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宋秀 > 第五十章 对赵匡胤的攻略

第五十章 对赵匡胤的攻略

作者:渔舟客 返回目录

大殿之中,觉得赵德秀颇具人君气宇的人,又岂止卢多逊一个呢?


卢多逊会顾忌礼仪,不敢将心中兴奋表现的太明显,有一人却不用。


在诸多朝臣看向赵德秀时,御座上传来了一阵阵爽朗笑声:


“说的好!


知朕心意者,太原郡侯也!”


发出这畅快笑声的,除却赵匡胤外还有何人?


赵匡胤会这么高兴,不止是因为赵德秀的表现不俗,更因为赵德秀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千古以来,“子不类父”是多少帝王的哀叹?


赵匡胤发出笑声后,殿内诸位朝臣连将目光看向他,并微俯身躯以示尊敬。


十四层金玉御阶,将赵匡胤与众臣分隔于上下两端。


看着初具人君气宇的赵德秀,赵匡胤心中越发欣喜。


“《尚书》有言: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朕心中一直记得这句话,天子当以天下为己任!”


赵匡胤的话,鲜明地表达出了支持赵德秀的态度。


“众卿现在还以为,朕不该亲征吗?”


哪怕赵匡胤没有出言支持赵德秀,凭赵德秀方才的话语,就足以让大多数朝臣信服,更何况当下呢?


赵匡胤话音刚落,范质、王溥二位宰执就领着众臣恭拜道:


“陛下亲征,符合古之大义,臣等拜服。”


见群臣再无异议后,赵匡胤果断下令道:


“范相,你即刻草拟一份斥责李筠叛逆的檄文,


慕容延钊,你领诸将会同赵普,三日内务必交给朕一份讨贼方略。


至于其他臣属,各司其职,回府署照常办公即可。


诸君放心,大宋有朕在。”


说最后一句话时,赵匡胤言语中流露出强大的自信。


赵匡胤的自信,感染了每一位朝臣。


众朝臣想起赵匡胤“高平破北汉,淮南击南唐”的两件大战功,心中自然变得逐渐安定。


“臣等遵命。”


...


朝会开的快,散的也快。


大多数朝臣离去时,口中还不时回味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待其他人都离去后,赵匡胤走下御阶来到了赵德秀,及赵光义身前。


方才散朝时,赵匡胤单独留下了他们。


赵匡胤先走到赵光义身前,对着他说道:


“朕知你谏阻亲征一事,是为大宋基业稳固考虑。


可正如元英所言,新朝初立这一战,朕是必须要去的。”


赵匡胤的话中有着安抚之意。


听到赵匡胤的安抚后,赵光义低身恭拜:


“臣弟晓得。


今日是臣弟思虑不周,方才听太原郡侯一番言语后,臣弟才茅塞顿开。


臣弟为陛下贺,太原郡侯见识不俗,实乃社稷之福。”


赵光义城府之深,远超常人。


这几月来,赵匡胤培养赵德秀的心思越来越强,赵光义怎会看不出来。


赵德秀的表现,目前还无可指摘的地方。


为暗中积蓄力量,赵光义自然要表现出“贤弟贤叔”的形象。


看到赵光义的作态后,赵德秀不忍直视。


怪不得历史上赵匡胤会对他有立储之意。


赵光义是懂得拿捏赵匡胤心态的,而赵德秀也不是好相与的。


面对赵光义的捧杀,赵德秀谦让道:


“我才德尚浅,当不得社稷二字,日后还需要叔父多多提点。”


见赵德秀不上套,赵光义面露笑意的同时,心中却忌惮不已。


数月来的多件事,早已让他不再轻视这位大侄儿。


重情义的赵匡胤,见赵光义与赵德秀叔侄相处融洽的模样,心中满意不已。


“大宋初立,根基未稳,你们二人是朕之至亲,宗室贤长,你们要齐心协力,协助朕巩固大局。”


为避免大宋早亡,重用宗亲是赵匡胤一定会采取的策略。


“儿臣(臣弟)领命!”


先不管赵德秀与赵光义心中有何野望,前期以国事为重是两人都知道的道理。


待嘱咐完这一点后,赵匡胤示意赵光义先行离去,独再留下赵德秀。


皇命当头,赵光义虽不愿也无可奈何。


等赵光义走后,赵匡胤再也无须按捺心中喜意。


一手大手先拍在赵德秀肩膀上:


“身为人君,要想有一番作为,大气宇不可或缺。


你今日所言,让朕深感欣慰。”


赵匡胤武将出身,不似文人般能言善道,他能说出这样一番夸赞,属实是很难得了。


夸赞一番后,赵匡胤接着说道:


“朕亲征后会让光义随军,让赵普留守开封。


赵普、吕余庆二人俱是人杰,你留京之际,要多与他们接触。”


赵匡胤此话一出,赵德秀心中警铃大作。


他来到当世已有数月,他的小翅膀开始引起历史的变化了。


赵德秀记得历史上,每次赵匡胤亲征时,赵光义都是要留守京城的。


因历史上那时候德昭年幼,赵光义一开始被当做储君培养。


以“亲王京尹”的制度来说,赵匡胤的安排很合理。


赵匡胤打算让他留守开封,便说明赵匡胤已渐渐倾向于他当储君。


赵匡胤不知赵光义的狼子野心,他的这番安排,无形中让赵德秀陷入了被动中。


“乱世之中,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当世对政务再娴熟有何用?


数月前赵德秀领兵进城时,范质、王溥两位政治能力不俗的宰执,能做的无非互相哀叹而已。


历史上高演、高湛两位王爷带兵入宫时,占据大义,深得人心的天子高殷能做的却只有浑身颤抖。


赵光义当下的殿前都虞候一职,已让赵德秀如芒在背,再任由他在禁军中发展势力,赵德秀觉都要睡不着了。


“父皇,政务何时都能习练,今次儿臣想随您一同出征!”


赵德秀坚定地表达出了想法。


“哦?为何?”


赵德秀的想法,不禁让赵匡胤诧异不已。


他想着如周太祖一般,慢慢为他铺好路,这孩子还不领情?


在赵匡胤诧异的目光下,赵德秀快速酝酿了一下情感。


当赵德秀开口时,他的话语中已带上些许哽咽:


“儿臣至今还记得,高平之战结束后,父亲在营中包扎伤口的场景。


血流如注,令人心惊。


自那日起,儿臣就在心中发誓,要多多习练骑射,日后好代父出征。”


感受到儿子的孝心后,赵匡胤粗旷的脸上浮现了柔和的神色。


攻略禁军兵权第一步,先自“仁孝”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