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95章 暂平雍凉,磨刀霍霍向江东(6k)

第195章 暂平雍凉,磨刀霍霍向江东(6k)

作者:神纹本神 返回目录

刘封笑而不语。


刘备手下的大将,没一个是安分的。


除了已经被任命为南阳太守的赵云需要扼守荆州北部门户外,关羽张飞黄忠更是个个儿不服老。


其余如关平、黄权、冯习、张南等等,谁又愿意躺平养老?


即便驻守各郡的如江夏郡太守关兴、云南郡太守邓芝、兴古郡太守马忠、桂阳郡太守陈式等需要替刘备掌控诸郡的,也都在积极的勤勉学习、训练部曲,以待刘备征调。


只要刘封不想着独揽大功,自有一大堆人想要进步。


若不是先前刘备想让关羽留在左右以议军国大事,关羽都得亲自统兵上阵,甚至于奇袭关中都轮不到刘封。


老迈?


对于打了一辈子的关羽,只要没死,那脑中就只有五个字:不服就是干!


张飞黄忠同样如此。


尤其是黄忠。


不知道是否是受了刘封的影响,黄忠越活越像廉颇了。


再加上没有子嗣烦心,黄忠脑子里想法更纯粹:吃饭,喝酒,北伐。


一旁的刘禅忐忑的说出了刘备想说的:“父皇,若丞相和大将军都来长安,兄长也在长安,谁来辅佐儿臣?”


未等刘备开口,刘封抢先道:“太子不必担心,东川都督李严,能文能武,对陛下和太子也忠心耿根,可助太子。


江阳郡太守蒋琬,丞相曾赞其‘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亦可助太子。


益州从事费祎和董允,也是世间少有的良才俊杰,亦可让其参与政务。


更有诸郡良才,公卿文武,皆可为太子所用。”


旋即。


刘封又轻轻拍了拍刘禅的肩膀,道:“太子啊,父皇老了,为兄又不善治政,太子今年也十七了,不可事事都仰仗丞相和大将军,也应当学会选贤任能了。


就放心大胆的监国,父皇和为兄会在长安成为太子最坚强的后盾,丞相和大将军也定会为太子能独立监国而欣慰。


《汉书》有言:有志者事竟成。太子不可辜负了众人的殷切期盼啊!”


随着刘封的“鼓励”和“引导”,刘禅忐忑消失了,稚嫩的脸上也逐渐多了斗志。


看着刘封如骗小孩一般给刘禅加油打气,刘备内心变得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夸刘封吧,又不愿。


想贬刘封吧,又不妥。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禅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起身向刘备行礼请命:“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好!好!好!


朕还没决定呢,太子就请命了?


刘禅若不请命,刘备还想犹豫再三。


刘禅这一请命,刘备就不想泼刘禅的冷水了。


刘封虽然在故意引导刘禅,但刘禅的主动请命同样也是刘备想看到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得优秀?


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担当、有孝心、敢拼敢闯?


尤其是刘备这类在马上打天下的,更希望子嗣优秀。


“太子有此心,朕心甚慰!暂且稍安勿躁,且与朕同往,与丞相、尚书令商议,再决定如何调配。”


最终。


刘备还是没忍心泼刘禅的冷水,决定带着刘禅一同去与诸葛亮法正商议。


末了。


刘备又瞪了刘封一眼,补充道:“燕王就不用去了。”


刘封呵呵一笑,拱手领命:“谢父皇怜爱,儿臣昨夜没睡好,今日也有些疲乏了,正好回去睡个回笼觉。”


术业有专攻。


人的精力也有限。


以刘封目前的文治武略,也办不到能如诸葛亮一般执掌文武大权还能让国家繁盛。


若只是单纯的抓权而不考虑大汉的存续以及北伐诸事,刘封其实也能办到,只不过如此一来,不仅朝政混乱,还会导致民不聊生。


这非刘封所愿。


刘封要的是一个能统一的大汉,而非一辈子都不能统一的大汉。


没有那金刚钻,就不揽那瓷器活。


刘封当前最紧要的,不是去抓权,而是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解决掉蟠踞在雍凉境内的曹魏势力。


刘备刘禅与诸葛亮法正具体谈论了什么,刘封并不清楚。


只知在数日后,刘备对朝廷及诸郡人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动和升迁。


【江陵监国体系】


太子刘禅持印监国,驻江陵,督荆、益州二州事,即益州十七郡和荆州九郡(南阳郡、襄阳郡、南郡、江夏郡、宜都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郡)


法正为尚书令,驻江陵,统领江陵皇城朝廷百官。


黄忠为卫将军,驻江陵,总领江陵皇城南北军。


张飞为司隶校尉,驻江陵,纠上检下。


赵云迁为后将军,驻宛城,兼领南阳太守。


费祎迁为荆州别驾,驻江陵,掌荆州政务。


李严迁为荆州都督,驻江陵,掌荆州军事。


董允迁为荆州治中,驻江陵,掌荆州文书。


马良迁为尚书,驻江陵,辅佐刘禅理政。


蒋琬迁为尚书,驻江陵,辅佐刘禅理政。


【长安军政中枢】


刘备,驻长安,总揽全局。


诸葛亮为丞相,驻长安,协调全国政务。


关羽为大将军,驻长安,协调全国军务。


马超为骠骑将军,驻长安,领凉州牧。


刘封为车骑将军,驻长安,领雍州牧,且划新城郡为燕王直辖郡。


魏延迁征北将军,驻槐里,领扶风太守。


孟达迁镇西将军,驻冀县,领天水太守。


其余朝廷及荆益诸官吏,或有平调,或有升迁。


考虑到雍凉民生经济尚未恢复。


除了刘封刘禅入雍凉的将士外,刘备未再从荆益二州征调将士入雍凉。


在刘备入长安并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期间。


曹丕也匆匆返回了洛阳。


丢了宛城,曹丕不是很痛心。


南阳残破,早不似二十年前。


甚至于,南阳大部分士民都被迁徙到了颍川,有家世才能的当官为吏,没家世才能的屯田。


虽说曹魏对士民的禁锢颇为残暴,但单论军事却很有效果。


城池,丢就丢了。


只要人还在,随时都能再抢回来。


然而长安的丢失,却让曹丕忌惮不已。


除了长安是大汉旧都会提高刘备的政治声望外,还有长安离洛阳的距离,若不派重兵把守关卡,就随时都可能面临刘备的威胁。


最重要的是:刘备有机会获得战马!


原本骑兵就是曹丕的优势,而现如今让刘备有机会获得战马。


而自徐晃夏侯尚等人口中得知,刘封曾以弱小的滇马组建了骑兵,这群骑兵竟然个个儿都能左右开弓!


这令曹丕很是震惊!


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曹丕也能猜到必是刘封掌握了某种可以让骑兵在战马上更容易稳固身形的马具。


这意味着:假以时日,曹丕的骑兵优势,将不复存在!


没了骑兵优势,还如何跟刘备争锋?


而细作传回的诸如“刘备入长安”“关羽入长安”等一个个的情报,也让曹丕感到头疼烦躁。


虽然刘备没有大规模的调兵入长安,但曹丕也不敢大规模的调兵入洛阳。


宛城一路得防。


石阳一路也得防。


尤其是荆州又传来“刘禅监国”的情报,更不敢让曹丕掉以轻心。


谁知道刘备会不会又故技重施:故意跑到长安营造出一副要平雍凉取潼关的假象,实际上又是声东击西的去夺豫州、淮南等地。


当前正是战略防守阶段,曹丕得对刘备严防死守,不能再让刘备玩声东击西的诡计。


至于雍州和凉州,虽然还有曹真等人在坚持,但曹丕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凉州且不提,太远了,鞭长莫及,且又屡屡反叛。


若不是孟建是诸葛亮的旧友,估计早就被凉州人给砍了献头给刘备了。


至于安定,若不是曹真有兵在手,同样也会举旗响应刘备。


曹丕只能默默的期盼,希望曹真孟建能坚持久一点,让刘备不要太轻易的取得雍凉。


如此,就可以跟刘备拼发展、拼底蕴,拼到战略防守变为战略进攻。


洛阳寝宫。


在与郭皇后等美人纠缠后,曹丕发泄了心中的闷气后,召来了司马懿。


“仲达,伯仁白日来寻朕,举荐了任城王。”曹丕语气淡漠,听不出喜怒。


司马懿微微一惊。


夏侯尚举荐了曹彰?


莫非是对陛下有不满?


涉及曹魏的宗室矛盾,司马懿可不敢胡乱回答,小心翼翼的道:“不知征南将军举荐任城王,欲令任城王担任何种职务?”


曹丕轻哼一声:“倒也没说具体的职务,只是提及任城王骁勇,先帝在汉中时就曾调任城王入长安,欲令任城王与刘封争锋。”


司马懿听出了曹丕语气中的一丝不满。


虽说刘备胜了几阵,但如今朝中大将也不少,夏侯尚却觉得只有曹彰能敌刘封,看似在为曹丕举荐猛将,实际上在打曹丕的脸。


大意就是:若不是曹丕弃用曹彰且将曹彰当笼中猛虎一般圈养,又何至于让刘封狂妄如斯?再继续圈养曹彰,曹彰的利爪利齿都得养废了。


司马懿顿感头疼。


若附和夏侯尚,曹丕不满。


若反对夏侯尚,又得罪人。


对于识进退明保身的司马懿而言,皆大欢喜才是上策,其余的都有可能给司马家带来祸事。


就如上回劝谏曹丕退兵,司马懿会借贾诩和钟繇的话来劝,完美的保全了自己还立了功劳。


仔细想了想。


司马懿斟酌用词道:“大将军接连在濡须口和宛城受挫,心气已经不如以往,能继任大将军总揽内外军事的人选,陛下也需早定了。”


司马懿是会避祸的。


能继任大将军总揽内外军事的人选,目前适合就只有四个人:一个征西将军曹真,一个是征南将军夏侯尚,一个是征东将军曹休,一个是骠骑将军曹洪。


然而。


曹丕因为以前找曹洪借钱没借到,对曹洪耿耿于怀,曹洪肯定是不适合继任大将军的。


剩下的就只能在曹真夏侯尚和曹休三个人中选择了。


而曹真,目前还在池阳。


这言下之意就是:既然夏侯尚要举荐曹彰,不如让曹彰去替回曹真,反正曹真在池阳也只是拖延时间,换了曹彰去池阳同样只能拖延时间。


既不会让曹彰立大功,又不会让曹彰被弃用。


曹丕心领神会:“仲达之意,朕已明了。只是任城王未必会肯听朕的调度。”


用不着的时候就丢任城国圈养,用得着的时候就丢雍州去收拾烂摊子,换曹丕是曹彰,肯定也会有怨气的。


司马懿见曹丕听明白了,遂又道:“请将不如激将,可散布流言称:刘封在长安大放厥词,称曹真无谋,任城王无胆,激任城王主动请命前往雍州。”


曹丕抚手:“好!此事就交给仲达了,莫要让朕失望。”


司马懿不敢不应命,忙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办妥此事。”


虽说重新启用曹彰有可能会让曹彰在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扩大,但眼下曹丕更想让曹彰替回曹真。


曹真若是在雍州一直被压制,会严重影响曹真的军中威望,曹丕想提拔都不好提拔;相反,让曹彰去接替曹真在雍州受苦,更符合曹丕的政治需求。


趁着曹真在刘封奇袭长安后还能组织残兵在池阳一带顽抗,曹丕正好论其“死战不屈”,提拔曹真。


雍州这个烂摊子,让曹彰去接就行了。


司马懿的方案,很奏效。


由于夏侯尚一心想举荐曹彰,故而当司马懿释放出来的流言传到夏侯尚耳中后,夏侯尚就派人星夜兼程送去了任城国。


更是添油加醋的称“刘封在关中十分猖獗,笑曹真无谋,曹彰少胆。”又笑“曹氏兄弟,阉宦之后,只会吟诗作赋,不会策马弯弓。”


曹彰当即大怒,三日三上书,请命入雍州。


曹丕趁机调曹彰入洛阳,更是“大方”的令曹彰接替曹真为征西将军、督雍凉军事。


曹彰也不多疑。


亦或者说:曹彰虽然知道曹丕在挖坑但也得装不知道有坑,若没有坑,曹彰也没机会离开任城国继续统兵。不外乎,懂装不懂。


汉魏双方都在积极的进行人事调度。


由于没有大的战事发生,双方倒也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期。


曹丕是连战连败,不得不转为战略防守,能不打就不打。


刘备是接连用兵,地图扩张太快,有些消化不良,同样是能不打就不打,能动口就不动手。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到了秋末(224)年,曹魏的凉州刺史孟建,迫于内外压力,以放郝昭、游楚等曹魏将士及官吏安然离开凉州为条件,献了凉州。


刘备的凉州牧马超正式入驻金城,督凉州诸郡。


郝昭游楚等人先与安定北部的杨秋、费曜、郭淮、胡遵、州泰、戴凌等将汇合后,又沿着泾水南下池阳,与接替曹真的曹彰等众合兵一处。


就刘封以为曹彰要南下用兵时,曹彰忽然又放弃了池阳,并采纳原曹魏陇西郡太守游楚之计,引兵往东撤到冯翊郡的临晋县。


临晋县位于潼关西北百余里,能与潼关水陆连通,且境内土地肥沃,适合耕种。


显然。


曹彰并没按照曹丕的预想在池阳跟刘封死磕,而是选择了保存军力退入临晋以待时机。


如此一来。


曹彰几乎整合了曹魏在雍凉的残余势力,文有郭淮、游楚,武有杨秋、费曜、胡遵、州泰、戴凌,又有万余历经关中数战后依旧肯跟着曹魏的将士。


势力也不容小觑!


不得不承认。


曹彰的确是头猛虎。


一头即便被曹丕圈养了几年依旧没有废掉利齿利爪的猛虎。


反而因为被曹丕圈养后,武勇之外又多了几分心计,竟又将雍凉残余的官吏将士整合到了一起。


曹彰这一退,对双方反而都是好事。


刘备一方可以更容易去安抚雍凉,曹彰也重新掌握了军权。


至于曹丕。


曹丕现在也没办法去指责曹彰。


你说曹彰不尽力?


曹彰将雍凉参与的官吏将士万余人都安全带到了临晋,与潼关形成了掎角之势,怎么看都是有功无过。


总不能在池阳继续跟刘封无脑死磕?


至于刘备得了机会讨平雍凉,那是一早就注定的事,撤不撤回临沮都阻挡不了刘备讨平雍凉的大势。


不过是晚一点和早一点的区别。


曹彰还没傻到真的拿自己的命去拖延时间,如何让这万余将士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才是曹彰更在意的。


有兵有将,能打胜仗,才有机会重立军威!


没了曹魏残余势力在长安北部的威胁,刘封寻到了刘备,以返回新城探亲。


“回新城探亲?”


刘备眼神怪异,直觉告诉刘备,刘封并不是表面探亲这么简单。


“先前朕让你将你妻儿都接到长安,你一直借口不愿劳累妻儿,现在又想妻儿了?实话实说,你到底想干什么?”


刘封一脸的真诚:“父皇,孩儿就是去新城探亲的,还能干什么?”


“呵呵。”刘备脸一板:“你觉得朕会信?”


见刘备一脸“你别想骗我”的模样,刘封夸道:“父皇英明,怎么都骗不了父皇。”


刘备瞪了一眼:“别东拉西扯,认真说!”


刘封这才徐徐开口:“前几日邓艾派人给儿臣送信,举荐了他的好友石苞,称石苞之才,胜他十倍。


儿臣就想啊,有胜邓艾十倍之才的人,必是当世少见的大才,儿臣得亲自去见见,不能寒了贤士的心啊。”


刘备狐疑道:“胜十倍之说,不过是吹捧之言,何必当真?这石苞之才,真值得吾儿亲自走一趟新城?再藏着掖着,朕就让你去凉州。”


刘封摊了摊手:“好吧,儿臣方才的确没说实话。若只论石苞的才能,自然不用儿臣亲自走一趟新城;若要论石苞的身份,儿臣就不得不亲自走一趟了。”


刘备语气一凛:“吾儿是怀疑,石苞是曹魏派来的奸细?等等.若只是奸细,也犯不着吾儿亲自前往。你,到底想做什么?”


见刘封藏藏掖掖的,刘备的眉头再次蹙紧。


刘封忙道:“父皇别激动,儿臣只是想去碰个运气,万一这事成了,或许江东唾手可得。”


江东?


刘备的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你想取江东?孙权如今只能在江东苟延残喘,何必理会?设法击败临晋的曹彰和潼关的张郃才是紧要。”


刘封笑道:“父皇在长安,大将军也来了长安,丞相和骠骑将军也都在,对付曹彰和张郃,又何须儿臣劳心劳力?


更何况,也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散布流言,说我在长安大放厥词嘲讽曹彰,曹彰都发誓与儿臣不共戴天了。


儿臣正好去避避风头,再派人散布流言称‘我不如曹彰多矣’,给曹彰降降火气。


相较于曹彰和张郃,儿臣依旧认为,先干掉孙权比较合适,当然,这也得碰碰运气,若是运气不好,儿臣再返回长安便是。”


见刘封藏着掖着,依旧没说出具体想干什么。


刘备无语。


提议将朕等人留在长安,你自个儿就先跑了?


想到刘封好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刘备又释然了。


若不营造出刘备要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关中的气氛,又如何能瞒得了人?


片刻后。


刘备轻叹:“罢了。吾儿既有想法,朕也不多问了。只是吾儿如今已经成了曹丕的眼中钉,曹丕必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你。不可效仿昔日孙策轻而无备,吾儿若有个闪失,北伐大事休矣。”


刘封笑道:“父皇勿要多虑。有孙策前车之鉴,儿臣又岂会骄矜大意?儿臣还想返回涿郡,看看父皇自小生长的地方呢。”


对于自身所擅长的,刘封一向拎得很清。


若论文治,刘封只是半灌水,且有诸葛亮等贤士在也用不在刘封去劳心劳力。


若论武略,刘封虽然不敢自比韩信,但也自认为能跟当前魏吴群杰一争高低。


将精力花在文治上?


刘封才不会这么闲。


术业有专攻,不用则废。


至少在灭了吴魏前,刘封都不会去考虑文治的事,将武略发挥到极致,早日统一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灭吴灭魏全是刘封会不会太夸张了?


那也不是刘封要考虑的。


真男人从不瞻前顾后,不服就是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