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 第37章 神仙之死,长生逍遥。(求追读)

第37章 神仙之死,长生逍遥。(求追读)

作者:钛舰 返回目录

太元十一年。


这一年,鲜卑雄主拓跋珪建立魏国,开始与慕容燕国逐鹿中原。


晋朝与秦国军队交战,先胜后败。


晋朝,司马道子权倾朝野,皇帝司马曜赶走王谢,又迎来宗室权臣,于是开始提拔太原王氏制衡。


朝堂上的斗争蔓延民间。


鹤州大饥,吴郡水患。


钱塘大江,星辰璀璨。


鹤发童颜的方士夜观星象,说:“不出十年,晋室生乱。”


“道化天下,普济众生。泰儿,你从今天开始,行善积德,结交贵人。整合天下部众,重拾大业。”


“是!”


余姚马氏。


马道为原会稽太守,马德兄长。


“刘充,我与你不共戴天。”马道肝胆俱裂,怒发冲冠,时至今日,想起弟弟的遭遇,仍然感到耻辱。


刘充部曲甚多,一时间无法奈何此人。此人武功高强,武士也无法暗杀。


只能静待时机成熟。


东湖,在部曲带领下,流民进行开荒。


“弟兄们,刘司马说了,朝廷很看重这些地,今年庄稼熟了,每人三十亩!”


“彩!”


“中!”


诸暨一带,亦有流民部署,几乎整个江左的流民都被两个地方吸纳。


因两人是寒门,功劳全被算到谢家头上。


刘充反倒松了一口气。


按照三弟的规划,流民不仅仅是安置好就没事了,后面还有大用,所以低调一点总没错。


蓬莱丹室。


外界风云变幻,道士独自炼丹。


砰!


鼎中金光大放,跃出一枚金灿灿透明丹丸。


此乃肘后金晶丹。


一丹服用,神魂澄明舒畅,飘飘欲仙。


念力感应范围,似乎又增大了不少。


范围为方圆六丈。


“六丈,十九米左右。”


这个范围之内,任何事物逃不过自己感应,即便睡觉亦是如此,神念自动感应外物,避免别人偷袭自己。


随着丹药服用,或许神念会有不可思议的变化。


如今神魂能力过目不忘,长到一定程度,或许会诞生出其他神通。


根据宁阳子给的信息,蚕丝缠绕成茧,即可开始尸解。


世间尸解有多种方法,有火解、水解、兵解,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要求抛弃形骸。


玉蚕之法名为太一守尸,太阴炼形。


乃是不抛弃形骸之法。


死后尸体腐烂,魂魄于虚空炼形,随着时间流逝,腐烂尸体渐渐恢复,再过一段时间,即可再次苏醒。


整个过程需要一甲子。


如果神念越强,那么炼形时间越短。


越短对自己越有利。


“丹宁子号称一百八十岁,扣去六十年尸解,岂不是才活了一百二十年?”


第一世八十年,第二世四十年就死了。


“果然,还是不能太脱离尘世,必须要有护道之术。”


梁岳放下丹药瓶,起身披上袍子。


此时,窗外月光明亮,繁星闪烁。


粮食长了又收,土地换了一茬一茬的人。


王朝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明月还是明月,星辰依旧星辰。


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石泉子前来敲门。


“山伯,鲍靓死了。”


鲍靓埋在后山,唯有一座孤独的坟头以及粗糙的墓碑。


解空和尚不知何时也来了。


石泉子望着当年一起中流击楫的友人,眼中古井无波,好似寻常。


“鲍前辈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吃了晚饭,我跟他聊了一阵,他停下笑着说了一句:吾去也。”


之后没了气息,死得很是平淡。


“九十六岁,差不多也该走了。”解空淡然一笑。


“原来如此。”


一代神仙太守,名扬江南的人物,转眼间化为孤坟。


望着鲍靓的墓碑。


不知为何令梁岳有些迷茫。


两千年的时间,期间不知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风霜荆棘。


这个时代对修士最大的悲哀,就是空有法术不能修行。


自己也算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了,又或是不太幸运的人。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真的走到对岸吗?”


石泉子给鲍靓的墓碑浇了一壶酒,不禁感叹。


“求道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山伯。”


“前辈何事?”


“以后我死了,就埋在鲍兄旁边。”


“好。”


解空和尚拜祭后,三人一起下山。


途径竹林、乱石、忽然风雨大作,穿林打叶。


三人衣裳淋湿,冒着风雨下山。


到了山下,已是清晨。


红日初升,天际散雾驱乌云,天光乍破云初晓,崇山峻岭,波澜起伏甚是壮观。


梁岳忽有明悟,心道:“青山相待,白云相爱,长生无处不逍遥。”


世间万法,波澜诡谲。


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来看,世间有无数奥秘等着自己探索。


独自长生,何不是一种上天眷顾。


这一世有好友亲人,佳朋美眷,先过好这一世,不留遗憾。


梁岳疾行下山,倒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第一时间洗了个热水澡。


“早知道带把雨伞了。”


之后日子平淡,偶尔研究世家藏书。


最近世家藏货真没什么好东西了,玄学书籍太假大空,甚至还不如偏远地区的小门小户藏书。


莫非是看不上那些名字粗鄙的法术?


或者大家族内部根本不信玄道,而是以修行武功为主。


闲时炼丹,喂养神鸦,兼之修炼内功,偶尔与祝英台通一通书信。


大地回春,嫩芽成长。


这一日,徐羡之带来一个中年人,从衣着上看,应是流民。


“庄主,此人声称自己乃汉朝建世帝后人,见我收集古代玄学孤本,于是上前自荐。”徐羡之有些无奈。


这家伙非要亲自见庄主,他只好将其带了过来。


“拜见庄主,小人名刘山,汉建世帝第二十八代孙。”


那人看起来粗鄙,举止有理有节,看起来不似作伪。


“建世帝后人?汉朝有这个皇帝吗?”梁岳想不起这个名号,不过也没过多计较,可能是什么草头王,“可有宝物。”


“没有。”


“那你还敢过来!”徐羡之眉头一挑。


“不不,有,但不在我这,而是祖宗记载有这么一个地方。”


说罢,那人从裤腿解下两卷竹简。


其中一卷正是刘安写的《淮南子》,看到与刘安有关的物件,梁岳心里信了半分。


“这个又是什么?”梁岳指着另一个竹简。


“这是小人族谱,证明此物的确是祖上传下来的。”


梁岳翻开一看。


天凤五年,琅琊人樊崇起事,携六宝,有神通,建赤眉军,于关中拥立吾祖汉宗室刘讳盆子为帝,改元建世。


“原来是赤眉军。”


这建世帝,正是王莽时期赤眉军拥立之帝——刘盆子。


……


(今天三章已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