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77章 一锤定音

第077章 一锤定音

作者:肥鸟先行 返回目录

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内阁四辅赵贞吉。


赵贞吉没有看发言的苏泽,而是对着高拱说道:


“南兵北上,多有水土不服,刚刚阁部议定留任宣大总督王崇古,那这次平戎战事就直接交给宣大的军队就是了,何必劳民伤财调师北上?”


紧接着赵贞吉又对着主管户部的张居正说道:


“户部将宣大积欠的赏钱发下去,宣大将帅定然用命。”


赵贞吉说完,高拱和张居正都沉默了。


高拱自然不必说,他提议留任王崇古,那王崇古统领的宣大军队一并留用,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赵贞吉又炮轰户部,指出户部拖欠边赏,才是宣大战斗力不足的原因。


看到高拱和张居正沉默,赵贞吉准备乘胜追击,苏泽突然说道:


“赵阁老此言差矣。”


众人目光再次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谭子理(谭纶)自闽浙转战两广,戚继光由山东调防福建,皆能因地制宜整军经武。若说水土不服,何以谭公可掌蓟辽?此非南兵之弊,实为怠惰托词!”


苏泽将谭纶和戚继光捆绑,反驳赵贞吉说的南兵北上水土不服的问题,等于将自己的举荐和张居正举荐谭纶捆绑起来。


果不其然,张居正此时也点头赞同道:


“正是此理。”


苏泽看向赵贞吉,接着说道:


“若宣大真能靖边,何至胡虏屡屡绕开防线威胁京畿?平戎需攻守兼备之师,非守成之军可胜任!”


“赵阁老当年也是去过宣大的,先帝朝仇鸾任职宣大总督时,虚报兵员、侵吞军费,以致鞑靼入寇京畿酿成庚戌之变!”


“今日户部欲发积欠赏钱,焉知不会重蹈覆辙?当年仇党克扣士卒饷银,中饱私囊,致使边军饥寒交迫、士气溃散!赵阁老若只知发钱,却不管钱入谁手,岂非纵容贪腐?”


高拱皱起眉头,苏泽这句话虽然攻击的是仇鸾,实际上也对现任宣大总兵王崇古连带攻击了。


苏泽这时候又拉了王崇古,他说道:


“王崇古王总督到任后,努力革除前任积弊,虽稍稳边情,然胡虏仍可长驱直入劫掠州县。此非王公无能,实乃宣大积弊未除——将领怠于整饬防务,只求'御边无过'以保乌纱,与昔日仇鸾'养寇自重'何异?”


“赵阁老称'发积欠赏钱激励士气',然宣大边军空饷之弊犹存!若今日发银三十万,经总兵、参将层层盘剥,士卒所得不过一二。”


“以赏钱激励,恰如抱薪救火,徒肥贪吏而无益士卒!”


张居正听到这里,自然是连连点头。


户部拖欠宣大的赏钱,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


宣府大同年年报捷,可每年都有蒙古人杀进内陆州县,而且宣府边境走私贸易也是屡禁不止,宣府大同军队的腐败可想而知。


这笔赏钱发下去,下次请赏的金额就会更大,甚至会出现杀良冒功,或者边军故意挑起边境冲突求赏的情况。


没办法,本地卫所盘根错节,和地方豪强结合繁衍至今,早就已经不堪大用了。


苏泽看到赵贞吉无言反驳,于是又说道:


“当年戚总兵在东南抗倭,军饷由浙直总督衙门直拨,经谭子理监察,分毫不敢克扣!”


“今若留王总督掌宣大,再用戚继光领南兵独立成军,则可形成制衡——戚部不受宣大旧体系掣肘,其战法、军纪、财务皆由中枢直管,方能避免重演仇鸾贪腐误国之灾!”


在场懂得军务的大臣,此时都连连点头,赞同苏泽的发言。


赵贞吉被苏泽反驳,他却没有恼怒,而是语气反常温和的对苏泽问道:


“苏子霖刚刚所言军制,可否再详细说一说?”


苏泽看着反常的赵贞吉,不知道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但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这些都是有成制的,都是当年胡总督在东南抗倭用过的,苏某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苏泽当众说起胡宗宪,众人的表情微微一变。


这当然是苏泽故意的,等会议结束后,会议纪要要送给皇帝看,苏泽也是为了给胡宗宪翻案做伏笔。


不过这时候还是要先说服阁部重臣推行新制。


苏泽继续说道:


“南兵军饷由户部直拨至戚部军中,经兵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共监。每卒月饷造册画押,钱帛当面点验,斩将夺旗之赏即日兑现。”


“当年在东南抗倭的时候,戚继光就发现,士兵为了争夺斩首之功,反而会争功而延误战机,甚至因为争功反过来被敌军击败。所以不计斩功,而是以旗为单位评定战果,功劳要由王总督核准上报,赏银也要发到士卒手里。”


“设平戎专账于户部,每笔开支登载《乐府新报》昭示天下,对陷阵斩敌的军士也登报表彰,伤残阵亡者的抚恤恩免,也都要在刊告。”


张居正又问道:


“此法可以推广到九边吗?”


苏泽摇头说道:


“九边积弊已深,推行此法阻力太大,而且朝廷也养不起。”


在场的阁部重臣也随之叹息。


九边军制的弊端,在场的重臣都知道。但是九边铁板一块,就算是换几个总督,结果也都是一样。


遇到王崇古这种人品好点的,在九边还能维持局势,要是遇到仇鸾这种贵物,朝廷是又花钱又挨打。


高拱站出来,一锤定音的说道:


“子霖,你将刚刚所说的,都记在纪要上,等陛下御览后再行定夺。”


众大臣纷纷点头,就是刚才反对的赵贞吉也沉默,苏泽就知道自己举荐戚继光的事情成了。


几个重要的人事任命讨论完毕,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执行层面了。


不得不说,隆庆朝的阁部重臣质量真的高。


兵部尚书霍冀十分的专业,调兵沿途囤驻的卫所,拨付钱粮方案,他都提出了相当详尽可行的计划。


张居正又补充了几个军粮运输筹措的方案,节省了一些开支。


赵贞吉也提了几个监督方案,以防士兵在沿途扰民。


苏泽也见到了大明如何决策调兵的过程,算是积攒了相当重要的工作经验。


这场阁部会议总算是结束了,苏泽又将会议纪要交给在场诸大臣过目,众人都用印画押,再由内阁送到宫中交给隆庆皇帝御览。


阁部会议散去,苏泽看向高拱和张居正,想到自己那个刷阁老声望的任务,准备找机会和高张二人亲近下,趁热打铁狠刷一下二人的声望。


可没想到,苏泽却被意料之外的人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