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十三章 诸卿所言甚是,然今当何为呢?

第三十三章 诸卿所言甚是,然今当何为呢?

作者:许君. 返回目录

......


冀州,邺城。


夜幕初垂,宫灯如星,摇曳的烛火映于画栋雕梁之间,明灭不定。


“天子出逃长安,东奔洛阳,为李傕、郭汜追如丧家之犬,召我保驾勤王,今奉诏耶?不奉诏耶?”


袁绍高居主位,身披锦绣华服,手握诏书,笑谓群臣。


“诸君皆九州名士,可为绍解惑,请试言之。”


左右文武群臣分列两侧,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神色各异间,沮授趋步出列,拱手曰:


“明公弱冠之年,即登朝堂,海内名望,人所共知;


值董卓废立天子,群臣敢怒而不敢言,唯忠义如明公者,仗义执言,剑指国贼,凛然而大义,世人仰之,故天下皆称绍以为贤;


是日也,明公单骑出奔渤海,振一郡之卒以勤王事,诸侯共推为盟主,号令十八镇联军莫敢不从,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今明公治冀,举军东向,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张燕忧惧;震慑戎狄,匈奴悉从;回首北望,公孙将亡。


当此用武之时,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


昔秦皇奋六世先王之余烈,今明公仰四世三公之人望,迎大驾之于长安,复宗庙将于洛阳,号令天下,讨伐不臣,以此争锋,孰能敌之?


此之谓:迎大驾而令天下者也!”


袁绍目光如炬,微微颔首,“所言甚是,沮公锐意进取,言之有理!”


话音落下,殿内为之一寂,烛火轻微噼啪作响间,审配已近前一步。


“明公容禀,沮公所言或许有理。


然,近讨公孙,已历数年,百姓疲敝,仓廪无积粮之储,税赋无库银之蓄,此时下之深忧也。


时值长安大乱,苍生罹难,若依沮公所言:【迎大驾之于长安,复宗庙将于洛阳】,则关中数百万黎民饥寒交迫,何以为生?


且夫天子非一人耳,百官群臣,车驾随行,泱泱十数万之众苦不堪言,何以养之?


今幽州公孙瓒,尚未平定,青州田楷,亦有喘息之机,当乘胜击而破之。


届时北破公孙,灭亡田楷,兼并冀、青、幽、并,大汉一十三州,三分有之,当世诸侯孰能比之?


以待天下有变,则明公以冀州之军向河内,青州之众临官渡,并州之卒出壶关,幽州铁骑南下中原,四路齐出,横扫诸侯,天子又如何?”


袁绍面有恍然之色,嘉许之。


“所言甚是,审公老成持重之言,我当从之。”


未几,许攸嗤之,向绍长施一礼。


“审正南,鼠目寸光,匹夫之言,明公勿信。


盖济世救民,谓之义兵,恃强凌弱,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兵必败。


审配所言四路齐出,恃强以凌天下,此之谓骄兵耳。


今汉室衰微,为李、郭所趁,明公若不上承天命,下辅王室,岂非失大义于天下?非义者也!


若西迎大驾,迁都于邺,挟天子而令诸侯,兴义兵以讨不臣,谁能御之?


今何以弃万安之策,而将兴无名之师?窃为明公忧之。”


袁绍深思熟虑,愈想愈觉有理,心有余悸。


“所言甚是,幸得许公警醒,险为审正南所误。”


郭图见状,遂进言曰:


“汉室将倾,有识之士所共知,所谓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今九州裂而四海分,诸侯各据州郡,皆厉兵秣马,以图大业。


若迎天子于卧榻之侧,今日一诏,明日一旨,忤逆则轻视天子,有董卓之嫌。


从之,则四州之地听命于主公,亦或尊天子?”


“所言甚是。”


袁绍俯视群臣,面有难色,“诸公皆有理,我今该如何?”


群臣各执一词,争执不休,袁绍看着堂下几乎每天上演的熟悉一幕,心烦意乱,一拍几案。


“我听闻,天下智谋之士,英雄所见略同,诸公皆一时人杰,当世名流。


方今聚我帐下,每日争执吵闹,而无一万全之策,何也?”


殿中烛火摇曳,群臣争执之声戛然而止,明灭火光映照众人脸上,气氛愈发凝重。


见群臣无言,袁绍亦觉心累,“我非怪罪诸公,然天子出逃,非同往日......”


恰在此时,只听殿外通传,淮南袁术之家书至矣。


闻听此讯,袁绍话音顿住,“我与公路自讨董一别,多年不曾往来,怎有家书?”


他接过书信一瞧,不由勃然色变。


“孟德,安敢背我!”


他情急之下,起身而立,逼视逢纪。


“元图,术言孟德将往洛阳以迎天子,汝掌监察谍报,可有此事?”


逢纪即刻调来兖州情报,仔细分析之下,果觉有异,回禀曰:


“近日操麾下名曹洪者,已久不见踪迹,当此之时,若依袁术所言,其必暗赴洛阳联络天子。”


他向袁绍稽首再拜,“此失察之罪,纪之过也。”


“所言...今非问罪之时,汝当戴罪立功。”


袁绍亲自将他扶起,又环顾群臣,谓之曰:


“孟德起事,多赖我资助庇护,我自顾念多年情意,不曾想他今欲背我而私迎天子!


若至尊落于他手,我将受制于人,诸公今日之争,又有何益?


今公路假称天子诏,自领大将军,将发檄文,会盟伐曹,要我予以配合。”


他说着,以目示田丰。


“今事急矣,我今为之,该当如何,元皓还不出言?”


田丰手捻胡须,微微颔首。


“术一家之言,未可深信。


主公可先遣使经兖、豫而往洛阳,联络奉迎天子诸事,以试探其心。


若操阻截,则主公亦可发檄文,称天子诏,自领汉相,表曹操隔绝内外不臣之心,代天伐之,名正言顺。


于袁公路处,也可假意配合,命文丑将军进屯黎阳,陈兵大河以北,多作舟船,缮修器械,佯作大军压境之势。


另分遣张郃、高览二将,统率精骑,袭扰兖、豫边郡,若如此,操必惊惧忧惶,日夜不宁,亦可安袁术之心。


我等再暗度陈仓,由主公携颜良将军自并州而出壶关,一举往救天子以迎大驾,则大事可成,天下可定矣!”


“言之有理!”


袁绍拔剑出鞘,剑指洛阳,“我意已决,诸位悉听号令!”


居顺势则多谋寡断,处逆境而英明神武。


当此之时,群臣肃然,挺立如松,无敢有争执者。


......