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01 千年来客

001 千年来客

作者:庄申晨 返回目录

“呼!”


吴铭拄着拖把,直起腰杆,长长地舒一口气。


经过一上午的大扫除,尘封已久的店面终于焕然一新。


自从爷爷吴振华一病不起,这家“川味饭馆”便关门停业,至今已经整整一年。


吴家三代只有吴铭是科班出身的正经厨子,老爷子巴不得他回来接自己的衣钵。


不乐意的是爸妈。


川味饭馆不过是随处可见的苍蝇馆子,早年间生意确实不错,可最近几年,接连受疫情、预制菜和经济下行的冲击,生意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停业一年,以前的老主顾也都走的走散的散。


按老爸的意思,这小破店早该租出去或者干脆卖掉。


老妈也说:“你放着大饭店的主厨不做,回来开个小饭馆图啥呢?”


老妈分不清厨师团队里各个职位的区别,只知道儿子在大饭店工作,便以为他是主厨。


其实吴铭只是负责二灶的炉头,说得好听点叫二厨,事实上,正是因为晋升主厨失败,他才怒而辞职选择单干。


吴铭懒得解释,只是和爸妈定了个半年之约,半年后如果经营不善,就滚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吴铭站在门口环视店内,这窄窄的门脸,小而陈旧的方桌,几乎承载了他儿时对美食的所有回忆和向往。


可以说,爷爷才是他的烹饪启蒙老师。


川味饭馆主卖各种盖饭,左手边的墙上贴有一幅巨大的红底白字菜单,从回锅肉盖饭到鱼香茄子盖饭,足有两百种!


在老爷子看来,万物皆可盖饭。


川菜尤其是江湖菜本就是下饭菜,犹记得小时候,光是就着浓郁喷香的汤汁,吴铭便能炫光两大碗白米饭,那滋味,简直不摆了。


想到这,肚皮开始咕噜噜抗议。


干了一上午体力活,确实有点饿了。


吴铭将招聘启事贴在门口,然后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点新鲜的肉菜和调料,打算弄个鱼香肉丝盖饭吃吃。


把饭煮上,刚备好菜,就听见有人喊:“店家!”


“来了!”


吴铭擦着手走出厨房,不禁愣住:店内外分明空无一人,到底是谁在喊叫?


“店家!”


又是一声喊。


这次听得清楚,声音并非来自店外,而是来自厨房后面。


厨房后面?


吴铭纳了闷,循声找过去,竟在角落里找到一扇奇怪的门。


质地非木非铁,几乎和墙面融为一体,不仔细辨认,还真看不出来。


吴铭的手指接触到门的瞬间,似是激活了某种程序,门的颜色忽然一阵变换,最终定格成原木色,这怪门竟是个智慧屏,一行行小字缓缓浮现于门上。


【川味饭馆(2025)】


【店长:吴铭】


【千年光阴,唯店长和美食可穿越。】


【后厨重地,仅至亲和员工可进入。】


随后“咔嚓”一声,门自动弹开。


当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方方正正的土灶,灶口上方的手绘灶神像图已经褪色,大铁锅边沿结着油亮的黑痂,显然有些年头了。


墙角处堆着成捆的柴火,蜷在柴火堆里打盹的狸花猫懒懒地翻了个身。


另一个墙角伫立着硕大的水缸,酸菜坛子沿墙根排成一列,足有七八个之多。


此情此景,倒像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里的灶房……给我干哪儿来了?


吴铭正疑惑着,又是一声喊。


“店家!做买卖不做!”


声音果然是从这边传来的,格外清晰。


“来了!”


吴铭稍一迟疑,跨出这扇古怪的门。


在他身后,门上的小字悄然发生着变化。


【吴记川饭(1056)】


灶间布帘缝里漏进两道颀长的身影,待他掀开布帘,霎时愣住。


两位客人仪表堂堂,眉宇间有几分相似,其中一人脸颊略长,另一人气质儒雅,均着上衣下裳,束带佩玉,头戴幅巾,足蹬乌靴,分明是古代书生的打扮!


好家伙,竟是个任意门!


吴铭吃惊发愣时,对方也正惊奇地打量着这个裸臂露腿、发短若无的店主人,显然不曾见过现代装扮。


长脸书生率先开口道:“我二人自眉州进京赶考,怀念家乡风味,恰见贵店挂着‘川饭’幌子,可是有蜀地美食?”


“有的!二位里面请!”


吴铭回过神来,顺势忽悠二人进店。


尽管这事有些离奇,但无论如何,先把客人留住,总不会错。


店里不比老爷子的小饭馆宽敞多少,六张榆木桌子擦得光洁如新,采光倒是不错,从门扉和窗棂泻入的天光将店堂照得透亮。


“二位吃点什么?”吴铭问,“鱼香肉丝盖饭怎么样?”


“鱼香肉丝……盖饭?”


“就是浇饭,鱼香肉丝作浇头,盖在热腾腾的米饭上,再淋两勺红亮的汤汁……”


两人的喉头同时滚了滚。


吴铭忽然想起鱼香肉丝这道菜源自民国时期,古代压根没有,忙补上一句:“鱼香肉丝乃小店特色,虽非蜀地菜肴,却是纯正的蜀味。”


长脸公子眼里冒光,就冲这“特色”二字,非得尝上一尝不可!


“既是蜀味,那便来两份。”


“好嘞!”


掀开布帘回到灶房,吴铭这才注意到门上“吴记川饭(1056)”的字样。


卧槽!一千年前!


等他走进现代厨房,门上的字又变回“川味饭馆(2025)”。


他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搜索1056年。


好嘛,竟然回到了北宋至和三年,这一年九月,宋仁宗改元“嘉祐”,所以也叫嘉祐元年。


紧跟着搜索“嘉祐元年”。


【嘉祐(宋仁宗年号)-百科】


【苏轼:初尝金榜的嘉祐之年】


【从嘉祐到元祐:苏轼如何成为北宋文坛的新盟主】


【晚潮丨神仙打架的嘉祐二年龙虎榜】


【大众国学丨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如何影响了历史进程】


【……】


搜索结果里,十篇稿子竟有八篇和苏轼相关,什么大宋顶流!


等等!


那个长脸书生是不是自称来自眉州,进京赶考来着?


吴铭记得历史上的苏东坡就是一张长脸,后人还编了个故事借苏小妹之口揶揄他,说他“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这不全对上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