的眼神有几分畏惧,连忙道:“禀将军,末将仔细检查过了,关下的三十六车皆是上等的蜀锦,并无他物。


领头是南乡豪强许氏四兄弟‘忠信仁义’中的许信,推车的和护卫的,我也仔细查过了,不是军中人。”


顿了顿。


王冲又补充道:“末将以为,许信等人应不是细作,三十六车蜀锦,在北方都能换两万石米了。若刘封真如此大方,末将倒希望这样的细作多来一些。”


一车蜀锦三十匹,三十六车蜀锦就是一千零八十匹。


如今汉魏关系紧张,蜀锦在北方十分紧缺。


而蜀锦对于达官贵人而言又是极其贵重的奢侈品,甚至于某些士人宁可吃糠咽菜也要穿一身蜀锦制作的衣冠。


越是向往上流的又越注重蜀锦的品质。


如武关下这三十六车上等蜀锦,洛阳已经有人开价二十石米一匹了。


而曹魏的普通锦,一匹价值不到二石米。


可见一斑!


马克思曾引用一句话:资本害怕的是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如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变得胆大。为了50%利润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就敢于践踏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于不惜被杀。


这话放在豪族商人身上,本质亦是相似。


走私蜀锦去北方贩卖的利润太大了!


至于贩卖蜀锦后能否将粮食、战马、铜铁等物资走私到南方,那就得看走私的豪族商人们本事如何了。


本事大的,走私就不叫走私,那叫有钱一起赚。


本事小的,走私也不叫走私,那叫移动的财库。


就如王冲所言,“若刘封真如此大方,末将倒希望这样的细作多来一些”。


有钱不赚王八蛋,不赚白不赚。


见张郃沉默,王冲又补充了一句:“若将军不喜,末将就将这三十六车蜀锦都抢了,城下的许信等人也都当细作杀了,以儆效尤。”


说话间,王冲再次瞥了一眼张郃的表情,暗暗吞了口唾沫。


平心而论。


王冲是希望能细水长流的。


竭泽而渔虽然能暂时得到好处,但不能长久。


似王冲一般武力智力都平平且又无显赫家世的偏将,想升迁是很难的,大概率这辈子也就一个偏将了。


既然升迁无望,那么在就任的关卡上捞点油水也就很合理了。


替人卖命,总得有个追求,或是权、或是钱、或是名、或是利,王冲就想要钱。


惊惧张郃的凛威,王冲不敢将心中的想法表露太甚。


关门之上,除了刘封的细作,还有几个武关军侯的首级,都已经风干了还悬挂着。


就是为了震慑有贪念而生异心的武关将士。


别看张郃平日里喜好附庸风雅,看起来似乎很“和蔼”;可要真动起手来惩处触犯禁令的将士时,那是绝不会手软的。


张郃微微低头,认真的权衡着。


如虞翻猜测的一样:张郃,也想收买人心。


许信敢铤而走险的走私,那就意味着许信对刘封并没忠诚,不是一条心。


不是一条心,就可以利用。


能被刘封收买,也就能被张郃收买!


不外乎,谁给的好处更多罢了。


“放他们入关,再备些好酒好菜,我要亲自招待他们。”张郃否掉了王冲杀人越货的提议。


王冲暗暗松了口气,心底也生了喜悦。


张郃都要亲自招待了,那意味着有油水可以捞了。


肉,可以给张郃;汤,王冲想要喝!


许信诚惶诚恐的入了关,看到张郃备下的酒菜,许信也放下了心。


“只要将军能给我行个方便,今后商路打通后,必有厚报!”


许信一脸的诚恳。


内心,许信又补充了一句:许氏四兄弟,向来以忠信仁义闻名,绝无虚言!


张郃则是一边附和许诺,一边向许信打探南乡的情报。


许信以为张郃肯“行方便”,心中大喜,除了“张郃暗降刘备”的流言佯装不知外,皆是有问必答。


还没跟张郃建立友好的关系前,贸然扯这流言,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更何况:许信也不相信张郃在南乡没细作,必然早就听闻了“张郃暗降刘备“的流言。


事实上也如许信所料,张郃早两日就收到了细作的回报,不仅知道南乡有流言,还知道张飞去了宛城。


向许信打探南乡的情报,一是进一步确认许信是否是细作,二是确认张飞去了宛城的情报是否属实。


将许信口中的情报跟细作回报的情报一对比,张郃也进一步确定了心中的猜测:看来刘备是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宛城了,也不知徐晃等人能否挡住。


张郃隐隐担忧。


假如宛城也没守住,刘备的声势将会变得更猛。


大魏的都城洛阳也会时刻被刘备盯着,这对曹丕的声望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天天都得去提防刘备会在什么时候跑来攻打洛阳,也是很痛苦的。


张郃也曾想过,伺机走武关南下,替宛城分担压力。


想法还没实施,近日刚被册封为太子的曹叡在抵达长安后,就给张郃下达了“待命”的军令。


以前曹真的军令是“驻守武关,图谋南乡”,意味着张郃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守关和出关。


而“待命”就不同了,这意味着张郃随时都可能被征调去雍、凉战场,也就更不能出关南下了。


张郃更担忧的是,曹叡会下达“待命”的军令,就意味着陇右的局势比预想中更严峻!


在宴请了许信后,张郃并未为难许信,而是放许信过武关前往潼关。


许信想要打开走私的商路,这三十六车的蜀锦必然是要去送给洛阳的达官贵人的。


正好张郃也要在南乡收买人心,一拍即合,就愉快的放行了。


许信也是个会做人的,直接留了一车蜀锦在武关,以作人情用。


看着许信留下的一车蜀锦,张郃也不由感慨:“北方花钱都未必能买到一匹的蜀锦,这个叫许信的竟然轻易就能拿出一车来作人情用。先帝当年未能拿下西川,甚是可惜啊。”


蜀锦在北方是稀缺物,在西川却不是。


据不完全统计,西川的蜀锦年产量去年是十万匹,这个规模随着专管生产的锦官出现,以及机杼的改良、官营作坊的扩大,产量还在递增。


这也使得大量的豪强商人铤而走险,想方设法的走私蜀锦,试图打开北方市场。


硬通货就是如此,哪怕曹魏官方严禁严打,也挡不住为了利益而疯狂的豪强商人们。


只是很快。


张郃又敛起了笑容,让王冲将派人将这一车蜀锦送到长安交给太子曹叡处置。


王冲脸色有些难看:“全送?将军不留几匹吗?”


张郃冷哼:“本就有诽谤我暗投刘备的流言在传,这个时候我再收了这一车蜀锦而不上报,岂不是坐视了流言?


陛下刚令太子来长安督雍、凉二州事,我就自恃功高收受南乡豪族商人的好处,你让太子怎么想?


别忘了,你和我,都是降将。”


王冲脸色再变。


张郃是官渡之战时由袁绍阵营叛逃投降曹操。


而王冲原本是李严麾下的牙门将,因被李严憎恨,惧罪投魏,继而归入张郃麾下。


如今。


李严跟着刘禅攻打陇右,曾在李严麾下的王冲这个时候却怂恿张郃收受好处,若让曹叡得知此事,王冲不死都得脱层皮。


你说你被李严憎恨才惧罪叛逃?


万一你是诈降呢?


罪名扣下来,王冲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将军恕罪,是末将贪心了。”王冲只感觉背脊发凉,连忙向张郃请罪。


张郃冷哼:“别怪我没提醒你。身为降将,你要时刻摆正自己的身份和立场,否则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得了张郃的警告,王冲不敢再贪恋这一车的蜀锦,自去安排人手。


张郃则是将进一步确认后的情报汇总成文书,也派人一并派人送往长安,以助曹叡决策。


与此同时。


张郃又派了大量细作深入南乡到宛城一带,打探宛城的战事变化。


张飞和飞军五部出现,让宛城的夏侯尚和徐晃更感压力。


截至当前。


除了关羽和马超外,刘备麾下的大将如刘封、张飞、赵云、黄忠,都齐至宛城了。


“竟然连张飞都来了!刘备这老兵子,定是想要强破宛城。”夏侯尚愤愤不已,忽然有些理解曹仁昔日被围樊城的窘境了。


被一群猛将围住,出城吧打不过,不出城吧守着憋屈。


什么时候,刘备也能以多打少了?


虽然是局部的以多打少,但如今这“少”是夏侯尚,夏侯尚心中除了憋屈还是憋屈。


“陛下的增援,怎么还没到?”看不到增援,夏侯尚更感烦躁。


徐晃则是有所猜测:“应是刘封提前派人去迎击陛下的增援了,我等只需固守宛城即可。”


夏侯尚一巴掌拍在城墙上,难掩愤懑:“守,守,守,只是守,如何能退敌?可恨!”


徐晃无语。


我也知道守不能退敌,可我们打不过啊!


宛城虽然有骑兵,但刘封也有骑兵。


刘封的骑兵虽然少,但宛城的骑兵也不多。


那如龟壳般的大盾,让刘封的骑兵有极强的防御力,宛城骑兵的骑射并不能对刘封的骑兵造成多少伤害。


再加上刘封、赵云、黄忠那百余骁骑给宛城骑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让夏侯尚徐晃不敢再自恃骑兵之利驱兵出城。


而此刻。


夏侯尚心心念念的增援,正被挡在宛城东北六十里外的博望坡。


与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不同,刘备昔日设伏击败夏侯惇、于禁的博望坡其实地处宛城东北的丘陵地带。


博望坡是宛城的东北门户,控制伏牛山碍口与淯水,因其山道狭窄、草木丛生,一向是兵家用兵的战略要冲之地。


黄忠选择在这里迎击曹仁,也是为了借助山川险要,尽可能的削弱曹仁骑兵的优势。


当然。


博望坡立的旗号不是黄忠,而是寇安国。


黄忠则是化实为虚,隐于寇安国身后,负责核心的作战部署和指令。


博望坡下。


寇安国正带着方月、潘风、俞射、穆舜四将,耀武扬威的挑衅曹仁。


策马持枪时,倒也有几分刘封的风采。


搦战呼喊间,皆是对曹仁的“友情问候”。


“曹子孝,我听闻你有‘天人将军’的称号,可你不过一介莽夫,插标卖首之徒,如何能当得起‘天人’之称?”


“昔日在樊城被生擒的败军之犬,竟还有脸再引兵南下,匍匐马前之态,犹在眼前啊。”


“你如今龟缩甲阵之内,莫不是自哀老迈骨朽,稍纵马蹄便散架乎?”


“老匹夫,可识得大汉偏将军寇安国?败军之骨,可敢出阵与我一战?”


“.”


曹仁左右。


长子曹泰,将军常雕、诸葛虔、王双(同名)、朱盖、殷署、徐商、吕建等人,皆是恼怒难忍,纷纷请命出战。


曹泰更是扬言,要替曹仁生擒寇安国献于帐下。


若来的是刘封,众将或许还不会动怒,或会去思考刘封是否有什么阴谋。


然而来的是偏将军寇安国,众将只感受到了羞辱!


什么时候,大魏的大将军竟然能被一个小小的伪汉偏将军贴脸搦战、恣意嘲讽了?


曹仁同样感受到了羞辱。


但曹仁没有放纵愤怒,而是选择了克制,让头脑变得冷静。


“寇安国乃刘封未改姓前的寇氏同宗族弟,虽然久随刘封,但不以善战扬名,能力远不如刘封麾下的王平和李平。


按常理而言,刘封即便不用赵云这等老将来拦截我,也应当用王平和李平二人之一。


如今却选择让一个名声不显的寇氏同宗族弟为主将,这其中恐怕有诈。”


曹泰不屑冷哼:“必是刘封自以为凭借博望坡险要可以挡住大将军,故而才以寇安国为主将,想让其立功升迁。如此任人唯亲,安得不败?”


常雕等人的想法,与曹泰也类似。


将立功的机会分给亲族兄弟,这本身就是很合理的。


若连自家人都信不过,又如何能信外姓人?


有大功自然是优先分给自家人的。


将心比心。


若常雕等人是刘封,也会优先安排自家人。


至于曹泰口中的“如此任人唯亲,安得不败?”,众人也只是故意当没听见。


论任人唯亲,谁比得上曹家和夏侯家啊?


你曹泰要不是大将军的儿子,也没资格在这大言不惭。


曹仁依旧在犹豫。


樊城被生擒的耻辱,已经将曹仁这个“天人将军”彻底的钉死在了耻辱柱上。


本想刷孙权来重新立威,不曾想孙权也守住了濡须口。


以至于曹仁到现在都还是“耻辱”加身,让人诟病更甚于昔日被擒的于禁。


毕竟。


于禁虽然被擒,但只是外将。


而曹仁姓曹,是曹丕的本族。


现在的曹仁,统兵打仗,都是如履薄冰,比以往更为谨慎。


“博望坡是通往宛城的必经之地,如今贼兵士气正盛,我军又远来疲惫,不可轻易与之交战。传令下去,若无我军令,任何人不得出战!”


曹仁最终选择了稳妥。


众将校更感憋屈。


堂堂大魏大将军,竟然要避一个伪汉偏将军的锋芒?


曹泰、常雕等人再次请命,但都被曹仁驳回。


见曹仁铁了心的不与寇安国交战,众将校也只能强忍憋屈,各自回营。


众将校的反应,被曹仁尽收眼底。


但曹仁并没因此而改变决定。


因为曹仁很清楚:宛城易守难攻,又有夏侯尚和徐晃在,守上两三个月都不成问题。


寇安国只是刘封的先锋。


而刘封又是刘备的先锋。


曹仁着眼的对手并非是寇安国,也非是刘封,而是刘封背后的刘备!


昔日被刘备生擒之辱,曹仁是刻骨铭心的。


而在博望坡大寨。


得知曹仁不战的黄忠,也感惊讶:“曹仁竟然连这都能忍?”


被一个偏将军贴脸搦战,曹仁竟然忍了!


这样的结果让黄忠不由感到奇怪,也生出了凝重。


一旁的岳举则是提议:“既然曹仁不战,不如我今夜前往劫营,不论成功与否,皆可引曹仁入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