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称帝后才知身处小洞天 > 第36章 大戏开幕

第36章 大戏开幕

作者:蛋炒饭一绝 返回目录

床榻上。


颜惜月似是想到了什么事,目光微动的提醒道:“陛下,可这修建运河必会劳民伤财,朝中群臣怕是不会同意此事的。”


“……”


黄炎眉头一拧,似乎也想到了这茬,缓缓道:“此事确有可能。”


“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


颜惜月笑着摇摇头,非常笃定的说道:“他们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只顾着生前留有清名,又岂会理解陛下功在千秋的大计?”


“……”


黄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看向怀中美人儿,问道:“那依爱妃之见,朕该如何应对?”


“陛下无须多虑。”


颜惜月见他竟这般倚重着自己,自觉离计划又进一步。


她仰起面颊凑在其耳畔,用那靡靡之音轻笑道:“天下之事在于陛下,他们不过是陛下的家奴而已,还想替陛下当家做主不成?”


“爱妃所言极是!”


黄炎被这番吹捧之词逗的开怀大笑,狂言道:“天下之事在朕,朕欲为之,谁敢不从?”


那番言辞,那般作态,像极了沉溺酒色,偏宠祸害的昏君。


颜惜月见状掩唇而笑:“陛下天威。”


黄炎似是打定了主意,正色道:“等明日上朝,朕就将修建运河,建造祈仙台之事提上日程!”


他说着语气一顿,面带冷色的又道:“朕倒要看看,谁敢替朕当家做主,谁敢不从!”


“……”


颜惜月的眼眸中似乎都藏着笑意。


心中却在暗叹,即便是千古圣君,也免不了有好大喜功的缺点。


她心中很是矛盾,既想计划如期而至,又隐有不忍,便又说道:“陛下明日上朝,能否让臣妾同行?”


“你上朝作甚?”


黄炎微微一怔,眉头微蹙的说道:“朕虽未定后宫不得干政的条例,但有金朝女帝之事在前,众臣对女子进金銮殿无有好感。”


“臣妾知晓。”


颜惜月笑吟吟的解释道:“然陛下所言之事并非儿戏,若是当朝提出,定有腐儒谏臣阻挠,若是陛下与之相辨,恐损陛下贤名。”


“而有臣妾在旁就不同了。”


“自古便有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古话,只要臣妾在旁,稍加引导,那些腐儒谏臣必会将罪责推在臣妾头上。”


“如此一来。”


她语气顿了顿,似笑非笑的说道:“在他们眼中,陛下只是受臣妾这妖妃蛊惑,而非昏君,自然贤名可保。”


“这……”


黄炎闻言眉头一挑,心中也是惊疑这狐媚子竟能有这般好心。


他迟疑了好一会,也想不通这狐媚子有何诡计,便道:“可若是这般,那爱妃的名声在群臣中可就臭了。”


“臣妾不过是一女子,要名声何用?”


颜惜月凑在其耳旁轻轻一舔,媚眼如丝的轻吟道:“只要能替陛下分忧,臣妾虽死无怨~”


“……”


黄炎感受到耳畔的灼热,察觉到怀中美人的心意,刚消下去的火气顿时又熊熊燃起,当即翻身而起。


“爱妃,有劳你了。”


翌日。


金銮殿上。


伴随太监一声‘入朝~’,殿外文武分为两列,依照品级陆续入殿早朝。


文官集团中。


吴谋看到皇位上不仅坐着陛下,还有那颜姓妃嫔,也知今日朝会是那大戏开幕。


而郑渠见状,亦是在心中暗叹:往后不知要委屈多少敢于直言的谏臣了。


除了他们二人知晓内情,旁人见那颜姓妃嫔居然也坐在陛下身旁,心中或多或少有些腻歪。


本朝虽未制定后宫不得干政的条例。


但后宫妃嫔在朝会上,特别还是坐在龙椅上,不免让他们联想到前朝一些不好的事……


而武官集团就纯粹的多。


向勇朱宏等人都是武夫出身,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琐碎小事。


在他们心目中,如今四方宾服,只有一件大事值得留心,那就是陛下与后宫妃嫔早生龙子,巩固国本,余者皆是旁枝末节。


行完朝礼后。


诸臣有事上奏,无事口鼻观心。


黄炎外出三个多月,虽有吴谋统摄朝政,但还是有一些难以敲定的奏折,需他亲自过目敲定。


待处理完国事。


黄炎的心情似乎非常愉悦,说道:“朕有一事,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


朝中诸臣对视一眼,虽无人应答,却皆是摆出一副洗耳恭听之色。


“西南行宫之行,朕感悟颇多。”


“京城至西南镜州不足千里,可山路崎岖,往返一次却耗费近月,就这还是朕的车驾。”


“若是平民百姓,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百里县城,此事不仅有响教化,而且于行商不利。”


黄炎目光扫视一圈,自顾自的说道:“故而朕准备疏通航道,修建一条连接南北的运河,诸卿意下如何?”


“……”


金銮殿中,寂静无声。


朝中群臣神色各异,或是目露惶恐,或是心中哀叹,想要出声劝诫,却又念及身份不好第一个出声。


便是向勇与朱宏二人都是瞠目结舌,一副活见鬼的眼神打量着黄炎。


似乎是在端详陛下是不是被鬼上身了,何以好大喜功至此?


“还请陛下三思!”


吴谋不仅是计划的制定者,也是朝臣之首,所以该做的戏还得做。


而且得做足!


“如今朝廷初定,四方宾服,民安田里,正是欣欣向荣步入盛世之相。”


他眉头紧蹙的踏步出列,先是称赞一番黄炎的功绩,随即陈述利害:“陛下要修建运河,必会劳民伤财,有伤国本。”


“臣,恳请陛下三思!”


“吴相所言极是!”


郑渠亦是适时出列,苦口婆心的劝诫道:“臣本无意冒犯陛下天威,可疏通航道修建运河事关重大,绝非朝夕之功,若是因此劳民伤财,恐损陛下贤名。”


“此为千秋之功!”


黄炎冷声质问:“你们二人一个是朝臣之首,一个工部尚书,应当能看出修建运河乃是功在千秋的大计,何以蒙昧至此?”


“臣……”


吴谋与郑渠二人被驳斥的一时语塞,低眉垂目不见有何表情。


就连吴相与工部尚书都被驳斥,其他臣子见状自是噤若寒蝉的不敢出声。


在他们心目中,陛下此举无非是好大喜功而已,又不是什么伤天害理之事,陛下若是想图这份千秋之功,只要把握好分寸,倒也未尝不可…


“还有一事。”


黄炎目光扫视一圈,说道:“运河兹事重大,需有能人异士整顿风水,勘测地舆,朕欲下榜招贤,广邀天下能人异士进京。”


他语气顿了顿,又道:“顺便朕还要在紫微山上修建一座祈仙台,以揽能人异士之心,为朕所用,诸卿意下如何?”


“……”


金銮殿内先是一静,随即便有诸多朝臣勃然色变的出声劝阻:“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陛下乃古今圣君,当以史为鉴。”


都不用吴谋郑渠等人开口演戏,吏部尚书便已痛心疾首的出列劝诫。


“前朝因何而亡?”


他面带急色的说道:“还不是那几位皇帝痴迷仙道,罔顾朝政,致使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


他本还想说一句‘陛下此举与倒行逆施何异’,但念及身份,并未敢言。


“臣,恳请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亦是出列,直接跪倒在殿前:“如今我炎汉国势正旺,臣跪请陛下莫要重蹈前朝覆辙。”


见有两位大臣领头,另外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对视一眼后亦是出列。


“紫薇山乃是陛下封禅之地,又岂能用以修建那什么祈仙台?”


“此为倒行逆施之举,陛下乃千古圣君,臣跪求陛下三思!”


“臣,附议!”


“……”


朝中重臣纷纷出列劝阻,那些敢于直言的谏臣们也顾不得陛下脸上喜色尽褪了,纷纷出列劝阻。


“陛下身为天下君父,当以天下为重。”


“此非圣君所为。”


“前朝灭亡不过一年有余,有史为鉴,臣请陛下收回成命,体恤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