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 第四十五章 搞事

第四十五章 搞事

作者:陈词懒调 返回目录

白芦县城的芦花巷,住着许多贫苦百姓,以往都是靠卖力气和手艺过活。


世道乱起来,许多幸存的庶民沦为苦力,但是芦花巷这边出了几个能人。


曾为乡兵的严虎和他的一帮兄弟们,收拢了许多青壮,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在这权力更替的白芦县城里,站稳了脚。旁人提起芦花巷,便会提及严老大。


只是前不久严老大带人去外面寻物资出了事,芦花巷沉寂下来,也惹来了各方觊觎。


今日一大早,严老大的遗孀和林老二,带着几个弟兄出城祭奠,傍晚才回来。


有人看到了,但没当回事,还想着这芦花巷的人心要散了,能不能去谋些好处。


马车驶入巷子,在一个院落停下来。


梁夫人回到房间,擦拭那里的一杆长长的马槊。


铁质的长杆,军阵用器,放在以往,并非寻常百姓可以拥有。


这是她爹的武器,曾持此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她爹卷入了朝廷大案,全家出事。


她带着她爹留下的这杆马槊,隐姓埋名。知道她身份的只有严老大和林老二。


再之后,世道乱起来,她罪官之女的身份不再重要。这杆马槊也终于重见天日,给了严老大使用。


铁质长杆,一般人就算拿得起也使不动,使得动也容易力竭。


但是严老大和林老二他们当年就因为勇武有力,才在一众乡兵之间颇有名望。


面对如今的邪疫乱世,面对那些浑身邪气的怪物,使起这样的长兵器倒是更合适。


前不久,严老大遭遇变故,这杆马槊被林二带回来。


她拿出不少物资请人洗净马槊,驱了邪气,放在家中。


烛火闪动,投下阴影。


一名老妇提着食盒走入房间,看了看屋内,疑惑道:“怎么没见小宣?”


她问的是严老大和梁夫人之子严宣。


梁夫人视线从马槊移开,语声平静,却又好像藏着无尽情绪:


“我让二弟妹帮忙照顾一会儿,我这边……有些事要处理。”


老妇打开食盒摆放餐碗,问道:“今日你们出城祭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梁夫人声音幽邃:“在那里想了些事情。”


老妇满是关心:“你也要保重,大虎要是还在,肯定不愿让你伤心伤神。”


严老大,严虎,亲近之人也会叫他大虎。


梁夫人没有看桌上的餐食,眼中映着的烛火跳动: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大虎他们带了熏香和药草,为什么还会遇到那么多邪物。外人都说他们运气不好,呵。”


梁夫人笑中带着凉意,看过来。


“大虎这个人,粗中有细,一些小事可能不会在意,但是重要的,事关自己和兄弟们性命的,相当谨慎。我思来想去,能动手脚的时机,和动手的人,只有亲近的几个。”


正在摆弄食盒的老妇动作一顿,不满地搁下食盒:“你这是怀疑我?!”


梁夫人没理会,继续道:“大虎总说,婶子是个苦命人,家乡遭遇水患流亡到此,无依无靠,他安排活计的时候总会照顾着些。这些年过来,他已经把你当作自家人,还曾说过要给你养老。”


桌边的老妇垂下眼:“大虎确实对我有恩……”


“但有些人,不、记、恩!”


梁夫人目光如电:“近日,老三身边多了个生面孔,侧面去看竟然与你有几分相似!”


老妇眼神惊动:“这……”


梁夫人沉声道:“不如,我送他来陪你?”


老妇人慌张走过来:“夫人你听我……”


说话间,袖笼中露出锋利的银光,却未能拔出。


一柄短刀更快没入她胸口。


老妇眼中满是震惊。


平时只知道这位夫人总带些忧郁,但不拘小节,严老大得了势,她也不为难人。


谁都不知道,这位竟然有如此身手!


此时又有数个身影步入屋里。


老妇看着进门的林二当家和几名护卫,刹那间明白,事发了!她恐惧,想为人求情却已经没了机会。


林二当家看着倒下去的老妇人,看着她袖中没来得及拔出的匕首。


这是严老大分发给身边熟悉人的防身武器,现在竟然被这老妇用来对付大嫂!


死有余辜!


梁夫人却没有再多看地上的人,而是对进来的林二道:


“老三早有异心。你大哥曾说,给老三一次机会,结果把他自己赔了下去,还连带七个弟兄。”


梁夫人双手拿起那杆马槊,递给林二,眼中溢着泪水和恨意:


“处决叛徒!告慰你大哥和枉死兄弟们的在天之灵!也为大家,拼一个前程!”


……


入夜之后,白芦县城吊桥拉起,城门关闭。


外出砍柴的和做活儿的,都回到家里歇下,他们有一晚上的时间来恢复体力,然后等明日天刚亮时,进行新一天的劳作。


以往入夜之后,各处都一片死寂,只是这日,芦花巷附近的居民听到了许多杂声。


芦花巷那边好像发生了拼斗,阵阵喧闹。


附近的居民全都门窗紧闭。


一定是芦花巷那边有人中邪了!


只是等着等着,从夜晚到天亮,又从上午到中午,最激烈的时候已经过去,一直没有听到怪物的吼叫声,反倒时不时听到人的呼喊和惨叫。


依然无人敢去查看。


就算心中再好奇,能幸存到现在的人,多少有些自制力。


动荡一天一夜的芦花巷,沉寂下来。


屋里,梁夫人取出一个木质印章。


这是严老大亲自给儿子刻的印章,是一个老虎的头像,并不精巧,图纹也不够生动,但此时却承载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梁夫人拿着这个印章,在一块块素布上,印下虎纹。


严老大刚出事的时候,她就对老三有怀疑,对城中插手的其他人有怀疑。原本,想活下去只能忍,如今却有了另一种选择。


一个可能会改变大家人生的选择。


那就无需再忍下去了!


半掌大的印章沾着印泥,重重压在又一块素布上。


次日,天蒙蒙亮。


白芦县城好像还是平时的样子。


幸存的县民们,麻木地重复前一天的事情。


一切似乎并无变化。


只是在不起眼的芦花巷,从一户户住宅里,三三两两走出来一些人。


每一户为首的人,取过一支香点燃,拜过神像之后,插在一个大香炉里。


沉默地进行着约好的仪式。


原本只有香灰的香炉,很快被一支支香填满。


随后,林二当家取出来三根大号供香,每根能烧三四个时辰的那种。这是他们以前在一个庙里找到的。


梁夫人取过一支点燃,拜过神像后,插在香炉。又让年幼的儿子照做,握着幼小的手掌插一支香。


林二当家点燃最后一支插上。


两名孔武有力的壮汉抬起大香炉,走在前面。


香炉里的香灰填过草药,加上香燃烧的烟气,这些会护着他们,减少邪物寻过来的几率。


偶尔几个邪物靠近也没关系,现在气温低,他们能轻易解决。


香炉之后,林二当家和梁夫人跟上。


身侧和身后都站着不少武人,呈护卫、跟随之态。


再后面,跟着的也都是芦花巷里相熟的人,都是自己人。


一群人从芦花巷走出,朝着城门口过去。


附近,大早上出门砍柴的人见状,惊得刚迈出家门的脚又缩了回去。没一会儿又探头探脑。


芦花巷那边,有这么多人吗?


这是要去干嘛?


城门口。


守卫们跺了跺有些发麻的脚。


看着脚上的布鞋,他们琢磨着什么时候能攒一双更厚些的布靴。


今日得再从砍柴的、在外寻摸食物的人那里多薅一些。


上头说收一半,但实际收多少,还不是他们这些守门的人说了算?


城里那些有背景有势力的人,他们不敢出手,但那些零散的县民,都是他们捞油水的目标。


怎么,不服?


不服你去告我啊!


看上面那些老爷理不理你们!


深秋的清晨气温低,他们活动着手脚,耍弄着刀枪,闲聊着。


虽然冷,但一想到这种温度下,外面的那些怪物构不成威胁,中邪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心情就松快几分。若是今天能多捞些油水,就更好了。


“上头说,芦花巷的那群人,今天要出去祭奠。”一名守卫说道。


“又出去?他们不是才出去过吗?”另一人不满。


“唉谁知道呢,就他们事多!反正上头通知了一声,让咱们给个方便。”


意思就是别卡着要东西。


没油水捞,他们当然不爽快。


一想到那天出城的马和马车,他们心中翻涌着酸意和嫉妒。


论出身,芦花巷那些人比他们还差呢,竟然都能骑马坐马车了!


一群贱民,配吗?!


瞧着吧,严老大出事,昨天芦花巷又斗了一通,指不定乱成什么样。没准很快会被城里其他势力瓜分掉。


“咱们这白芦县城里,还轮不到他们嚣张!”


在这白芦县城里,论权势,排下来,除了县尉老爷,还有其他好几家呢,怎么也不会轮到芦花巷那边的贱民。


“行方便归行方便,但挑几个人卡着要点东西总行吧?”


“那就见机行事,三五个人,放就放了,如果他们人太多,怎么也不能就这么放他们过去,你们说是……吧。”


说话的那名守卫瞪大眼,惊得差点咬到舌头。


其他守卫顺着视线看过去,呼吸不由一窒。


香炉飘动的烟气后面,有多少人?


一百?


两百?


还是更多?


无人骑马,无人乘车。聚集在一起步行而来。


林二当家今天明明没有骑在马上,没有居高临下的视线,只拿着一杆长长的兵器,不急不缓走在队伍前面。


给守卫们带来的压力却数倍、数十倍地放大!


只要视线稍稍抬起,就能看到林二当家身后跟着的那群人。


有青壮,也有老弱妇孺,手臂上都系着一条素布,还印着什么花纹。


他们眼神并不空洞,就像是燃着一团团沉默的火。汇聚在一起,有种让人喘不上气的重量。


沉重,肃穆,无声的力量。


扑面而来的、越来越近的,强烈压迫感!


守卫本来想说的那些话,这时候却怎么都张不开嘴。


像是有一只大手压在他们肩上,硬是没敢吭声。


他甚至还退了一步,让出路来。


有第一个退的,就是第二个、第三个。


队伍中原本心中还有些忐忑的人,见到这一幕,眼里的光似乎又亮了好几个度。


狭路相逢,气势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一方显弱时,另一方只会更坚定,更强势。


在芦花巷众人走到城门处时,原本站在城门口的那些守卫们,已经避到两旁。


附近观望的零散县民,见到这一幕,心里也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城中其他势力过来查探的人,此时心态也崩了。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快……快去禀报老爷!出事了!芦花巷的那些人搞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