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 第46章 此生逍遥,神仙葛洪 (求追读)

第46章 此生逍遥,神仙葛洪 (求追读)

作者:钛舰 返回目录

这一日,柳庄张灯结彩。


所有人都回来了。


林坚、刘充、刘珏、徐羡之、刘充的妻子林简训抱着刚出生的刘义符。


庄园内众人换上新衣裳,喜气洋洋,好似盛世。


谢玄带着一部分谢家子过来、曾经太湖书院的学生、别驾陆谦、甚至谢道韫夫妇也过来参加婚礼。


高堂之上,坐着祖母、祝公远、祝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梁岳看着红盖头之下的祝英台。


乱世汹涌,颠沛流离。


在这柳庄一亩三分地,也算不孤单了。


梁岳扫过四周,有人眼中带着对功业的渴望、有人追求长生仙神、幼童对世事的好奇、老者对生命的眷恋。


乱欲横流,纷纷扰扰。


“夫妻对拜!”


修仙亦是修心。


这一世,那就一起寿尽吧。


拜堂过后,众人饮宴。


“哈哈,恭贺三弟新婚。”刘充高举酒杯庆贺。


“多谢大哥照拂!”


这一日,众人喝得大醉。


庭院,刘充抱着大儿子刘义符,见梁岳过来,笑道:“此乃吾家麒麟子也。”


“义符日后必是大英雄。”梁岳笑道,“大哥,以后还有更多挑战,必须靠我们破之,方能天下太平。”


“三弟放心,大哥未有一日懈怠。”


按理说平常人骤得富贵,不得享受一番,在世家门阀统治的大晋朝,安逸享乐方是正事,勤恳务政乃是粗鄙。


不过,老刘家的特点就是听劝。


自家三弟的兵书战法,在如今身经百战的自己看来,兴许有些片面,但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很大。


三弟的眼光仿佛能看透历史,因此相信他总没错。


“祝大哥公侯万代!”


“哈哈,也祝三弟逍遥一世。”


刘充实际上并不认可梁岳的心态,不过人各有志,尊重便是。


洞房之内,红烛摇曳,气氛微妙。


梁岳掀开女子红盖头。


缓鬓倾髻,装点盛饰,斜红碎妆,眉目含情。


祝英台眉心点缀花瓣状红印,两边酒窝点缀两个红点,好似一朵盛开的梅花。


“夫君!”


太元十一年秋,梁岳成家,会稽太守征辟,不应召。扬州刺史征辟,不应召。闲云野鹤,怡然自得。


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转眼间,两年一闪而逝。


会稽郡下舟乡流民举事,聚众数千,袭杀朝廷命官,劫掠上虞县城,刘充迅速平定流民,朝廷令其戌守上虞。


太元十三年。


北方战乱不休,苻秦、姚秦、鲜卑秦、慕容燕、拓跋魏交战不休。


本应是北伐好时机,司马家正如世人想象的那样,又再一次沉迷享乐。


司马氏对北伐向来兴致缺缺,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北伐伤害的是他们的利益,肥的是世家。一般是门阀执掌朝政,才有动力北伐。


胡人内战不成,取偿于南,打下晋朝控制的中原、北兖、淮北一带。


司马家防守严密,胡人不敢再南下,战事仅限于边境,因为司马家不怎么抵抗,没有劳民伤财,这两年竟诡异的平静宁和。


代价是谢家两代人的心血付诸流水。


那一夜,谢玄望着滔滔江水,思虑良久。


柳庄。


经过两年扩张,柳庄建成大坞堡。


附庸千户,部曲八百。


闭门成乡,自给自足。


在梁氏众人团结耕种之下,此地好似乱世桃源。


粮草丰茂,水利齐全,百姓一个个面色红润,小孩子遍地乱跑。


梁岳的步子没有迈太大,佃户也有,田税也得收,不过只收三成,给予百姓盈余。


乡间立私塾,传来朗朗书声。


一些人改了梁姓,加入梁氏宗族,在每年各种宗族活动之下,内部凝聚感也有了。


祝园,又称梧桐园。


梧桐叶落,百花盛开,芬芳馥郁,心旷神怡。


祝英台一身清爽简装,鬓角长鬓一直长至胸口。两侧鬓发随风摇曳,好似仙子。


她与刘珏泛舟于湖面,水面清圆,开满荷花。


女子调笑之声,如银铃悦耳。、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岸边,一披发、身着白鹤氅的男子靠着躺椅饮茶,手捧的不是报纸,而是徐羡之、刘充送来的书信。


生活总是平淡的,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也没有翻来覆去的至死不渝。


如此平静生活,已是世间难求。


信中是徐羡之、林坚对诸暨的建设,刘充在上虞戌边的情况。


“诸暨、上虞、外加会稽郡治山阴的“钉子”柳庄,会稽定矣。”


这两年梁岳也没有闲着。


除了研究功法法术,也专注世俗护道术的培养。


柳庄部曲八百,徐羡之扶持的各家共有一千,刘充两千。


若是乱兵将起,这个数额还能再翻一番,甚至两番。这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有纪律有刀枪的兵马。


毕竟他们不像世家那般奢靡颓废,没有一日放松警惕。


此时,鲍乾之妻鲍氏前来。


“坞主,谢玄拜访。”


“嗯,带他到竹园。”


梁岳放下书信。


竹林,石泉子还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模样。


“山伯。”石泉子懒散睁开眼睛,“我今年冬天……大抵是要死了。”


“你每年都这么说。”梁岳哭笑不得道。


石泉子每次快到冬天都觉得自己要死了,可就是挺了过来。


很快,谢玄一身便装,背着行囊而来。


“康乐公,你这是……?”


“世事艰难,无颜看之,不如归隐山林,游历天下。”


北伐落幕,一下子抽走了谢玄的心气。


“哎,不知有何大英雄,方能平定乱世。”谢玄深深叹息。


“只要换一种思路,天下到处是英雄。”梁岳微微一笑,“阁下若是发现神异之地,可记得托人来信。”


“哈哈,还是你潇洒。去也!”


谢玄背着行囊出发。


岁月无情催白发,功业未成恨难休,往后寄情山水,好不自在。


诸暨县。


荒郊野外,会稽山岭。


巨木参天,更有灌木成林。


溪流汇成大河,沿着河流来到山岭深处,还有个小型水潭。


两位老者站在潭边。


其中一名老者面色灰败,如果梁岳在此,定能认出这是三年未见的董泽。


旁边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头则不认识。


董泽面露绝望,脸上又喜又悲。


“找到了,此地定是上古豢龙之地。可惜了……未能一见。”董泽深深叹息。


“不是说山洞吗?”


“沧海桑田,山洞淹没,想要潜入豢龙地,起码经过被水流淹没的千丈洞道。”


这是凡人难以完成之事。


“葛洪,你回去吧……”董泽无奈转身,“我寿命无几,在此潭埋尸也不错,多谢你的吊命丹。”


葛洪有些无语,道:“你这般轻易死了,岂不是浪费在下的丹药?”


“老夫身无分文,只能以命来还了。”


“这样吧,钱不用还。我也不能从罗浮山白跑一趟,不如你作向导,带我拜访会稽大山名士,如何?”


董泽露出促狭笑容:“不要钱了?一言为定。”


“……”葛洪发现自己上当了。


“名士大多无能,不过却有两人不错,一名石泉子,二名梁岳。”


“石泉子?”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