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督公 > 第67章神通天数

第67章神通天数

作者:贰更2 返回目录

之后一月。


李平安寸步不离地守在榻前,每日按时喂药。


许是李太医医术精湛,又或者珍奇药材确有效用,楚公公再没昏厥过去,只是身子愈发浮肿。


本就痴肥的身躯又胀大两圈,躺在床上仿佛一座肉山。


李平安端着药碗轻声道:“爷爷,张嘴,啊——”


楚公公微微张嘴,任由苦涩药汁流入喉中。


一连服用三碗,朦胧模糊的双眼略微恢复,楚公公方才看清跟前少年,十七岁的年纪身姿修长挺拔。


偏偏生了张圆盘似的大饼脸,从俊俏公子哥沦落为路人。


“相貌平庸好啊,咱们做奴婢的哪有资格生的俊俏,咱家这副痴肥模样,不知衬得多少贵人俊俏风流!”


楚公公动了动手指,李平安立刻会意,搀着他从床上站起来。


过去是假装腿脚不便让人搀扶,现在四肢厥冷,筋骨肌肉颤抖萎缩,没人搀扶根本站立不稳。


小步挪蹭到门口,楚公公望着阴沉天色。


“咱家看这雪还得下,兴许十天半月见不到晴。”


“爷爷您慧眼。”


李平安附和一声,指着院里的摇椅:“孙儿从御用监取了些木料,给椅子加了个顶棚,再下雪您就能躺着观赏了!”


“好玩意儿,咱得赶紧体会体会。”


楚公公尝试调用丹田真气,奈何经脉中气血浓如膏脂,重重阻挠桎梏,十成真气运转到双腿只剩下几丝。


李平安真气透体而出,挟裹着楚公公双腿,一左一右向前迈步。


楚公公艰难爬上摇椅,顶棚遮蔽了仰头望天的乐趣,却也不觉得嫌弃,孙儿孝心可比虚无缥缈的云霞让人舒服多了。


“小安子,当年咱家说要死在摇椅上,未曾想一语成谶了。”


李平安宽慰道:“爷爷莫要丧气,李太医不是说了么,他在查阅古籍,定能寻到治疗消渴症的方子。”


日日服用御医开具的方子,非但没见治好,反而症状一日重过一日。


走路需要人搀扶,说话有气无力,短短一月功夫,楚公公就从健步如飞变成行将就木。


楚公公喃喃道:“那厮惯会推诿敷衍,纵使是你下一刻就要咽气,他也会说‘将养些时日便好’。”


李平安问道:“爷爷,藏武阁中可有续命疗伤、起死回生的神功,孙儿这就去取来修习。”


“世上哪有起死回生的神功……”楚公公双目蒙了层薄雾,浑浊模糊,呢喃声中带着释然与不甘。


“这病咱家压了二十多年,一朝发作就是神仙难救,不怨人家李大夫……”


“元妃算个什么东西,愚蠢蛮妇罢了,等咱家出了冷宫,三两年就能辅佐新君执掌大权……”


“可惜啊,神通不敌天数,咱家恐怕完不成陛下交代了……”


“娘娘太过护短,行事易怒冲动,怕不是元妃对手,想来陛下会另有布置,老奴无需多虑……”


李平安静静的守在躺椅旁,听着楚公公絮絮叨叨。


从武德四十三年入冷宫至今,前后五年互相依靠,从戒备到师徒到爷孙。


说两人情深似海未免有些假,但是李平安不会背叛楚公公。


这对于太监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楚公公说着说着,忽然问道:“小安子,你说这世上有命数么?”


李平安摇摇头:“孙儿不知。”


“定然是有的,咱家发迹于糖,也丧命于糖,显然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因果报应。”


楚公公从底层小太监爬到老祖宗位置,中间不知经历多少生死杀戮,平生最不信天命报应。


如今行将就木之际,莫名生出几分恐惧、敬畏。


李平安正值年少,尚不知老了、病了是何滋味,自然不会畏惧,哪怕中了老天爷算计,也会选择重拳出击。


“爷爷,您这病真是老天爷安排的么?”


“当然是,必须是,那就是老天爷!”


……


勤政殿。


寒风吹过庭柱,发出呜咽残喘。


武德帝蜷缩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宫大殿,眸光幽远深邃。


“朕多久没来勤政殿了,十天……还是半月?朕真的老了,什么事都记不清楚……”


轻轻抚摸龙椅把手,经历武德帝在内四位皇帝摩挲,已经变得油润光滑。


“朕第一回坐龙椅是什么时候?三十二还是三十三岁,记不大清了,只记得那年五哥战死北疆,头颅被金狼王制成酒器!”


武德帝眼中迸发刻骨恨意,五哥是他一奶同胞的兄长,自幼对他关怀照顾,亲自传授武功指点学业。


亦兄亦父,亦师亦友。


武德帝原本只想做个逍遥王爷,未曾想骁勇善战、大破蛮族的五哥,竟意外死于战场流矢。


“神通不敌天数,神通天数……”


武德帝喃喃自语,愈发觉得天意高深莫测:“朕时日无多,仓促谋划,不知能成几分?”


恍惚间,身侧浮现一道身影。


魏公公躬身说道:“启禀陛下,淑妃娘娘偶感风寒,不治病逝了。”


武德帝眸光一凛,转瞬从混沌迷茫中清醒,沉声问道:“太医院可曾尽力诊治?”


魏公公回复道:“十余位御医接连诊治,奈何淑妃娘娘身子单薄,又逢连月风雪,终是药石无医。”


武德帝又问道:“淑妃可留下什么话?”


魏公公从袖口摸出个册子呈上:“淑妃给陈王殿下留了封信,臣一字不差的誊抄下来,请陛下过目。”


武德帝翻开册子扫了一眼,信中写了许多关心赵哲的话,直接略过不看,目光最终落在两行字上。


“吾性柔懦,弗能庇哲儿于幼冲,今反为累。”


“哲承崔氏血胤,可凭江南世胄。然当谨记:汝非崔姓,实赵氏子;非一族之皇嗣,乃天下之皇嗣。”


武德帝将册子递还,叹息道:“淑妃舔犊情深至斯,朕远不如矣!”


魏公公轻轻一捏,册子化作飞灰:“陛下胸怀天下,自然顾不得儿女情长。”


“朕头回听见,先生竟然也会奉承。”


武德帝揶揄一声,从袖中取出一道圣旨:“将来陈王若要追封淑妃,先生就将朕的遗诏交给他,免得名不正言不顺。”


魏公公问道:“若殿下不追封呢?”


“那便是朕看走了眼。”


武德帝浑不在意,笑着说道。


“陈王若能骗过朕这双眸子,反而更加表明,朕没选错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