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港城1985 > 第28章 爱国的港商才有前途

第28章 爱国的港商才有前途

作者:独钓长江雪 返回目录

“行,那就谢谢蒋主编了。”


在这一点上,赵正并没有计较,而是干脆地应下。


他很清楚,昨天那位许主编给出的价格,有些不符合他这样的新人作家,其中也有电台受众基础的加成,不能当作自身身价的标准。


人,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现在千字200块的报价,已经符合赵正当初的预期。


算下来,一天写个6000字的《覆雨翻云》,能赚个1200块,6000字的《鬼吹灯》就是4200块,日薪5400块。


“赵作家不要客气,应该是我谢谢你啊。”


笑着将小王买来的丝袜奶茶递给对方,蒋有得脸上满是笑容。


人逢喜事精神爽,蒋有得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就是晚上回去也能和老婆来一个回合,多了却是腰酸受不了。


“谢谢蒋主编的奶茶,我先走了。”


将利是封放到背包里,赵正笑着示意一下手中温热的丝袜奶茶,起身离开下楼。


“阿正,有你电话。”


刚回到家中,赵正听到一楼黄大爷的喊声,连忙走了过去,看了下本子上的记录。


知道是阿琛的号码,赵正干脆地拨了回去。


“阿正,江湖救急。”


从京城赶回来的刘琛,满脑子的头疼。


在那几个商场幕后老板的口中,他确实看到了内地的发展潜力,除了给出的价格不符合预期,那几个老板都能一口气吃下1000万的货,完全是财大气粗的模样。


但是,双方的商谈结果,刘琛最多获得三成的利润,这和他的预期有些不符。


诚然,这个结果比起冒险走水安稳多了,可想到自己这边付出的成本,只能赚小头的刘琛有些咽不下这口气。


人嘛,有时候就是争这么一口气。


“你现在哪?”


听到小伙伴的话,赵正干脆地问了句。


“九龙。”


“来我家细说,记得帮我带个早茶。”


“行。”


半个小时后,在客厅茶几上写书的赵正听到敲门声,快步起身开门。


他没有在卧室写书,也是怕敲门声太响,惊扰了床上补觉的小犹太。


这种情况,下午搬到对楼的出租房那边,有了专门的书房后,能改善不少。


“你的早茶。”


将一只大袋早茶茶点放在茶几上,出了点汗的刘琛,打开一杯冰柠茶就喝了起来。


“天气也凉了,少喝点冰的,你还没生娃呢。”


没有去动那杯冻柠茶,赵正自顾自地倒了杯热茶,吃起了早点。


年轻人,生娃之前还是不要喝太多冰的,要不然活力不够。


“呵。”


冷笑一声,自身身体素质很强的刘琛先吃了个半饱,才说起了自己这次去内地找经销商谈判的结果。


“看来内地的商人都很精明啊。”


听了小伙伴的话,不太了解具体情形的赵正倒是有些意外。


上辈子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风波,他只是从一些旧的新闻摘要里了解八九十年代的形势,赵正原本还以为内地这个时候对港商都很优待,没想到竟然这么坑人。


不过,这个时候有能力承接1000万奢侈商品的内地富豪,都是心狠手辣的主,也不会真把港商当成宝。


“你说,现在怎么办才好?”


此时的刘琛,有些上火,却又有些无能为力的挫败。


要知道,他大哥已经把200万的定金打给了电子厂,三天后,那1000万的电子产品就要交货。


这1000万的货,多放在手里一天,就多一分损失。


“既然他们拿着渠道要挟,那你不如自己构建经销商渠道。”


思考片刻,赵正给出了一个应对方案。


以现在刘琛的实力,想要在内地快速打开销售渠道,还有一个方法可走。


现在的内地经销商网络,还是一片虚无的荒漠,根本无需担心强大的对手掣肘。


“怎么说?”


见兄弟胸有成竹的模样,刘琛侧身过去,拿出一个小本本和钢笔,准备认真听对方的办法。


“找三个人,拍一个广告,在京城、魔都、鹏城三地的电视台轮流播放。”


看着小伙伴的模样,有些好笑的赵正淡定自若地回答道。


没有人比他清楚,现在港城明星在内地的影响力。


自从去年有港城艺人登台春晚,就此掀开港台明星统治内地娱乐二十年的序幕,此时内地的广告市场还在发掘阶段,还没有太多人发现这股潜力。


“哪三个人?”


“张明明,吕年租,汪铭泉,分别唱《我的华夏心》、《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城万里长》片段,之后就说一句广告词‘万事达,我们华夏人自己的品牌’。”


脑海中浮现一个简单的广告图像,赵正给出了自己的策略。


这三位率先登台的港城歌星,基本上覆盖了青中年一代的内地富豪,全方位打击。


届时,不止是京城、魔都、鹏城一带,就是各大省城都会有明眼人赶来当经销商。


“广告找谁拍?”


“不是,我又不是导演,你找快刀王·王静去拍啊。”


听到小伙伴接二连三的问题,有些无语的赵正,随口回了句。


嗯,这个时候,王静已经开始拍电影了,只是还没有获得‘快刀王’的称号。


“王静?”


对于兄弟的建议,用笔记录的刘琛毫不迟疑地应下:“没问题,我马上让人安排。阿正,你觉得我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没有去考上港大,只是读了警校却中途辍学的刘琛,在经商方面确实没什么天赋。


“招经销商是第一步,维系好这个渠道,才是最重要的。”


见小伙伴如此虚心请教,赵正也是认真传授后人的经验:“现在内地的物流网络不发达,经销渠道是一个品牌关键的命脉...”


建立经销渠道,无非是维护好初步建立的经销商人脉,有专门的人才和部门来对接,电子厂后续的产品才能不断销往内地各大城市。


“嗯,那我还得去港大招一些人才。”


摸了摸下巴,刘琛把主意打到了港城大学的毕业生身上。


“刚起步阶段,不用这么麻烦。咱们港城一些做外贸的小公司,找两家快倒闭的,把他们的人才挖过来就好。”


关于这一点,赵正提出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刚刚毕业的港城大学生,还没有社会的经验,难免会不太适应,倒不如从那些小外贸公司挖人。


作为亚洲贸易额最大的港口城市,港城的贸易公司多如牛毛,每年总有一些因为外汇或者意外而面临倒闭的小公司。


“好,我马上让人安排。”


点了点头,刘琛立马决定去安排挖人的事宜。


他们合盛合的招牌,挖一些人才,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就是不倒闭的贸易公司,他挖几个骨干过来,对方老板也不敢多放一个屁。


“对了,这第一批货卖出去,赚了钱就给内地赞助一批物资或者学校。”


见小伙伴要走,赵正特地加了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