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家族宝树苟成万古世家 > 第18章 打仗

第18章 打仗

作者:两知小龙虾 返回目录

“你作甚?”


徐福贵走上前,见对方男子很面生,不是本村的。


“大哥,这是你家的麦子?一看你就是种田的好手,这麦子长势真不错。”


男子面带笑意奉承道。


徐福贵听着对方的假意客套,目光狐疑,没有答话。对方口音和桐古县区域的口音相差很大,明显是外地的。


“大哥,我主家是做粮食生意的粮商,我就想问问你家麦子定出去没?若是没有的话,可以考虑考虑我们家。”


男子说明来意。


徐福贵干脆摇头:“不卖,我这是留着自家吃的。”


男子纠缠不休:“大哥您说笑的吧,这三十亩麦子和旱稻,一家人哪里吃得完。我们家今年高价收粮,真的,比去年高三成的价。”


“说了不卖,我家七口人加一条狗,吃多点不正常么?你走吧。”


说着徐福贵不耐烦地摆手。


“大哥……”


眼看着男子还要纠缠,徐福贵直接忽视他朝着家里走,顺便喊药草田里的徐孝云:“四云,回家吃饭!”


“来了爹~~”


“汪汪~!”


大黑很聪明,能通过人的情绪判断出眼前的是敌是友。它见徐福贵不耐烦,对男子发出驱赶的狂吠。


男子无奈,只能快步走开。


真是怪事…


徐福贵疑惑,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自从半月前就有外地粮商找上门说要收粮食。


难道是粮价要涨?


要知道除非大旱大涝这类天灾,否则粮价基本没什么波动。


能让外地粮商比去年高三成的价收粮食,肯定是有事发生。


但他没听说哪里有旱灾涝灾。


百壑村只是偏僻的山村,村里消息闭塞,就算外界有大事发生他们也很难知道。


————


徐福贵回家和家人们吃饭,听佳珍说起外面的大事。


“倩嫂告诉我说,乾元仙朝和百越仙朝开始打仗了。”


“打仗?因为什么。”


徐福贵不禁担心。“战争”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绝对是无法抵挡的灾难,很容易就会引来灭顶之灾。


“好像是发现了什么灵脉灵矿之类的,反正和仙人有关系,我可不懂那些。”


佳珍听王倩讲的。王倩都一知半解,更别说给她解释清楚。


“仙人的事情和咱们没关系,咱日子过得好比什么都强。”


徐孝霞没见过世面,所以不懂得。


徐福贵却不这么认为,他想到最近前来收购粮食的粮商,猜测很可能是打仗导致粮价上涨。


除了天灾,最有可能导致粮价上涨的就是战争。


还有一点,他们所在的桐古县距离百越仙朝不远!


这个“不远”,是对于仙人而言。


徐家所在的百壑村属于桐古县,桐古县属于垣黎郡,垣黎郡属于镇南府!


而镇南府,是乾元仙朝最南边的府。再往南,就是百越仙朝。


乾元仙朝作为仙人掌控的朝廷,疆域很大、非常大。


徐福贵没见过乾元仙朝的疆域图,甚至没见过镇南府的地图。他只知乾元仙朝有三十八府,镇南府是其中之一。


镇南府有三十三郡,垣黎郡是其中之一。


垣黎郡有好几十个县城,桐古县是其中之一。


徐福贵这么一想,愈发觉得这场战争有可能波及他们,于是提醒大家:“咱们提高警惕,存好粮食,以防意外。”


“啊?爹,仙朝的事情,影响不到我们吧。”


徐孝苟不理解。


“咱们桐古县、垣黎郡,就位于乾元仙朝最南边的镇南府,再往南就是百越仙朝。对咱们来说是万里之遥,对仙人来说可不是。


普通人家经不起折腾,战争对咱普通人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徐福贵给孩子们耐心解释。


时代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阅历不足的年轻人难以领悟这个道理。


————


十天后。


村里关于仙朝打仗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偶尔有陌生面孔路过百壑村。


徐家麦田,徐福贵带着大牛、三苟、四云收割麦子。


“大家加把劲儿,争取今天一天时间把麦子割完。”


徐福贵手握镰刀,一头扎进麦田,手起刀落割下一片一片的麦子。


最近收粮的粮商又来了两次,以至于徐福贵有了紧迫感,麦子刚熟就连忙带着孩子们收割。


“大哥,咱俩比比谁快?”


徐孝苟欲和大哥比高下。他不常干农活、往往农忙时节才帮忙,但他熊虎桩功二层的体质,体格比徐孝牛更壮实。


“好。”


徐孝牛话音落下,已经扎进面前的麦田。


“大哥你耍赖,我还没喊开始…”


徐孝苟说着,连忙走向相邻的那亩麦田,和徐孝牛较起劲儿。


至于徐孝云,他慢条斯理开始割麦。他年龄小、体力也不行,不是干活的主力。


徐福贵无疑是最快的,干了二十年农活的他仿佛化身“收割机器”,所过之处大片麦子被收割。


旁边,徐孝牛比徐孝苟快不少。


一亩麦田收割完毕,徐孝苟不服:“大哥咱们继续,你耐力肯定不如我。”


二人继续较劲。


徐孝牛不知疲累似得,体力让徐孝苟惊叹。


就这样,不到天黑时分,四个人靠着镰刀收割了二十多亩小麦。


之后打麦、晾晒,磨面还需要几天的劳作。


“大牛,等家里这两天忙完再一起去把你租地那十几亩小麦收了。”


徐福贵没忘了徐孝牛租种的地。


“爹,我一个人就行。”


他一个人顶多多用两天时间。


“还是一起吧,早收了早安心。村里这两天有不少生面孔,我担心有变故。”


徐福贵注意到那些陌生人,村里有人说是逃荒至此的流民。


“好吧。”


几天后,徐福贵带着徐孝苟帮着徐孝牛把十几亩小麦收割。


收割的小麦一点也没有卖,全部存放在家里。


以前徐福贵除了留下够自家用的,剩下的都会卖掉。


但这次徐福贵担心打仗影响的时间太久,就把粮食全留下了。


百壑村出现的陌生人越来越多,验证着徐福贵的猜测。


————


下午。


天气炎热,徐孝牛赤裸上身,在酥梨园里干活。


再等半个月这十八亩酥梨就熟了,收获之后他会轻松许多。


不远处,一蓬头垢面、穿着厚实麻衣、挎着包袱的女人看着徐孝牛。


“真壮实。”


她看着徐孝牛那健壮匀称的身躯,猜测其家境殷实。


若是贫农或佃户,往往瘦骨嶙峋的,长不出这副模样。


她现在的名字是“苏锦书”,身份是从云边郡岚亭县逃难而来、与家人走散的富商之女,落难的大家闺秀。


她捋了捋蓬乱的头发,露出巴掌大小的娇俏瓜子脸,擦去脸上泥污、显露出白嫩肌肤。


“这位小哥,小哥~”


她夹着嗓子,声音甜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