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5章 顾晟薨,即将落幕的时代

第25章 顾晟薨,即将落幕的时代

作者:鱼羽渔钰 返回目录

此番大胜彻底冲散了刘庄病逝带来的阴霾。


对于整个大汉而言;


——西域的平定彻底代表了当今大汉盛世的到来。


无论是从外患来看,亦或是从国力来看。


如今之大汉。


已完全可以称之为盛世!


.......


接连多日,整个洛阳都沉寂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没有人能料到此事竟然能发展到如今这般。


但是这种没有大规模动兵,且还达到了目的的战争,对所有人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也正是因为如此,顾晟的声望也是直接达到了顶峰。


虽然不及顾康于百姓心中的地位。


但亦是远超旁人。


尤其是在天下各地将士们的心中,顾晟的名字甚至已经有了先汉那个少年将军的架势。


他们都想成为顾晟这样的人。


再不济,也想要追随。


毕竟追随他的人都获得了大规模的封赏。


谁人能不羡慕?


没错,此役之后,顾晟直接便被抬到了车骑将军的位置。


领平虏侯,食邑两千户于颍川郡阳翟县。


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常毕竟此役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班超等人也是直接被升到了杂号将军之列。


此番封赏规模之大,可谓是仅次于昔年刘秀开国之时。


刘庄似乎是早就已经与刘炟交代过这些,刘炟做起来可谓是得心顺手。


对此,群臣们虽然极为震动。


但却也根本说不出来什么。


甭说如今顾康可还在朝内,可以完全压住他们。


就算顾康不在。


他们也根本拦不住这事。


还能说什么?


顾晟这次功劳可是实打实的。


昔年光武帝之时,便扬言要定西域。


光武帝身死,明帝继其志欲扫北匈奴。


这可是两代明君的遗愿。


——如今被顾晟给完成了!


这种功劳,岂容质疑?


但紧接着事情的变化便完全就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顾晟病重,需回洛阳修养。


请辞西域都护而返回洛阳,并荐班超为新的西域都护。


此事传回洛阳的瞬间,立刻便掀起了一阵风暴。


根本就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刚刚为整个大汉立下了如此大功,未来一片光明的将军竟然会直接病重。


刘炟毕竟年龄还小,封赏这种事他完全可以按照刘庄曾与他说过的那样去做。


但如今西域初定。


西域都护人选定是关键。


尤其是对于这种位置而言,谁人又不想争?


在这种状况之下,刘炟只能前去寻马太后。


不得不说,马太后的政治水平确实高超。


虽然刘庄一直都在压制外戚,包括她的族人,但是对于她这个皇后还是十分恩宠的,时不时便会与聊起政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太后对于政事同样是有着精准的判断。


在听闻此事之后。


她只是派人去找了顾康。


第二日,顾康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虽然他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悲伤之色,但对于群臣而言却仍是一股极大的压迫。


顾康并没有废话。


他没有以势压人。


只是说出了班超的功劳,以及西域列国百姓对于班超的评价畏惧。


群臣默然。


自此,此事平定!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这一切,对于顾晟的身体状况可谓是心知肚明。


顾晟并不是如当初的顾啸那般受了太多的暗伤。


只能说是这段时间以来实在是过于疲惫了。


他承受的压力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之前能一直撑下去都只是他心中憋着一口气。


但现在,他心中的气散了。


身心的突然放松再加上前段时日的严重透支。


这若是放在现代的医疗水平上,或许不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但对于当前时代而言,顾晟确确实实要走到了尽头。


“唉……”


“天不遂人愿啊,顾氏第二代的时代也要过去了嘛?”


顾易此时的心情格外的复杂。


他不知道第二代人能给他带来多少的成就点,甚至到现在连再次操控角色花费多少成就点都还不清楚。


但他能够确定的是....


以目前顾氏第三代子弟的天赋而言,绝对撑不起如今的顾氏。


顾氏二代子弟的陆续离世。


注定会让顾氏面对一系列的衰弱,这让顾易觉着有些难以放心。


毕竟以原本的历史来看。


随着章帝登基....整个东汉的昌盛时期就要开始陷入倒计时了。


未来的天灾、乱世等一切都显然不是如今的顾氏能够避开的。


但现在的他却也改变不了一切。


........


焉耆国,西域都护府。


气氛格外的凝重。


众将如今对顾晟的态度可谓是心服口服。


这是一种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


简单来说,对于如今的他们而言,只要顾晟下令,哪怕敌军是千军万马,他们也都会有着必胜的信念。


这就是顾晟如今在军中的威望。


但,英雄迟暮,顾晟终究还是倒下了。


身体机能的严重损耗,已无法逆转。


数月前,他还能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如今却虚弱到连起身都极为艰难。


即便返回洛阳,亦只能依靠马车缓缓护送。


曾经威风凛凛的虎将,如今竟至这般境地,怎不让人徒生悲叹?


“切莫再送了...”


顾晟掀开马车车帘,面色苍白如纸,形容枯槁,与离开洛阳时相比,已瘦脱了相。


他微笑着对不舍离去的将军们说道,


“西域初定,列国畏我大汉如虎,虽都已遣子为质,且民心思汉,然北匈奴毕竟于西域经营多年。”


“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尔等绝不能在此时离开西域,当抓住此次契机,彻底肃清一切潜在威胁。”


“唯有如此,他日即便北匈奴妄图重返西域,亦绝非易事。”


“将军!”众将士听闻此言,眼眶泛红,难掩悲痛之情。


虽说回京好生调理修养或有生机,但以顾晟如今的身体而言,回京便已然是千难万险。


显然,这众人都明白这点。


“何须如此悲伤?”顾晟洒脱一笑,“早在昔年初洛阳之时,我便已经抱有了马革裹尸而还的打算。”


“如今竟还能活着归京,已属万幸....”


他目光投向将士们身后景象的城池,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生死有命..”


“此生晟能完成心中之志,已然足矣。”


“若此次晟归京未亡。”


“他日诸位将军功成之日,晟定于玉门关相迎。”


无憾嘛?


又岂能无憾?


若是无憾顾晟又何必回京?


以他如今的身体状况,回京便已是千难万险。


可他又怎么能完全甘心?


对于顾晟而言,心中伟业虽已初步完成,但却仍不能阻止其的开拓之心。


如今大汉国力正盛,正是他建功立业之机。


对于整个顾氏第三代的情况,可不仅仅只是顾易清楚。


顾康、顾晟都能感觉的出来。


两人受顾易教育最深,都想着为顾氏万世之基添砖加瓦,岂能就如此认了?


这,就是顾晟的性格。


当初面对北匈奴大军之时,他不服输。


如今面对死亡。


他亦然不服输!


如今他就是要去闯一闯这条生死路!


说罢,顾晟便直接放下了车帘。


在一众将军的恭送之下,马车缓缓前行,朝着大汉方向行进。


护卫顾晟返京的正是当年追随他前来的一千中军。


虽然如今经过了多次的大战只剩下了四百余人。


但这些人对顾晟的忠诚,坚如磐石,旁人难以企及。


“将军,当真不等等班将军吗?”


马车上,曾经给班超送信的校尉协一脸悲痛的看着顾晟,颤声问道。


对于班超与顾晟的感情他们还是清楚的。


毕竟两人都在中军内待过那么久。


班超如今正在龟兹清扫北匈奴的遗留势力。


想着两兄弟至今都还没有见面,他心中就会有一股莫名的悲意。


“又何必徒增伤悲。”


顾晟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闻言,校尉脸上悲色更浓。


落日余晖洒在大地。


马车朝着大汉的方向不断驶去,在一片沉默中缓缓前行,整个队伍沉浸在沉痛的氛围之中。


虽然这些人已经拼尽了全力。


但在经过玉门关之时,顾晟的生命亦是走到了尽头。


——建初一年,五月。


车骑将军定西侯顾晟薨于玉门关。


.......


就在顾晟闭眼的瞬间。


系统的提示便在顾易的眼前闪了出来。


【顾晟薨世。】


【这是您的家族第一位未曾经过玩家操控而以自身获得爵位之人,其横扫西域、使北匈奴远遁,立万古刻石之功。】


【天下人会记住顾晟的功劳。】


【达成成就:功标青史、武冠天下。】


功标青史(稀有成就):所立下的功劳足矣传承于青史之中,为后世之人所记。


武冠天下(稀有成就):于当世所有武将之人,武可为尊。


【恭喜您获得成就点:100000。】


十万成就点!


顾易心中一惊,但瞬间又冷静了下来。


十万点成就点实乃情理之中。


顾晟之功,于历史长河中亦属罕见,十万点甚至都有些少了。


但凡是顾晟能够活到自然离世,那其能带来的成就点恐怕都是这个数倍不止!


顾易轻轻叹了口气,旋即便点开了家族信息之中,打算看看操控人物到底需要多少成就点。


【当前成就点不足。】


熟悉的提示瞬间弹出。


“十万还不够?”


顾易心中一沉。


虽然早已在注意事项里面看到了“融入角色需要巨量成就点”。


但却未曾料到需求如此之高。


如今看来,这恐怕至少要几代人的努力,且保证家族持续能够获得成就点,方能凑齐一次操控机会。


况且,光操控人物显然还是不行。


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一人寿命之长短显然不足以彻底改变一切。


必须还要有道具的帮助。


而操控人物就无法获得成就点,同时抽奖也是一万成就点一次。


这让顾易只感压力山大。


本就因顾晟身死后有些低落的心情此时更加沉重了些许。


........


洛阳。


顾晟薨于玉门关的消息迅速传开,朝野为之震动。


虽然如今顾晟的身份看似还不如顾康。


但所有人都清楚,顾晟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发达而已。


而顾康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


只要让顾晟继续立功,很有可能便是将来的大将军!


这种人....竟然就这样死了?


整个朝堂上瞬间就寂静了下来,甚至就连私下里也没人再去议论顾氏如何了。


没有人愿意去得罪此时的顾康。


生怕受到牵连。


但出人预料的是,顾康并没有他们想象那般直接悲痛到无以复加。


他仍是如往常那般,看上去并无任何异常。


对于顾晟这种有大功于天下之人的臣子去世,朝野上下自然要为顾晟挑选谥号。


刘炟在学问上的天赋显然还是不错的。


在一众臣子的商谈之中,最后定下了“桓”字。


取辟土服远。


以祭顾晟定西域之功。


顾康从始至终都未曾发表过什么太多的意见。


随着刘庄逝去的时间越来越久,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出顾康的差别。


他似乎不再如往常那般锋利了。


甚至都有人怀疑顾康是有了隐退之心,不再如往常那般可以处理一切政务。


除了大事之外,他很少开口。


这个判断让人咋舌。


以顾氏当今的影响力,哪怕就算顾康死了,其子顾良在朝中的身份也定然不凡。


何至于如此呢?


也只有顾易通过多日的观察才看了出来。


顾康他是真的在为顾氏的后世做准备。


他一直都未曾停下著书之事。


顾易曾仔细观察过。


顾康所著之书,就是引各派之长,并在其中添加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多数人的行为了。


其中许多想法都有着顾易当初教育的影子。


于现在的大汉而言,实用性确实极高。


并且他还先后举荐了一些人。


这些人都是这些年来他通过治政天下而发现的有能之人。


其中有顾易认识的,亦有不认识的。


如...袁安。


顾康对其十分看重。


更是直接将他从一个小小县令提拔到了太守的位置上。


其余人也会根据才能举荐。


但对于顾氏的子嗣,除了几个小辈于巨鹿郡为官之外,他并没有任何的安排,仿佛就是没打算让他们做官一般。


不过对此也并没有人感觉到意外。


因为顾良与刘炟这个皇帝的关系极好。


两人自幼便在一起读书,性格相投。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顾康刻意为之。


毕竟皇帝自己亲自提拔,意义上便有着根本的不同。


但只有顾易知道。


顾康这是真没有这个打算。


他这种人本就不会将目光局限于一时之争上。


他争的是万世!


家族子弟的才能无法撑起家族,但便注定了家族的衰弱。


这点可谓是每一个世家都要面临的问题,更别说顾氏这种两朝为尊的家族。


他这只是在为家族寻找合适的退路。


以免家族在未来这段时间出现无法弥补的意外。


但这种事旁人又岂会理解?


而就在这种日夜辛劳的状况下,顾康的身体也是渐渐有了一些问题。


无论是治田亦或是治水等一系列的问题。


顾康所付出的心血同样极大,且如今的顾康年龄也不小了,他又怎么可能一直硬朗?


一个辉煌的时代;


——在随着时间的更迭逐渐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