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十一章:雒水在此,孤不食言!

第三十一章:雒水在此,孤不食言!

作者:一觉睡到下午醒 返回目录

“慈明公稍待,孤还有一位贤士相迎。”


刘辩笑眯眯地看向另一队车马处,尽管不认识那一位,但那种饱经风霜中又带着几分儒雅气质,他应当是不会认错的。


荀爽暗暗蹙眉,虽不知道太子口中另一位贤士是何人,却莫名对那人生出了几分不喜,就像是有人分走了太子对他的宠信,连带着这份国士之遇都分走了一半。


“伯喈公辗转千里,辛劳了。”


刘辩向着蔡邕远远地行了一礼,蔡邕连忙趋步小跑而来,将腰深深地弯了下去。


“邕一介流亡罪徒,安敢劳太子大驾!”


不同于一直身为古文学派士人领袖又有“硕儒”之名号的荀爽,蔡邕这些年来却是过得不怎么样,也见惯了人情冷暖。


他因上书劝谏天子禁绝宦官干政而被中常侍曹节、程璜怀恨在心,被流放至朔方郡,途中还屡次遭遇暗杀,好不容易得到天子赦免又因不愿附会中常侍王甫的弟弟五原太守王智,再一次被宦官们构陷,被逼得不得不逃命江海,远走吴会。


被贬谪与流亡之时,中常侍吕强为他求情,桥玄也曾令皖城桥氏的族弟屡次为他送来衣食救助,还有他的挚友,受党锢赋闲在家的羊续,以及他在吴郡栖身时为他提供庇护的吴郡顾氏,除了这些人以外再无任何人襄助。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蔡邕也格外感激这些昔日为他提供过帮助的人,面对太子这位直接改写了他的命运,将他从逃犯身份赦免并且召回雒阳委以重任的人,蔡邕已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激与感动。


而且太子竟然用国士之遇来迎接他!


他原以为太子迎接之人唯有身为古文学派士人领袖的荀爽,却不想他竟也是太子亲至城门相迎之人。


相比于荀爽那比鳄鱼真诚不了几分的眼泪,蔡邕的泪水中凝聚着的悲苦和感动是刘辩能切身觉察到的。


“伯喈公,一切都过去了。”看着蔡邕如此痛哭流涕,刘辩也不由有些感慨,出言宽慰。


荀爽本来是对另一位太子口中的“贤士”有些不喜的,没想到竟然是同为古文学派的大儒蔡邕,也一同出言宽慰这位昔日的好友。


然而蔡邕心中也是有着一笔账的,荀爽这位“好友”,在他落难后可未曾为他说过一句话,甚至都未曾派人来问候过他一声。


“来,上车,随孤回东宫,孤还有许多事要向慈明公和伯喈公请教。”


刘辩一手推着一人,将两人推向他的太子乘舆,无论二人如何推辞,他都不肯罢休。


最终在刘辩的强力要求下,荀爽和蔡邕方才上了乘舆,与他同坐一车。


由太子仆董昭赶车,太子洗马陈琳、牵招与太子府卫士高声呼喊,告知全城太子亲至城门迎荀爽与蔡邕乘太子乘舆入城之事,还特地在雒阳城内兜了个大圈,颇有些像是钓鱼佬钓到大鱼时的场景,整整一个半时辰才晃晃悠悠地将乘舆驶入了东宫。


而后刘辩正式拜荀爽为太子少傅和尚书,拜蔡邕为徐州刺史,假节,监察徐州大小官吏,又赐了两座府邸给荀爽和蔡邕,并在两座府邸中早已安排好仆从、侍女,衣食起居无所遗漏,蔡邕更是惊喜地发现羊续帮自己抚养的两个女儿也早已在太子安排的府邸中等候。


安顿好这两位海内名士之后,刘辩这才疲惫地回到了永安宫。


“文和,此次差事做得不错,有何想要的赏赐尽管提。”


刘辩的心情很好,不仅仅是收获了这两位海内名士的效忠,更是因为这番对荀爽和蔡邕的礼遇,使得他仁厚贤德的名声进一步得到了传颂。


而其中便有贾诩的功劳。


绣衣使者是孝武帝所设,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


在孝武帝时期,绣衣使者的权力不可谓不滔天,有“讨奸”、“治狱”、“捕盗”之权,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之事,甚至就连戾太子刘据都被绣衣使者逼得不得不造反。


到了光武帝时期,绣衣使者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只剩下了“捕盗”之权,到了刘宏手中,由于十常侍的存在,绣衣使者直接被废除了。


当然,也并非当真是废除了。


应该说刘宏将绣衣使者在名义上全部废除,却交给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和赵忠手中,令他们监察地方。


这批人手在张让和赵忠投效刘辩后,自然也落入了他的手中。


否则贾诩就算是再天纵之才,两个月的功夫要拉起一支足以在监察地方时提前觉察悄然入京的荀爽和以吴郡顾氏名义低调入京的蔡邕的人马根本不可能。


贾诩这位绣衣御史在收到底下的绣衣使者汇报后,便向刘辩进献了亲至城门迎接荀爽、蔡邕并昭告全城的计策。


“臣别无所求,唯乞请太子免去臣绣衣御史的职位。”


贾诩跪伏在地,将头埋在臂弯之中,就像一头胆怯的鸵鸟。


若是旁人,也许当真会这么认为。


但刘辩清楚,贾诩是一条毒蛇。


前世许多人都将贾诩与陈平归为同一类人,但在刘辩看来这两人截然不同。


看着依旧跪伏着,没有听见刘辩的命令不敢起身的贾诩,看着他弯曲的腰背,刘辩默不作声。


陈平与贾诩都是毒蛇,但陈平是一条更渴望权力、会用毒牙清除仕途上的拦路者的毒蛇。


而贾诩却是一条隐藏着毒牙,也不吐出蛇信,巴不得一年四季全都安然盘踞在洞穴中冬眠的毒蛇。


然而一旦有人打搅到他的安眠,这条毒蛇就吐出见血封喉的毒液。


“孤知道你怕什么,怕不得好死是吗?”


刘辩的话很直白,他明白面对贾诩这种聪明人,顾左右而言他或是敷衍根本行不通,不如坦诚相对。


“臣不敢。”


贾诩嘴上说着不敢,脑子里想着的却是历代的绣衣御史的结局,两汉时期,绣衣御史和酷吏都是天子与士族争权的工具,有几个能落得个好下场的?


而且他明白,如此雄才大略的太子不可能只是将绣衣使者当成了寻常的监察机构,而是可以为太子罗织罪名处置政敌的黑手套。


事实上刘辩也的的确确是打算这么做的,否则他又何必要阴狠的贾诩来出任这个绣衣御史?


如今他麾下的太子府家臣,也唯有贾诩才能掌控住


“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刘辩何颜立于天下?”


“孤若为天子,文和当得三公之位!”


刘辩一把拉起贾诩走出殿门,遥指南方道:“雒水在此,孤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