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家族宝树苟成万古世家 > 第58章 酒馆

第58章 酒馆

作者:两知小龙虾 返回目录

徐福贵缓缓念着信上的内容,生怕错漏一个字。


旁边徐家众人围成一圈,边听边看。


只见徐福贵又翻开一页信纸,口中念道:“秀莲……”


当他意识到接下来是徐孝牛给陈秀莲写的内容,连忙合上信纸:“这大家就别看了。”


他得给大牛留点隐私,谁知道信上有多少酸麻内容呢。


“秀莲?”


他转头寻秀莲。


“哎~”


陈秀莲一直在旁边站着呢,她连忙应声。


“大牛给你写的,快收好。”


徐福贵将后面几页写给陈秀莲的信纸递过去。


徐孝云笑着起哄:“秀莲姐,你给大家念念呗。”


徐孝苟附和道:“是啊,别害臊,大哥他写不出什么情话的,你念给大伙听听。”


“不,我不。”


陈秀莲羞红了脸,将信纸牢牢捂在胸口生怕别人看见。这是独属于她的。


佳珍则是从徐福贵手中接过大牛写的家书,这封家书在未来的日子里会被她一字一句翻看无数遍。


得知徐孝牛还活着的消息,牵挂在众人心头的那根弦松缓了。


那送信之人还没走,他在等着领赏。


送军功和家书,这是肥差,哪怕再穷的家庭也会赏几百文钱,碰到富家大户甚至能赏百两银子。


徐孝云给了他五两银子加一坛喜酒。


“对了,能不能写回信?”


徐福贵忽然想到这个关键的事,若是能写回信就好了。


送信之人摇头:“他们在战场没有固定地点,不能回信。”


这时候杜家的人凑上前来:“敢问是否有杜家杜勇的?”


“有、有的。”


送信之人连连点头,从随身包袱里摸出军功和家书:“杜勇我记得清楚,百壑村就他一个百夫长,是四等军功,奖十亩永久免税田。


喏,给你们。”


杜海喜笑颜开:“好、好啊,我儿出息。”


说着从怀兜掏出十两银子赏给送信人。


他没当场拆开家书,而是珍重收好、等回家再看。


送信之人告辞离开,百壑村他还有好多家要送去军功和家书。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当初被征兵离开的几百人,只有少数十几人寄回了家书。


收到家书的家庭庆幸不已,没收到家书的无比悲痛。


没有家书,有可能是没军功,也有可能是死在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杜勇是百壑村唯一百夫长,却有一人比他更厉害:刘家刘鸿展,千夫长,获得三等军功。


其余的人包括徐孝牛都是什长、得五等军功。


————


徐孝苟婚宴之后半个月,是徐孝厚的三岁宴。


徐家按照惯例,办了一顿丰盛的家宴。


家宴当天,徐福贵以子嗣血脉滋养家族宝树。


仪式感不能少,他像前几次一样将手掌放在徐孝厚颅顶,口中念念有词。想到徐孝云和徐孝安的武道天赋,他换了一套说辞。


“我徐福贵第六子徐孝厚,今日年满三岁!愿其天资聪慧、武资卓绝,如龙如凤!”


吸收完徐孝厚的子嗣血脉气息,家族宝树长出第六根枝杈。


宝树顶端的灌顶灵果被滋养,生长到鸡蛋般大小。按照第一次灌顶灵果的生长情况,再有两次子嗣血脉气息的滋养、灌顶灵果就能成熟。


————


又过了段时间。


桐古县城,贯通城南城北的主干道旁侧,一家不起眼的小商铺打开门。


“三哥,这就是你找的铺面吗?”


徐孝云走进其中,四处打量。


商铺面积不大,只有二三十平方,摆着两个陈旧的实木立柜。柜子里结满蛛网,散发着淡淡的霉味。


“怎么,不满意?这还是我托了舅哥的关系帮你找的。”


徐孝苟翻着白眼,他这四弟得了便宜还不知足。


“这还需要托关系?”


徐孝云不信。


“谁让你舍不得花钱。一丁点银子就想办大事,哪有那种美事。”


“多少银子?”


“年租五十两。”


听到这个数字,徐孝云眼前一亮,对这间铺面的印象瞬间逆转。


年租若是一百五十两,他会说这铺面是垃圾、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年租五十两,这就是好铺面!


主干道旁侧,如此位置人流量很大,五十两年租真的太划算了。


“三哥,谢了!钥匙呢?”


徐孝云伸出手。


“卖酒真能赚钱?可别银子没赚到,再搭进去些。对了,桩功可不能落下,爹让我监督你,每日桩功不能偷懒。”


徐孝苟说着将钥匙放在徐孝云手心。


“好啦,我知道。”


徐孝云实在不爱武道。志不在此,再怎么监督也难以练出成就。


至于卖酒是否能赚钱,他也没有底气。


做生意有亏有赚很正常,他不敢保证第一次经商就能赚钱。


但怎么也好过把药田的炎杞贱卖了。


他酿制的这一批炎杞酒,别有一番滋味。上次他从灶房发现的那些炎杞,制作出了味道独特的酒曲。


他特地询问徐福贵,徐福贵是这么解释的:那些炎杞是在百壑山深处发现的野生炎杞,由于生长在深山老林里,所以带了些灵气。


之后徐福贵还拿出少量炎杞供给他制作酒曲。


徐孝云用普通炎杞与“野生”炎杞混合制作酒曲,而一丁点酒曲可以酿造一大坛酒,“野生”炎杞的那丝灵气分散在大量酒水中、微不可察。


但却带给炎杞酒特殊的味道。


另外,炎杞作为药材有“滋补壮阳”之效,而徐孝云酿造出的炎杞酒这方面的效用更明显。他三哥徐孝苟亲身证实。


靠着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的炎杞酒能卖出好价钱。


“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徐孝苟离开,留下徐孝云一人守着铺面。


“得招个伙计。”


徐孝云看着脏兮兮的铺面心想。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朴素、灰头土脸的姑娘怯生生走到铺面门口:“掌、掌柜的,你招人吗?我能干活,管吃管住就成。”


“你是?”


徐孝云打量着此人,其不到二十岁的模样、身材高挑,手大脚大,是干过农活的样子。


“我、我叫张彩霞,莆叶县张家庄的,家里遭了难没办法,出来讨生活。”


她神情认真,不似说谎。


莆叶县徐孝云知道,就是他们桐古县相邻的县城。


“你能干活?”


“是,我从小就帮家里干活,洗衣做饭、还有田里的农活我都能干。”


“……”


徐孝云又问了几个问题,确定张彩霞只是逃荒来的流民后,决定收下她干活。


原因很简单:划算。


管吃管住什么活都干,雇佣她很划算。


几天后,徐孝云的小酒馆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