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 > 第10章 借书

第10章 借书

作者:红酒花 返回目录

安玉擦完桌子就进厨房收拾,小小的茶馆里也没有其他人。


唐文转向柜台,看到郭盼盼又的头藏在小说后面,于是走上前去。


郭盼盼注意力其实没在书上,立即放下书说道:


“你又要买零食?”


唐文赶紧摇头,他上次买的还有一大半呢。


得益于这个时代可怜的食品工业,零食种类实在少的可怜,除了方便面和糖类饼干,实在没什么过得去的东西。


更糟糕的是科技与狠活还没以后那么先进,糖精和添加剂的水平很低劣,吃着很糟糕。


饮料里可乐还算让人满意,但其他汽水也实在不怎么样,喝完果汁舌头都能变色。


后世虽然戏称科技食品,但好歹还有安全底线,现在的食品厂……职工别在生产车间大小便就谢天谢地了。


吃过几次这个时代的零食后唐文就没了兴趣,整天在大湾村能无聊死,现在他是看上了郭盼盼手上的小说。


镇上有书店,但种类实在乏善可陈,小人书印出来都有重影,质量好些的书籍还是只能城里买。


现在郭盼盼看的小说,基本都是在城里读书时带回来的。


“盼盼姐,你能卖我几本小说吗?镇上买不到。”


郭盼盼已经高考完,比唐文大一岁。


作为00后唐文没怎么看过查良庸的书,不过现在就是给他语文课本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你要看什么,我借给你吧。”


郭盼盼没打算要他的钱,唐文见状也没推辞:


“你不经常看的就行,我就是打发时间。”


“你等等。”


郭盼盼踩着凉鞋跑进后面的屋子,没一会儿后抱出来几本表面已经落灰的书。


唐文一看封面,轻轻“咦”了一声。


“太空漫游2001?”


艹,科幻。


90年代不应该看王小波的禁书或者莫言余华吗,或者是琼瑶大妈的恋爱书?


太空漫游系列虽然是60年代末的书,但却是实打实的硬科幻小说,写出三体的大刘都自称“我的所有创作不过是对太空漫游拙劣的模仿”,足可见其在科幻领域的地位。


这书是前带英航天工程师写的,想象力倒是冠绝,获得了好多次国际大奖,但现在国内译本应该很少,而且没人看才对啊。


见唐文对着封皮发呆,郭盼盼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道:


“这是一整套‘太空漫游’,科幻,看过吗?”


唐文下意识点头:


“看过三体、流浪……啊不,没看过。”


差点说漏嘴。


唐文读过最多的科幻是大刘的书,不过现在后者应该还在娘子关水电站想着怎么摸鱼,还要几年才会开始发表小说。


他接过郭盼盼递过来的太空漫游系列,顿感世界奇妙。


90年代喜欢看科幻的妹子,搞不好也是第一代网虫啊……


“谢谢,我就要这个了。”


“别弄坏了,这是我托老师从香江买的,大陆买不到。”


唐文翻开几页,确实是繁体字。


“没问题,等我看完就还给你。”


说完他才突然想起什么,朝郭盼盼问道:


“你爸呢?怎么这几天都没见辰良叔?”


“上午还在,这会又不知道去找哪个狐朋狗友了。”


郭盼盼提起自己父亲就皱眉,明显不愿意多谈起他。


唐文倒是有些意外,按照郭良辰的个性肯定会找自己吹水,不见人的时候却是很少。


他也没想太多,拿着书坐回了桌子。


没多久吴老二就带着纸笔回来,然后写下了一张简陋的代销合同,以6000元的价格从唐文这里购买25马力拖拉机,整个鹅城都只有他能卖。


这年头也没什么合同范本,这份合同实际上漏洞百出,有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好说。


毕竟严格来说盖金造船厂都不是经营实体,而且这份交易还不交税,是否遵守纯粹靠双方信用。


但在农村里白纸黑字写来的东西都得认,不然说出去就会被人戳脊梁骨,再也混不下去。


手写合同用复印纸拓印了副本,两人各自签字按手印,就算是生效了。


拿到合同后的吴老二极为兴奋:


“唐兄弟,大湾镇太小了,我明天就进城到城里去卖,你先准备十台,然后再铺开出去。


对了,那个盖金厂还有多少库存货?”


“库存……还有几百台吧?”


8个银币的低级货没有任何难度,唐文含糊其辞随便说了个数字。


“几百台?”


吴老二惊叫出声。


什么鬼厂子库存货都有几百台,这还是倒闭厂吗?


他以为最多就几十台,附近几个乡镇就也就随便消化了。


几百台的数量,而且是大马力柴油机,确实只有鹅城才能全部吃下,而且得费一番功夫。


但一想到不过六千元的进价他又精神起来,惊讶随即变成了兴奋。


“我就知道小唐兄弟有本事,真是虎父无犬子哈哈……


这样,我明天就筹好钱,然后去城里推销,你就坐等着收钱吧!”


虽然笃定能很快脱手,但十台柴油机6万块对吴老二也是个天文数字,几乎是全部家资,这还是有今天的大额入账才凑齐的。


说完他就赶紧离开,走路的步伐都快要飘起来。


吴老二刚走出店门口,村长却又带着个中年人出现了。


……


“来来来,杨乡长,这就是我们村的小唐,老唐的儿子。”


乡长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年纪不小已经秃顶,只剩下两边的头发向后梳起,看上去更像个老师。


陈永贵热情招呼着他坐下,然后对唐文说道:


“这就是我们乡长杨泰,以前还是村小校长呢,那时候你爹都还没搬过来。”


杨泰坐下后打量着唐文,笑眯眯地开口道:


“小唐很年轻啊,前几天我还看到你在卖柴油机呢,听说你想办个小船厂?”


唐文点点头,没想到乡长居然也看到过自己:


“对,我打算添置些新设备,让船厂能造几十吨的钢船。


现在太简陋了,根本做不了什么。”


“几十吨可不小了,努把力一百吨,都能出远海哩!”


杨泰可并未因为唐文的说辞而轻视,只要是20吨以上的渔船,能造的也算正经船厂了,该有的设施一样都不能少。


而且钢船可不便宜,现在别说钢船,很多人连渔船都买不起,用的还是水泥船!


满载几十吨的钢船,价格最便宜也是十万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