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32 仙家的口味

032 仙家的口味

作者:庄申晨 返回目录

吴建军立刻笑脸相迎。


这个小于不仅来店里连吃三顿,还四处向人安利帮忙引流,这样的真爱粉自然要热情接待。


其实直到半个小时前,于得水都没打算再来消费。


一顿饭动辄二三十块,对学生党来说,顿顿吃确实有点负担不起。


临近月底,这个月的生活费已所剩无几,昨天那两顿更是令他本就不富裕的支付宝雪上加霜。


他本打算等下个月再来光顾,可不知怎的,一旦开始考虑中午上哪儿吃的问题,这双腿就不由自主地走了过来。


“一个人来的?”


“我恰巧路过,顺道来吃个饭……”


于得水没好意思说自己是恰巧要吃饭,顺道路个过。


“生意也是好起来了呀老板,都有三桌客人了。”


“多亏你帮忙宣传……”


于得水摆摆手:“我没出什么力,昨晚我带来的两个朋友您还有印象吧?主要是他俩的功劳。”


倒不是自谦,事实确实如此。


好吃嘴论坛里的用户由低到高分为饭桶、吃货、名嘴、老饕和美食家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五个星级。


因为升级和发布攻略帖的数量及所受到的认可度挂钩,所以等级越高的人公信力也就越高。


于得水在坛子里只是个一星吃货,他虽然也发了帖子安利,但影响力远远不如三星名嘴陈桂彦发的那篇攻略帖。


他早上起来看的时候,那篇帖子已经冲上热榜,足有四五十条回复。


别看回复数貌似不多,和其他美食论坛只出键盘的赛博饭友相比,好吃嘴的饭友是真舍得花钱来吃啊!


进到店里,捡了张空桌坐下。


已经连吃两顿肝腰合炒,于得水打算换个口味。


好吧,他承认,主要还是因为囊中羞涩,必须省吃俭用,于是只要了一份最便宜也是川菜里最经典的麻婆豆腐。


想在苍蝇馆子里吃到正宗的麻婆豆腐几乎不可能,换作别家店,于得水绝不会点这道菜,可他对这家店的掌勺师傅有信心。


22元一份,定价倒是和陈麻婆豆腐相当,就不知道能有陈麻婆的几分味道?


“麻婆豆腐一份!”


吴建军推门报菜名。


“收到!”


前一桌客人也要了个麻婆豆腐,正好一锅烧了。


吴铭心里想着,手上仍不慌不忙,以花刀技法在猪腰子上雕出凤尾纹,一连切了三块,头也不抬地问:“可看明白了?不明白也无妨,我再给你切两块……”


“看明白了。”


“???”


吴铭刀尖悬停半空,抬眼打量徒弟,谢清欢眸光清亮不似说笑。


不是,我就随口一问,你还真看明白了?


“好,那你来试试。”


吴铭让开两步,手中钢刀倒转递出,心想你最好能切出我要的形制规格,否则,且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当学徒那会儿可没少挨骂,早就想过过嘴瘾了。


谢清欢执刀酝酿,似在回忆要领。片刻后,左手按住猪腰,右手斜刀推剞,起初稍显滞涩,待刀锋切入肌理,手腕渐如游鱼摆尾,越发的游刃有余起来。


吴铭凝视着逐渐成型的凤尾纹路,忍不住发问:“之前是否学过此类刀法?”


“未曾。”谢清欢刀锋轻挑收尾,细密纹路恰如凤尾舒展,“然斜刀取势、推刀定形、剞刀生纹,此三法皆刀工基础,无非稍作组合罢了。”


这是人话?


照她的说法,再复杂的刀工都可以拆解为基础刀法,也没见谁一看即会啊!


难道她真是个天才?!


吴铭暗暗吃惊,面上仍是不动声色,淡淡道:“不错,倒是有几分悟性。”


“弟子愚钝,不及师父万一。”谢清欢刀锋流转间又添两片腰花,“师父,一份肝腰合炒须备多少腰花?”


“把案上的切完即可。”


见徒弟游刃有余,吴铭转身掌勺开炒。


做过菜的都知道,备菜备料往往费时费力,烹炒却在转瞬。前后不过五分钟,两份回锅肉和一份鱼香肉丝便相继出锅。


“走菜!”


话音未落,吴铭已舀水净锅,接着做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这种经典川菜自然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以现有的条件做这道菜肯定比不了陈麻婆这种老字号,首先餐具就比不过。


这道菜讲究一个“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诀,老字号多用石锅盛装,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锁住豆腐的烫香鲜活。


店里只有餐盘,终究差点意思,更别说豆腐的品质也要差人家一截。


那为什么价格还要对标呢?


主要是因为其他菜都对标了,不好给麻婆豆腐搞特殊待遇。


不管怎样,吴铭仍然按传统做法来做,绝不偷工减料。


他把豆腐烧上,扭头见谢清欢已把肝腰合炒的食材全部备妥,于是说:“我教你给肝腰码味上浆。”


宋朝厨师也会对食材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倒不是说手法简单,而是用料简单。


事实上,许多现代常用的调味料一千年前是没有的。


比如味精,再比如料酒,专门用于烹饪的调制酒要等到南宋才有,指望北宋的小饭店拿饮用的酒给菜调味,无异于天方夜谭。


胡椒虽然有,但因为是“进口货”,售价非常高昂。


精盐和淀粉也是同理,有但是贵,寻常食肆根本用不起,放眼整个东京,或许只有七十二正店和大内的尚食局敢这么奢侈。


当然,现在又多了一家吴记川饭。


待师父打开八宫格调料盒,看着盒子里或奇异或珍贵的调味粉,谢清欢已经见怪不怪,若是灶王爷没有秘制调料,她反而会觉得奇怪。


真正让她瞠目结舌的是,师父竟然朝刚出锅的豆腐上狂洒川椒粉!


看着红汤白豆腐被灰黑的椒粉簌簌覆上,谢清欢的嘴唇已经开始麻了,喉头也蓦地发紧。


“师父,你这是……”


吴铭正色叮嘱:“这道菜叫麻婆豆腐,若是师公进来传菜,须得多放川椒粉,若是二郎传菜,则要适当减量。”


谢清欢默默记下,心里既惊又喜。


师公接待的果然不是宋人,而是仙人!


只不过,仙家的口味似乎有点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