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想让天下皆为臣妾的李世民,就要登基了。
即便深居在府邸里面的温禾,也感觉到长安城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出去采买的人回来后,温禾都会询问他们关于长安的事。
据说昨日魏征领命去了河北。
城中的禁军调换频繁。
不过其中最重磅的消息是,皇帝陛下搬出了大兴宫,将弘以宫改名为大安宫,说是要去避暑。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李渊在给李世民让路。
“这就是蝴蝶效应?”
温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吃一惊。
历史上记载,李渊是在贞观三年,被迫搬出太极宫的。
当然这也是后世的猜测,具体是什么,后面那些写历史的怎么可能知道。
隔着几百年,他们难不成还能和自己一样穿越,还钻到李世民的床底下偷听?
“这样一来,李二登基之后,政权的过渡,会比原先更顺利。”
李渊自动退让,李艺如今又被圈禁在长安内。
目前摆在李世民面前的,只有一个问题了。
那就是突厥。
“灵州急报?”
光天殿内,兵部尚书敬君弘急忙递上塘报。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面露惊愕之色。
“不是说还有一月……怎会是灵州?”长孙无忌诧异万分,急忙向李世民投去询问的目光。
上首的李世民,面色平静的从黄春手上接过塘报。
所有人都不由屏气凝神的看着他。
“啪!”
李世民突然重重将塘报摔在桌案上。
“好你个颉利!”
塘报上的内容不多,总过就是一句话:“灵州外三十里,突厥连续十日遣游骑袭扰。”
“殿下。”房玄龄上前一拜,李世民轻轻的抬了一下手,示意让黄春将塘报拿过去传阅。
众人一一看过,脸色都不太好。
陛下已经决定禅让皇位,可这个时候若是发生动乱,只怕中间会出现波折。
“臣有一言!”
老臣萧瑀忽然出班,李世民望向他点了点头:“萧卿请讲。”
萧瑀作为老臣,而且又是尚书右仆射,除了觐见皇帝时需要行大礼外,其余亲王、嗣王只需点头即可。
甚至面对太子也可免礼。
但他还是向着李世民郑重的行了大礼。
“老臣只有一言,请太子以大局为重,不可亲自领兵。”
方才见李世民愤怒,萧瑀心里便生出了一抹担忧。
这位曾经的秦王,现在的太子,谁人不知道他闻战而喜。
自从雁门救下隋炀帝以后,他的战绩几乎未逢一败。
武牢关一战擒两王,三千余骑兵便冲击窦建德十万大军。
虽霍嫖姚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连那连战连捷,连败李神通和李世绩的刘黑闼,都输在了这位太子殿下的手中。
即便是那唯一一次失败,也是因为他得了疟疾,部下指挥冒进才导致惨败,但很快他便率军反败为胜。
萧瑀真的担心,如今这样的局势,这位太子殿下血气上头,又要出征了。
他如今可不能离开长安啊。
“萧公所言甚是,臣附议。”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也纷纷站出来。
长孙无忌虽然慢了一步,但也同样认同。
从今以后,太子殿下还是少亲征为好。
至少在继承人能够监国之前,决不能离开长安。
否则隋炀帝的教训很有可能会再次重现。
看着下方臣子们的反对,李世民颇有些无奈。
他自然知道这些人在担心什么,而且至始至终他都没想过要亲征。
泾州有李靖在、幽州有李世绩、灵州有李孝恭。
有他们三人在,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不过他也有些遗憾。
‘坐上那个位置后,孤只怕是难以领兵了,也罢,就让他们去建功吧。’
“众卿之意,孤明了,前方有李靖等人在,孤无需担心,何况这不过是颉利的一次试探罢了。”
在李世民看来,颉利如此行为实在幼稚的很。
大军未动,却派游骑来骚扰,好像就是在告诉李世民,他们要进攻灵州。
如果没有之前温禾的预言,李世民也只会以为这是颉利的挑衅,因为他笃定突厥不敢进攻灵州。
但现在他明白,颉利确实是在迷惑他,只不过和他所想的不同。
颉利是想让李世民误以为,他们要从灵州南下。
想通了这一点,李世民当机立断。
“此事压下,不可外传。”
他也要打的突厥出其不意。
“民部迅速清点粮草送往幽州。”
“兵部征调各地府兵,以夏训为由,集结长安,另外要加快教授制造炒面之法,以免到时候来不及。”
“诺!”
众人都知道,这是李世民真正掌权后的第一战。
他们不能输!
李世民握着拳,重重的落在桌案上。
‘渭水之盟?孤不会让史书上再多上这一笔!’
众人纷纷告退。
虽然不知道突厥什么时候要动手,但有备无患。
他们必须先行准备。
至于说先下手为强?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还没准备好。
当小朝议散去,众臣都出了宫。
李世民随即换上了便装,让人去崇文殿把李承乾叫来。
“随孤出宫。”
刚刚到来的李承乾,看着已经换上了粗布短打的李世民,稍稍的错愕了一下。
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也去换了一套便服。
父子二人没有从玄武门走,而是从另一处的侧门出了宫,绕道去了朱雀大街。
一路直奔永乐坊。
……
温禾府邸。
偏院一处被温禾刚刚开辟出来的新地区。
李泰和李恪二人垂手望着正在一旁制造东西的温禾。
“先生好了没有,我还得去照看大熊、二熊呢。”李泰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李恪无语的白了他一眼:“你怎地每天就想着你那几头猪。”
李泰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把猪给养大了,有时候竟然连吃饭都忘了。
“你懂什么,先生说了,猪养肥了可以吃肉,到时候整个大唐吃上猪肉的都要谢我。”
李泰对他的鄙夷不以为然。
李恪闻言,也懒得和他辩论。
他现在就好奇,之前先生说的,那个能够看到数百步之外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三人全神贯注,都没发现,不远处的拱门内,文忠躬着身子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李世民正皱起眉头,而他身旁的李承乾满脸苦涩。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