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十九章 西厂清查百官!

第十九章 西厂清查百官!

作者:月下更 返回目录

“万阁老,别来无恙啊。”


汪直面如冰山,说出的话却让万安两股战战,几欲昏倒。


“不知阁老在这京城有没有想本督,本督在南直隶,可每天都在想着万阁老。”


万安对汪直,可是太熟悉了。


当年西厂第一次被关停时,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商辂,带着他和刘珝刘吉三人,上奏逼宫宪宗皇帝。


内阁和朝堂给的压力太大,宪宗皇帝没有办法,只能暂时关停了西厂。


两个月之后,汪直重新提督西厂,


当时的首辅商辂一听,二话不说,立刻致仕回家。


因为跑得快,商辂捡回了一条命。


所以之前万安一听朱祐樘要重开西厂,当机立断,效仿商辂,致仕回家。


只是这次,他跑的没商辂快,被汪直抓了个正着。


看着汪直来势汹汹的样子,万安色厉内荏:“汪直,你不要太过分!”


“我已经致仕,折子都交上去了!”


“我现在不再是阁老,你快让开,陛下都准我回家养老了!”


汪直古井无波,慢条斯理:“你们是交了折子上去,但是折子陛下不是还没批下来吗?”


“折子未复,万阁老就敢擅自离京,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来人,给本督统统拿下!”


汪直不等万安反驳,便下令拿下万安和他的家眷。


万安唇焦口燥,大声呼叫:“住手!”


“你们快住手!”


“你们没有证据,不能随意抓人!”


西厂番子哪管那么多闲话,两三下便把万安和他的妻儿老小,一并抓了起来。


顿时,街道上响起了凄惨的求饶声。


汪直面无表情地转身,负手而行。


“哼,证据?”


“带回西厂大狱审审就有了。”


“带走!”


万安一家老小,全都被如狼似虎的西厂番子,一一缉拿,押往西厂大狱。


这样的情况,在京城各地上演。


那些交了致仕奏折,但还没收到批复,就想提前离京的官员,统统被西厂缉拿回西厂大狱。


老老实实在家等批复,或者还没来得及准备离开京城的官员,这次倒是侥幸逃过一劫。


但西厂已经开始大肆调查,收集证据了。


那些在任上时中饱私囊,肆无忌惮的贪墨银两,出事后就想致仕回家,一走了之的狗官们。


西厂一个都不会放过!


……


另一边。


乾清宫。


和汪直擦身而过后,刘健三人来到乾清宫门口,立刻便有小太监前去通报。


“皇爷,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求见。”


“宣。”


朱祐樘停下正在写货币改革政策的笔,端起旁边的一杯热茶。


刘健三人进入乾清宫后,先规规矩矩地见礼。


“臣刘健,李东阳,谢迁拜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三人起身后,刘健拿出准备好的奏折。


“陛下,这几日我们已经将备选官员的名单准备好了,请陛下过目。”


“嗯,让朕看看。”


司礼监的小太监先从刘健手中接过奏折,随后将奏折献到了朱祐樘的面前。


朱祐樘拿起奏折,翻开起来。


奏折的名单很长,这次一共致仕了一百七十九名官员,每一个需要递补的官职,都有多个候选官员。


而一位官员调动之后,空出来的官职,也需要其他官员填补。


在这一系列变动下,朱祐樘手中的这份奏折上,共有上千个名字。


短短几天就给出这么一份详尽的名单,朱祐樘对刘健三人的办事效率,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朱祐樘翻看名单时,刘健主动为其介绍名单上的人选。


“陛下,吏部尚书这个位置,臣以为前南直隶兵部尚书王恕可以担任。”


“王恕刚正清严,资历深厚,多有政绩,不仅可以入朝为尚书,臣还举荐他入阁议事。”


朱祐樘仔细回想了一下,王恕这名字,好像有点印象?


忽然记起,这不就是后世称之为弘治三君子之一的王恕吗!


弘治三君子,指的是弘治年间的王恕,马文升和刘大夏三人。


史书对这三人的评价,都很正面。


朱祐樘点了点头:“准了!”


刘健轻舒了一口气,继续往下介绍。


“至于户部尚书一职,臣以为吏部左侍郎徐溥,可担此任。”


“徐溥性情凝重,为人宽宏大度,做事讲究原则,正适合当今朝野局势。”


“臣同样想举荐他入阁,并推举他为内阁首辅。”


李东阳和谢迁同时拱手:“陛下,徐溥兢兢业业,素有官名,是当今内阁首辅的不二之选。”


“陛下,臣附议,徐溥当为内阁首辅。”


朱祐樘有些惊讶:“哦?朕还以为,刘爱卿会被举荐为首辅呢?”


朱祐樘记得,刘健这人确实在弘治一朝,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首辅。


刘健拱手谦辞:“臣资历尚浅,能力不足,无以为首辅之重担。”


“身为陛下阁臣,当选贤举能,为陛下分忧。”


朱祐樘轻笑:“刘阁老能有这份心,朕很满意。”


“行,朕准了。”


随后,刘健也推举了新的工部尚书贾俊,朱祐樘也准了。


刘健正准备往下介绍官员时,朱祐樘却摆了摆手。


“不用念了,朕只管各部尚书的任命,往下的官员你们自己决定,或者让吏部考核也行。”


“说说吧,现在朕的六部尚书,分别是哪些人?”


李东阳上前一步,主动替刘健汇报。


“回陛下,现任六部尚书分别为吏部尚书王恕。”


“礼部尚书刘健。”


“户部尚书徐溥。”


“工部尚书贾俊。”


“刑部尚书张蓥。”


“兵部尚书马文升。”


朱祐樘感觉有些不对劲:“这次共有四位尚书致仕,为什么张蓥和马文升没有致仕?”


张蓥这人,朱祐樘不了解,但马文升曾经被汪直查办,被贬戍渝州卫。


如今重开西厂,马文升不可能不反对。


刘健支支吾吾:“张蓥病重,这段时间都卧病在家,没有上朝。”


“至于马文升……他没在京城。”


“什么?!”


朱祐樘突然站起:“朕的兵部尚书,竟然不在京城?”


“兵部尚书,擅自离京,他想干什么?!”


“马文升现在在哪儿?!”


马文升现在在大同,他已经看到了大同府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