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052章:背锅帝小万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大章)

第0052章:背锅帝小万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大章)

作者:上官不水 返回目录

内阁值房外。


在一众科道言官叫嚷了足足一刻钟后,张居正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


喧嚣声戛然而止。


科道言官们不约而同地后退,将官职最高的正二品左都御史陈瓒留在最前面。


张居正环顾四周,缓缓开口道:“内阁已将关于武清伯宴饮受贿的奏疏呈递禁中,我现在就去禁中催促,务必在今日议出一个结果,你们可愿同往?”


唰!


言官们默契地靠在廊道两侧,腾出一条路来。


“阁老先行,我们等待结果就是。”陈瓒拱手道。


当即,张居正大步朝前走去。


众言官望着张居正的背影,长呼一口气。


他们的任务已然完成。


张居正称今日议出一个结果,那就必然会议出一个结果,且至少是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结果。


当下言官的职责。


不是监督一切政事要务都能合理合法、公平公正裁决,而是在明面上,从礼从法从德从制,都能说得过去。


明面之下,便是特权肆意的空间。


至于禁中,他们都不愿去。


言官占理,弹劾天弹劾地,然就怕禁中那两人。


一个是冯保,一个是李太后。


前者阴招太多,爱使暗绊子,稍不留神,便易身败名裂。


至于后者。


一招梨花带雨外加一声“你们只会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便能让他们磕头谢罪。


朝堂之上,能制衡她们的,只有张居正。


这就是张居正稳坐文官首位,无人不服的一个主要原因。


……


文华殿位于内阁值房北侧,约数百步。


此刻。


冬阳还未曾从云团中完全钻出。


张居正身穿大红官袍,步速甚快,长至腹部的黑须,被他不停捋顺。


片刻后,文华殿侧殿。


李太后垂帘于后,冯保站在下侧。


二人知张居正觐见,更知是为何事,便在此等着了。


张居正走到殿中央,朝着李太后躬身拱手行礼,然后道:“陛下为何不来?”


冯保回答道:“此类事情不宜陛下旁听。”


武清伯那晚宴饮之事,确实是少儿不宜。


张居正眉头一皱,道:“请陛下来此!”


“张阁老,陛下年幼,此事……”冯保还未曾说完,便被张居正打断。


“请陛下来此!”


张居正面色严肃,瞪眼说道,声音洪亮如雷。


在他眼里。


小万历在此,李太后与冯保与他谈论政事才算得上名正言顺。


冯保抬头看向帘幕后的李太后,见李太后点头,便将小万历请了过来。


张居正看向小万历。


“陛下,可阅览过武清伯宴饮受贿之奏疏?”


“阅过。”


“依照《大明律》该如何惩治?”


小万历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有禄人枉法,赃各主者,通算全科,八十贯以上,绞;不枉法者,通算折半科罪,一百六十贯者,绞。”


“武清伯受财而未枉法,若受财超一百六十贯,追夺除名,绞。”


听到“绞”字后。


只听得帘幕后传来“砰”的一声,李太后失态,碰掉了一旁的茶盏。


那可是她亲爹,也只有她心疼。


冯保连忙道:“阁老言重了!此事非受财索贿之罪,乃是武清伯为太后贺寿诞,一些商人自发送礼,太后已命武清伯将那些寿礼全部退回了,是个误会,误会!”


“误会?此等解释,恐怕无法说服朝堂百官,更会使得陛下背上徇私护亲之恶名!”


顿时,后面的李太后坐不住了。


“张阁老,此事是我父不对,他不知礼法,做事肆意,张扬招摇了一些!”


“然他已年逾花甲,若将他重惩,我……我……和陛下就……就真变成孤儿寡母了,请阁老拿个主意,对他轻惩,我……定严肃斥责他,保证不会再有下次!”


李太后说哭就哭,瞬间便抽泣起来。


她一哭。


引得小万历也是眼睛通红。


除了李太后和那个八岁的亲弟弟朱翊镠,他最亲的人就是这个表象老实忠厚的外祖父。


张居正捋了捋长须,缓了缓道:“杀,自然是不能杀的,若要轻惩,且使得百官皆无异议,便只能移罪。”


“移罪何人?”冯保问道。


“移罪太后!”


张居正朝着上面拱手,继续道:“武清伯宴饮召瘦马,只是德行有瑕,其主罪,是受贿。”


“若去受贿之罪,便只能称,太后有言,令其在家操办贺寿宴,武清伯不知礼仪,收受财物,欲将寿礼献于太后,太后知晓后,怒而斥之。”


“如此,只需令武清伯退还赃物,上书认错,便可轻惩,太后令其禁足自省即可。”


“至于太后,需写懿旨,代父认错!”


听到最后的处置决定,李太后、小万历、冯保的脸色都变了。


写懿旨认错,相当于皇帝撰写罪己诏。


这对甚爱面子的李太后而言,绝对难以接受。


冯保连忙道:“阁老,这……这是不是惩罚得太重了一些,依照您刚才所言,不过是武清伯会错了意,为何要牵连到太后?”


张居正挺起胸膛,正色道:“朝堂百官难道不知此乃我们的推脱之词?若不小错大惩,如何服众?如何说得过去?这总比武清伯受刑好上一些!”


“元辅,此惩罚太重了!”一旁的小万历也忍不住开口道。


这时,李太后从帘幕后站起身。


“罢了,罢了!我愿代父认错!不过认错后,我便无德再垂帘听政,以后朝堂诸事、陛下课业,便全仰仗张阁老了!”


李太后所言,显然是气话,她在等张居正另换良策。


顿时,殿内变得安静下来。


张居正想了想,又道:“外戚受财,兹事体大,若不合乎礼制法令,百官定会再次弹劾,民间百姓,也将多有怨言。”


“若太后不愿罪己,臣还有一法。”


“元辅,快讲!快讲!”小万历兴奋地说道。


张居正看向小万历。


“陛下在前,岂能让太后撰诏认错!臣以为,太后揽责后,可由陛下替母受罚。”


“此事若再移罪到陛下身上,陛下无须撰写罪己诏,只需写一封诏书,以帝王之名,痛斥武清伯,并为太后出言解罪,之后,再告诫所有皇亲外戚,不可仗势坏法。”


“之后,陛下可在先帝灵位前念此诏书,自罚自省,再拨内帑(帝王小金库)之钱,用于边境军费,以示心诚。”


“如此,陛下可获仁孝之名,群臣也不会再弹劾武清伯!”


听到这个计策,李太后和冯保的眼睛都亮了。


有些罪,落在外戚身上是大罪,但落在太后身上,就是小罪,再落到皇上身上,那就轻如鸿毛了。


在张居正的一番操作下。


武清伯的“巨额受贿罪”转移到李太后身上,变成了“误令父收寿礼之过”,转移到小皇帝身上,又变成了“替母揽罪,全为朕之错”。


罪变成了过,过变成了错。


从礼从法从德从制,都没有任何漏洞。


李太后顿时露出笑脸,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


她再次感受到,张居正是其母子最有力的靠山,是为大明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能臣。


而此刻,小万历则有些懵。


突然间。


他明白那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何意了。


他曾以为大明天下,皇帝最大,任何罪过,都会有臣子承担。


今日才明白。


有些罪名,放在他身上才最划算。


他啥都没干,又要认错。


不但要跪先帝灵位,还要将本就不是很多的私房钱交出去一些。


他自然不高兴。


他很想说一句:那是朕的钱,但此刻还没有这个勇气。


小万历见太后面带喜色,只得非常违心地露出一抹笑容,然后道:“元辅之策甚好,朕愿意为母分忧!”


其实。


这一连串的计策,都是张居正预先想好的。


先以《大明律》和百官的愤怒,令李太后恐慌,然后步步为营,将问题以最小的惩罚力度、官员们最大的满意度解决。


这就是张居正的能耐。


也是他为了新政顺利,不想得罪李太后与冯保的无奈之策。


唯一受委屈的,只有小万历。


但目前他还只是个孩子。


李太后与张居正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也需要面子。


……


很快,张居正便拟定文书,告知官员们。


武清伯宴饮受贿,乃李太后误令武清伯设宴所致,太后将对其训斥,勒令其退还寿礼,禁足一个月。


武清伯宴饮召妓,有辱皇家体面,李太后本欲撰写懿旨自罚,然皇帝仁孝,免其罪过,特拟旨为母受过,于先帝灵位前宣读,并将拨内帑之钱,供于边境军费。


此文书一出,官员们纷纷上奏,称皇帝仁孝。


……


翰林院,检讨厅。


众检讨们得知武清伯受贿的结果后,都哑然失笑。


谁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说轻不算轻,毕竟皇帝都代母认错了;说重也不算重,武清伯依旧住在他的豪宅,爵位恩赏都在,毫发无损。


“不愧是首辅,此事做得漂亮,既为太后与武清伯留了面子,还成全了陛下的仁孝之名!”刘楚先是张居正的头号吹捧者。


无论张居正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绝妙好计。


王祖嫡与赵用贤有些不满意,这明显是变着方式为武清伯李伟卸罪。


但他们并没有再上书弹劾。


因为他们知晓,张居正如此做,也是为了新政。


当下。


一旦李太后、冯保、张居正三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大明朝堂将很快就乱的不可收拾。


顾全大局。


这四个字,能理解的,都知晓其有千钧万钧之重。


沈念也是无奈一笑。


他很佩服张居正能想出如此“你好我好大家好,唯有小万历不是很好”的良策。


他也无异议。


昨日,他之所以称朝廷惩罚过轻就要上奏弹劾,乃是因他知晓日后武清伯李伟还会做出一件更加荒唐、甚至人神共愤的恶事。


沈念希望,武清伯经过此事后,能吃一堑长一智,收敛一些。


……


入夜,清华园,前厅。


武清伯看向冯保。


“什么?陛下内帑所出的两万两让老夫出,凭什么?你可知那晚的花销有多大,我退还寿礼后,已经赔钱了!”


冯保张嘴欲言,还是忍了下来。


他没法和武清伯讲理,说的不合对方心意了,对方是张嘴就骂,甚至敢从屋内拿出一把泥瓦刀打人。


两万两,对内帑而言,不算大钱。


李太后令武清伯出,乃是想给他一个教训。


冯保知晓对方是个老貔貅,想了想,决定自掏腰包,解决此事。


事后,他拐着弯儿,让李太后知晓就行了。


……


又一日,近午时。


日讲结束,诸日讲官散去,沈念则被小万历留了下来,唤到偏殿喝茶。


这也算常例。


多是小皇帝向日讲官请教课业上的疑惑。


“你们先出去!”


小万历挥挥手,令侍在一旁的两个小宦官站到了门外。


“陛下,您这是……?”


小万历此举,显然不合礼制。


但他当下这样做,李太后与张居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万历看向沈念,小声道:“沈检讨,朕有个问题想要问你。”


“陛下请讲!”


“朕听说武清伯的私家园林造价达百万两,他每年的俸禄也就千两左右,其他的钱是如何来的?”


此话一下子将沈念问住了。


“或许……或许……做了一些买卖吧!”沈念只能这样答。


若言贪墨,必须要有证据,不然就是诬陷皇亲国戚,对方可是小万历的亲姥爷。


小万历白了沈念一眼。


“你休骗朕!他定是贪墨受贿所得。朕听说,无官不贪,你贪吗?”


沈念胸膛一挺。


“陛下,臣家境优渥,岳父更加有钱,根本无须贪墨,陛下若是不信,可派锦衣卫细查!”


“你别紧张,朕查你作甚!大伴告诉朕,世上只有两种官,一种是海瑞,一种是贪官,贪不要紧,只要为国做实事,能为朕分忧就行!”


“啊?”


沈念没想到冯保竟然这样教小万历。


他缓了缓,想了想当下的官员现状,想了想张居正的下场,又担心门口有人偷听,决定暂先不为小万历指引正确的方向。


“臣日后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沈念说了一句毫无营养,但小万历定然爱听的话语。


“沈检讨,你深慰朕心!”


小万历笑容灿烂,前两日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