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宋秀 > 第十九章 赵德秀的危机感(求求追读!)

第十九章 赵德秀的危机感(求求追读!)

作者:渔舟客 返回目录

赵普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赵普与魏仁浦会谈时虽已屏绝了闲杂人等,但后来魏仁浦在赵德秀的敬请下迁居入延德宫的事是瞒不住的。


就在第二天朝会后,刚刚回到府中的赵光义就收到了从宫内传来的消息。


望着信中熟悉的笔迹,赵光义面色如常的将信件丢入身前的火盆中。


暂时赵光义还不想让旁人知道,他与那人之间的关系。


信件虽毁,面对着在座的一些幕僚,赵光义还是简略的将信中内容讲述了一遍。


赵光义年级虽轻,却已经懂得该怎么初步收拢人心。


若不对身边的幕僚保持表面上的信任,这些幕僚又怎么会对他忠心耿耿,尽心谋划?


听到赵匡胤竟让魏仁浦入住延德宫教导赵德秀的消息后,几位心腹中年级较长的一位文臣不禁说道:


“陛下还真是宠爱他的这位长子,放着魏公的治国才能不用,反而选择罢黜魏公的一应官职,只为魏公能担任皇子师。


陛下对魏公,有些薄待了。”


能自由出入赵光义的府邸,在座的诸位谋士都可称得上赵光义的铁杆心腹。


有着这层关系在,这位名为石熙载的文官说话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石熙载以疏俊守礼法在开封城内小有声名。


当年仰仗赵匡胤权势的赵光义,见石熙载是个可造之才,便动用关系帮石熙载考上了显德年间的进士。


石熙载感恩于赵光义的相助,入仕后就表示愿为赵光义效命。


经过数年的相处后,赵光义与石熙载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前日赵光义刚被拜为殿前都虞候,就任命石熙载为他的掌书记。


见是石熙载发言,赵光义并未出言责怪他言语中的些许不敬。


石熙载所言,何尝不是赵光义心中所想呢?


一向喜欢招揽英才的赵光义,对魏仁浦心中是有敬仰之情的。


要知道自大宋建立后,前朝大周的中枢官员基本上都保留原职,唯有魏仁浦被罢职。


心中为魏仁浦感觉可惜的同时,赵光义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


赵光义看着石熙载说道:“凝绩,之前让你打探的宫中内侍名单可有着落?”


见赵光义问起这事,石熙载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单交到赵光义手中。


赵光义接过名单后,就仔细的看了起来。


“韩退礼、童固、杨咨、张德钧...”


趁赵光义审视名单上的名字时,石熙载在一旁解释道:“不久前宫中的肃清活动,几乎将原本先朝内的一众高位内侍都斩杀殆尽。


以上这些名字,俱是最近刚被赵枢密亲自挑选提拔出的清白内侍,想来用不来几日,他们就会到陛下的延福宫中伺候。”


能被赵光义如此信任,证明石熙载的办事能力一定不俗。


听到石熙载的解释后,赵光义满意的点了点头。


“日前太后赏赐了我许多财物,你将那些财物清点下,择机送给那些阉人。


自古以来,阉人都爱财。”


赵光义的言语中,没有丝毫掩饰的透露出对阉人的厌恶。


可厌恶归厌恶,该讨好的时候必须讨好。


赵光义想着交结赵匡胤身边的内侍,至少在目下还只是想着能够尽量摸清赵匡胤的大概日常。


知道这一点后,赵光义才能有的放矢,继续得到赵匡胤的荣宠。


吩咐完这件事后,赵光义又对着石熙载说道:“等有内侍愿意为我们奔走后,让他想方设法与魏仁浦取得联系。


言魏公想官复原位,吾愿向陛下求请。”


石熙载将赵光义的吩咐记在心中,口称一定不让他失望。


安排好了这两件事后,赵光义便与在座的诸位幕僚,商谈起他当下最在意的两个人——李筠与李重进。


“李筠与李重进作为前朝一北一南的两位统兵大将,待他们收到陛下称帝的消息后,难免不会起反心。


政事堂内诸位重臣为此事争吵不休,我们今日一起商议下,有何办法能够试探出这二人的心迹。”


随着赵光义说出开场白,堂内瞬间陷入了一片讨论声中...


良久之后,已经商讨出结果的大堂内重新陷入了一片寂静中。


许多幕僚都已经离去,堂内只剩下石熙载与赵光义。


见再无旁人,石熙载小声进谏道:“陛下培养皇长子之心昭然若揭,魏仁浦又善谋略,将军应当重视。”


身为当下赵光义最信任的亲信之一,石熙载是知道赵光义的志向的。


面对石熙载的劝谏,赵光义不以为意。


“皇长子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陛下身为他的父亲,会因父爱迷惑了判断,但我不会。


他的秉性、能力我很清楚。


尽管起事那一夜,他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仔细想想就知道,一切定是陛下在背后相助。


乱世之中,能力才是重中之重,陛下将来会清楚这一点的。


至于魏仁浦?


哪怕他是诸葛武侯复生又如何,当年诸葛武侯将刘禅教导成德才兼备了吗?


凝绩无需多虑。”


见石熙载还想再劝,赵光义挥手打断了他。


“你知道陛下为何一直对我荣宠至极吗?


不只是因为我是陛下的胞弟。


还因为陛下知道,我与他一样有慨然削平天下之志。


陛下更知道,我有能力让赵家的大业不至于中道崩殂。


不久之后陛下称帝的消息就会传遍天下,许多暗流都会从深渊中冲出,冲击着大宋初立的国祚。


当下最要紧的事,是要帮大宋度过这一次难关,我要让陛下不断看到我的能力。


其他的事,等这一次危机度过再说,否则覆巢之下,一切皆是空谈!”


说着说着,赵光义举了举手中的奏本。


赵光义都这么说了,石熙载只能暂时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


因魏仁浦与赵普的三个约定,居住在内宫的赵德秀数日后也得到了政事堂中关于一些对地方节度使的讨论。


当然国家大事不能轻易泄露,魏仁浦与赵德秀得到的内容是经过删减的。


魏仁浦先赵德秀一步看过那些内容,这时候他正好整以暇的看着赵德秀阅读着一些另外誊抄好的奏本。


一直在观察赵德秀的魏仁浦发现,赵德秀在看到一本奏本后,目光停留了颇久。


这可让魏仁浦起了兴趣了。


魏仁浦定睛朝着那本奏本上的封面署名看去,发现这奏本是殿前都虞候赵光义所呈。


“你是觉得他奏本中所言的方法不好?”


听到魏仁浦的疑问后,赵德秀慢慢合上了奏本。


不好?


恰恰相反。


赵德秀觉得赵光义的策略,实属是上佳之策。


正因为如此,赵德秀心中的危机感才越来越重。


叔父,你这么有能力,侄子的压力很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