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宋秀 > 第三十五章 禁军大营,我来了

第三十五章 禁军大营,我来了

作者:渔舟客 返回目录

因是临时起意,赵匡胤的銮驾快走到延德宫外时,才被延德宫外的内侍发现。


得到消息后的赵德秀,很快就领着赵德昭走出宫门,在外恭候着。


赵德秀在宫门外还未等多久,銮驾就已在他身前不远处停下。


銮驾停下后,身穿龙袍的赵匡胤来到了赵德秀身前。


趁着赵德秀兄弟行礼的时候,赵匡胤仔细打量了一下许久未见的长子。


“进去说话。”


当赵德秀行礼完毕,正好听到了赵匡胤的这句话。


赵德秀听后,就在前方引路起来。


待赵德秀转过身引路时,赵匡胤察觉到赵德秀好似长高了一些。


见赵匡胤跟在赵德秀身后朝着延德宫内走去,一应禁军内侍本想继续跟随,却被赵匡胤的一个眼神斥退。


就连赵德昭,也在赵匡胤的示意下,被张德钧轻轻拉往一边。


哪怕赵德昭同样是皇子,可有了嫡长子后,其他儿子在赵匡胤心中的重要性并没那么高。


赵德秀虽在前方引路,却也一直在观察周围的情势。


他见引路引着,周遭的闲杂人等都被屏退,就知道一会赵匡胤应当是有重要的事与他说。


赵德秀想将赵匡胤引至宫内正殿,不料他却听到身后的赵匡胤这么说:


“去你住的偏殿。”


难道是每个年代的父母,都想一探青春期少年的房间?


心中虽有猜测,动作上赵德秀却没迟疑。


不久后,赵匡胤就进入了赵德秀居住的偏殿内。


作为皇子居住的地方,这处偏殿面积并不小,而赵匡胤一进入殿中,就眼神四处察看,似在寻找着什么。


等到他看到殿内一处陈放贵重物品的架上,有着他赐予的那些物件后,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色。


赵匡胤记得赵德秀年幼时,每次他外出时给他带回来的礼物,他总是玩一会就丢。


“殿内陈设颇为简朴,不喜奢华,身为皇子自当如此。”


见到赵德秀没有随意摆放他赐予的物件后,赵匡胤心情有些小好。


他小小的夸了赵德秀一下。


夸完赵德秀后,赵匡胤自顾自地在偏殿内的主位坐下。


“今日卢多逊在朝会上向朕建言,要为你筹办婚事。


这件事是你谋划的吗?”


坐下后,赵匡胤便目光灼灼的看着赵德秀问出了这番话。


赵匡胤的语气听起来有点随意,但赵德秀可不会因此掉以轻心。


当下坐在他身前的不仅是他父亲,还是大宋的开国之君。


帝王心术,讳莫如深。


赵德秀没有让赵匡胤等太久,略微沉思后,他就拱手答道:


“是。”


赵德秀并不打算欺瞒赵匡胤。


历史上赵匡胤的政治才能,被大大低估了。


五代之世五十余年间,帝王如台上小丑,王朝若飘风之烛。


烽烟遍于郊野,骸骨暴于丘墟,流民转徙如蓬草,城乡民居似鬼域。


朝堂之上,权臣执梃威逼君主;边疆之外,异族控弦小觑华夏。


赵匡胤建宋时,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崩乱的时代,而后来赵光义继位时,得到的是一个海内清平,粮丰兵精的治世王朝。


这犹如天地般的差别,基本都是赵匡胤在位时完成的壮举。


赵匡胤,配得上雄才大略的评价。


以赵匡胤的政治素养,赵德秀在这件事上是瞒不住他的,另外赵德秀并不担心,赵匡胤会在他承认后怪罪他有野心。


见赵德秀实话实说,赵匡胤果然没有生气,反而还表现的挺开心。


赵匡胤想起了兵变那一夜,赵德秀向他阐述心志的情形。


“你想借成婚之事,提前数年行冠礼,从而可参与朝政。


有这般想法,你的确有些长进。


可你大可私下告知朕,朕自会帮你安排的,何必借魏仁浦,卢多逊之手?”


这是赵匡胤心中,对今日之事唯一的不解。


面对赵匡胤的疑惑,赵德秀再次拱手答道:


“陈桥那夜父皇教导过儿臣,不可时时想着依托于父皇庇护下。


乱世男儿,当自强自立。”


听到赵德秀的回答后,赵匡胤不由得大笑起来。


“你能想到这一点,朕很欣慰。


这才像朕!”


笑完后,赵匡胤起身来到赵德秀身前。


看着壮实了不少的赵德秀,赵匡胤感慨地道:


“朕的留哥儿,是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纪了。”


感慨之余,赵匡胤不免慎重嘱咐道:


“成婚之后,你就要出宫居住。任职之后,你就要直面诡谲。


这两件事,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朕是天子,事事必以国家为先,不能再一心庇护你。


你日后要万事小心!”


赵匡胤的话,不是危言耸听。


五代乱世,各种匪夷所思的事都发生过。


例如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长子刘承训之暴毙。


当年刘承训才德兼备,又是刘知远嫡长子,刘知远对他倾心培养,几乎要确立他为太子。


结果在登临储位就差一步时,刘承训突然暴毙在府,直接把刘知远心态搞崩了。


人人都知道刘承训之死充满蹊跷,可刘知远哪怕再“哭之大恸”,为了国家稳定都不敢贸然深查这事。


除去刘承训外,还有李从荣这位准太子被坑害的例子。


大力培养的李从荣被坑害后,唐明宗李嗣源“悲咽几堕于榻,数日后,受惊死去。”


人心诡谲,天下不是人人都希望汉唐重现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因这些血淋淋的例子,赵匡胤才会想着重用培养赵光义。


要想不重蹈五代覆辙,大宋宗室的力量必须强盛。


赵德秀将赵匡胤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


记住赵匡胤的嘱咐后,赵德秀趁赵匡胤舐犊之情正浓时,及时说道: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


见赵德秀有事请求,赵匡胤来了兴趣。


“说来听听。”


“儿臣出宫在即,想请父皇允许臣招募一些府兵。”


有着赵匡胤的告诫在前,赵德秀这时提出招募府兵的请求不算突兀。


听完赵德秀的请求后,赵匡胤明显愣了一下。


按五代旧制,唯有亲王才能招募府兵。


“你想去何处招募?”


赵匡胤心中隐有猜测。


见赵匡胤没表现出明确拒绝的态度,赵德秀知道这件事有戏。


赵德秀连忙说道:


“天下精兵,皆出禁军。


儿臣想往禁军大营一行。”


当心中的猜测成真后,赵匡胤忍不住敲了赵德秀的额头一下:


“你还真敢想!”


莫以为赵匡胤是在拒绝,他还有一段话在后面:


“明日朕会传旨给慕容延钊,记住,不可招募太多。”


得到赵匡胤的允准后,赵德秀大喜。


“儿臣拜谢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